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30萬貸款利率6.5%,可用一年有什麼好的投資方案比較保本嗎?

理財迦


如果貸款理財能夠簡單獲益,那麼大家早都去貸款了。

有的人想,從銀行貸出30萬,然後拿出去投資,投資的回報率更高,我們就能夠獲益了。

當然多數人從銀行貸款的目的就是這樣。不過,從銀行貸款的人很多情況下是用於自己幹事創業。

但是,近年來從銀行貸款買房的人越來越多,為什麼呢?

過去房價瘋漲,買房投資收益很高

根據過去20年的經驗,房價是在不停的瘋長,只要買房投資收益遠遠比銀行貸款利息要高。有人傳2008年到2018年北京部分地區房價漲了10倍,雖然沒有那麼誇張,但是漲了5倍還是比較靠譜的。

如果是漲10倍,相當於年利率26%利滾利;如果是漲5倍,相當於年利率18%,利滾利。因此,相對於銀行5~6%的貸款利率,收益率十分可觀,這是為什麼大家特別喜歡投資買房的原因。

可是未來呢?

目前我們銀行房貸的利率大約普遍在基準利率上上浮10~15%,銀行的基準利率是4.9%,也就是說貸款利率大約在5.3~5.6%之間。

如果按照5.5%的利率計算,未來10年房價如果上漲70%,那麼也就跟投資收益一樣。

但似乎很多人還堅信,房價在未來10年翻倍甚至更多是非常肯定的事情。未來房價走勢怎麼樣?很難確定。畢竟我們的房產總值已經超過65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歐洲、日本的所有房地產總和,如果再翻一倍,真的能夠買下整個地球了。

如果不投資房產,又有什麼事情可以獲取高額回報呢?

第一,開店幹實業。不管是開餐飲店,或者賣衣服,搞其他服務。這都屬於幹實體行業的範疇。比如開餐飲店,毛利率在50%以上才是正常,對於6.5%的貸款利率當然不值一提。但是由於經營有風險,很多商店倒閉,那可就血本無歸。

第二,網絡借貸平臺P2P。2018年以前很多P2P的利率高達10~15%,現在通過整頓理順,雖然略有下降,也有一些利率高達8~10%的收益產品。相對於6.5%的利率可以有一定的收益,但這些借貸都實際上無法保本。

第三,保本理財產品。目前的保本理財產品多數是結構性存款、長期國債等等。結構性存款收益率一般在2~6%之間,儲蓄式國債三年期4%,5年期4.27%。

第四,銀行存款產品。主要是銀行定期存款和大額存單。大額存單一般上限利率是在基準利率上提升55%,三年期也就能夠達到4.2625%,銀行定期存款普遍在基準利率上升20~30%。一些不知名的民營銀行和網絡銀行,存款利率能夠達到5%~6%。

從整體來看,目前的絕大多數保本的存款或理財產品收益率都跑不過貸款利率。因此,還是不要惦記的好。要想真正靠貸款獲益,還是得靠幹實業。


暖心人社


用貸款資金去理財是非常不理智的,貸款理財不可取!

貸款利率6.5%,如果作為短期消費和生產經營使用的話,利率不算太高,也很划算。但是如果用這筆資金來進行投資理財,卻非常不划算,而且風險係數特別大,想要獲得超過6.5%年化收益率還要保本,簡直是痴人說夢。

那用貸款利率6.5%的資金投資理財有哪些風險呢?

貸款資金投資理財不合規,借款人存在違約風險

30萬貸款利率6.5%,也只有銀行貸款能給到這麼低的利率水平。而根據監管要求,銀行發放的貸款,除了房貸用於購房以外,只能用於消費和經營方向。

一旦被銀行發現你用這筆資金進行理財投資,違規使用貸款,銀行有權強行收回這筆30萬貸款,如果你無法歸還,你存在違約風險,銀行可向法院訴訟,對你的資產進行保全,你的房,你的車,你的存款都有被凍結風險。

貸款還款方式要弄清

6.5%的貸款利率雖然不算太高,但一定要弄清楚這筆貸款的還款方式。銀行貸款還款方式分為等額本金、等額本息、按期還息、利隨本清等多種方式。

如果是前兩者,你需要按月還本還息,30萬6.5%的年利率,每月還款金額至少在2.6萬元左右,資金利用率低。即使理財一年期收益率達到6.5%以上,那也需要到期結算收益,你如何償還每月的還款資金呢?

超過6.5%的理財產品風險大

我們要知道,收益與風險成正比的,收益率越高,本金損失風險也就越大。

當前銀行存款利率處在比較低的水平,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30萬即使按大額存單最高上浮比例55%,也僅能達到2.325%。而銀行理財收益率近年以來逐步走低,保本型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也不過4%左右。一旦超過5%以上的收益,風險係數成倍增長,本金損失風險非常大。

近幾年火熱的P2P理財類產品雖然能給到6%以上的收益率,但是有多少P2P理財平臺暴雷跑路?又有多少投資人的本金血本無歸?

投資股市如果遇到好的行情,一個漲停10%的收益,但是同樣,一個跌停,你的損失更大。

所以有高額收益率預期的理財,存在巨大風險。同時我們要小心陷阱,一旦發生風險,不說收益,你的本金能否取回還要另說。


在我看來,有多大的能力辦多大的事。承擔巨大的風險,獲取微薄的利潤,還不如不做。理財應該量力而行,切勿本末倒置,貸款理財本身就是不理智的行為。你看中的是別人的利,別人想要的卻是你的本。


財富公元


30萬貸款,年利息6.5%,一年期限。這是目前市面上諸如建行快貸、工行融e借、招行e招貸、光大隨心貸以及新網好人貸等銀行的信用貸款額度和利率。當然,這個利率還是算低的。如果想要把這部分資金投入到常規理財市場賺取超過6.5的年收益,不得不說難度不小。因為一般的貨幣基金、理財產品等風險小的產品,年收益一般都在5以下。其他的不保本的理財產品如股票型基金、混合基金沒辦法保證收益,一年下來可能低於6.5甚至虧本,也可能遠超10%收益,無法確定。所以如果能承受10%以內虧損的話,建議可以考慮股票型基金和一些線下自己熟悉的項目投資。否則不建議貸這筆款。


ArvinChen996


想多了,這要有能保本的、收益率還在6.5%以上的,銀行不自己做,貸款給你?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2018年陸家嘴論壇上指出(面對非法集資等投資)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銀行系統都覺得6%以上不穩當,個人怎麼能保證自己能比銀行強?

銀行存款

現在一些小銀行存款利率能達到5%以上,甚至有的能達到6%,但是前提是存5年滿期才能享受這個利率,一年期要低的多,在2%-3%,所以30萬存銀行存款雖然保本,但是你的得虧錢。

國債

憑證式國債和電子式國債,也是保本的,但是利息也不高,三年年和五年期現在在4%-5%之間,也是低於貸款利息。

以上是唯一兩種肯定保本的投資產品,100%保證本金和利息的安全,但是利息都要低於你的貸款,而且投資期限比較長,可操作性不強。

股票和基金

雖然這兩天股市調整,但今年以來大盤上漲了20%,不少股票和基金的收益率還要超過這個數字,有一些人確實在借錢炒股,也取得了不錯的收益,但是股市有風險,可不是一定能賺錢的,更談不上保本。

信託產品

前幾年,某銀行對內部員工貸款(信用卡分期)有優惠,折算下來一年期打大概也就是6.5%左右,那個時候信託產品一年期收益率8%左右,還算“剛兌”,所以確實有人集合幾個人湊100萬(信託產品100萬起投資)買個一年期信託產品,基本上算是無風險套利。


可現在恐怕不行了,首先是信託產品近幾年違約、到期不能按時兌付的層出不窮,其次收益也低了,一年期普遍也就在6%-7%,預期收益高的風向更大,這種情況下不知道你還敢不敢冒這個險?

天上不會掉餡餅,有利益,就會有風險,慎重考慮貸款投資。


鑫財經


銀行貸款給你!你繼續理財還想從中再賺利率差價,還得一定保本!你要能幹成,那銀行就得請你這位大神了!

銀行花大價錢請的精算師都幹不過你!覺得可能嗎?

銀行存款,和大額存單,國債,這些保本沒有銀行理財高的就不談了!

你看一下五大行的理財,保本的2點幾,到三點多不等!不保本保收益的一年期100萬起頭也就5點多!

一些地方商業性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能高點,高最多不會超過一個點,你那三十萬碰巧也就能買5個點左右的銀行理財!

其它的網絡理財,有收益高的風險也特別高!具體風險其實也不好量化,就問你敢嗎?跑了,連毛都看不到!

股票肯定碰都不能碰!小散進去全是被收割的命運!除非瞎貓碰死耗子抓住一波行情買了就漲,即使漲了你都不知道哪個點跑!最後還是被收割的命!

我就不一一去查詢具體數字來佐證了!只是提供個意見給大家參考一下!讓大家心理有數!

我是個體阿球,我會每天分享一篇關於商業概念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請關注一下!





個體阿球


哪有那好的事情 如果有銀行為什麼 不自己做 要給你做 你是你聰明些 還是怎麼著 高收益就要冒高風險 風險收益是成正比的 你那個貸款利息 相當於免費給你用的錢 如果股票市場此時在底部 可以買點股票 如果 期貨市場此時在底部 也可以買點 像什麼石油啊 鋼鐵 煤炭什麼的 但是這些絕不可能保本 在底部買入 也不一定賺 有時候的底部只是你覺得的底部 奉勸你一句啊 千萬千萬不要投資 P2P那是往火裡丟錢 你要他的利息 它要你的本金 你投股票 期貨 再怎麼虧 最後還可以給你剩點錢 你投p2 p那是一分錢都不給你投 報案都沒用 人家已經把你的錢給揮霍了 最好還是投點什麼 實業 畢竟實業興邦嘛 如果是當下的話 如果是我的話 我會買券商 至於為什麼我之前寫了一篇文章 10大理由 券商今年會大漲 ~ 手按屏幕按疼了 就這麼多吧 希望能幫到朋友你~



冷俊12


年利息6.5%,你是否能擁有更低的利息呢?這個成本很重要,如果你是廣州,佛山,可以給你當時貸款的徵信,來給我看看,或者6.5%年利息,你已經走錯了第一步,第一步錯第二步能走好嘛?歡迎大家給我看看,你的貸款是否值得擁有


金融從業者之2028


一般現在銀行理財產品利率高於4%都已經不錯了。貸款用途通常不能購買理財產品、買房、投資等,不符合貸款用途。貸款分為經營性貸款和消費型貸款,經營性貸款用於企業主經營企業用,消費型貸款用於購買消費型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