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江蘇沒有一個特別出名的海濱城市嗎?為什麼?

兵器小百科


我們都知道江蘇在我國東部沿海,海安線也十分的漫長,從北至南,跨越整個江蘇省的東部。但是江蘇省在沿海城市,卻區別于山東,福建,廣東,廣西等省份,在沿海城市的知名程度上,不是特別高,其實江蘇省的沿海城市從北部連雲港,以此向南還有鹽城,南通都是沿海城市,但是這幾個城市的沿海特色不是特別明顯,相比之下,連雲港還算有一定的知名度。連雲港在嚴格意義下算是江蘇省唯一的濱海城市,擁有小部分沙灘和海島,並且沿海風光也非常美麗,但是鹽城、南通只是沿海城市但不是濱海城市,因為這兩個城市市區距離海邊還是有一定距離的,另外這兩個城市的海岸線也都不是沙灘或者礁石,而是泥狀灘塗,形成這種原因除了本身江蘇地勢平坦以外,也與歷史上長江、黃河的泥沙淤積有關係。
另外當前我國濱海城市的知名度一定程度上也與經濟有很大關係,畢竟經濟發展好了對城市的宣傳才會加大力度,一定程度上是成正比的。大連、煙臺、青島、廈門、深圳等城市皆是如此。當然,海口和三亞一定程度上不是因為經濟,而是佔據的緯度適合度假。而江蘇省經濟發展好的城市基本上都位於南部長江沿岸,中北部城市一定程度發展比較一般。
江蘇的城市宣傳名片一般是以南京、蘇州、揚州、無錫等江南城市為宣傳代表,主要特色是蘇州園林、江南水鄉的特色,所以顯得江蘇沿海城市不是很出名,即便連雲港也有沿海風光,但是宣傳力度都很小,加之連雲港處在東部眾多大型港口的包圍圈之中,經濟發展也一般,所以外省人對連雲港的瞭解不多,更多是因為連雲港名字是三個字而有一點了解。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江蘇的連雲港初期定位也是很高的,但是可惜沒能發展起來。一方面是那些年裡江蘇重心在蘇南,另一方面連雲港的競爭力不夠,南邊有上海港、寧波港,北邊有青島港、天津港、大連港。連雲港處在居中的位置,城市級別比不過這些城市,港口條件也比不過,久而久之差距被擴大,資金扶植力度也不夠,港口定位也就被越甩越遠。

鹽城作為沿海城市,海岸線綿長,但是市區距離海濱較遠,且近海多泥沙、礁石,水深不均勻,並不適合重型貨輪停靠,所以既不適合做港口也不適合開發海濱旅遊。

南通則比較特殊,雖然海域可以開發港口,但是因為緊鄰上海港,再往南還有寧波,所以沒必要去虎口奪食。加之南通市區在長江邊,便於開發內河航運,所以南通一度成為國內吞吐量最大的內河港口。

其實說到海濱城市,跟沿海城市還是有明顯區別的。海濱城市是指市區建在海邊的城市,沿海城市則是轄區範圍有與海交匯的城市。所以每當提起適合海邊旅遊的沿海城市,多半都是海濱城市,比如大連、煙臺、威海、青島、日照、廈門等等,而天津、上海、寧波、深圳這些城市,主城區並不在海邊,或者是之後才把市區擴容至海邊,但是即便如此,海邊依然不太適合戲水,更沒有大面積天然的沙灘。

所以江蘇海岸線很長,經濟也很發達,但是水質、水深、市區位置、港口競爭力等原因導致江蘇並沒有影響力很大的沿海城市,同時也沒有真正的海濱城市。


城市發展報告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作為我國經濟的第二強省,江蘇也是典型的沿海省份。

不過有意思的是,作為沿海省份的江蘇,經濟最發達的區域反而是南部的長江沿岸地帶,沿海城市中除連雲港之外,其他城市如鹽城、南通的知名度都不算高,和其他省份沿海地區經濟發達的情況截然不同。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靜夜史認為有自然和人文兩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江蘇的沿海地區環境較差。

作為橫跨南北方的省份,江蘇在我國曆史上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母親河黃河的影響。

自春秋以來黃土高原的不斷破壞,黃河的含沙量急劇增加,終於在下游形成地上懸河。

而黃河的大規模改道自公元前602年就已經開始。

漢武帝時期的公元前132年,黃河在河南濮陽西南決口,黃河向東南方向注入淮河。

此後數千年時間裡,黃河不斷在河北、河南、山東、江蘇、安徽等省份之間搖擺。

明朝隆慶年間,水利工程師潘季馴治理黃河,黃河下游河道固定在開封、蘭考、商丘、徐州、宿遷、淮陰一線,江蘇省成為黃河入海口。

雖然黃河自1855年重新北流注入渤海,但1938年常凱申下令扒開花園口大堤,造成黃河再次南流注入淮河,直到1947年迴歸北道。

長期的奪淮入海,使得江蘇在很長時間內一直是黃河的入海口,大量泥沙的下洩使得江蘇沿海地區灘塗廣佈,泥質海岸根本就沒有建設深水良港的條件。

事實上不僅是江蘇省,連長江下游的上海也是如此,長江在泥沙含量雖然不如黃河,但對下游的淤積作用同樣明顯,上海的洋山港也是在距離上海很遠的浙江省區域。

沒有優良港口也就意味著缺少發展的有利條件,所以江蘇省沒有特別出名的濱海城市。

當然僅僅是自然條件的限制,就否認江蘇發展濱海城市的前景顯然是不夠妥當的,因為惡劣的自然條件同樣是可以人為改善的,例如唐山的曹妃甸港。而江蘇省之所以沒有這樣做和江蘇省歷史上的發展有密切關係。

自南宋時期我國經濟重心南移以來,江蘇省南部、浙江省北部的長江中下游區域就成為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

加上隋朝時期開拓的大運河以江南為起點,途徑揚州、鎮江等地,這使得交通便利的江蘇省南部更加發達。

而1840年鴉片戰爭後,上海成為我國最先開埠的城市之一,再加上近代以來京杭大運河的阻塞和廢弛,這使得靠近上海的江蘇省南部區域再次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龍頭地帶。

因為特殊的歷史背景,今日的江蘇省經濟最發達的區域依然是長江沿岸地帶,所以沿海地區在江蘇省內並不耀眼。

而從近現代的沿海地區發展規律來看,因為上海這個遠東第一大城的存在,使得毗鄰上海的江蘇沿海地區更加相形見絀。

加上一直以來江蘇省重沿江而輕沿海的發展思路,使得沿海區域陸地交通條件始終滯後,反過來又嚴重影響了江蘇濱海地區的崛起。

在上海這個超級港口的耀眼光芒下,江蘇濱海區域想要突圍並不容易。

所以江蘇至今沒有特別出名的濱海城市。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綜上所述,江蘇海濱城市的優越性日益得到彰顯,必將成為江蘇的兩顆明星、其他沿海城市是她比學趕超的“小兄弟”。


戲品聊齋


一個港口是要靠周邊的經濟來支撐的,鳥不拉屎的地方就算有個最好的港口也是沒有用的。無論青島、寧波、廈門還是廣州,都是背靠經濟發達地區。

江蘇缺乏天然良港,最好的港口在連雲港,但連雲港最鬱悶的就是背靠的地區經濟實在太差了。連雲港雖然號稱隴海線沿線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問題是隴海線沿線到底有啥?除了徐州的工業還湊合,其他城市一個不如一個。如果連雲港位於蘇南,以蘇南的經濟實力分分鐘可以把連雲港挺成世界級港口,但連雲港離蘇南地區實在太遠了。蘇南離上海這個世界級的港口這麼近,蘇南的企業吃飽了撐的過個江跑上幾百公里去連雲港走海運,汽車的油費比海運費用還高。


三隻腳的大大烏鴉


主要和江蘇海岸的特殊性、尤其是缺乏優良海港有關,海濱城市如果缺乏良港這個優秀基因,自然會減色不少。

江蘇的蘇北部分因為歷史上黃河奪淮等原因,海岸線平直,沿海多沙,入海水系混亂,一堆南北向的串場河而缺乏良好的河港,六七十年代動員大量人力開鑿通呂運河,試圖搞出個人造的呂四港來,但條件在那放著,想要靠人力在這樣的海岸線上維持一個人工良港代價實在太大,現在呂四倒是發展起來了,但定位變成了漁港,而非重點發展的集裝箱港或專業貨港口。

呂四港發展成了一個漁港


蘇北的最北端倒是有個不淤不凍的天然良港連雲港,古老的隴海鐵路以其為東端終點,西端不但直通西部腹地,而且通過路橋可以一直通到歐洲大西洋之濱的荷蘭鹿特丹港,可以說從孫文時代至改開之初一直是眾望所歸的海陸聯運樞紐和“東方大港”前排候選。但連雲港歷史上對江蘇省的歸屬感極差,且在關鍵節點上地方領導人思路不合時宜,結果陸橋東端出海口被決策時一無完善碼頭設施、二無鐵路線(後來修了兗州-石臼所鐵路)的山東石臼所(今日照市)拿去,如今仍然是一副不死不活、在經濟大省江蘇混日子的架勢。

連雲港本來具備良好的港口基本條件,卻因為歷史、地域文化和決策失誤等原因被山東日照搶了“歐亞大陸橋東端出口”的風頭


蘇南海岸線在上海成為直轄市後已經“歸零”,且上海開埠前蘇南出海也已河港(最出名的是太倉瀏河)為主,如今這種情況其實也並未改變,南通、張家港、南京港都是全國乃至全球屈指可數的大河港。

南京新生圩港。由於海港和海岸線條件不理想,而長江航道得天獨厚,所以江蘇省湧現了一大批“特別出名的江濱城市”


簡單說,江蘇長江航運條件成熟,沿江城市經濟發達,相反,海岸線條件不適合建設大型港口,即便強行建設維護代價也太大,且擁有海岸線的蘇北,陸地交通配套(尤其是貨運鐵路)也不夠完善,而全省唯一的天然良港連雲港又陰差陽錯錯過了騰飛的黃金時間之窗,就成了今天的格局。


陶短房


其實,提問者的這個話題追溯起來,那就話長了。早在1978年的那個時代,在連雲港建設大型港口的夢想多次被省裡提及,但是比較尷尬的是由於連雲港、蘇北沿海地區處在古黃河故道,千百年來淤積於此地的泥沙體量太大,就形成了淤積型灘塗海岸。因此,連雲港到現在仍不能形成一個國際知名的大型港口、深水港口,由此它的港口吞吐量遠不及鄰省的青島港;其次,一個優良的國際大港的形成是幾十年的甚至百年以上的不斷建設而堆積起來的海港城市效應,它包含了天然的港口地理海洋條件(比如深水區、海底淤積等等),還包括了與港口配套形成的鐵路公路網的物流基礎、船期供給條件、港口監理條件、海事海警救助條件……;第三,在國內外幾乎所有的國際知名大港城市,它的經濟多元化和港口城市的輻射發展都是非常明顯的。因此,就現有的幾個客觀因素來看,江蘇難以擁有一處大型港口城市……






璞行天下361度


港口需要經濟支撐,需要歷史積澱,反過來,港口也會反哺內陸經濟。

歷史上,中國開放較少,江蘇經濟依耐內河航運較多,沿江城市自古強大,所以沿海不如沿江。對外開埠後,上海得風氣之先,一騎絕塵,領冠全國。

新的時代,長三角經濟發展突飛猛進,對外交流一日千里,上海港口不堪重負,不得不借助浙江洋山和寧波,江蘇沿海其實面臨巨大分流溢出機遇。南通,濱海沿江,背靠蘇南,緊鄰上海,沿海有呂四等漁港,江海聯動效應強大,配合過江通道,必有巨大的發展機遇。通州灣江海聯動規劃正申報國家級,京滬二線,北沿江,江滬城際等鐵路建設潮湧,“”北上海”樞紐門戶呼之欲出。

期待江蘇把握機遇,依託長江龍脈,面向大海,輻射全球,舞出中華龍頭風采……


天沔十三狼


江蘇想守著發家致富的京杭大運河!

清末開始南北水運(造船業更先進了、航運技術更發達了)改成海運為主……其實官方也要求更經濟實惠的海運,江蘇拼命抵制,光一個漕運總督府可以撈N多錢!再加上江蘇高官多,極力反對:廣東、福建、浙江的海運行業!更打壓江蘇沿海地區吃裡扒外……

這個觀念根深蒂固:蘇北發展不好,蘇州人才不在意!蘇北的港口條件比蘇州好多了,蘇州港的貨卸上海港差距不大……運到蘇北呢?


新晴辛靜


江蘇是沿江發展,而導致沿海城市沒有那麼突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