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今農村喝喜酒的人越來越少,送出了禮金,為何不肯到場?

sunny__小點


在過去,農村有結婚的很受村民的喜愛,很多人趁著這個機會吃頓豐盛的大餐,畢竟禮錢已經給了不吃白不吃,何況那是條件不好,就是過年也不定吃的有這好。可如今大不相同了,很多人送出了禮金,卻不在主家吃喜宴,這是為啥?我覺得有兩個原因:


第一、現在農村生活條件提高了,往常在喜宴上吃的雞鴨魚肉,現在平時餐桌上也很常見。往常過年和吃喜宴才能吃到的好東西,現在人們吃習慣了。現在農民得“三高”的也不少,不再像以前揭不開鍋的時候了。


第二、農村現在年輕人大都在外面工作,來回一趟不方便,甚至路費比禮金還要貴,除了要好的朋友和比較近的親戚才來。大部分都是通過手機紅包轉賬給禮金,或者讓家裡的老人給代送,禮到情誼到。


現在我們這裡要想結婚熱鬧,大都選擇年底結婚,快過年了地裡面沒什麼事了,在外工作的人也回家了,自己熱鬧了同時也照顧到了別人。現在人為了省事也都在飯店裡面擺喜宴,不在村裡面自己做了,自然人少了。


咖啡就是安眠藥


1、沒有交情。現在的人不管什麼事都喜歡請個客,擺個宴席。不管交情深不深,只要認識都會邀請,而被邀請之人往往處於禮節會隨禮而不會到場。

2、生活水平提供不愁吃。以前吃個酒席像過年,哪家辦酒席,全家老少,攜老帶幼都要去湊個熱鬧,吃個暢快。而如今隨著廣大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家都不愁吃不愁穿了,好多人吃酒席都只是為了個禮節,禮尚往來,維繫交情關係了。

3、分身乏術。現在我們大家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每年的好日子,黃道吉日都只要那幾天,不是臘月都是正月。那個時候很多家庭都會出現一家人分幾處吃席,甚至很多人只是去隨個禮露個面,然後又跑下一家,隨禮都跑不贏,自然不會坐下吃喝。

4、相隔甚遠。現在農村人好多都外出打工掙錢,長年都不在家,遇見家裡面有親朋好友辦酒席因相隔甚遠而沒有辦法趕回家,同時趕回家一是誤工費用、車船費等加在一起會遠遠高於隨禮費用。但人不到,禮要到。所以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家裡的人代送或者現在流行的微信紅包。

以上是我現在能想到的幾點,不一定全面但是一定存在。大家要是喜歡我的話就點個贊,添加個關注。另外我想問問大家的是,現在你們那邊農村隨禮一般是隨多少錢?


川妹曉靜


如今農村喝喜酒的人越來越少?明明隨了禮,卻不肯到場?

據我瞭解,現如今農村喜酒主要是喬遷新居、高中升學宴丶婚慶嫁娶宴等人生節點大事。喜遷新居丶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並稱人生三大喜事!是值得可喜可賀!

有喜事辦喜酒是我國農村沿襲已久的文化習俗,辦喜酒的初心是向親朋戚友宣告某件喜事的舉行,備喜宴喝喜酒是對遠道而來參加祝福和慶賀的親朋戚友的盛情款待,表達的是有甘共品,有酒同飲的熱鬧氛圍!誰家有喜事,都需要同宗同族的各家兄弟叔伯來幫忙,群策群力、互幫互助,共同把事情辦好辦妥,所以一般來說,只要有時間,只要不是身不由已,人們還是會主動應邀到場的,畢竟誰家都會有事情辦,誰家都需要人家來幫忙,誰家的喜事都需要別人來捧場!這就是最簡單最樸素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所以一般而言,多數農村宴會也會是賓朋滿座、熱鬧非凡的!

中國又是個禮儀之邦,歷來重視人情往來,千百年沿襲下來的習俗就是無禮不道賀,也就是送一定的現在所說的份子錢,份子錢的本意是親朋戚友大家一起為主東家湊合部分錢物,減輕辦喜人家的經濟壓力,過去也有部分是送布匹、暖壺、臉盆等實物的,現在直接送錢封紅包成了社會上約定俗成簡單又實用的賀喜方式。

對於這樣透著濃濃鄉俗人情的喜宴送出了禮金,到來的人為什麼會越來越少?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1,現在很多農村人已外出大城市謀生,路途過於遙遠不說,工作的規章制度不允許他們有過多的自由空間,所以他們只能隨了禮卻不能蒞臨現場,不是不願,而是不能!

2,有部分人是不喜歡熱鬧,認為喝喜酒會佔用很多時間,所以人不到禮數到,既能不失禮數,又能輕鬆逃避!

3,有部分可能是泛泛之交,去只是認識主東家的某個人,對其他人則是人生地不熟,主東家又沒空一直陪著你,倒不如找個藉口隨了禮就算了!

4,政府的四風建設,限制部分有特殊身份的人參與宴會,這也是隨了禮金,卻到場人數減少的一個原因!






daiserr


大家都走出村子,到外面打拼掙錢,因為崗位難求,請假不便,離村老家太遠,往返車票就得好幾百元,送上禮金隨上份子錢,恭賀祝福,延續禮尚往來。

農村人寬厚淳樸,無論村子誰家辦大小喜事,都有隨份子禮錢習慣。一般份子禮錢也就一兩百元,大家都還拿得起,所以隨份子禮在農村非常重要。

不論出去混得好壞,大家都是爹媽養的,都有兒女家人,喜酒誰家都得辦,大家都需要捧場祝賀,人不到禮到,主人家禮單有你隨禮金額,情意也算到了。

如今農村喝喜酒的人越來越少,送出禮金,人不到場,主家人也不見外,農村種地的農民越來越少,大家都是為了養家餬口,為了將來兒女過好日子,彼此聯繫著,交往著,遠近沒關係,心裡有彼此,夠了!


開心151933790


農民出身,迴歸本源,以城鄉兩個視野看三農。簡直新農人為您解答:

如今農村喝喜酒的人越來越少,送出了禮金,不到場。簡單點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一、農村有句俗語:叫做禮到人情到,只要是送出了禮金,心意表達了,心理也能坦然,也不覺得虧欠了人家。而且,主家大多都能接受。

但是,如果你有時間,又和主人關係很近,你不去,主人也是會有想法的。

二、現在農村生活也改善了,大家也就不太在乎吃不吃這頓飯了。

三、到不到場,與之間的親疏程度、關係遠近有關。

四、到不到場,與有沒有時間、身在何處等客觀原因有關。

五、農村上了一定年紀的人,家裡又能分開身,尤其是雙方走的很近的人,很親的人,一般都是會到場的。要不然,說不過去,對吧。

而且,親戚朋友、鄉里鄉親之間可以藉此機會,聚聚會,談談心,也是好的。也是給主人捧場的表現。

六、農村的新生代年輕人,他們有了不同的生活習慣、方式和思想觀念,想法和老一輩人不太一樣,他們一般會衡量與主人的遠、近關係,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是否到場。

總之,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人們思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人情往來有一些新的認識和看法,都是正常的。在農村倡導移風易俗,淡化人情債,建立簡單樸實、健康向上的人際關係,是發展的必然趨勢。

大家有什麼新的看法和建議,歡迎一起討論、交流哦!

我是簡直新農人,我書我心,不負讀者。每天願同您一道分享、交流有關三農領域的那些有價值的人和事!歡迎點贊、轉發、評論、分享,如有興趣,請點擊問答右上方“關注”按鈕,瞭解更多,謝謝!

簡直新農人


這種情況是是疊加原因所致。首先現在農村酒席沒有幾十年前那麼地道,食物材質大打折扣,出於健康意識加強,很多人不怎麼想去吃各種調味所出的肉菜。另外近十年農村酒席氾濫,以各種名義設酒擺宴吸引親朋好友,甚至把平時交往不是很深的一些朋友也納入其中,往往這些朋友大多隨禮隻身不會過來赴宴,當然也有親朋好友因在外工作或者其他原因不來赴宴,人不到禮要到,這也是不變的禮節。最後一個原因就是現在人越來越也現實,傳統習俗走親訪友觀念慢慢淡化,取而代之是網絡傳遞,人們在留戀過去的同時更願意把時間花在自己身上,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農村喝喜酒是中國人民俗文化,根深蒂固於每個人的心中,只是每個時代賦予使命不同所呈現方式不同,所追求幸福生活的願景就發現改變。


諾昜斯快拼箱


首先,喝喜酒的並不少,如果個別喜宴人少說明這家親戚少或者是從血脈關係上比較遠的親戚一般會因為忙碌很少到場。

現在農村也開始有些胡亂發喜帖,最誇張的是倆人只是學了兩天車僅僅剛認識就給人家發喜帖,這種情況大多數礙於面子僅送禮金,只有比較悠閒才會到場。

現代人忙碌在外較多,不是特別近的親戚一般都是金錢互通了,平時走動都沒有了怎麼可能回去吃那頓飯?

還有,該來的總歸是要來的,這是原則問題。可來可不來的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不到場,但是如果時間和地點允許一般也是會到場的。


大型用戶


現在每個人都非常的,只要禮金送到了就可以了,目前科技越來越發達,對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了,這也是科技對生活一種影響,就像座機電話發展到手機是一樣的一個過程。

所以不需要這麼驚奇,以後可能還有更加捷便的發展,至於會發展到哪種程度,沒有人能想到,我們就期待吧!


朱媽的日常生活


在過去,農村的紅白喜事受到了村民的喜愛,很多人都會趁著這個機會,帶上全家人去吃喜酒,餐桌上的菜餚直接清盤,吃不完的也會打包回家。

有這種現象,其實和當時的生活條件不好有關係,大魚大肉很難有機會吃到,酒宴上就提供了非常好的機會。可如今農村喝喜酒的人越來越少,很多人送出了禮金,卻不在主家吃酒宴,這是為啥?

1.魚肉吃膩了

在酒宴上,吃得最多的就是各類不同的魚肉,反而很少能吃到那些蔬菜。過去農民家裡一個月才能吃上一頓肉,誰家裡辦酒席了,大家都會積極的隨禮,吃上美味的魚肉,可以讓自己飽腹一頓。

如今魚肉已經成為了家常菜,每天都能夠吃到,也有人吃成了大肚子,三高的人群多了起來。隨著健康飲食的觀念興起,大家更喜歡喝粗糧、吃青菜豆腐等,野菜也成為了熱門的菜餚,反而魚肉不愛吃了。

因此農村有什麼酒席,很多人只是隨禮,並不願意去吃上魚肉。

2.在外地打工

農村人如果在家裡的話,喝喜酒自然是不成問題,可現在的多數農民已經來到了大城市裡,工作上十分的繁瑣和忙碌,很難有時間回到家裡。

農村的份子錢並不是太高,才不過200元罷了。如果從外面回到家裡的話,來回的路費幾百元,還要耽誤2天的工錢,顯然是不划算的。

因此很多人採用著轉賬的方式,這樣節省了來回的成本,別人也能夠理解,心意到了就行。

3.忙於工作

如今的農村人,就算是在家裡也不會閒著,大家都會在附近的工廠裡打工,很難會有人在家裡閒著。畢竟大家的生活壓力大,婦女們也都會工作補貼家用。

在工作的時候,想要請假的難度還是很大的,且請假了還需要扣全勤獎。因此大家都會讓村民們幫忙隨禮,不然就是讓家裡的老人去吃酒席,這樣一來酒席遇冷就很正常了。

4.情感生疏

在過去,農村人對情感比較重視,誰家裡有什麼酒宴,一個村的人都會過去,不需要邀請就成。如今的感情生疏了,很多的親鄰之間關係也斷了,就算是有什麼酒宴,大家也不會去參加。

如今的生活方式有了全新的轉變,移風易俗的思想在鄉村中流行起來,大家對酒宴不再像過去那麼重視。農民朋友,你是否有同感呢?






創業劉劉


現在的喜酒很多是不該請的酒也請,不該請的人也發請諫,不隨份子錢面子上掛不住,所以一般都是隨禮去了,而人不到場喝喜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