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第十六批指导性案例

3月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彰显涉农检察力量”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发布第十六批指导性案例,并回答记者提问。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第十六批指导性案例


1、最高检:起诉涉及侵害农村留守儿童犯罪4258件5412人

最高人民检察院5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第十六批指导性案例,并通报检察机关开展涉农检察工作的主要情况。其中,“刘强非法占用农用地案”、“南京百分百公司等生产、销售伪劣农药案”等案件在指导性案例中“榜上有名”。

最高检检委会副部级专职委员万春介绍,各级检察机关始终把依法打击犯罪、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稳定放在推动农村社会治理首位,积极参与平安乡村建设,严惩危害农村生产生活秩序、侵害农民人身财产权益的各类犯罪。

据统计,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全国检察机关起诉涉及扶贫领域黑恶势力犯罪145件1463人,起诉涉及侵害农村留守儿童犯罪4258件5412人、侵害进城务工农民犯罪24675件37162人,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安全和社会秩序稳定,切实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和留守老人、儿童、妇女合法权益。

2、最高检:起诉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6579人 确保政策执行不缩水不走样

记者从最高人民检察院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坚决贯彻党中央部署要求,依法惩治侵吞国有资产、村集体财产职务犯罪。依法起诉支农惠农财政补贴中的腐败犯罪和扶贫领域腐败犯罪,以及农村“两委”组成人员职务犯罪。

据统计,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全国检察机关起诉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6579人,起诉破坏选举、行贿、涉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等把持基层政权类犯罪835件8602人,起诉涉及侵吞、私分扶贫资金犯罪1249件2037人。确保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在执行中不缩水不走样,让农民群众真正共享发展成果。


3、最高检: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司法保护 对非法占用农用地罪提起公诉一万余件

非法占用农用地案是近年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高发多发类案件。记者从最高人民检察院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检察机关对非法占用农用地罪提起公诉10897件13824人。

据了解,检察机关注重运用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在履行职责中发现行政机关在农村生态保护中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行使职权,或者有关单位、个人非法破坏生态环境、损害公共利益的,综合运用检察建议、提起诉讼等方式保护受损公益,推动完善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监管体系,确保农村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取得实效。

据统计,2019年全国检察机关办理行政公益诉讼生态环境领域案件50263件,办理民事公益诉讼生态环境领域案件2870件,挽回、复垦被非法改变用途和占用的耕地2.98万余亩,挽回各级集体林地中生态公益林1.35万余亩,督促恢复被非法开垦和占用的草原9300余亩。


(总台记者/晁向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