02.29 尋根問祖去那裡?這個地方你不得去

“人根之祖,出在吉州”,自古以來就廣泛流傳於山西晉南地區。近些年,這些傳說被前往吉縣的考古專家不斷地改寫為真實的歷史,女媧巖畫、伏羲巖畫、柿子灘古人類遺址群……全國唯一擁有的真憑實據,讓人祖山是伏羲女媧故居之地的說服力不斷加強。

  正因其唯一性,人祖山文化旅遊開發顯得更有意義、更具前景。目前,吉縣將投資30億元以上,打造以壺口和人祖山為中心的世界旅遊目的地,未來以“黃河旅遊名縣、人祖文化聖地、休閒度假家園”為核心的旅遊產品將會融入全國旅遊大格局。9月初,一條穿越人祖山的道路全線貫通,使得人祖山旅遊景區的建設步伐隨之加快。

  近年,尋根敬祖的旅遊熱潮不斷興起,山西作為“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搖籃”蜚聲海外,而人祖山也是構建“搖籃”的重要骨架。人祖山究竟是什麼樣子?真實的人祖山有著怎樣的過去?“根祖之地”又有什麼發展前景?近日,記者走訪絢麗多彩的人祖山,將那裡為人少知的根祖文化呈現給讀者。

  旖旎風光掩映下的蒼茫史蹟

  9月初,記者驅車前往人祖山。這裡山峰奇巧,雲霧飄渺;怪石崢嶸,古木參天;步步是景,景景異形,讓人容易忘卻山路的顛簸與艱辛。人祖山主峰1742米,面積203平方公里,山上有大小廟宇200餘座,景點數十處。在將近頂峰時,記者棄車攀登,徒步密林,登高200米左右,便到了人祖山主峰伏羲巖。

  在伏羲巖之上,建有人祖廟,包括伏羲殿、媧皇宮各一座,佔地面積約4畝。整體建築陳舊,損毀嚴重。廟內女媧、伏羲塑像嚴重殘破,但從其遺存中依稀可窺昔日雍容華貴之貌。廟北為數孔窯洞式建築,碑文記載,乃明代火後重修時增建的地藏殿;殿前一堵石砌高牆,為抗戰期間晉綏軍所築的工事。院內有2個深達兩米的石窖,內存雨水,俗稱“天盆”,相傳為女媧、伏羲洗漱之處。

  在媧皇宮南面有一塊兀立巨石,名為“臥雲臺”。相傳是女媧補天時站立的地方。其下連山石上有幾處刻石題記,可惜字跡漫漶。臥雲臺上有兩組方、圓石窩,有論者以為代表古人天圓地方的理念。站於臺上,極目環眺,風光秀麗的人祖山盡收眼底。

  從主峰向西信步游來,林海中古樹參天,神秘而幽靜。一會兒漫步山南,一會兒又繞到山北。有時行走在懸崖絕壁之上,看似危險,卻在茂密植被的夾裹下,平安無事。林濤起伏,景色宜人,在步行5公里後,一處被稱為“玄天上帝廟”(俗稱高廟)的地方即在眼前了。

  高廟坐落於一個高200餘米的“兀”形石峰之巔,三面臨淵,一面陡峭的山樑上修建帶有精緻石欄的160多個臺階,拾級而上可直達廟門。石峰頂上的平臺百餘平方米,彷彿處於一個巨大的石柱之上,就在這個狹小的空間裡,不知古人用何種辦法修建了這座高廟,讓人既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感嘆人類的巧奪天工。

  歷史對人祖山情有獨鍾,人文遺蹟星羅棋佈。位於人祖山石豬河北的風洞,天然形成,十分罕見。洞下崖龕中建有孔山寺,規模不大,卻佛、道並祀,歷來香火繁盛;石雲洞寺依天然石洞而建,傳說院內有一洞穴深不可測,是修仙成佛的所在;滾磨溝、穿針梁、合煙崖,據說是女媧、伏羲測天意結姻緣的遺蹟;洞房溝,相傳是伏羲女媧當年成婚之地;造化坪上大片的蘆葦舉著黃白色的蘆花在風中搖曳,相傳這裡便是女媧摶土造人的地方;而散建在山中的七座北極廟,似乎向人們訴說著先民觀日測鬥以啟農耕的艱辛……

  旖旎的人祖山風光,掩映著遠古文明的遺蹟。行於其中,無論陰晴雲霧,節令交替,其神態各放異彩。遊人祖山,可令人彷彿回到遠古,又如身臨仙境,心無纖塵,靈魂也會因之而昇華。

  真實遺蹟或讓女媧走下神壇

  女媧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形象,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創世先祖。她到底是神,還是人?

  1980年,是藉助考古觸摸歷史的重要一年。那一年,人祖山下的柿子灘古人類遺址和“女媧巖畫”被原吉縣文物管理所所長閻金鑄首先發現。後來,在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大學文博學院、吉縣文物管理所進行發掘後,被國家評為“2001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首。

  據考古發掘報告稱:柿子灘遺址是中國距今2萬年至1萬年間現存面積最大、堆積最厚、內涵最為豐富的一處原地埋藏遺址,遺址之上還保留著精美石器和動物的遺骨化石,以此,專家斷定柿子灘遺址跨越了粗、細石器與新石器時代。一些考古專家認為,如果說商、周時期我國已進入銅器時代,堯舜禹時期便是新石期時代了。那麼,距今2萬年至1萬年前,正是女媧、伏羲的時代。

  在柿子灘的一處巨大岩石上,兩幅表現遠古石器母系部族生活的古老巖畫,讓考古人員備感欣喜。一幅是表現遠古時期母系部族狩獵生活的“雙鹿圖”,另一幅是表現女媧煉石補天和化生萬物的“女性崇拜圖”,這些巖畫同樣距今2萬年至1萬年之間。1995年,吉縣縣城東南卦甲山下再次發現伏羲巖畫(刻),其距女媧巖畫25公里。2011年,山西省、臨汾市和吉縣文物考古專家在人祖山的造化坪、水獺坪選點調查,即發現豐富的石器、陶片,而且與柿子灘文化屬於同一時期。這些發現使人祖山與女媧伏羲的關係變得緊密起來。

  酈道元在《水經注》中寫道:“河水南逕北屈縣(即吉縣)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風山,上有穴如輪,風氣蕭瑟,習常不止。當其衝飄也,略無生草,蓋常不定,眾風之門故也。”人祖山、風山異稱同體,風山因風洞而名,女媧、伏羲因風山取姓,當是合乎邏輯的推斷!

  女媧補天、造人等傳說又該如何理解呢?很多專家認為所謂的補天,其實是修補居住洞穴頂部的殘缺破損處;女媧之所以捏泥人,目的是用來記氏族的系譜,以便讓每個人記住自己的族系,或許還是同姓不婚、“始置婚姻”的表徵……

  此外,人祖山上關於伏羲、女媧成婚生育的眾多遺蹟,後人為祭祀伏羲女媧而建的大小廟宇遺址更是數不勝數。當地歷史久遠的祭祀人祖的民俗,引起世人極大關注的媧皇宮女媧塑像下發現的經C14鑑定距今6200年的人類遺骨、距今2100年~900年的豬羊祭骨,都表明人祖山當是女媧(伏羲)早期的生活地域。因此,在很多專家的眼裡,女媧褪去了神話的色彩,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了。

  人祖文明將重掀尋根問祖熱潮

  中國人向來具有濃厚的尋根問祖、祭禮先人的傳統意識和重視血緣譜系與宗教親情的“大家庭”思想。正是這種故土難離的傳統觀念和薪火相傳的宗祧意識,至今都在吸引著世界各地的華人尋宗問祖的戀“家”情結。

  山西省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孟繁仁曾說,山西旅遊經濟發展滯後的癥結之一,是山西人對山西人文旅遊資源的價值定位認識不清。而認識不清又與對中國歷史文化源流存在嚴重的“盲區”“誤區”有關。

  女媧伏羲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我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吉縣一帶流傳著許多女媧伏羲的故事,這些故事當屬於傳說歷史的一部分,若能剝去其神話的形式,有助於勾勒出中國史前時期傳說歷史的真實面貌、存在輪廓和發展線索。

  近年來,圍繞女媧伏羲遺蹟的考古取得重大突破,尤其人祖山的諸多發現填補了中華根祖文化的空白。就目前來看,人祖山是我國絕無僅有的一份文化遺產。可以說,不瞭解女媧伏羲,也難識人祖古文化。

  如今,吉縣圍繞“人根之祖,出在吉州”的文化核心,開始深入挖掘人祖山歷史文化內涵,以考古材料為支撐、以典籍記載為依據、以民間傳說為參考,形成清晰完整的人祖山文化歷史。企業家耿世文更是斥資7.8億元,開發人祖山景區。

  從目前來看,前往人祖山還需等待時日。因為,人祖山各景點間的旅遊通道還沒全部開通,主要景點正在依照“總規”和“詳規”設計、施工。人祖廟、祭祀廣場、戲臺廟、上下造化坪古村落、蔡家川窯洞賓館、抗戰紀念館、烈士園陵項目建設已然提上議事日程。首期工程最早要到2014年5月完成。但是,如果你心生嚮往,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妨前去探秘。

  隨著賓館、別墅、農家院等服務設施將陸續建成,未來的吉縣也將逐步形成“壺口—克難坡—人祖山—蔡家川”旅遊循環圈。不難想象,對人祖山的開發利用,不僅能夠從本質上提升山西尋根問祖旅遊的檔次和水平,更能夠喚醒海峽兩岸和全球華人“一脈相承”“同根同祖”的情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