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逼孩子讀書和讓孩子快樂成長,小學期間,你怎麼選擇?

ha愛吃愛喝ha


小學期間,逼孩子讀書和讓孩子快樂成長,我選擇快樂成長,不過這快樂成長是有前提的,是讀書快樂成長!

讀書和快樂成長是不相矛盾的。小學時期的孩子可塑性很強,也是培養學習習慣、自律意識的關鍵時刻,小學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對孩子以後的學習和生活很有幫助。

家長知道不吃學習的苦,會吃更多生活的苦,為什麼要把學習當做吃苦、當成一種束縛、讓孩子抗拒學習?而不是讓孩子把學習當成一種快樂,自主學習。小學孩子由於年齡小貪玩不懂的學習,家長要正面的引導和鼓勵,而不是把學習當成一種枷鎖束縛孩子,強迫孩子去學習。這樣孩子既沒有學習的積極性,也不會有好的學習效率。

小學家長是陪伴孩子最多的時候,覺得他小什麼都不會,什麼都從零開始。家長應該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學習方法,讓孩子在學習中找到樂趣,喜歡學習。不要什麼都自己親力親為覺得她小什麼都不會,什麼都替代他。這樣孩子什麼都犯靠就會產生很強的依賴性。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就會越來越累,孩子覺得越來越苦。

童年是孩子一輩子的記憶,為了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家長請放開手,讓孩子自主的去完成自己的事,家長多些陪伴、關心和指導就行。讓孩子在讀書中找到快樂,在學習中快樂成長!



普羅旺斯超姐


這兩個問題真的一點都不矛盾。知識能改變命運這是大家都認可的。尤其在這個時代知識的重要性不必多說。

那麼我說說幾個案例。我見過一個"神童"他小時候媽媽就逼著孩子學習。5歲學習就要學習到晚上11點。不學習還要捱打。當然學習效果達到了家長的要求。三年級的時候進行跳級到五年級。這樣到了初中。孩子一個偷懶。家長沒有發現。孩子覺得不學習太好了。簡直是天堂。這個孩子最後厭學了。打也沒有用。結果可能而知。

另一個真實的故事。這個孩子有兩個姐姐。父母都是農民。父母知道學習上幫助不了什麼。但是父母給講道理。希望孩子以後不要是農民。父母給孩子買各種書籍。他們的屋子裡隨處可見書本。從小這個孩子的學習氛圍就很好。他也愛玩。但是他知道學習時間就要學習。如此這樣。這個孩子最後考上了清華大學。

很明顯。第二個孩子學習中也得到了快樂。和別的孩子擁有一樣的快樂童年。只不過他有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學習沒有讓他痛苦。反而能快樂學習。也有學習的主動性。有好的學習習慣。

看到這裡您應該知道。學習和快樂並不矛盾了。主要看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如何正確引導和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






良策之師老馬


我選擇逼孩子讀書!

沒別的辦法!對於沒有背景沒有靠山沒有錢沒有人脈的普通家庭來說,我只能選擇逼孩子讀書!

讀書不一定能保證給孩子一個好的未來,但一定能給孩子在未來能有更多的選擇!

從孩子開始上小學一年級,我就告訴他,上學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在未來的十多年甚至二十多年裡面,你必須努力一刻不停的學習,讀書,抄寫,背誦,做題... 看動物世界的時候,我跟他說:你看,小熊要跟著媽媽學會追,打,撲,撕咬...這些都是長大後離開媽媽,獨自在森林生存必須要學會的技能!而你上學去也是一樣,你現在辛苦學習的也是你以後自己賺錢養活自己的能力!你不一定能學得最好,但是你一定要把該學的學會!

不要去相信那些什麼誰誰誰沒什麼文化但通過自己的努力賺到了錢,那些什麼誰誰誰也是小時候很窮沒錢讀書但還是憑著勤勞成了優秀的人... 不要自己哄自己了,那些誰誰誰都只是個列,於千萬人中只出一個!而剩下的那沒讀書沒讀好書的千萬人,依然窮困潦倒,依然不能讓自己的孩子改變生活環境!

好好看看自己周圍,那些曾經努力讀書的,是不是多數有了不一樣的人生,至少他們擁有了更多選擇工作的機會!

所以,對於現在還沒有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的孩子,在讀書這個問題上,是不能放鬆的。不是一定要他最好最優,但是千萬不要說什麼快樂教育放任他隨心所欲,更不要說什麼孩子還小慢慢來,等你家孩子睡醒了,可能湯都讓人喝光了!


聆夕聽雨


我想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我不會逼孩子讀書,但是我會陪孩子一起,引導她讀書,讓她覺得讀書其實也是一種快樂的事。

一、為什麼要給孩子快樂的童年?

童年是五彩繽紛的,就像海邊漂亮的貝殼;童年是無憂無慮的,就像整天嘻鬧的浪娃娃;童年是純真甜美的,就像山溪中清亮的泉水。

童年只有一次,我不想我的孩子童年因為我成天叨叨,變得死氣沉沉,沒有活力。

之前跟朋友聊天,我說:“我想給孩子報舞蹈班”,朋友說:“她就沒想那麼多,整天上班見多了,覺得健康長大就行了,其他無所謂”。

回家我問老公,血液科幹嘛的?老公說:“血液科去的一般都是白血病孩子”。我恍然大悟,其實不光是我朋友,就連我老公也經常這麼說:“健康長大就行,學習就順其自然吧”。

所以,我不想逼孩子做她不願意的事,我家上幼兒園一年半,作業想做了就打卡一次,不想做也無所謂,尊重孩子的意願。

二、逼孩子讀書,人在心不在,學習也沒效率。

常言說:“不吃學習的苦,就吃生活的苦”,大道理誰都懂。但是逼孩子學習,就像趕鴨子上架,雖然看起來在學習,但是心思還不知道在哪裡,與其這樣還不如換個方法。

我有一次也是,因為答應老師參加“識字大王”活動,但是孩子就是不配合,一會玩玩具,一會跟弟弟玩,我越逼她,她越跟我唱反調,後來索性我不管了,她自己玩一會,覺得沒意思,就找我了。正好我帶著她一起認字,效率真心高,因為平常在幼兒園學過那些字,3歲多不到2分鐘就把50多字唸完了。

三、與其逼孩子學習,不如改變策略,讓孩子主動學習。

我老說:“順其自然”,順其自然並不是說:“就不管了,由著孩子自己來”我會選擇從自身做起,給孩子樹立榜樣,比如我會拿著孩子繪本,故事書看。孩子一看我在看書,立馬感興趣的跑過來,有時候給我講,有時候讓我給她家講。好的習慣就是一點一滴培養起來的,有了好習慣,不用大人逼,孩子也知道自己讀書。

但是現在,畢竟孩子小,還分不清讀書有什麼好處,不讀書會對自己以後生活帶來不便。所以,我們大人最好能站在孩子角度去考慮問題,與孩子交朋友,引導孩子對讀書產生興趣。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那麼也就不用逼了,孩子自己就會主動學習。

我想念我的童年時光,無憂無慮,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我不會逼她學習,我要改變她,讓她主動學習。


嘟寶媽


經常聽有些家長說,要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見不得子吃一點苦,受一點罪。在這種思想下,讀書也成了他們的敵人,孩子背書、寫點作業,他們很心疼,認為是逼孩子,這給孩子的成長造成了陰影。

我認識一個學生家長,他自己小學文化,幹個體,有點錢,他的孩子是班裡鐵第一,倒數,各科二三十分。他告訴我,他特別關心孩子,每天都要問問孩子,你快樂嗎?

我想說,這個世界是講平衡的,甘瓜苦蒂,二三十分的成績下,能快樂到哪裡去?


藍藍的天快樂一生



認真閱讀問題描述,就會發現這個問題特別有意思,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悖論問題,是逼著孩子成為一個“小書呆子”,還是任由孩子順其自然、擁有一個無憂無慮的快樂童年?人們常常會陷入這樣一個非此即彼的選擇怪圈,從而產生選擇困難症;實際上,很多問題的答案並就是二選一的,我們應該還有其他更好的選擇餘地!



筆者的兒子,在小時候由於家庭照顧不善,導致本來虎頭虎腦、生龍活虎般的小傢伙一下子變得病懨懨的,常常為毛支肺炎纏身。每次病魔纏身都非常難以治癒,差不多需要住院一個多月,幾乎成了規律似的,從2歲至8歲的6年間,每年總要住上2次醫院。這個狀況,弄得我們兩口子精疲力竭,在平時的家庭教育中,思慮孩子這樣的身體健康狀況,我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兒子能夠健健康康、快快樂樂,什麼學習不學習的,順其自然就好;但是老婆並不這麼認為,她喜歡拿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攀比,當兒子學習上遇到困難時,她情緒上也會變得歇斯底里,詛咒、謾罵、甚至動手毆打孩子。我們之間當時的主要矛盾都是由於對孩子的態度不同產生的,我一直竭力護著孩子,沒有原則和底線!



在兒子每年住院治療時,我從不讓她陪護,衣不解帶,一個大男人一陪就是一個多月。儘管做媽媽的脾氣暴躁,但是幼童期的兒子還是會經常想媽媽,她都是每週能夠來醫院看望兒子一次(醫院離家有50多公里,她是高三班主任老師,還要上班);每週一次給我們爺倆送來換洗衣服和一些吃的,一家人聚在一起開心地吃頓飯,兒子都特別興奮,病情似乎也好了不少。在兒子不發病的健康期,學習上越來越吃力,媽媽依然是脾氣火爆,作為爸爸的我總是義無反顧站在兒子一邊,堅持自己的無底線和無節操呵護;一家人就這麼吵吵鬧鬧的,兒子長到了8歲,已經是小學二年級學生了,也許是抵抗力增強了,也許是中醫“冬病夏治”發揮了功效,總之在兒子8歲的時候,他的那個特別難纏的毛支肺炎突然除根,完全好了!



隨著兒子身體健康的完全好轉,一家人的一塊大心病也就隨之了卻,我們開始更加註重兒子的學習成績。幼兒園和小學一二年級,兒子落下了太多的功課,雖然在陪護時,我也不時給兒子補課,但是由於兒子精神狀態不好,能夠學到的東西實在太少了;在升三年級的期末考試中,兒子是班級倒數第二個,學習成績可謂一塌糊塗了。我是一個脾氣特別好的爸爸,也特別有耐心,知道兒子學習基礎差,也知道老婆有點虛榮還脾氣暴躁,所以在輔導孩子學習方面,我獨擋一面,不允許老婆插手;每天接送兒子上學和放學,每晚陪伴兒子複習與做作業,在我慢條斯理的精心呵護下,兒子學習成績一點點開始進步,三年級上學期末,他已經進步到了班級中游水平,升四年級時已經是班級前10名!再後來,兒子學習開始順風順水一路凱歌,中學一直都是學霸,高考直接考入本省僅有的兩所985大學之一,今年就要大學畢業了!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孩子童年到底快樂不快樂、和愛不愛學習,關鍵在於家長,尤其是做父親的夠不夠資格!不是要自誇,我的兒子大學即將畢業,但是我在他的心目中,我一直都是最崇拜的偶像,沒有之一!


自在人生wub


最近央視詩詞大會,裡面好多孩子,詩詞量遠超成人,他們讀了那麼多書,背了那麼多詩詞,你感覺他們辛苦嗎?

如果你家孩子還小,在讀小學低年級,那我可以告訴你,讀書和孩子快不快樂並不衝突。

如果孩子已經大了,那真的是兩難選擇。

先說第一種情況,如果孩子還小,10歲以下,孩子還沒進入青春叛逆期,需要學習的知識也比較少,孩子的認識完全受父母影響。如果家長經常給孩子灌輸讀書好,書中有很多知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學知識長本領,長大後能造飛機制造機器人,能遨遊太空……引導孩子對未來的美好向往,孩子會認為讀書是件很快樂的事,家長也要經常抽時間帶孩子去圖書館,感受閱讀氛圍,感受浩瀚的書海。親子閱讀,還能增加親子互動,讀同一本書,和孩子一起探討主人公的命運,增加親子感情。

如果孩子大了,從小沒有培養好讀書學習的好習慣,孩子又進入叛逆期,那真的很愁人。你逼急了,孩子跟你鬧彆扭,你不說吧,孩子成績慘不忍睹。

你可以帶孩子去高鐵站和普通火車站去看看,讓她看看成功人士和普通人的衣著舉止上的差距!帶他到偏遠農村看看,帶他去工廠看看,坐辦公室的白領和一線員工,從內心觸動他,只有讓其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才能改變態度,用心學習。

孩子都是貪玩的,缺乏自我約束,如果家長不逼著他,可能青少年時期玩得很開心,但長大步入社會,要摔多少跟頭,才能彌補青少年時期缺失的課程?

鋼琴家朗朗曾在節目裡說過:很感謝爸爸小時候逼我練琴。

所以,為了孩子的未來,家長還是要逼著他多書多學習!





加油兒女初長成


其實這是一個讓人矛盾的問題,我的孩子在幼兒園學習,我一直讓他快樂學習,並沒逼他學習以及參加太多的興趣班,慢慢的我發現了一些他和其他小朋友的區別!

和其他小朋友相比,他的笑容是最感染人的,快樂是他最矚目的標籤,和每個小朋友都能成為朋友,即使那個朋友不是同班同學也沒關係。語言發展能力不錯,說話頭頭是道,邏輯能力強得讓人吃驚。自理能力不錯,能自己乾的就自己做,幹不了的也會向別人求助,還會觀察別人怎樣做,下次就會自己做手了。

優點突出吧!可是缺點也同樣讓人頭痛!只都自己感興趣的事用心,導致他的學習能力有很多不足。畫畫沒一幅是完整,字也會不多,兒歌不喜歡唱。導致他成為老師的老大難。

不過,現在我慢慢引導他,糾正他的問題,各方面的問題都開始往好的方向發展。個人感得讀書不能逼,越逼越往壞的方向走。適當的自由,適當的保留孩子的天性,他會有很優秀的特點特長養成;適當的引導會讓他得到更好的教育和成長。


笑忘行者


法國教育家盧梭有句經典名言: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一到人手裡,就全都變壞了。據此,他提出了自然主義教育的主張:教育必須按照兒童自然的發展順序來進行,使兒童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不過早地讓兒童學習他們難以理解的書本知識,也不讓他們接觸或牢記根本弄不清含義的道德原則;讓兒童自己在活動與交往中去體驗行為的結果。

自然主義教育後來在中國的素質教育運動中被一部分人曲解了,陷入了“快樂主義”和“放縱主義”的泥淖。一味地遷就孩子的脾氣、喜好和感官愉悅,更有甚者,隔代監護的爺爺奶奶們看著孩子耍脾氣、任性、罵人,反而覺得好玩、可愛,對於買東西、玩手機等方面的要求更是無條件地滿足,孩子滿足開心了,大人也就安穩高興了,於是就產生了所謂的“小皇帝”、“小公主”。這樣的孩子到了學習階段,難以習慣和接受學習需要的意志努力和安靜自律,於是,成年人就許諾交換條件,當交換條件不靈的時候,就開始哄或者打,但這時往往都難以奏效了。

“自然主義”,遵循兒童成長規律,保護孩子身心健康發展,不要拔苗助長,超前教育,也不要用成人化的要求去規範他們。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論告訴我們,兒童處在感知運動階段和前運算階段,所以成年人對待孩子的教育通過柔聲說話、肌膚親暱、益智玩具、共同遊戲、操作體驗、指導示範等方式。對於孩子的無理取鬧和任性要求,要給予限制,由其哭鬧,之後再告訴孩子道理,延遲而有限度地滿足要求。

讀書時抗拒畏難,不是一味強迫就能解決的。如果是知識學習的問題,那就多幫助輔導,循循善誘,在過程中時不時地鼓勵和激勵,對於孩子努力後完成了任務要及時肯定表揚,使孩子獲得葉瀾教授所說的“內在的歡樂”。如果是貪玩好動所致,那就施加一點限制,多督導陪伴,榜樣示範,許諾完成學習任務後可以自行玩耍,但是要記住,不要許諾不健康、不合理的要求。經驗和常識告訴我們,工作和學習之後的玩樂放鬆,是最令人舒服和快樂的。孩子有了這樣的體驗,往往在學習的時候會更加積極賣力。

到什麼年齡做什麼事。小學階段的學習內容和方式,也是依據孩子身心階段性特徵安排設計的,所以不要認為學習是苦差事。相反,科學合理的施教,勞逸結合,照顧孩子的興趣愛好,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孩子情智發展,孩子就會不斷體驗到學業進步所帶來的快樂和自信。

注意,不要用絕對的標準要求孩子,不要以犧牲孩子興趣和健康為代價,要注意體察孩子優勢智能和學習能力,幫助孩子揚長避短,激發孩子

熱愛學習、以苦為樂,做到真正的健康成長!

希望我的分析建議對題主能有所幫助。

親們有什麼更好的看法呢?歡迎留言~~


致思遠達


讀書和快樂成長難道是相悖的嗎?難道讀書就不快樂了?想要讀書就無法快樂了嗎?

我上面的三連問其實正是在問很大一部分家長,也正是很多家長的誤區。誤區所在就是:以為讀書很令人不快樂。

先從我自身說起,說一下讀書對人的影響。

我不知道從何時起,就受身邊長輩影響,喜歡讀書,慢慢發展到酷愛讀書,就是那種不帶目的的讀,就是想不斷的看到新知識,就這樣伴隨我到現在的不惑之年。

如果你問我讀這麼多書,到底有什麼用?那麼我可以告訴你,用處很大。

多讀書,並且把書讀活,可以使一個人眼界更寬廣,可以使人更有同理心,可以使人把這個世界和社會看的更加透徹,可以使人談吐不凡、氣自昇華。再具體一些,可以分辨人性,交到對自己有益的朋友,可以做到真正的不卑不亢,而讓社交變得更加簡練而遊刃有餘,可以讓你明白,人的命運雖然帶有虛無不可測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取決於一次次你的選擇和對機會的把握中,等等等等。

我對身邊很多成天掛在嘴上,說想讓孩子快樂成長的朋友們說,你以為的快樂,並不一定是孩子必須要選擇的快樂,你以為的快樂難道就是沒心沒肺、虛度每天嗎?那對不起,這只是你強加的觀念罷了。孩子出生伊始,是沒有對這些後天情緒有什麼選擇權的,他們的性格更多的取決於父母怎麼去“做”,而少部分是“說”。他從小就看到喜歡讀書,喜歡音樂的父母,那麼在他心靈裡種下的快樂就是這樣的畫面;他從小看到的是整天打麻將、玩遊戲刷手機的父母,那麼他就會覺得這些才是快樂的。

所以,趕快打消掉替孩子選擇的念頭吧。我對朋友說,如果你想讓孩子快樂並且愛讀書,那麼從自身做起,自己先做一個愛讀書的人,做一個有高雅興趣愛好的人吧,孩子就是你的一面鏡子。

寫到這裡,我突然想起,迄今我在回憶年少時,總有一個快樂溫馨的畫面:我坐在小板凳上,依偎著爐火,邊烤著腳,邊看著書,而母親坐在旁邊織著毛衣,微笑著聽父親給她讀報紙雜誌,偶爾發表一兩句點評,而我,火紅的爐火映著臉龐,感覺天地遼闊,人生愜意。

所以,最後說一下,讀書是讀書,快樂是快樂。這是可以相輔相成的,而不是非要相抵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