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現在有一種杭州有杭州人、蕭山人、餘杭人和臨安人的說法,這是為什麼呢?

正宗話梅


因為原本杭州、蕭山、餘杭、臨安是四個獨立的各自為政的地區。

我是老餘杭人,對餘杭發展還是非常熟悉的。原本餘杭是浙江省餘杭市,2001年撤市為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現在的餘杭區也有新/老餘杭人的說法,為什麼呢?因為老餘杭就是指餘杭街道、倉前街道、閒林、中泰等這邊的,位於杭州城西臨安接壤;而新餘杭指的是臨平、東湖、喬司等地區。從老餘杭到新餘杭,比去杭州主城區還遠,車程要一個多小時,去杭州主城區也就半小時左右。可見明顯的地理位置區分。現在老餘杭因為阿里巴巴等的帶動,發展了未來科技城片區等,原本的一片農田村落均變成了高新城市片區。

蕭山和臨安也是同等因素,說簡單點就是“被大BOSS收購了”的意思。所以說,地理環境和區塊還是有很大區分的,人文環境也是各自不同的,也就有了杭州人、蕭山人、餘杭人、臨安人的說法。


呃耶魔球星大雯子


說一下我的感受,母上大人杭州人,外婆杭州人,太婆祖上都是杭州人。所以對杭州的變遷還是很有體會的。以前說蕭山佬,餘杭佬,隱隱有一些城裡和鄉下的感覺。

杭州以前很小,出了城門都屬於鄉下地方。大概可以以話音來區分的。母上大人下鄉插隊在蕭山,當時大家都削尖腦袋想要進城,做個城裡人。那時候蕭山人多地少,多是錢塘江裡填出來的灘塗,也只能種種蘿蔔和陸麻。光靠種地大概要餓死。所以也促成了蕭山人的經濟意識。當時70年代,我媽所在的大隊,已經有了一家皮鞋廠。當時就錢江一橋一座橋,從她們那裡騎車到杭州要40分鐘,她大隊不少人又勤勞又有經濟意識,禮拜天就把自己種的菜,用自行車馱進城裡賣掉,因為城裡可以賣的比較貴。當時有個城市戶口和現在完全是兩個概念,包分配工作,結婚包分房子,看病有醫保幾乎不用錢。

現在屬於蕭山人,餘杭人看不起杭州人。以前蕭山有很多做小企業的,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蓬勃發展了一陣子。外加幾乎家裡拆遷都有好幾套房子和幾百上千萬的拆遷款。聽說不少以前有本事轉城市戶口的,現在都好後悔。所以風水輪流轉啊。


大錦鯉小錦鯉媽媽


我是蕭山人,我老家那一區域歷史上一直屬於紹興縣,解放後劃給蕭山縣,家譜都在紹興檔案館的。

按理我們對蕭山感情應該比較淡,其實不然,蕭山縣、紹興縣自建制以來一直屬於紹興府管轄(紹興府相當於地區,紹興縣與紹興府同名),語言、文化、習俗都相通,解放後劃給蕭山好比是住到了親叔叔家,沒啥感覺,都是自己家。

但是蕭山劃給杭州後,老杭州和蕭山之間各種矛盾就此起彼伏,我們曾多次探討過一個問題,也付諸實踐,就是蕭山人和老杭州相處,雙方都比較難融合,但和富陽、餘杭、臨安、桐廬、淳安、建德就沒問題,甚至和上海人也很好融合。

比如省略10000字。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杭州免費發放口罩(蕭山餘杭除外),當然,富陽、臨安、桐廬、淳安、建德也別想。至少第一批名單裡都沒有,就噶!


陳杰VITO


看了這個問題,有點好笑,想到一句歌詞: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記得我小時候討論的是我們下城區怎麼怎麼樣,你們西湖區怎麼怎麼樣,哈!

作為杭州土著,談談杭州和下屬縣合併的個人感受。杭州首先合併的不是蕭山,是三墩,餘杭下的一個鎮。當時杭州已無地可用,直觀表現是市轄區內無田地了,三墩靠杭州那邊發展的最好,順勢並了,無反彈。然後是濱江區,蕭山的一部分,並進來時田地為主吧,拆遷賠償的,按當時不錯,也無反彈。再下去是蕭山吧,蕭山的當時的地位很高,全國縣級市gdp排前幾位的,心高氣傲,不太看得起杭州(這個和崑山和蘇州關係差不多),但是大勢所趨,也給並了,其實從蕭山官坊、民間牴觸都較大。但是10多年下來了,無論是地鐵、醫療,杭州對蕭山都相對傾斜,3條地鐵都經蕭山,浙二、兒保濱江院等等,不過本身經濟厲害,除了濱江區,融入感不強。不過可以反思下,最近幾年為什麼沒有濱江、餘杭發展快。餘杭融入極快,從早期的城西,到良渚、臨平,再到阿里巴巴那裡叫啥?(求補知識)發展的很快。餘杭對於杭州,就象鄞縣對於寧波,基本就是包圍。後來的富陽,臨安,建區時間不長,看後面怎麼發展吧,我估計還是走美麗鄉村、特色小鎮這條路,畢竟山區佔絕大面積。想想臨安天目山,居然撤縣建區,這真是佩服。大杭州,20年後再看這問題,都是搞笑,大家會都是杭州人!

以上一點淺見,都是自己感覺,也沒上網查資料,有紕漏請指教,勿噴,謝謝!


用戶334579336401


以前有代溝能理解,反正蕭山和杭州確實有,明明就在隔壁,方言差不少。蕭山話和紹興話一樣,屬於正宗本地方言,但杭州話不是。如果用方言說話,蕭山人和濱江人可以無障礙交流,但是和杭州人說話就感覺彆扭。當然現在都講普通話,就沒那麼多事了。一口一個杭州人,蕭山人,餘杭人的,老一輩偏多,年輕人沒那麼在意


周貳不二


我們從小就是這麼說的,你非要說個所以然呢,會引起地方互相攻擊,也沒必要。從前確實蕭山杭州互看不順眼,但是現在的蕭山人誰還沒幾個杭州朋友,杭州本地的誰又沒幾個蕭山朋友。歷史問題,現在的網友有幾個人是真的經歷過的呢?

就像臺灣,香港,中國大陸一樣的,我們本地人的思維是從小形成的,等過幾代就不會有那麼根深蒂固的思想了,畢竟時代進步,每個區之間都需要相互扶持的。

我們就是一直說,我去蕭山,我去濱江,我去杭州,我去餘杭。

如果是外地朋友,我們就會說,在蕭山區,在上城區,在下城區,在濱江區,在餘杭區。

沒什麼好爭個所以然的,如果有一天外國人來懟我們中國了,大家還不都是中國人麼。


孫富貴


因為以前的杭州城區很小噠,也就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幾個區,就連濱江區都是後來從蕭山劃了一片地,成立的新區。

蕭山,餘杭,臨安這些都是後面並進杭州的,當地人已經習慣了自稱為蕭山人,餘杭人,臨安人。


暖暖的阿恆


我在杭州呆過,有些想法。

蕭山、餘杭撤市設區早一點,臨安是近幾年才撤市設區的。之前這三個地方都是縣級市,而且發展還算不錯,特別是蕭山餘杭,非常有名。

但是有一個問題,就是直到今天,杭州在不同場合,提到蕭山餘杭時,都會把這兩個單獨列出來,以示和上城下城拱墅江干西湖濱江的不同,增加臨安後,就是蕭山餘杭臨安。也就是說,雖然同樣是區,蕭山餘杭臨安和其他六個區的待遇並不是一樣。雖然看上去餘杭區委書記和蕭山區委書記還是杭州市委常委,但是很多時候,這個待遇還是老六區更好。

基於此,很多蕭山餘杭人都自稱蕭山人、餘杭人,臨安剛變區,自然更需要時間的積澱,沒有那麼快。


張傑談史


我想說 我是外地人在杭州市臨安區 看了這麼多評論 蕭山區不認為自己是杭州人 我笑了 你跟外省人說蕭山人 人家都不知道蕭山在哪裡 你要說你是杭州的 那麼大家都會知道的 蕭山又不是崑山 何必要這樣 睡服自己是蕭山人呢?我們信陽人也不說自己是河南人 就說信陽的 能怎麼樣?戶口本寫的哪個省市就是哪個省市



女神是無雙劍姬菲奧娜


現在蕭山雖然是杭州一個區了,但區界非常明顯,在湘湖,在白馬湖等地界,藍牌白字的“濱江”“蕭山”標註非常明顯。濱江區原來就是蕭山的地界,生活習慣,風土人情,依然與蕭山血親相連,就是稱呼也是舊稱呼。有一次我在長河乘坐公交車114路,一上車司機就大聲提醒說:“不去杭州,不到杭州”,我納悶了,這不是在杭州嗎?杭州市區的公交車,要去哪裡呢?原來是公交車只到西興大橋換乘站,不過錢塘江。這裡習慣上把錢塘江北岸以裡,才叫杭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