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中國誕生了世界級的互聯網公司,而日本、韓國、俄羅斯、印度沒有?

震禮


其實這個問題,我曾在多個場合多次談到過這個問題,中國成為僅次於美國互聯網市場的第二極,可以說出乎行業的預料,可以說雖然在計算機理論研究領域,中美還存在著很多差距,但就互聯網企業的規模、已經中國互聯網公司在應用開發領域的成就,可以說中國已經遠遠超越了美國。

那麼到底什麼原因使得中國在互聯網領域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我們逐一分析:

  • 近16億人口的超級市場

市場永遠是最好的理由,毫無疑問,我國是全世界最大的超級消費市場,近16億人口的超級市場,這是全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可以說佔盡了地利,這是一個無可比擬的超級市場。而且在這個超級市場裡面,大家都說著同樣的語言,有著同樣的文化積澱,多文化、但卻又有著高度統一的認知。

而互聯網誕生於英語語言環境,這恰巧為其發展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影響力也是巨大的,互聯網極容易在英語環境中發展,但也極大的影響了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國家的互聯網的發展,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印度無不是如此。

  • 近乎完美的溫床環境

國內可以說是互聯網發展的最佳溫床,不得不說,儘管在世界各地依然存在類似於俄羅斯一樣的互聯網發展限制,甚至有朝鮮這種近乎可怕的網絡封鎖,對於外來互聯網企業的發展限制我國不是特例。

但還是不得不說,我國對於國外的互聯網企業發展限制還是蠻大的,更嚴格的隱私審核制度、部分互聯網企業的發展封閉,政策庇護可以說讓海外互聯網企業發展受阻的同時,也給本土互聯網企業極大的溫床環境,沒有國際巨頭的衝擊,自然能獲得更大的成長空間。

與此同時,在這樣的環境下,模式創新發揮了大作用,以阿里、騰訊為代表的第一代互聯網企業,甚至包括美團、58、滴滴、京東等等企業,直接照搬美國的商業模式,來到中國,便可以在屏蔽了被抄襲企業的溫床環境下野蠻生長。

同樣具有超級市場的印度、甚至處於英語環境的印度,雖然自身國家的發展程度印度也遠不及印度也是重要原因,但是沒有更好的環境,導致不會出來出來騰訊阿里百度這樣的世界級巨頭的根本原因之一,而只能成為外包大國,要知道印度培養的硅谷巨頭都快要霸佔硅谷了,微軟的納德拉、谷歌的皮採、奧多比的CEO…可以說硅谷走一趟,科技公司印度裔高管已經霸屏了。

  • 國家政策的進一步開放

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同志建立了以深圳為改革的起點的基本國策,大力發展科教興國,我國發展由勞動密集型慢慢向知識密集型轉型,政策逐步迎來開放。

於此同時,在互聯網領域,誕生了北京中關村、深圳南山、上海張江、杭州濱江和溪、成都的天河、武漢光谷等一大批計算機發展基地,一時間計算機、互聯網成為了最熱鬧的行業領域。並且國家層面,世界互聯網大會的籌備,雲上貴州世界級數據中心的建立,重慶互聯網小貸業務基地的出現,以及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寫進各級政府工作報告中,可以說國家對於科技、對於計算機、對於互聯網的態度已經很鮮明:那就是國家層面大力支持計算機、尤其是互聯網的發展。

  • 移動互聯網帶來的超級爆發

中美互聯網差距縮小的主要誘因還是移動互聯網的爆發,毫無疑問,在傳統的PC互聯網中國是相對滯後的,與美國差距極大。然而Android的出現,10年雷軍驚奇發現商機,小米橫空出世,高性價比手機出現,並且把高性能手機的價格入門價格壓到了千元檔,也就是99%的消費者都能承受的價格。

於是一時間智能手機出現井噴式發展,一夜之間,中國網民已經達到了近8億規模,也就是說,除了老人小孩,大家都有智能機,這位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契機。傳統互聯網因為終端設備電腦相對成本更高,我國的消費力遠遠沒達到這個水準,於是當移動互聯網大爆發,移動網民佔比達到97.5%,要知道這個網民規模再無第二。

於此同時,在這一波浪潮下,發展起來的小米、今日頭條、滴滴、美團、OfO等等,一大波例如今日頭條、微信等用戶體量超過了7億,支付寶、微信等移動支付的發展,一時間風頭無兩。

  • 人才輩出,各領風騷好幾年

最根本的還是什麼?當然還是人!其他的一切都是外因,核心原因還是在人!

不管我們怎麼吐槽我們的應試教育,但不得不否認,在一個近16億人口的超級大國,我們的教育體制是目前最好的解決辦法。雖然我們在對於很多尖端人才,尤其是在培養大師人才方面還跟歐美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但是就是應試教育,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互聯網的發展、已經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培養了中堅力量。

而互聯網領域,自然也是一樣,清華、中科大、華科大、交大、電子科大、北郵等等計算機名校以及各大高校,為這些互聯網公司輸送了無數的人才,以馬雲、馬化騰、李彥宏、雷軍、張一鳴、王興等等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家締造了一個又一個創業神話。這是中國企業界的驕傲,也是世界企業界的一個傳奇。

所以,我認為,人的核心競爭力是本源、加上我們擁有幾乎最完美的市場,更加好的政策,加上在移動互聯網的風口上,迎來了中國互聯網的一片繁榮。未來依然這樣,我們再教育領域還可以更進一步,南方科大、西湖大學等已經拉開了教育改革的先河,真正實現變人口紅利為人才紅利。中國互聯網在應用領域已經是全球領先,甚至可以說超過了美國,未來在理論研究領域我們也會取得更多的進步,百度的人工智能技術已經是世界頂尖。

中國的科技公司以及互聯網公司還會更進一步,以小米、今日頭條為代表的第二代互聯網公司,以華為、大疆創新為代表的綜合硬件企業,都已經開始了國際化,並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些企業沒有經過模式創新,是中國本土商業模式或者擁有行業領域核心技術,未來會佔據更大的市場,而這個市場面向全球。


EmacserVimer


中國人口是最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全部因素,中國互聯網公司的崛起有內外和外在多重因素的綜合作用。

信息時代,人口的價值被充分釋放。十幾億人口的大國,隨便做個應用都有幾百萬幾千萬的用戶,規模經濟很容易發揮作用。

比較俄羅斯和歐洲,我們的巨大人口優勢釋放了紅利,所有創業者都是受益者。

此外,中國文化統一,十幾億人口用一種文字和語言,這是互聯網發展中最大的平臺化基礎,因此有了阿里巴巴和騰訊。

只是人口多,文字文化統一,那麼日本也不差,但日本老齡化嚴重,互聯網革新動力不足,加上發達國家的節奏,還正趕上了失去了二十年經濟衰退,互聯網經濟也沒能大起步。

中國互聯網公司的崛起還需要很多外部條件,比如通信業務發展!中國自從通信業改革以後,大踏步追上了世界發達國家,移動通信更是彎道超車,如今流量資費大幅降低,網速大幅提升,且網絡覆蓋在大國中全球最好,為互聯網公司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這方面,印度雖然也人口多年輕化,還是英語國家,但基礎設施不行,與中國差距很大。

即便說中國互聯網很多山寨,那也是需要人才與技術儲備的,不是誰都可以做到。

中國三十年經濟的高速增長,世界工廠的製造業地位,功不可沒,阿里巴巴誕生成長在民營製造業經濟最活躍的浙江不是偶然。

由此可見,中國互聯網的崛起是多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抓住了歷史機遇。


馬繼華


這個問題有些夜郎自大了。舉一個例子,著名的社交媒體軟件Telegram,就是一家俄羅斯企業。國內很多人沒有用過Telegram,不代表它不是世界級的互聯網公司。Telegram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快最安全的聊天軟件,用戶數量突破2億並且還在持續增長。從這幾個評價來看,還有人敢狂妄得否認Telegram不是世界級互聯網公司嗎?



Telegram可不是單純搞社交軟件的互聯網公司,如今T的elegram無論是在社交軟件圈還是幣圈都是一個傳奇,2018年其ICO項目傳出已融資17億美元,成功登上ICO老大寶座。


這幾年中國確實出現了一隊的世界級互聯網公司,百度、騰訊和阿里這三巨頭自然就不說了,身後的第二梯隊小米等也在大跨步進入世界互聯網舞臺的中央位置。類似樓主所提的這種問題其實經常見於中國的業內人士討論。


很多國內的互聯網從業人員經常聲稱世界互聯網市場就是中國和美國平分天下。但不客氣的說,這種自吹的提法有點過於yy了。一個殘酷的事實是,當今世界互聯網行業依然是美國一家獨大,中國的互聯網企業本質上不過是美國技術的應用。中國的互聯網企業依然在很多地方受制於美國。


需要未雨綢繆的是,隨著中國越來越開放的經濟政策,一旦美國的互聯網企業們獲准進入了中國市場,中國這些所謂互聯網企業能競爭過人家嗎?某搜索引擎的競價排名做了多少惡,一旦外企進入,他的市場份額下滑,還能有今天這麼風光嗎?


少吹一些牛皮,多做一些創新,中國的互聯網企業成為真正的世界級巨擎路還很遠。


李明波論中東



這個問題不太好,儘管中國有一些大型互聯網公司,但並非真正世界級的,大部分只是規模大而已。

當前,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催生了一大批互聯網公司,根據目前市值,世界前十大互聯網公司均來自中美,沒有第三國的身影。

中國現在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在移動互聯網時期就成了巨大的人口紅利,所以一款手機應用在中國動輒幾千萬或者上億的用戶,這在其他國家根本不可能。

現在,中國經濟在快速轉型,這在移動互聯網時期表現出了巨大發展機遇,所以在經濟社會的很多方面湧現出了很多科技創新公司,比如支付寶、微信、美團、滴滴、頭條等。

另外,中國對移動互聯網發展高度重視,把信息化視為千年發展機遇,所以在政策、稅收等方面給予了很多支持和扶持,比如中國的移動通信網絡,不僅速度快,覆蓋廣,而且費用還低。

最想說的是,我們要清醒認識到,中國的互聯網公司更多的是用戶規模優勢,多集中在生活服務等領域,在原始技術創新、核心競爭力等方面和美國還有較大差距。


震長


這是和國情有關係的。

日本、韓國是屬於發達國家,基礎設施很完備,實體經濟都是相當的發達。而中國互聯網產業,一半是建立在實體服務業不發達的基礎之上。這個不用多解釋,從日本、韓國地鐵站附近密佈的商店和三五十米便有一處的便利店便可判斷,在生活便利性上不可同日而語。

另外,日本、韓國相對來說社會比較保守和傳統,相關法律制度很健全,對創新的包容性上比較弱。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摩拜在日本為什麼不能打開市場?因為日本交通法不允許自行車佔道經營,違規擺在馬路上,會影響交通秩序,一次罰款200塊人民幣。這就等於說已經終結了摩拜成功運營的可能性。

第三,俄羅斯、印度為什麼沒有世界級互聯網企業,基礎設施太差,與中國差距很大。更重要的是缺少中國風險投資基金,中國的互聯很多程度上是靠風險投資人的熱錢砸出來的。不論是滴滴快遞,一天燒錢幾百萬補貼,還是ofo、摩拜瘋狂鋪單車,都是拿投資人在開拓市場。

在前期互聯網公司不賺錢的時候,沒有投資人的人加入,很多時候都是玩不起來的,而俄羅斯、印度恰好缺少這個環境。


張知悅


1.大規模人口是一個因素

從人口角度來看,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因此,就人口規模而言,中國應該擁有世界一流的互聯網公司。

2.在創新激增之後,規模得到反映

如果我們更深入地研究這個問題,我們會發現推動國家在全世界繁榮的兩個主要因素是:一個是人口規模,另一個是技術創新。

這兩個因素將輪流引導全球不同條件下的發展進程。當技術傳播時,每個人的技術基本相同。那麼規模的優勢就會體現出來。當新技術剛剛開發時,技術創新引領全球趨勢。

如果我們看一下,近幾個世紀以來大國的崛起。我們會發現荷蘭已經開始了荷蘭的創新之路。然後由稍大的英國領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的霸權直接由蘇聯和美國共同領導,其人口規模達到1億。

隨著超級大國引領世界,人口規模不斷擴大。我們會發現,原始大國的優勢逐漸從規模優勢轉變為技術創新優勢。

3.引入創新,開闢規模之路

以出版業為例。當美國出版業尚未出現時,美國書商使用盜版英國書籍作為他們的主要發展方法。這與早期引入美國互聯網模式的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是一樣的。早期的中國互聯網創新實際上是快速引入美國先進模式的代名詞。

一個簡單的動作 - 引入高級模型可以產生兩種效果。首先是創新技術的擴散和融合,這使得中國具有規模優勢。其次,由於優勢的規模,它與中國的技術相同,其他規模小於中國的國家被排除在外。例如,日本,俄羅斯等


智慧城市研究


很簡單,幾個原因:

1、人口紅利。超過7億的網民,佔全球16%。發達國家缺人,落後國家缺能力,中國正好介於兩者間,老百姓勤吃苦耐勞,IQ不低,整天琢磨如何發財,發展不起來沒有天理

2、中國在過去二十年電信業的興起。電信行業十幾年的高速發展,電信設備行業的開放競爭,中國供應商意外地崛起。從初期的七國八制,到華為中興步入全球,強大的人口邊際效應,極大降低了互聯網接入成本

3、貼地氣的互聯網體驗以及生態體系形成。毫無疑問,對中國人而言,QQ、微信、淘寶等比MSN、Yahoo messenger、Ebay等的體驗好太多,快速迭代使得國內應用可以較好地滿足國內的需求

4、語言文化防火牆。如同印度,如果中國人都講英語,估計很難抵得住國外軟件以及應用的衝擊,中國的相關產品,在語言的隔離下獲得了很大的喘息空間,當然,國內企業也明顯對政策管制更為靈活和適應


四海是我家


論客戶規模我們確實是世界級,但論核心技術和創新能力我們還不夠世界級。只有客觀的看待自己並繼續不懈努力,我們早晚會是真正的世界級。 世界級是指全世界都在用,像臉書,油管,谷歌,微軟這樣的才叫世界級,騰訊阿里雖然市值高但在除中國之外的市場完全是打醬油的存在,支付寶所謂在世界各地開通的支付服務,實際上也是在為中國人服務!

不說網絡公司,看工程軟件開發差美國幾條街,系統軟件美國一家獨大,視覺軟件和編程軟件開發都是來自美國,工程軟件歐洲美國差不多,但是沒有一個有中國的PS,DW,FW,ID,PR,AE,pc系統,手機系統,硬件CPU,硬盤存儲,主板。哪個國產的能抗衡或者相提並論的,除了CAD軟件中國的中望和浩辰還能說的過去,現在這些都沒一個拿的出手的,用網絡公司跟科技公司比沒得比!如果拿網絡公司比,谷歌甩中國公司幾百公里。

中國的優勢,一是在於有龐大的市場。二是有較強的經濟能力。通信技術是一個需要使用,在使用中不斷創新,不斷進步的行業。我們在這方面有很好的土壤,假以時日,一定會成為世界性的通信大國。


笑搞


對於這個問題,每日經濟新聞編輯郭鑫認為:

1969年10月29晚上10點30分,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本科生查理與斯坦福研究所的比爾建立了第一個ARPANET鏈路。二者相距560公里,實現了分組交換網絡的遠程通訊,標誌著世界互聯網的誕生。

1983年,美國國防部研製出了現在通用的網絡TCP/IP協議,互聯網因此開始流行起來,Internet誕生。

1994年4月20日,中國通過一條國際專線(64K)接入了國際互聯網,中國互聯網誕生了。1997年,中國三家互聯網公司誕生,網易、搜狐、新浪(當時稱四通利方)開啟了中國互聯網的時代。

回顧整個世界互聯網的發展史,可以說在起步之初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巨大。相信在當時,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想到中國的互聯網能夠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在全球排名前十的互聯網公司中,中國和美國分庭抗禮,中國的BATJ悉數上榜。

前些年,德國互聯網公司Rocket Internet 上市的時候,官網上有一句話:“做美國和中國之外最大的互聯網公司”。而同樣是發達國家的歐洲,可以說在信息時代擁有天然的優勢,而發展卻大大不如中國,為什麼中國誕生了世界級的互聯網公司呢?

1)基礎設施建設。國家對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是支撐互聯網企業發展的基礎。我國從過去的有線互聯網過去,發展到現現在的無線、移動互聯網,都源於國家對光纜、移動基站的建設。為何互聯網企業代表多次建議國家能投入移動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是從用戶的角度考慮,更多的也是出於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

2)市場因素。市場是支撐整個互聯網企業發展的動力源泉。《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世界之最。網民體量的巨大,為互聯網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深度,單以這種流量轉化成收益,就可以日進斗金,是整個市場支撐了世界級互聯網公司的誕生。

3)互聯網的工具性。為何早些年前國外的互聯網巨頭入駐中國會失敗,在個人看來,這與互聯網自身有關。就互聯網而言,它只是一種工具,工具講究的就是實用,不會產生比如買名車會顯得有面子這種類似的感覺。互聯網的價值僅僅體現為使用價值方面,不會品牌溢價,在中國沒有人覺得用FACEBOOK比微信好,道理就是如此。

中國本土的企業更懂中國國情,也更容易成功,這可以歸結為企業自身的因素。此外,中國市場的創業環境也支撐互聯網企業的發展。

那麼,為什麼俄羅斯、印度、日本、韓國都沒有出現世界級的互聯網公司呢?

韓國人口數量有限,網絡消費深度不夠,難以支撐巨頭企業的成長。

印度這個國家剛實現村村通電,人民收入水平有限,互聯網企業市場需求不足。

俄羅斯本身經濟結構不合理,經濟總量連日本、韓國都比不上,更別說支撐互聯網巨頭企業了。

日本算是一個能夠支撐互聯網巨頭的國家了,但由於日本專注於製造業,這個國家因循守舊,比較佛系,缺乏滋生互聯網巨頭的土壤。

雖然中國互聯網企業從市值上來說是世界級的,但中國互聯網巨頭主要的陣地都在國內,擴展國外市場仍然壓力重重。相較於谷歌、亞馬遜、FaceBook這樣的巨頭,中國的互聯網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每日經濟新聞


去年11月在採訪一家IT公司的負責人時,我問了一個類似的問題,得到的答覆是:中國市場的多元性和複雜性是中國互聯網產品很大的一個市場優勢。

怎麼講?就是中國的很多互聯網產品經受住國內大市場的優勝劣汰後,再拿到國際市場上,除了需要適應當地的一些法規和宗教規定外,在用戶個體的訴求上,基本能夠做到有求必應,甚至是能超出有求必應的狀態,滿足了對方用戶很多他們沒有想到的訴求,起到了引領用戶需求的效果。

這種優勢在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表現得尤為明顯,因為他們現在所處的發展階段是中國正在經歷的、或者剛剛經歷的。所以一投放到這些經濟體的市場中,適應性非常強。

還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原因是中國在智能手機普及上的“彎道超車”,中國的電腦和非智能手機普及要比發達國家慢得多,與此同時,信用卡消費的普及度也相對沒那麼高,而諸如微信、支付寶等具有時代引領性的互聯網產品和公司剛好趕上了智能手機在中國快速普及的進程,讓這些產品在經受過十幾億用戶的使用實踐後具備很強的優勢。

此外,中國實力和影響力的快速提升,以及經濟的全球化程度越來越高,是這種現象出現背後的根本支撐。

不過,中國互聯網公司走向世界頂級或者中國更多的互聯網公司走向世界,現在制約的因素也有很多。在涵叔看來,最主要的制約因素是兩個,一個語言的制約,中文在世界範圍內還不夠普及,而很多互聯網產品是著眼於中文使用者設計的;另外就是人民幣的國際結算還有很大的障礙。如果在中文的普及和人民幣國際結算上能有發展的質變,中國互聯網公司乃至中國企業走向世界之路會順利得多,中國企業也才真正能走到世界頂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