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白狄:暈了,你到底是哪邊的?

白狄:暈了,你到底是哪邊的?

北狄國家的瓦解和長狄、赤狄部落政權的相繼滅亡,遂使陝北、晉西北的白狄處於孤立無援的地位,這顯然對白狄部落政權的存在是很不利的。但是,由於它僻處西北,遠離晉、楚激烈角逐的中原地區,又與經常處在敵對狀態的秦、晉兩國為鄰,這種有利的地理位置,一方面使它免遭大國的侵犯,另一方面又使它成為秦、晉兩兩國在殘酷的爭霸戰爭中積極爭取和拉攏的對象。自公元前601年白狄同晉國講和起,至公元前6世紀50年代白狄離開陝北東遷至今山西省盂縣昔陽縣、河北省石家莊地區止,在這長達約半個世紀的時間裡,白狄實際上充當了秦、晉兩國附庸的角色,即時而被晉國利用來反對秦國,時而又被秦國利用來反對晉國。

白狄:暈了,你到底是哪邊的?

公元前7世紀末葉,晉楚兩大國的矛盾達到了頂點。公元前597年發生了著名的晉楚“邲之戰”。晉國西邊的秦國,自公元前627年在崤山被晉國戰敗以來,它同晉國的關係也一直處於十分緊張的狀態中,雙方時斷時續地進行了二十多年的戰爭。秦國力圖利用晉文公死後晉國霸主地位的削弱及統治集團內部的政爭,打開向東發展的道路。而晉國則堅決阻止它這樣做。據《史記·十二諸侯年表》所載,在此期間,秦、晉之間發生過七次戰爭,其中公元前627年的崤之役和公元前615年的河曲之役,都是春秋時期著名的大戰。

白狄:暈了,你到底是哪邊的?

晉國被迫同楚、秦兩大敵國在東西兩條戰線上對抗,這對它是很不利的;但它一時又無法擺脫這種不利的局面。為了牽制秦國和加強晉國在同秦國對抗中的地位,晉成公(公元前604-前600年)及其大臣們竭力拉攏白狄,並唆使它去反對秦國。《春秋·宣公八年》(公元前601年)載:“晉師、白狄伐秦”,《左傳》同年亦載:“白狄及晉平,會晉伐秦。”

白狄:暈了,你到底是哪邊的?

秦國在唆使白狄反對晉國方面也不甘落後。秦國自穆公(公元前659-前621年)以來,對外政策的主要目標有二:一是衝破晉國的阻撓,東向控制東周王室,爭霸中原;二是向鄰近的少比數民族,其中包括陝北的白狄,擴張領土。因此,它既要打擊晉國,又要削弱白狄。為了達到這個一箭雙鵰的目的,它主要採用秘密的挑撥離間的手法,在白狄與晉國之間製造矛盾、散佈謊言和煽動仇恨。例如公元前582年,秦桓公看到晉國內部不穩和同楚、鄭連年發生戰爭,就慫恿白狄伐晉。為了給白狄打氣,秦國也派了少數軍隊表示支持。由於這些軍隊並非正大光明地派出的,《春秋》不稱“秦師”,而譏之日“秦人”(注:《春秋·成公九年》:“秦人、白狄伐晉。”杜預《春秋左傳集解·隱公二年》:“將卑師少曰人。”)。又如公元前579年,晉、楚在宋國華元的斡旋下正準備簽訂弭兵盟約時,秦桓公突然派人到晉國,提議秦、晉兩國一起出兵攻打白狄。晉厲公為了避免同秦國生出麻煩,破壞弭兵盟約的簽訂,答應了秦國的提議。於是秦國馬上秘密遣使至白狄說“晉將伐汝”(注:《左傳·成公十三年》),慫恿白狄乘晉用事大臣赴宋簽約之機攻打晉國。在秦國的唆使下,白狄出兵攻打了晉國的交剛(今山西省隰縣一帶)。晉國被迫應戰,在交剛將白狄打得大敗。秦國對晉國與白狄玩弄的這種兩面三刀的手法,後來雖然都被晉國和白狄識破了,但它們都吃了虧。因此,它們都對秦國的陰謀表示憤恨,尤其是白狄由於它在同晉國的戰爭中遭到了失敗,對秦國的兩面派勾當,表現了極大的憎惡。我們從公元前578年晉國呂相致秦桓公的著名的《絕秦書》(注:《左傳·成公十三年》)中看到,白狄曾向晉國揭露了秦國的上述活動。此後,它同晉國的關係也得到了改善。

公元前578年,晉國乘晉楚在宋都行成、兩國暫時休戰的機會,率齊宋衛鄭曹邾滕等國伐秦,聯軍深入秦國領土,一直打到今陝西省涇陽縣境的麻燧(史稱“麻燧之戰”)、侯麗。公元前575年,晉又率諸侯兵南下鄢陵(今河南省鄢陵縣),擊敗了與秦結盟的楚國。白狄在這些戰爭中,都對晉國保持了善意的中立,既未助秦楚抗晉,也未像以前那樣乘隙攻擊晉國,擄掠晉國的人口和財富。

(段連勤《北狄族與中山國》節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