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通鑑》筆記:毛遂自薦,前提得有才,膽氣也很重要

《資治通鑑》原文

趙王使平原君求救於楚,平原君約其門下食客文武備具者二十人與之俱,得十九人,餘無可取者。

毛遂自薦於平原君。

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稱誦,勝未有所聞,是先生無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

毛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蚤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

平原君乃與之俱,十九人相與目笑之。

平原君至楚,與楚王言合從之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決。

毛遂按劍歷階而上,謂平原君曰:"從之利害,兩言而決耳!〔兩言,謂利與害也。〕今日出而言,日中不決,何也?"

楚王怒叱曰:"胡不下!吾乃與而君言,汝何為者也!"

毛遂按劍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國之眾也。今十步之內,王不得恃楚國之眾也!王之命懸於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聞湯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諸侯,豈其士卒多哉?誠能據其勢而奮其威也。今楚地方五千裡,持戟百萬,此霸王之資也。以楚之強,天下弗能當。白起,小豎子耳,率數萬之眾,興師以與楚戰,一戰而舉鄢、郢,再戰而燒夷陵,三戰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趙之所羞,而王弗知惡焉。合從者為楚,非為趙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

楚王曰:"唯唯,誠若先生之言,謹奉社稷以從。"

毛遂曰:"從定乎?"

楚王曰:"定矣。"

毛遂謂楚王之左右曰:"取雞、狗、馬之血來!"〔索隱曰:盟之所用牲,貴賤不同:天子用牛及馬;諸侯用犬及豭;大夫以下用雞。今此總言盟之用血,故云取雞、狗、馬之血來耳。〕

毛遂奉銅盤而跪進之楚王曰:"王當歃血以定從,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從於殿上。

毛遂左手持盤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與歃此血於堂下!公等彔彔,所謂‘因人成事’者也。"〔說文:彔彔,隨從之貌。〕

平原君已定從而歸,至於趙,曰:"勝不敢復相天下士矣!"遂以毛遂為上客。

——《資治通鑑·周紀五》,周赧王五十七年,前258年


〔 〕內為“胡三省注。

淺 釋

秦國攻打趙國,趙王派平原君趙勝到楚國求救,趙勝準備從門下食客中挑選文武雙全的二十個人一起前往,但只挑出十九人。這時,有個叫毛遂的人向趙勝自告奮勇請求隨行。

趙勝認為,人才處世,猶如錐處囊中,錐尖必然會顯露,毛遂到自己門下已有三年,卻從未聽說有人稱讚過他,也未曾聽說他有何過人之舉,於是認定毛遂並無長處,不讓其隨行。

毛遂:“今天,請您把我放到囊中一試。若之前有把我放進去,我早就脫穎而出了,豈止是露出個錐尖呢!”

趙勝於是同意讓毛遂隨行赴楚,另外十九人都輕視嘲笑毛遂。

趙勝到楚國後,向楚王闡釋合縱抗秦的必要性,從一大早談到大中午,楚王依然猶豫不決。

毛遂見狀,手按寶劍順著臺階走到趙勝和楚王面前,說:“合縱抗秦的利與害,淺顯明白,怎麼從清晨談到中午還不能決斷呢?”

楚王怒斥毛遂道:“滾,我和你主人談話,你在這瞎嚷嚷什麼?”

毛遂按劍上前說:“大王你之所以呵斥我,無非是仗著楚國人多勢眾。但現在,我們相距十步,你再人多勢眾也沒用,你的性命掌握在我的手中。在我主人面前,你有什麼資格呵斥我?我聽說商湯王以七十里地發作,最終稱王天下,周文王僅憑一百里土地,使各路諸侯臣服。他們難道是仗著兵多將廣才得以成功嗎?究其根本,在於順應時勢而振奮作為而已。現在的楚國,方圓五千裡地,擁有百萬雄師,這可是稱王稱霸的資本啊!以楚國之強,各國都難以抵擋。白起,只是個小人物罷了,帶著幾萬士卒前來挑戰,一戰即奪去鄢、郢兩城,再戰便火燒夷陵,三戰就毀壞楚國宗廟、侮辱楚王祖先。這實在是百世難解的仇怨,連趙國都替楚國感到羞愧,而大王你卻不以為意。現在我們提議合縱抗秦,說到底是為了楚國,而不是為趙國啊!在我主人面前,你憑什麼呵斥我?”

楚王聽後,說:“是的是的,情況確實如先生所言,我願意舉全國之力參與合縱。”

毛遂:“那合縱之事可以確定下來了?”

楚王:“可以確定了!”

毛遂便對楚王左右隨從說:“取雞、狗、馬的血來!”

毛遂託舉著銅盤跪行至楚王面前,說:“請大王先歃血宣誓訂立合縱同盟,隨後到我的主人,再次是我。”於是,趙、楚兩國訂下了合縱抗秦的同盟。

隨後,毛遂左手持銅盤,右手對隨行的十九人示意說:“你們就在堂下歃血宣誓吧!你們跟來跟去,都是些搭便車的人,只有靠別人才能把事辦成。”

趙勝回國後,不再自詡識人有術,並將毛遂奉為上等賓客。


《通鑑》筆記:毛遂自薦,前提得有才,膽氣也很重要

毛遂雕像

品《鑑》

1

欲成大事,心要細,膽要壯 ,氣要足!

2

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稱誦,勝未有所聞,是先生無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

毛遂不僅口才好,而且膽氣足,是個人才,但為何此前沒能受到重用?

這也許與平原君趙勝的識人方法有關。趙勝認為,人才處世,“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但三年來從未聽人讚許過毛遂,於是便認定毛遂身無所長。

可是,人才一定是錐嗎?他們有時也可能是球。人才一定會被人稱道嗎?他們還常常被人忌恨和誹謗。

這個世界上,有人重“外”,有人重“內”,也有人“內外兼修”。其中,重“外”之人,“品牌意識”強,擅長經營和維護自身形象,往往更容易在領導面前“冒尖”!有智慧的領導,既要識別平時脫穎而出的“錐狀”人才,還要多給下屬提供展示才華的舞臺,更要善於發掘和用好那些不事聲張、居易俟命、內功紮實的賢才。

3

若“懷才不遇”,又有心出頭,那麼,時機合適的情況下,不妨學學“毛遂自薦”。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自薦的前提,是自身“有才”,具備“脫穎而出”的資質,否則,力微而負重,等於自撞槍口。

自薦時,心中當存戒懼。因為,利弊相隨,任何一次攀緣的背後,也一定伴有潛在的風險。愚者只聚焦當下利益,智者常思量遠期風險。

4

毛遂左手持盤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與歃此血於堂下!公等彔彔,所謂‘因人成事’者也。"

功成之日當謙遜,得意之時莫猖狂。毛遂此舉,放縱了自己的情緒,樹敵招怨,是其一大敗筆!


《通鑑》筆記:毛遂自薦,前提得有才,膽氣也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