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私立民辦學校全都是公辦教師,有規定嗎?

繁星無影


私立學校全部是公辦老師,如下幾種情況居多:

1.極少數的公立學校的老師,因為活動能力比較強,停薪留職,在私立學校任職。而這部分老師的個人業務能力也比較強,在私立學校能夠獲得高收入。

2.不少地區的教育集團,本身就各種說不清關係,用公立學校的老師到同一集團私立的學校任職,而私立學校的收費卻很昂貴(屬於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情況,沒有好壞對錯之分),這屬於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

3.私立學校聘用退休的老師,就像很多醫院聘用體制內退休的醫生掛職、在職、合作的形式一樣。

4.一些私立學校,屬於輔導機構,由部分從體制內辭職的老師任職,或者聘請退休老師,或者是和在職的老師有某些合作,因為宣傳的需要,把從體制內工作過的老師當成金字招牌在大力宣傳,這也是一種情況。

一般情況下第二種和第三種情況居多,第一種情況有,但是肯定是少數人,一般老師不具備太強的資源運作能力,沒有較強的背景、較強的個人活動能力,是很難做到停薪留職的。第四種情況也有,但是也一定是發生在不多的幾個私立輔導機構。

家長關注的重點應該是學校的學習氛圍,老師的業務能力,孩子在學習上存在的困難和障礙,哪些需要家長投入時間和精力。

學校、機構、大環境,這些都是屬於家長無力左右的地方,很多事情關注了也沒有用,很多抱怨喊了也是白喊。


九鬥學生心理


公辦教師進私立民辦學校,有規定,但是地方規定,屬於違規鑽空子。

一、私立民辦學校分為兩大類:1、真正意義上的民辦學校,比如農民工子弟學校等,為解決公立學校學生身份限制,解決部分困難學生無法入學,彌補公立學校之不足。

2、打著民辦的旗號,實際是私立貴族學校,比如有名的北大、北師大等集團辦的民辦學校。這類學校除幼兒、小學、初中高額收費之外,同時也是地產集團,學區房利益之高,對房地產市場起了極壞的作用。

國家政策是向民辦學校傾斜的,當地教育部門都有相應扶助措施,而往往就是被這些集團學校佔了便宜。一些大城市、地區市,甚至縣,出臺公辦教師停薪保留編制去民辦學校任教的地方規定,提出教師編制保留,這明顯是違規的:

1、保留在原學校:在崗在編,因崗設編,人不在了,編制自然消失。

2、保留在教育局:教育局是行政編制,教育專項編制只能用於教師崗位,混編混崗,嚴重違規。

3、保留在民辦學校:民辦學校是企業,自負盈虧,沒有編制一說。

因而,人走編去,保留編制一說,完全違規,這是明確的。

2018的1月國務院最新文件,關於民辦教育,除了加大政府投資外,還規定了民辦教師保障由個人、學校、政府合理承擔,極大提高了民辦教師的社會地位,解決了待遇和後顧之憂。即使如此,文件也並未有鼓勵公辦教師去民辦學校的規定。


職言管語


私立民辦學校裡全是公辦教師,這種情況是可以存在,但是否符合政策規定,要看民辦學校的性質。

有人說,民辦學校就是民辦學校,都一樣性質啊,還不都是衝錢來的,無利不起早,還不都一樣。

這是個可愛的誤解,民辦學校是分兩種的,一種是營利性民辦學校,大多數的民辦學校屬於這種性質,一種是非營利性民辦學校,這類型的民辦學校是屬於社會公益性質的,辦學許可證上是很清楚的。

那麼,為何分兩種性質呢?大多數的民辦學校,都是民間資本辦學,是為了營利。以往,政策上固定不允許民辦學校以營利為目的,但是,可能嗎?本來就是逐利而來,不營利,誰辦?

那非營利的民辦學校是誰舉辦的呢?是那些社會公益基金性質的機構舉辦的,這類基金,本身就是社會福利性質的,不以營利為目的,這類資本的舉辦學校,只能申請非營利性質的學校。

說到這裡,我們應該清楚了,非營利性的民辦學校,可以由政府部門調配公辦教師,其他辦學經費由基金提供,教師的福利待遇由政府保障。

那些營利性的民辦學校,出於營利目的,雖然是在辦學,是政府辦學的補充,但不可以調配公辦教師的,除非這些公辦教師在公辦學校已經停薪留職,作為對民辦學校的支持。如果這些公辦教師待遇還是由政府承擔,這裡面一定有貓膩,存在利益輸送。

本世紀初,我國基礎教育曾經有過一種探索,就是實行公辦民營或者民辦公助,後來發現,在辦學管理、經費使用都存在著不少問題,後來,政策上要求民辦就是民辦,公辦就是公辦,所以,很多地區早已不存在這種性質的學校了。

以上,就是我對於民辦學校全是公辦教師的看法,不對之處,可以探討,但噴子繞道。


當代師說


私立民辦學校全都是公辦教師,這種狀況是極少的。

唯一可能出現這種情況的學校,是民辦公助學校。

民辦學校是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社會依法舉辦的學校。

公辦學校,主要是指由國家政府部門舉辦的學校,學校資金基本全部來源於政府財政撥款。

民辦學校是社會辦學,公辦學校是國家辦學,兩個是完全不同的體制。

民辦學校的老師是沒有編制的,公辦學校的老師是有編制的。

正常情況下,公辦學校的老師,是不允許在私立學校上班的。

除非退休的公辦老師,才可能去私校任教的。

因為民辦學校是營利性教育機構,公辦學校是非營利性的教育機構。

當前,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的分界出現交叉的現象,民辦公助就是其中一種辦學形式。

民辦公助指由社會私人籌募資金註冊、建立以及運行,享受政策上的優惠,並受政府監管的學校。

深圳某教育集團,教育支援某貧困縣,投資建立一間中學。集團和該縣教育局達成協議,由公辦學校老師到該校任教。老師的工資依然領財政工資,學校每月給予工資補助,確保老師收入超過當地公辦老師的收入。

這種辦學方式,學校能在短時間內籌集到辦學經費,完善好學校設施,組建較高水準的師資隊伍,保證教育教學質量,取得家長對學校的信任。

所以,只有私校和政府聯合辦學,私校老師才有可能全是公辦老師。

——我是“小李滔滔”,謝謝您的關注,點贊,點評,轉發!


小李滔滔


私立學校或稱民辦學校,按照《民辦教育促進法》規定,辦學的法人或主體應是個人或私營企業等,與公辦學校有嚴格的區別。在民辦學校中卻使用公辦教師顯然是不合法的。


然而,正如不少網友所說,現在不少地區依然存在打著民辦學校的牌子,卻使用的是公辦教育的師資資源,這些教師享受的工資待遇可能還較高。這種現象,有多種原因,有的是公辦學校違規辦的所謂民辦學校,實際是假民辦,自然要用公辦學校的教師。像本人所在的地區就有這樣的情況。



還有其他形式的違規辦學,如所謂的“民辦公助”、“公辦民營”“公私合股”等。其實,不管哪種明目、叫法,要麼是損公肥私,要麼是假民發財,要麼是……

造成此中亂象的主要原因在於當地教育主管部門不作為、亂作為、不好管、不敢管、放鬆管。令人欣慰的是,這種亂像正在得到整治。


楊永厚說教育


私立民辦學校全都是公辦教師,題者這是錯誤的看法。


在私立民辦學校,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應具有教師資格證,這才是必須的。每年教育部門檢查各類學校、培訓機構,這是最基本的要求。


私立民辦學校的教師,筆者瞭解有這麼幾類:一是通過社會招聘,畢竟現在各類大學畢業生多,考個教師資格證,便可到各類學校應聘。二是私立學校到公立學校付較高薪資待遇,挖過來的有些名氣的名師。這類老師跳槽後己不再享受國家財政工資。三是公辦學校老師請病、事假到民辦學校任教。這種情況稱之為吃空餉,是不允許的,所以教育部門每年都在檢查。四是部分私立學校因為某些因素,與地方政府合作,短期內暫時借用部分教師的情況。


題者所述民辦學校全是公辦教師這情況,是根本不可能的。還有這個原因,公辦教師都是領取的財政工資,好多地方公辦教師佔公職人員一半以上,地方財政支出也很大。讓私立民辦學校老師也靠財政吃飯,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當然,私立民辦學校為生存,為贏利,他們的教育教學質量在各地都必須是名列前矛的,他們教師隊伍的優秀人才很多,但不一定就是公辦教師。


槓子15匯智教育


有些網友根本就不知道就開始想當然回答這個問題了,公辦教師到私立學校,領財政工資是普遍現象。

十多年前要個領導搞教育產業化,各種掛羊頭賣狗肉的"私立學校"如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多半連遮羞布都沒有,校名多為"XX中學實驗外國語學校",那個時候,國家教育經費投入不多,社會力量和教師集資打造學校,對提升學校形象、改善辦學條件的確起到了重要作用。作為回報,就是政府向這些"民辦學校"提供重點中學這塊招牌,可以自己在全縣範圍內的中小學選拔公辦教師,這些教師甚至身份還是財政撥款的公辦教師。這些學校的特點就是教學質量不錯,教學條件、學校環境一流,教師本身就是原來本地的骨幹,口碑肯定不錯。

當然這些學校收費很高,與免費的公辦教育相比, 普通老百姓要付出高昂的代價,初中三年要十幾萬,這個東西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不好評價。

這些民辦學校招生也很亂,不僅可以掐尖,以巨大優惠吸引少數優秀學生創學校口碑,可以通過招收第二梯隊學生賺錢,還可以提前招生,去年12月份僅僅宜賓就有八所民辦學校開始公開進行小升初招生考試,規模簡直可以與每年中高考媲美。

民辦學校為改善辦學條件,提升教育質量,推進教學改革的確起到了很大的示範作用,有的地方政府積極推進,花小錢(發工資)或者不花錢就辦了一所品牌學校,何樂而不為呢?作為有錢學生家長在家門口就有一所名牌學校,不用送成都、綿陽、瀘州,也可以減輕負擔。地方政府又可以把高考上線人數作為政績,可謂皆大歡喜。

至於這些民辦學校搞房地產開發,那時一種回報,畢竟民辦學校也要賺錢嘛。

民辦學校是政府教育投入不足、前領導教育產業化、教育不均衡的產物,有積極的一面,同時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功與過讓大家去評說吧!


江安小石頭


編者按: 私立學校全是公辦教師現在應該不存在了,那是違規違法的,變相套取財政資金,沒人能承擔起責任的,但原先私立學校有公辦教師,現象比較複雜。



現在,我們來說一說,理一理。

一、政策導向

1、2002年前後,國家鼓勵社會力量集資辦學,私立學校風起雲湧。有規模大的,有規模小的,都能賺錢。

2、先知先覺的當然是上層或內部人物,於是,他們入股參與,找代理人管理。

3、為了學校發展,解決師資問題,鼓勵公辦學校骨幹教師到私立學校任教,並承諾高工資,停薪留職,因為他們說話是管用的。

4、有了領導的引領,雄厚的師資,私立學校蓬勃發展,欣欣向榮。

5、還有的鄉下私立學校,公辦教師很多,除了領工資,私人老闆每月補助500元,那是領導默許的,其中瓜葛都懂得。

6、規模大的賺大錢,規模小的賺小錢,反正都有利可圖。

二、計劃趕不上變化

1、隨著私立學校的增多,出現了亂象,公不公,私不私,套取國家資金。

2、還有更隱蔽的,名校也不甘落後,憑藉名氣,也辦起了“校中校”,師資是學校的,收入是……

3、好景不長,隨後國家政策調整,明確性質,公就是公,私就是私,不能渾水摸魚。

三、矛盾凸顯

1、隨著教師待遇工資的提高,私立學校教師的高工資優勢不再明顯,於是,心裡不平衡,要求原先領導兌現承諾。

2、事實上,政策調整後,在私立學校的公辦骨幹已經除名,脫離財政。

3、但領導有承諾呀,也有地方政策呀,於是抱團shangF,還真有效果,這不,通過兩年時間,他們通過“考試”,又回來了。

4、現在的私立學校老闆都是千萬級的富翁,通過競爭,大魚吃小魚,淘汰了小私立,他們越做越大,穩坐釣魚船。

現在,私立學校的公辦教師是不存在的,國家政策是“民辦教育抓規範,義務教育抓均衡”,但總覺得農村義務教育“弱弱”的,私立學校“強強”的。

改革中的失誤難免,總有鑽政策空子的人,願我們的教育越來越好,願教育的天空霧霾不在,一片湛藍。


瓦良格


首先,應該指出民辦學校中的教師,並不可能全部是【公辦教師】,但都有從教的[教師資格證]到是真的。造成民辦私立學校從教人員大多數來自[公辦教師]的原因並不複雜。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民辦私立學校的薪資報酬較高,福利待遇較好。
憑心而論,民辦私立學校的教學質量無論在任何地方都可能都是名列前茅的,這與他們的師資配置是分不開的,否則私立學校就難以生存下去。據本人所知,以我們地方為例,只要哪一所中學出了一位頂尖的教師,很快就會被挖走,而他的薪資則可能是原任教學校的1~3倍。在人材雙軌制流動的今天,你認為還有必要用行政手段去幹預阻止教師的流動嗎?



[圖片源自網絡,致謝]!


楊老帥


民辦學校全都是公辦教師任教,這種情況我本人尚未發現,但公辦教師在民辦學校任教的情況,特別是前幾年,還是常見的,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一,民辦教育初始階段,民辦學校教師嚴重不足,向當地教育部門求助,教育部門隨即從公辦學校抽調部分教師,到民辦學校任教,當時也是一種對民辦學校的支持。二,部分學校因某科教師比較富餘,個別教師無教程教學安排,故也允許少數教師去民辦學校任教。但以上兩種教師是不能吃雙餉的。三,個別教師以病休等各種原因向學校請長假,到外地民辦學校任教。近幾年,教育部門加強了整治,釐清了公辦與民辦的界限,規範了教師從教的各項原則和紀律,此種情況己得到根本改觀,民辦學校己經基本上沒有公辦教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