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咽鼓管有多長?它在人體中擔當什麼角色?

當你途徑我的繁華120


(耳趙問答191109)咽鼓管是連通中耳和鼻咽部的管道,從解剖分區來說屬於中耳,成年人的咽鼓管約3釐米左右,由軟骨、骨、肌肉構成。咽鼓管並不是一個單純的管道,它對於中耳的意義類似喉對於人體的意義,咽鼓管功能正常,中耳的功能才能正常。

咽鼓管多數情況下處於關閉狀態,在咽鼓管周圍肌肉活動時短時開放。如果咽鼓管開放功能受限,中耳內氣壓失衡,這是絕大多數中耳炎的根源。如果咽鼓管關閉功能異常,則會導致呼吸言語的聲音傳入中耳,患者非常痛苦。

咽鼓管的疾病可以是受臨近鼻咽部炎症影響,也可以是隻侷限在咽鼓管本身,前者積極治療鼻咽部炎症有望改善,後者極難處理。


耳科趙醫生


咽鼓管是溝通人體鼻咽部與鼓室的管道,因而有兩個開口,一側稱咽鼓管咽口,另一側稱咽鼓管鼓室口或鼓口。成人咽鼓管全長約35mm,鼓口約高於咽口20~25mm,兒童咽鼓管接近水平,管腔短,內徑寬。咽鼓管外1/3為骨部,由骨質圍成,內2/3為軟骨部,由軟骨和纖維膜構成。骨部為固定部分,無開閉功能,軟骨部平時閉合,吞嚥等動作時可有一瞬間開放。咽鼓管黏膜與鼻咽部及鼓室黏膜相同,由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細胞組成,有很多分泌細胞。這些細胞分泌的液體,一方面可以維持恰當的咽鼓管張力,使之既不完全開放,又能在適當的機會,如張口、吞嚥、打呵欠或咀嚼等動作時開放;另一方面,纖毛擺動可以將鼓室內分泌物引流向鼻咽部,同時引導鼻咽部氣體進入鼓室,以此來調節鼓室內壓力,保持鼓室內外壓力平衡,維持鼓膜正常位置及功能。


咽鼓管是中耳通氣引流的惟一通道,當鼻咽部存在炎症、腫瘤等一些病變時,鼻咽部組織腫脹會壓迫咽鼓管咽口使之不能正常開放,或者咽鼓管軟骨部因局部功能障礙或周圍因素壓迫也會出現咽鼓管閉塞,這些情況均可致鼓室內壓力降低,外界壓力相對增高,從而引起耳悶、聽力下降等不適。當咽鼓管發生持續性功能障礙時,無法正常通氣引流,當鼓室內空氣消耗殆盡,就會出現負壓狀態,此時,鼓室毛細血管內的血清就會隨之滲出到中耳鼓室腔,形成中耳積液,這就是醫學上所說的分泌性中耳炎。如果在中耳滲出的基礎上再合併化膿性細菌感染,就會演變成化膿性中耳炎。


耳鼻喉鄧博士


這個密道就是咽鼓管,它在鼓室中的開口叫鼓室口。從鼓室口進入,這裡的通道主要由骨構成,通道是斜著向下的,並逐漸變細,到了峽部內徑僅一兩毫米,這是最窄的地方了。再接著往前,逐漸開闊,“建材”也改為以軟骨為主了。通道的盡頭在鼻咽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