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作為一個女孩子特別害怕和人確定戀愛關係是什麼心理?

於夢林


這種行為的發生我們首先就是從依戀感是否能良好建立有關。不知道題主與父母以及其他家人之間的感情如何?是親密還是疏離的?通常不能建立良好的依戀感與原生家庭教養有關。我們觀察到被分離的嬰兒會以極端的方式(如哭喊、緊抓不放、瘋狂地尋找)力圖抵抗與父母的分離或靠近不見了的父母。孩子用眼睛搜尋到主動跟隨和呼喊哭鬧,這些行為會一直持續下去,直到孩子重新建立與所依戀對象的足夠的身體或心理親近水平,或者直到孩子精疲力竭,在這種無助的情境中孩子會體驗到失望和抑鬱。這種感受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補償,長大後就會影響到親密關係的建立。所以金·巴塞洛繆認為每個人的依戀風格都是不相同的,他把成人的依戀模式分為安全型、多慮型、超脫型與恐懼型。超脫型的人喜歡依賴自己,對親密關係沒有多大的興趣,往往表現得冷漠而獨立;而恐懼型的人則總是擔心遭人拒絕,不能相信別人,同時他們也不信任自己,多疑而害羞。

其次是心理的成熟度沒有跟上生理的變化。也許在潛意識中拒絕長大,也許是父母關係比較疏離,在自己的生活中投射出陰影,從而對婚姻有一種恐懼。然而,在人的正常社會發展過程中,婚姻是一個必須的過程,這種拒絕長大或者是婚姻恐懼與人的成長任務發生矛盾,讓自己在內心的糾結和掙扎,從而移情到戀愛對象身上,從而導致親密感的不能建立。

如果你想要有一份情感,卻又不由自主發生這種行為,想要解決這份心理糾結,我想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去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夯七婚戀指導


這種情況不僅出現在女孩身上,在男孩身上也很常見。原因歸納起來有這麼三種:
1、抗拒型戀人
這種抗拒指的不是對戀愛的抗拒,而是對親密感的抗拒。因為內心深處是害怕失去這段感情的,所以拒絕過於親密而產生依戀,這種人通常容易患得患失,內心敏感,在關係中表現的若即若離,一旦對方真的跟ta疏遠了,ta又會馬上恢復熱情,讓你懷疑前段時間的是不是一個人。

這種可以說是很擰巴的戀愛對象了。

對策

這種戀人需要足夠的安全感,對方需要表現出包容和大度,讓ta可以慢慢適應,從抗拒變成接受。


2、確認關係後產生了心理落差

這種落差不是說對方不如預期,而是本來你們兩個沒在一起的時候,ta就在心目中把你放在完美的位置,進行了一定的美化。一旦確認關係了,神話立刻被拉下聖壇,ta甚至會覺得“ 你怎麼會喜歡我?說明你也沒那麼好。"

對策:

這種情況需要ta自己調整,重建心理預期,重新認識對方,才能進入真實的戀愛關係。


3、傲嬌的背後是深深的自卑

不想搭理對方,看似驕傲自大,實際上是因為骨子裡的自卑作祟。ta覺得自己沒有那麼好,不值得被你喜歡。你們的關係無形中給了ta壓力,而你對ta的喜愛、欣賞也讓ta感到不適應。有時候,ta甚至會做一些糟糕的事情來破壞自己的形象,就是為了讓你明白ta和你想的不一樣,對不起你要失望了。

對策:

自卑是因為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戀愛關係中的另一方可以多給ta肯定和讚揚的話語,對ta偶爾的反常舉止不要評判,幫ta慢慢找回自信,也就找回了你們想要的關係。


歡迎點贊並關注“夏小糖的心理驛站”,頭條心理達人為你整理最實用的愛情建議、人際關係、性格分析!


夏小糖的心理驛站


女孩子特別怕和人確定戀愛關係有很多原因:

第一,女孩子不是特別喜歡對方,甚至是對男孩子的三觀和過往閱歷瞭解還不夠深入,畢竟戀愛適齡期的女孩子對戀愛沒有那麼豐富的經驗,始終是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態。通常男孩與女孩確定戀愛關係時邊上沒有別人在,可借鑑和參考的經驗幾乎沒有,完全靠女孩一人在腦中從以往經驗中搜索並作出判斷,因此特別怕與人確定戀愛關係情有可原的。

第二,女孩子的天生自我防衛心理導致害怕與別人確定戀愛關係。女孩一旦與他人確立戀愛關係就代表其心裡需要有一塊領地來接受並安置男孩對自己的感情。女孩之前過慣了原生家庭的照顧和關心,突然有除了家人外的人闖入必定會有一些害怕和猶豫,有時甚至可能轉變為抗拒心理。

第三,下一個會更好的選擇困難心態也是導致女孩子害怕與人確定戀愛關係的原因之一。每個女生心裡都會有一個理想男友的原型,不斷的的與實際交往的男孩作對比,往往現實中喜歡的男孩敵不過內心的男友原型,所以要確定戀愛關係將男孩要轉變成為男友時,其身上的缺點會在女孩心中不斷膨脹,致使產生厭惡的心態。如果過早確定戀愛關係的話,女孩就要接受男孩身上所有的缺點,感覺今後的自由選擇空間受限,心裡還是會有矛盾和不甘心,總覺得沒有找到我自己真愛的那一個原型。這種感覺只能放在心裡很難與人分享和談及。

第四女孩擔心被拋棄,確定戀愛關係後過於親密的關係反而會讓女孩感到不安,怕在感情生活中受困或被傷害,怕在男孩前暴露自己經過掩飾的脆弱的一面,總在親密與疏遠、分分合合之間掙扎和徘徊,則也是怕確定戀愛關係的原因之一。


鵜鶘心理


你好,謝謝把心事告訴我。


一確定戀愛關係就變得特別排斥對方,心情也會很低落,不妨問問自己為什麼,你在失落些什麼?


我可以提供給你幾種可能性:


其一、也許你只是享受雙方碰出火花、產生曖昧的過程,好像狩獵的獵人,喜歡追逐和征服,對於獵物是否美味就不那麼在意了,轉而尋找下一個曖昧的目標。


其二、不敢確定戀愛關係,也許是出於某種恐懼,比如失去自己單身的自由、需要處理關係裡雞毛蒜皮的衝突和矛盾、擔心愛情沒有想象中的那般美麗。實際上,反映出來的卻是你害怕在一段關係裡不能真實地接納自己,因為美好而相互吸引,可在相處的過程中,都會展現自己真實的、不為人知的一面,甚至是令人或者是連自己都會討厭的一面。所以你所說的排斥對方,不過是在嫌棄自己。因而潛在的內心戲就是“與其等著讓你討厭我,不如我先排斥你”,以此來獲得相對的主動權,也就是因為害怕結束,因而選擇避免開始。


其三、一旦確定戀愛關係就開始逃避,或許是因為你真的不愛對方,他只是你無趣生活裡的一味調劑,在你的內心裡隱隱有著對Mr.right更好的期待,而對方卻好像總差那麼一點,所以你會有些失落和牴觸,因為不愛才會放開。


如果你真的想要進入一段穩定的戀愛關係裡,可以從以上方面或其他更多的可能性進行自我探索,如果可以,建議你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師的幫助,祝福你。


你的心事與困惑,我們願意傾聽,歡迎關注我們“青音約”的頭條號,閱讀並聆聽更多情感心理困惑解答!


青音約


在生活中存在這樣一部分群體。面對真心喜歡的異性卻若即若離,不知如何處置?當喜歡的異性想進一步確認男女朋友關係或者有肢體接觸時,卻選擇了迴避,冷漠,甚至拒絕。而當這位異性離開時,又焦慮,痛苦,想他再回來。那麼這種矛盾的心理有可能是迴避型依戀:逃避建立親密關係,對親密接觸感到害怕。

無法建立親密關係其實是最近幾年來現代人的一個常見問題。不敢也不願意讓別人靠的太近,不管是同性,還是異性,太近的距離似乎會打破人際平衡,破壞每個人自己苦心經營的安全範圍。親密關係最吸引人的一點就是它是一個自我療愈的過程,但現實中,我們意識層面上是拒絕被療愈的,固步自封的躲在自己所謂的“舒適區”裡。認為只能自我滿足,自我救贖,不允許任何人踏越雷池一步。其實在關係裡面,關係當中的雙方都是通過互相交流,互相療愈,互相擾動而共同成長的。當我們主動關上這扇門,我們同時也就關上了成長的大門。成長是一個痛並快樂的過程,成長也是需要親密關係的滋養。

一個需要安全感的迴避依戀型的人,在成年時可以通過建立成熟的戀愛親密關係建立自己內心的安全感。其實每個成年人都對親密關係有一種渴望。但我們的依戀類型可能讓我們用迴避的方式面對親密關係的建立。首先回避依戀的人腦海中會有一個猜想:不相信有一個人會如此愛自己。為了證明這個猜想,我們用很多方法去阻止關係的建立,比如說“我還沒有準備好承諾”;比如去試探對方感情的真偽;直到對方疲憊不堪,最後你“完美”地證明了他確實不愛你。其實很多困難和阻礙都是我們想象出來的。

你可能需要去了解你真正害怕的是什麼東西?為什麼會去害怕它?將心中謎底解開,然後找到真正解決的方式。嘗試著練習信賴別人,給別人一個機會,而不是吹毛求疵,把別人推得遠遠的。允許自己可以和別人靠得近一點。最終能張開雙臂去迎接愛情的到來並在關係中獲得成長。有時候可能會很難,在你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時候,尋找一位專業的心理醫生,或許有不一樣的結果。

張黎黎,南方醫院心理醫生,擁有15年專業的臨床心理治療經驗。我通過專業的心理視角,為你解讀實事新聞、熱點事件,為你講述為你剖析複雜的心理世界。讓你學習自我成長、自我療愈的心理技能,從而遠離焦慮、抑鬱、失眠,讓你免疫工作、生活、學習帶來的壞心情、壞情緒。如果想要獲得更多的心理乾貨,歡迎關注我的自媒體,頭條號“黎黎講心理”,微信公眾號“黎黎講心理”。


黎黎講心理


  • “當我們變得親密時,我就會莫名厭惡Ta,想逃開這段關係。但真的疏遠了,又渴望Ta回來。”

  • “因為一點細節,我就會猜測Ta可能不愛我了,所以總在考慮要不要先下手為強,乾脆提分手。”

  • “一旦進入一段關係,就會害怕表露自己的內心後會被拋棄、被傷害。”

如果一個人在戀愛中總有類似的心態和行為,心理學家說:Ta可能是一個對親密關係、對伴侶充滿不安全感的“恐懼型依戀者”。

什麼是“恐懼型依戀者”?那要先說一說這個決定我們在愛情裡表現的“依戀模式”是什麼了(可能是我們最需要了解的關於愛情的心理學知識之一哦)。


到底是什麼決定了我們在愛情裡的表現?

心理學家說,依戀模式,是一個人與他人的互動中情感上、心理上聯結的固定模式。成年伴侶間的依戀模式,根據對被拋棄是否恐懼和對親密感是否不適,可以分為四個類型:

  • 安全型:既不擔心被拋棄,也樂於親密,與伴侶相互獨立又相互依賴

  • 痴迷型:總是擔心被拋棄,渴望親密,十分“粘人”

  • 疏離型:對親密感到不適,追求獨立,因此並不擔心被拋棄

  • 恐懼型:擔心被拋棄,但又對親密感到不適,既想要依賴又希望獨立

對於後三類而言,親密關係都會在某種程度上讓他們感到不安,因此也被統稱為“非安全型”的依戀模式。

*想要一分鐘快速瞭解四種依戀模式,可以觀看我們製作的這個生動的小視頻: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3093499673903967118, "vid": "e72e274af5454a9295faf73668c812c6\

知我心理學


首先,害怕與他人確定某種戀愛關係的情況是不分男女的,卻有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人身上。其次,害怕與他人確立明確的關係可能源於個體從小到大曾經多次被人拒絕導致的一個結果,也就是說個體小時候可能總是被自己身邊的人拒絕,長大了之後繼續遇到自己喜歡或者是自己有機會得到的東西,他都會因為害怕失敗或者是被他人拒絕而去放棄拒絕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再者,在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說,這非常符合一個叫版畫式浪漫效應的內容,當一個人喜歡上一件事情的時候他會不斷地努力去想要得到他,但是當他得到了之後就會立刻厭惡他或者是拒絕併產生厭惡的情緒。但是,當個體特別害怕去做一些類似於確定某種關係的事情,側面能夠說明這個人可能對於自己需要去做出某種承諾的事情感覺到退縮和害怕,這也有可能是因為個體之前的一些經歷讓他沒有辦法再承諾這件事情上做出決定,特別是在戀人之間需要做出長期遵守真誠並且需要起到負責任態度的事情。當然,有這樣困惑的人也不需要太害怕,需要做的就是要適當的調理自己的心理狀態,城市讓自己跨出第一步,去接受並且嘗試去相信他人,不要總是把自己關在一個小屋,或者是拿以前的一些精力去評價自己當下遇到的一些情感狀況,並不是你遇到的每一個人和你在一起都會是失敗的結果的。即便是經歷過多次的失敗也好,只要是最後一次結果是美滿的,也不枉你去經歷那些失敗了。


Miss張小豆


過來人來看,大約兩種情況:

1還沒遇到自己喜歡的人,也就是說目前這個男人還不足夠讓你有安全感,一旦你遇到你篤定能幸福一輩子的人,你會毫不猶豫就嫁了,別說確定關係了。

2你還在徘徊,還在觀望,只要不確定關係,你就還有其他選擇的機會。

相信女人第六感,內心不願意的話,那就再等等吧。


大V老師


當男女之間各自都確認了關係的時候,其實會無形之中產生一種責任感,當然還有壓力感。

你需要從對他(她)確定關係的那一刻起,開始對他(她)負責,肩負起陪伴他(她)的義務。

以前是自己無意識的陪伴,想怎麼聊就怎麼聊,那麼現在必須是主動去陪伴。之所以害怕和別人確定戀愛關係,很多時候都是自己內心害怕承擔陪伴責任。畢竟以前一個人自由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