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FCC宣佈廢除「網絡中立性」引發美國互聯網震盪,什麼是「網絡中立原則」?此次廢除將帶來什麼影響?

用戶68886090


也許網絡中立性真的是被濫用了。

儘管網絡中立性問題已經被提出為民粹主義與組合主義之爭,但它實際上只是一黨推動,可以讓政府進一步控制私營企業,並遏制對新業務的需求。簡單地說:網絡中立的理想和立法有很多東西,但中立不是其中之一。所以這裡只是三個社會經濟原因,為什麼網絡中立現在是一個非常愚蠢的概念。

以目前的形式,網絡中立性將企業鎖定為提供服務的方法,以防止某些類型的風險承擔。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大多數網絡中立的支持者害怕互聯網服務的潛在壟斷,而網絡中立立法的關鍵作用是確保目前控制市場的大公司通過拒絕讓他們面對有意義的市場來控制市場競爭。通過迫使公司只按照規定的方式提供服務,以符合當前消費者的需求,中立法無意中將大公司與可能不受歡迎的業務戰略相聯繫的風險隔離開來。

互聯網訪問只能通過企業的勞動力和資本實現,並堅持要求公司必須確保普通民眾能夠使用他們的服務來實現服務靜音的目的。如果星巴克提高了咖啡的價格,那麼你不要求政府強制他們降低咖啡價格,而是去一家不同的咖啡店。星巴克總是試圖阻止這種情況的發生。永遠有權要求你有權獲得另一個人或企業的勞動。

當政府強制平等獲得僅通過他人的勞動和資本獲得的設備和服務時,實際上正在合法化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奪取他人的時間和生計。


硅發佈


美國取消網絡中立原則,Netflix恐成最大輸家?

追劇的時候遇到卡頓,一般都怪“網不好”,但假如你的網絡提供商正好和追劇的網站有競爭關係,原因就未必那麼單純了。這聽起來也許有些陰謀論,但確實在美國引起過一場商業糾紛,美國政府一度通過“網絡中立原則”(Net Neutrality)對此類現象加以監管,保證網絡提供商公平對待所有互聯網媒體平臺。

然而,12月14日下午,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簡稱FCC)以3:2的投票結果,正式將奧巴馬時代確立的“網絡中立原則”廢除。這一決定自今年上半年開始醞釀,遭到多家互聯網媒體的公開抗議,其中既包括流媒體平臺網飛(Netflix),也包括《花花公子》與全球最大色情網站Pornhub。隨著12月14日FCC決定出臺,這些互聯網企業的努力基本宣告失敗。到底什麼是“網絡中立原則”,廢除它會對美國網絡用戶產生怎樣的影響?在特朗普時代,廢除“網絡中立原則”對美國的互聯網娛樂產業是福是禍?

部分聲援網絡中立原則的網站與互聯網企業 來源:www.battleforthenet.com


什麼是“網絡中立原則”?

“網絡中立原則”是2003年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媒體法律學教授吳修銘(Tim Wu)提出,即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s,簡稱ISP)必須同等對待來自各方的所有內容。2014年奧巴馬政府為FCC建議的網絡中立五大原則是:禁止運營商封鎖網站、禁止減慢加載速度、禁止為加速額外付費、必須增強服務數據透明度和監管無寬帶的無線網絡。FCC根據這些原則制定政策,可以直接對運營商的違法行為進行約束和懲戒。

吳修銘 來源:Flickr CC by 2.0


FCC由美國政府於1934年通過的《1934年通訊法案》授權建立,旨在對美國國內所有通訊手段進行監管。這一法案將當時市場上的不同通訊服務區分為私有運營商與“公共承運人”(common carrier),後者主要針對電話和電報等為“公眾的利益和需求”服務的通訊行業。《法案》要求“公共承運人”為所有用戶提供無差別的服務,例如電話公司不能因為電話內容可能損害公司利益而掐斷電話線。

由於美國的寬帶最早是由電話公司鋪設的,“公共承運人”的規定被默認延伸到了今天的互聯網服務。但因為30年代的法案沒有預見互聯網的發明、並對互聯網服務作出明確規範,互聯網運營商仍被置於灰色地帶。當FCC開始對互聯網運營商進行監管時,各家運營商以法律沒有做出明確規定為由拒絕承認FCC的管轄權,並提出訴訟。

FCC成立於20世紀30年代 來源:維基百科


美國第四大網絡運營商Verizon曾於2011年向華盛頓特區聯邦法院對FCC提起訴訟,聲稱FCC對互聯網運營商的監管超出了法律賦予的權力,並在一審敗訴後上訴。2014年華盛頓特區上訴法庭作出判決,肯定了Verizon的主張,承認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FCC沒有權力要求運營商執行網絡中立原則。但法庭認可公開互聯網的原則,明確向FCC指出,可以通過將互聯網的屬性從“信息服務”變更為“公共承運人”,由此將其納入監管範圍。據此,FCC於2015年2月,以3:2的投票結果,將互聯網寬帶歸類為公共承運人,正式為網絡中立原則賦予法律效力。

除了法律上確實存在的漏洞之外,網絡中立原則的提出也離不開政黨政治的博弈。FCC由5名委員構成,每一任美國總統有權任命包括主席在內的三名委員,這意味著隨著兩黨鬥爭形式的變化,FCC政策風向都可能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在奧巴馬執政的2015年,網絡中立原則曾在民主黨與共和黨之間引起爭論,結果3名民主黨委員和2名共和黨委員以3:2的結果令網絡中立原則成立。進入2017年,新總統特朗普執政後著手對FCC進行重新任命,由共和黨出身的阿基特·帕伊(Ajit Pai)擔任主席,他在就任後立即提出將推翻互聯網中立原則。

阿基特·帕伊在官方發佈的視頻中宣傳推翻網絡中立原則的好處


在12月14日當天投票前的演講中,帕伊主張,克林頓時期對互聯網執行的無監管政策成功地刺激了美國互聯網行業的發展,美國國內寬帶設施覆蓋範圍顯著增加。在沒有政府幹預的自由環境下,互聯網企業通過市場競爭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好的服務。而FCC在2015年通過的相關規定將會限制市場競爭,減少運營商投資的動力,傷害創新。3:2的投票結果再次出現,卻帶來了與3年前完全相反的結果。


渠道運營商的“紙牌屋”

隨著網絡中立性規則廢除,受到最直接衝擊的是網上流媒體平臺。加拿大網絡政策研究機構Sandvine於2016年3月發佈的研究顯示,美國網絡流量使用量前三名的公司分別是網飛(Netflix)、YouTube和亞馬遜視頻。取消網絡中立原則有可能讓網絡運營商直接掌握了用戶的瀏覽體驗,控制住流媒體的命門。

這一擔憂並非危言聳聽。從網絡中立原則尚未確立的2012年開始,就陸續有第三方機構發佈報告,稱互聯網運營商隨意控制和減慢一些網站的加載速度,這對於依靠視頻清晰度和加載速度的流媒體可能造成致命的打擊。

以網飛與美國最大的網絡運營商Comcast為例,使用Comcast網絡的網飛用戶在2014年以前曾普遍遭遇了視頻加載緩慢的問題,嚴重影響了觀看體驗。在加載速度最慢的2013年12月,網飛用戶在Comcast提供的網絡上甚至無法觀看正常的720p視頻,只能選擇相當於家用錄像帶(VHS)的清晰度。

Comcast商標


2014年,網飛曾與Comcast進行談判,並在當年年初同意為提高網速額外支付費用。這一初步協議達成之後,網飛在Comcast上的加載速度陡增65%。雖然在2015年,這一談判最終因網絡中立原則的出臺無疾而終,但網飛的額外成本還是轉嫁到了用戶身上:在2014年5月初步協議達成後不久,網飛宣佈將用戶月費從7.99美元提高到了9.99美元。

2013-14年網飛加載速度變化 來源:Quartz


網飛的服軟並不只是互聯網行業上游對下游的勝利。2007年,美國三大電視臺之一的NBC聯合迪士尼等三家公司成立了流媒體平臺Hulu與網飛抗衡。這看似增強了市場競爭,但隨著Comcast在2009年從通用電氣(GE)手中購買NBC的多數股份,Hulu掌握了一個令網飛難以望其項背的潛在優勢:如果新東家Comcast可以為Hulu提供更高的加載速度,Hulu就能憑流通渠道而非自身品質吸引用戶,乃至驅使用戶拋棄網飛。隨著網絡中立原則成為歷史,網絡運營商將有可能通過這種方式製造不公平競爭,反而成為互聯網娛樂業的規則制定者。


媒體行業跑步進入壟斷時代?

近半個世紀以來,美國的通信與互聯網運營商一直遵循著一種充滿壟斷色彩的商業模式。這是因為互聯網服務需要大量基礎建設投資,大大提高了行業准入門檻,即使財力雄厚如Google,也選擇了開發自己的無線網絡而不是自行建設網絡。

根據美國的反壟斷法律,只要運營商沒有在大範圍內掌握超過70%的市場份額,就不會受到制裁。因此,美國幾大運營商在國內分劃地盤,即便在全國範圍內呈現出群雄並立的局面,但在各自的區塊內卻都能實現壟斷經營,令用戶缺乏實際的選擇。

假設Comcast收購時代華納有線後的美國互聯網運營市場


雪上加霜的是,幾大巨頭不斷尋求併購,市場控制進一步加強。2014年2月,Comcast試圖收購美國第三大互聯網運營商時代華納有線(Time Warner Cable),但最終由於司法部的介入而宣告失敗。

Comcast與時代華納有線


運營商從行業上游向下遊進軍的戰略不獨Comcast一家所有。2016年,美國最大的移動通訊運營商、第二大網絡寬帶運營商AT&T宣佈計劃收購時代華納有線的母公司、世界第三大娛樂公司時代華納,其旗下擁有諸如HBO、CNN等影響力巨大的媒體。當年11月18日,美國司法部正式提出反壟斷訴訟,意圖阻止這一起交易。來自共和黨的司法部反壟斷負責人馬坎·德拉西姆(Makan Delrahim)發佈聲明表示:“這起合併將會傷害美國消費者,帶來更高昂的電視費用,並減少創新娛樂方式的出現。”

馬坎 · 德拉西姆


早在渠道運營商進軍媒體產業之前,媒體間的合併風潮已經持續了數十年。數據顯示,在1983年,50家公司控制了90%的美國媒體,這一數字今天已經減少到6家。如今,媒體內容的巨頭開始和渠道巨頭合併,為自己贏得更強的掌控能力,同時盤踞行業的上下游。隨著充分競爭消失,個體創作者和消費者處在徹底的弱勢地位,或許在不遠的未來, 3-4家集團將分割整個美國媒體市場,用戶只能在有限的內容中挑挑揀揀。


世 界 說

車 欽 儀

微博 @世界說globusnews

瞭解全球局勢,世界趣聞,微信關注一個就夠了:世界說(ID:globusnews)


世界說


什麼是網絡中立原則?

“網絡中立規則”是奧巴馬政府實施的標誌性監管行動,要求寬帶提供商平等對待所有網絡流量,不得阻止特定內容或令其流量放慢,或對偏好的網站和服務提供更快的通道。

這句話讀起來比較費勁是不是?沒關係,你可以這樣理解:

就是不管你是一個草根創業者,還是你的背後是微軟,寬帶提供商給你的網絡流量應該是一樣的;

不管你的網站內容是美國聯邦的正面新聞,還是一些娛樂八卦的內容,亦或是一些被一些國家認為有必要牆掉的內容。都應該平等對待,不能對任何的流量或者內容提供特權;

總之,用戶不管把你的寬帶用於什麼用途,無論你喜歡也好,不喜歡也好,甚至他用你的流量去宣傳你的競爭對手,你都不得限制,因為那是他們的自由,他們的權利……

網絡中立原則就是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網絡的公正!

全世界只有美國一個國家能夠做到這一點。

然而,卻在今天被廢止了……

大家的決定是怎樣的呢?

以下是硅谷對此次網絡中立性原則調整的看法:

Facebook

Facebook首席運營官謝麗爾·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表示,這個決定“令人失望,將帶來危害”。

Twitter

Twitter官方發佈消息稱,這個決定“對於創新和自由的表達是一次重創”。

谷歌

谷歌一名發言人表示,儘管投票結果如此,但該公司仍將堅持網絡中立性原則。谷歌將與其他網絡中立性原則的支持者合作,繼續推動這方面的工作。

Airbnb

Airbnb CEO布萊恩·切斯基(Brian Chesky)表示,他對此感到失望。FCC的投票結果是“錯誤的,令人失望的”。“自由開放的互聯網對於創新、開放的社會,以及經濟發展成果的普惠至關重要。Airbnb仍將支持網絡中立性原則。”

Mozilla

Mozilla政策總監德內爾·迪克遜(Denelle Dixon)表示,這個決定是“被破壞的流程、政治環境和政策”的結果。

Netflix

Netflix表示,這只是“漫長法律爭論的開始”。

Reddit

Reddit CEO史蒂夫·哈弗曼(Steve Huffman)表示,法案本身就是“互聯網的頭條”,鼓勵人們發出自己的聲音。

Imgur

Imgur在Twitter上表示,該公司認為,所有人,無論身份是什麼,使用什麼ISP的服務,以及賺多少錢,都應當有機會從自由開放的互聯網中受益。而目前的鬥爭並沒有結束。

Machinima

Machinima在Twitter發出了“安息吧,互聯網”的消息。

以下是有線電視和無線通訊運營行業對此次網絡中立性原則調整的看法:

康卡斯特(Comcast

康卡斯特在發給美國科技媒體TechCrunch的聲明中稱:“我們讚揚阿基特·帕伊主席(FCC主席)的領導力,以及兩名FCC委員為支持恢復互聯網自由法令所作出的努力,我們廢除了繁雜的規定,向增加投資和數碼創新開啟大門,回到了在過去幾十年中讓互聯網繁榮發展的環境。今天的結果不是‘我們目前所知的互聯網的重點’,而是引導我們進入一個有利於消費者的寬鬆規則新時代。”

AT&T

AT&T在Twitter上發表聲明稱:“十幾年來,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政府時期,AT&T一貫主張以開放和透明的方式提供寬帶服務。我們不會屏蔽網站,不會審查在線內容,不會根據內容進行節流,也不會不公平地對互聯網流量區別對待。”

Sprint

Sprint在聲明中稱:“Sprint贊成FCC為簡化這一複雜而有挑戰性的問題所做的努力,FCC在這一過程中平衡了相關各方利益。我們的立場始終如一,就是競爭才是提升互聯網開放性的最佳方式。之前複雜而含糊的規定會導致在遵守‘網絡中立’規定時出現不確定性。FCC今日的決定廢除了這些不確定性,讓Sprint管理網絡,並提供有競爭力的產品。”

Verizon

Verizon負責法規事務的高級副總裁威爾·約翰遜(Will Johnson)在郵件聲明中表示:“Verizon完全支持開放互聯網,並且我們會繼續為之努力。我們的消費者要求我們這樣做,我們的業務也依賴於此。”

美國電信與寬帶協會(The USTelecom and Broadband Association

代表AT&T和Verizon的網絡運營商的美國電信與寬帶協會在聲明中表示:“今天是開放、繁榮的互聯網未來被保護的一天。美國寬帶供應商將恢復信心,加強投資全國網絡,縮小農村社區的數字鴻溝。”


強比視頻


據外媒報道,或許伴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FCC在去年12月14日投票通過的廢除“網絡中立”結果的爭議性開始不斷減少,但對此持反對態度的人並沒有放棄掉恢復的希望。據稱,33名參議院民主黨人士近日通過《國會審查法案(CRA)》提交了一份恢復“網絡中立”的請願書。

資料圖

據瞭解,該請願將賦予民主黨強制參議員就FCC投票結果再次投票的權力。獲悉,投票預計會在下週進行。如果最終投票結果利於“網絡中立”那麼FCC廢除的決定將可能會被取消。

截止到目前,已經有50名參議員公開對“網絡中立”表示支持。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即便一次CRA投票否決了FCC的決定,但該決議還需要在眾議院獲得支持並最終讓總統特朗普在上面簽字之後才行。


cnBeta


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簡稱 F.C.C.)在11月21日發佈了一個公告,表示近期將取消“網絡中立法”(Net Neutrality),也就是大家所說的的“網絡中立性”,在觀看影響之前,這個很難顧名思義的概念就需要先進行解釋。

什麼是網絡中立?為什麼會引來網友激烈的抗議?

簡單來說,“網絡中立”指的是互聯網供應商(ISP)必須完全平等地對待所有互聯網用戶。

在美國,互聯網供應商指的是 AT&T、Comcast、Verizon這些,而在中國,就是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企業。

“網絡中立法”被廢后,網絡供應商有權利阻止用戶訪問,給用戶限流,還可以把內容進行區分和優先級排序。

新法案對網絡供應商的唯一要求,就是要在其屏蔽、放慢或優待某些服務時,通知用戶。

可以預見的影響是什麼?

1.一些小的網站會被強制限速,甚至404,以後再也不能愉快的download資源了~

2.本來看電視就全是付費頻道(國外大部分好的電視頻道是付費的),現在,就連上網都有可能要付費了,否則就只能100M光纖上著10K/s的網頁了,聊QQ都費勁啊!

3.政府將主管網絡環境與安全,但是運營商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404強制屏蔽,我們都知道,商人是逐利的,既然網絡現在沒有了中立性,對於美國的運營商來說最大的可能性就是隻針對於向運營商付費的網絡平臺解除帶寬限制,但這部分的錢一定會像第二條一樣轉嫁回用戶。

4.對於中國來說,原本訪問外網就十分困難,網絡中立性廢除可以當做對方也設置了牆,這樣就會導致雙方對於雙方之間的所有網絡訪問都更加困難。


簡而言之,大家以後需要習慣:

以及百度競價排名的推廣國際版,運營競價排名。。。


aliquis唯一數碼


在講網絡中立原則之前,想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微信語音很便宜呢?其實這有兩方面因素,第一,微信可以利用互聯網免費的道理,將自己的成本轉嫁到電信運營商身上。第二,運營商需要賺錢將這部分成本補上,不願降價,就導致了微信語音便宜。

網絡中立原就是主要體現了互聯網運營商(電信運營商)和互聯網內容服務提供商(BAT)之間的矛盾。

舉個例子,運營商修路,讓車通行並收取過路費,遇到貨車的時候會根據載重收費,而小客車收費會便宜一些。有些互聯網公司的服務會加重網絡的負擔,比如P2P的下載技術以及語音通話的多路傳輸,這些服務就好比在路上跑的貨車,運營商可能會對他們收取額外的過路費,保證夠錢修自己的路。網絡中立原則則是要求運營商,無論貨車多重,都要一口價。自然互聯網公司的大佬們會不高興,因為一旦打破網絡中立原則,定價的話語權就會回到運營商身上,互聯網公司的互聯網接入成本一定會上升。

落實到具體的業務上,其實就像是百度雲收取加速費一樣。只不過個人用戶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而已,矛盾並不凸顯。但是今年的提速降費政策第一次提到了專線,降低基礎費用,其實也是變相的網絡中立原則。因為這樣會降低互聯網公司的互聯網接入成本,有利於互聯網公司的快速發展。

不過,在IT行業發展的過程,有一個非常不著名的定律在指引著這個行業的發展----安迪比爾定律,具體解釋大家可以百度,這裡不贅述。安迪比爾定律的最終結果是每當微軟發佈新的Windows系統,硬件製造商就會迎來新的春天。那麼將其放到互聯網上面,就變成了隨著互聯網服務公司的發展,會帶動互聯網設備製造商的發展。大家可以看看思科和谷歌股價近三年的趨勢對比:


但是威瑞森的股價和思科就沒有直接關係:

所以中國大力推進提速降費,實際上背後的目的是推動互聯網公司的發展,帶動華為等設備廠家,加上5G技術步入發展的關鍵,而華為又是中國通信行業技術代表企業,國家需要華為在國際舞臺上拋頭露面。那麼壓榨一下運營商的利潤又何妨呢?


同道眾人


什麼是網絡中立原則?

“網絡中立規則”是奧巴馬政府實施的標誌性監管行動,要求寬帶提供商平等對待所有網絡流量,不得阻止特定內容或令其流量放慢,或對偏好的網站和服務提供更快的通道。

這句話讀起來比較費勁是不是?沒關係,你可以這樣理解:

寬帶服務是水電氣一樣的基礎設置,自來水你拿去做飯、洗衣,價格都應該是一樣的;電你拿去看電視、開電腦、燒熱水,價格都應該是一樣的;氣你拿去燒水洗澡、做飯炒菜,價格都一樣是一樣的。那麼,寬帶網絡你拿去看新聞也好、看視頻也好、打王者榮耀也好,運營商都應該無差別對待。

另外,運營商A不能因為運營商B是它的競爭對手,就故意讓用戶打開B的官網很慢,你用了運營商A的網,無論打開A的官網和B的官網,應該都是一樣的。

總之,用戶把寬帶服務用於任何正常用途,運營商都不能歧視,不能因為運營商自己的喜好和利益對流量進行限速、屏蔽以及額外計費。

網絡中立原則最大程度的保證了網絡公正,約束了運營商的行為,保證了需要用到網絡的公司和個人的權利。

如果沒有網絡中立原則,事情會是這樣的:

某網站A因為沒有和運營商達成合作關係,被運營商屏蔽了,用戶死活打不開網站A。

某網站B和運營商達成了合作關係,用戶想打開B,需要向運營商支付額外的費用,或許這個費用叫“B網站瀏覽費”。

某網站C想要用戶能打開自己的網站,不得不向運營商交保護費。

總之,沒有了網絡中立原則,需要用到網絡的公司和個人都有可能大出血,只有運營商笑到了最後。

對了,我還想說一下,現在各種虛擬卡,大X卡,小X卡是不是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違反了網絡中立原則,畢竟,用了這些卡,就會對某個公司的產品特別友好。


只說科技


也許美國互聯網服務供應商可能在FCC的“網絡中立”之戰中取得了勝利,但它們卻要為此付出成為公眾炮轟對象的代價。在今年最遭人痛恨的公司名單中,電信供應商則絕對是當中的佼佼者。

資料圖

更令人感到不滿的是, 這些公司並沒有在明面上質疑網絡中立的存在,反倒表現出一副讓民眾認為其也是網絡中立的支持者。

上個月,AT&T就在《紐約時報》上刊登了整整一頁的廣告,廣告名叫“互聯網權利法案(Internet Bill of Rights)”。

對此,電子前沿基金會(EFF)提出公開質疑。這家機構認為,AT&T明明在過去這些年一直努力在政府遊說廢除消費者的權利,但現在,網絡中立被廢除之後它卻用了整整一頁的版面來宣傳所謂的“互聯網權利”。在EFF看來,AT&T無異於表現出一副勝利者的姿態,它的目標非常明確:它不喜歡法律來監督其在隱私和網絡中立上的行為,所以它希望在推動新法的同時又能讓美國民眾忘掉其在過去的所作所為。


teikaei2cnBeta


自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放棄奧巴馬時代的網絡中立規則以來,業界對此評論接踵而來。

到目前為止,大部分評論都集中在可能的快速訪問Netflix等消費者服務的障礙上或者更高的ISP價格,以確保不受限制地訪問流行的在線內容。但是,當網絡中立的即將結束的時候,可能會有更深遠的影響。

其中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網絡中立性規定對物聯網(IoT)將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分析表明,這種影響可能是顯著的,但需要時間來擺脫。

再科普一下網絡中立:“網絡中立”的規定始於2015年奧巴馬執政期間的政策。這個政策禁止互聯網的“付費優先權”,也就是禁止網絡服務提供商在收取內容提供商(例如視頻網站)更高的費用後,為其提供更高質量的寬帶服務(也就是競爭優勢)。通過這種手段確保所有合法的網絡內容能以相同的速度載入,使小型互聯網科技公司也能在與互聯網大公司競爭時有相對公平的舞臺。

“網絡中立”的廢除不但取消了對互聯網供應商封鎖網站的限制,也取消了對互聯網內容提供商收費的限制, 同時禁止各州採取與聯邦通信委員會不同的規章政策。

事實上,我們從來沒有真正生活過一個沒有網絡中立規則的世界,所以互聯網服務供應商和企業將會感受到新的景觀。但是已經有人擔心網絡中立性的終結如何影響物聯網。

阻止和扼殺互聯網流量

首先,如果美國運營商可以自行決定阻止,限制或延遲流量,他們可以很容易地決定以各種方式阻止物聯網流量。除非用戶為了快速,及時地交付物聯網數據而付出了額外的費用,或者同意只從運營商或其批准的合作伙伴處購買物聯網設備。

對企業用戶和小型企業的影響

然而,試圖利用新規則的做法可能並不那麼公然。運營商可能會簡單地告訴像GE這樣的公司,如果它希望保證從工業物聯網設備中及時提供數據,那麼它將不得不升級到更高讀取,更昂貴的服務層來確保所需的服務水平。

考慮到高風險,大型公司可能願意繼續下去。但是規模較小的企業,尤其是那些新興的物聯網創業公司,如果有新的創意,可能無法承擔高額的網絡訪問費用。因此,從數據的物聯網設備可能無法進行分析,及時完成了。對於企業物聯網用戶來說,最初的影響可能是確保訪問的成本更高,以及連接物聯網設備最佳方式的更大的不確定性。

物聯網就像整個網絡一樣,運行著自由的數據交換。在網絡中立性死亡之後,這種自由可能不會立即消失,但是FCC的行動肯定會使它更容易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被侵蝕。


中關村在線


今日,大洋彼岸的美國人民又沸騰了起來。原來是美國共和黨主導的聯邦通信委員會在日前舉行投票,廢除了奧巴馬在任期間出臺的“網絡中立規則”。這一舉動得到了美國網絡服務供應商、共和黨議員以及白宮方面的支持,但是卻在多個州引發消費者團體、互聯網科技公司和民主黨議員的強烈抗議,更有不少地方檢察長威脅稱將針對聯邦政府廢除“網絡中立規則”的行為進行起訴。

不過,海的那一頭人們抗議示威舉辦得有聲有色,而這一邊我們卻有點一頭霧水,“網絡中立”到底是什麼?這一規則對網民的日常生活又有何影響?對運營商和互聯網企業又會造成什麼改變呢?下面我們就來解讀你的疑問。

網路中立性是一個原則,即要求所有互聯網流量均應被平等對待。在法律允許範圍內,所有互聯網用戶都可以按自己的選擇訪問網絡內容、運行應用程序、接入設備、選擇服務提供商。這一原則能防止運營商從商業利益出發控制傳輸數據的優先級,保證網絡數據傳輸的“中立性”。網絡中立性原則在法律上的實現有許多種類型,從將對互聯網服務的封鎖與限速視為不合法的反競爭行為,至強制禁止公司偏好特定網絡的網絡應用等。

我們換一個更能讓人理解的說法,如果我們把互聯網流量視作“村村通”的馬路,則在網絡中立性原則下,村子裡的所有馬路都是統一標準建造,不管你家住的是大豪宅莊園,還是千尺適用房,門口的馬路都是一樣寬一樣平整。但是在取消網絡中立性的情況下,則有可能規劃道路的人因為大豪宅經常有汽車出入,所以給這邊修建更為寬闊平整的馬路,而甚少有人出入的小破屋則有可能只鋪一條羊腸小路。

其實從功利性的角度來講,廢除網絡中立原則更為實用,因為更多的資源會被匯聚到更能開發出他們價值的地方去。我們可以把硅谷傳奇企業Facebook當做大豪宅,而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網站當小破屋,在此前網絡中立的原則下,兩者同一單位功能的運營中,相關運營商收費可能是統一的,而所提供的流量服務也是一樣的。這從某種程度上可能會讓小網站增加了負擔,又或者可能讓大網站流量不夠用。

所以其實從這個角度來講,取消網絡中立規則,互聯網科技巨頭們不僅不會有什麼大的損失,甚至可能從中獲利。但是為什麼硅谷方面對此絲毫不買賬呢?也很好理解,因為這一行為不符合互聯網人士所倡導的一貫的“互聯網精神”,即開放、平等、協作、快速以及分享的精神,而這也正是互聯網企業和傳統企業最大的不同之處。

在硅谷,無數互聯網企業憑藉著這種互聯網精神從小企業成長為經營公司,而他們顯然是打算將此精神維護到底。畢竟誰也不知道在取消“網絡中立原則”之後,企業間會不會出現類似競價排名、關鍵詞限流等問題。而且從這方面看,“網絡中立”的取消雖然會在短期為他們帶來巨大的利益,卻有可能在長期損耗他們的公信力。

許多網絡中立性的支持者認為,一箇中立的網絡能促進自由言論,並導致互聯網上更進一步的民主參與。且僅站在用戶的立場上,當人們習慣以往的更好的網絡服務之後,他們很難再忍受互聯網“慢車道”;而這也可能導致今後網絡運營商將相關服務劃分三六九等並提價收費;更不用說允許服務商為保證質量而收取費用,將很有可能形成一種剝削式的商業模式,讓行業巨頭有能力“封殺”它的競爭對手。

最後一句話總結一下,廢除網絡中立確實能讓互聯網資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但這卻多少違背了“互聯網精神”,是選擇利益還是選擇“信仰”,硅谷的精英們現在已經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