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疫情之下,你的亲密关系会发生2种变化

春节前问大家什么时候放假。

有朋友留言说“到家一星期”,我打趣回复“不要在家待太久了,替你父母想想”。

疫情之下,你的亲密关系会发生2种变化

看来大家都体验过的。

匆匆7天假,前3天很香,跟父母相看两不厌,双方都保持体面,扮成形象大使,但接下来的几天就迅速进入了冲突期,父母嫌你懒,你嫌父母唠叨。

我有个朋友每次从老家回北京都觉得如释重负,他说7天假期应该是有科学依据的,不能再多了,再跟父母待下去,怕是真要断绝关系了。

虽然夸张了一点,却也道出了很多人的现状:

我们跟最亲近的人的关系,往往是用距离之美来维系的,贴的太近,就密不透风,甚至令人窒息。

但偏偏在2020年的开端,不但是家国梦要经受考验,儿女情也接到了新的挑战:

假期延长,不方便外出,你跟父母、爱人能和谐相处多久?

疫情之下,你的亲密关系会发生2种变化

我随机采访了几个身边的朋友,发现大家的情况走向了两个极端。

一种是疫情之下,跟父母、爱人相处的时间更多,彼此的了解跟信任也变多,感情更好了;

另一种是因为对待疫情的态度不同,频繁吵架,关系好像变差了。

还有两例体现的更明显,有人因为经历疫情,跟前任复合,有人因为疫情终于想通,决定离婚。

张爱玲笔下的香港战事拆散了太多家庭,但成就了范柳原和白流苏,肺炎疫情同样。

它是个危机事件,也是一种“心理应激”事件。

疫情像个钩子,它能钩出关系里潜藏的爱,也能钩出关系中埋伏已久的问题。

你们家是哪种呢?关系更好了还是更差了?

无论更好,还是更差,其实都是在“变好”,甚至吵架和争执都是一种“变好”的可能性。

疫情之下,你的亲密关系会发生2种变化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关系的变化,正是源于我们和父母、爱人的沟通变多了,对彼此的了解也更多了。

我朋友前几天因为父母不戴口罩特别生气,她说“我爸妈怎么这样?”

是呀,我们对父母不了解,才会想不到他们“是这样的”,我们跟父母鲜有深度沟通,所以才不知道有分歧时如何达成一致。

同样,父母也不了解我们,但至少通过这次疫情,他们对年轻人的焦虑和压力,对年轻人的主见和进步,又多了一点体会。

了解和体会的积累,总有一天会量变质变,转变成理解和接纳。

我问朋友,以前你们家过年会吵架吗?

她说不会,都忙着串亲戚拜年,跟父母说话的机会不多。

没错,忙忙碌碌的热闹春节掩盖了太多关系中的真实,而疫情蔓延的春节,关系中的真实得到了更多展露的机会。

虽然真实并不总是美好,真实里也有分歧、矛盾和伤害,但真实的力量在于它能让感情产生链接,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肤浅。

疫情之下,你的亲密关系会发生2种变化

我朋友觉得自己可悲,父母原来这么不相信自己。

我却认为,这个“感觉”来的很及时。

至少我们可以沿着这种感觉的脉络去反思:

是不是平时我们给父母的关心太少?我们之间的沟通不够?所以父母才不相信我们,总觉得我们是长不大的孩子。

疫情来得突然,父母对我们的不信任却并不是突如其来。

那可能是疏忽已久的问题才露尖尖角,但总好过我们毫无察觉,直到生命将我们分离,才抱憾终其一生,我们跟父母都并不相互理解。

前两天看徐峥的《囧妈》,讲了一对母子窘迫的俄罗斯之旅,好笑是好笑的,但前半段真的吵得我头疼。

疫情之下,你的亲密关系会发生2种变化

徐峥饰演的徐伊万和妈妈一碰面就斗嘴,两个人还都是大嗓门,芝麻大点的事儿都无法相互包容。

徐伊万为了老妈安全方便装了电子密码锁,老妈不放心,偷偷找人单加了一道大铁锁;

徐伊万想让妈妈省时省力坐飞机去莫斯科,理解不了老妈为什么非要做6天火车连澡都不能洗。

徐伊万的老妈也是同样,察觉出儿子和儿媳的感情出了问题,却把关切变成怀疑,问徐伊万是不是身体有问题;

明明是希望徐伊万吃得健康营养丰富,却从不沟通直接投喂儿子最不爱吃的小番茄,最后被徐伊万统统扔出车窗外。

母子俩鸡同鸭讲的样子像极了我们和父母的沟通状态,谁都不能理解谁,谁也不能说服谁。

但就是在这一次次争吵中,这对母子把关系中的问题暴露到极致——母亲太爱控制,儿子不会共情;

也把彼此的需求澄清到了极致——母亲需要爱,儿子需要界限。

电影的转折点发生在徐伊万和妈妈经历了惊险的黑熊攻击,面临着生死关卡,他们才终于和解彼此原谅。

疫情之下,你的亲密关系会发生2种变化

结合如今的现实来看,跟现在的肺炎疫情异曲同工。

在面临突然的危机之时,我们才终于有了一个机会看清,关系中彼此缺失什么,需要什么,而在生死的宏大命题之下,我们也终将意识到,哪怕是争吵,都是出于爱。

如果到今天,你们家还在吵架冷战,关系没那么融洽,我想分享2点体会,也许会让你有不一样的心态来面对分歧。

  • 能包容脆弱的关系,更牢固:

争执和吵架的本质不是力量的对抗,至少在这次的事件之下,吵架是因为双方都暴露了自己的脆弱,且都想让彼此变得更强大,才有了分歧。

疫情之下,你的亲密关系会发生2种变化

疫情面前,无论是父母还是我们,可能都会有不同以往的焦虑表现。

这个时候,让我们做彼此的容器,能包裹住多少脆弱,就是提供了多少的安全感空间;

  • 吵架是想要更多“爱”,而不是想要“争对错”:

我们往往误以为吵架是为了有高下和对错之分,但那是发生在并不亲近的人身上的争执。

跟父母也好,爱人也罢,所有吵架的终极目标都并不是想要证明谁对谁错,而是想要获得更多关注和爱。

如果你能明白,那个总是挑你错的父母不过是想引起你的关注,那个总是看你不顺眼的爱人是想让你爱他更多一些。

疫情之下,你的亲密关系会发生2种变化

你会豁然开朗,无论是吵架,还是那些无聊的话题,他们是想找个话题将你们连接在一起,他们需要你的陪伴和关注。

而那些关系变得更好的家庭,也并非没有争执和矛盾,只不过他们都做了同样一件事——

把握每一次可以产生连接的机会,看到情绪背后的脆弱和爱,接纳它,抱持它。

有人做过这样一道算术题,假设父母今年50岁,按中国平均寿命72岁来算,父母健健康康地活22年。

在外打拼的你平均每年回家2次,每次回家时间总共7天,排除和朋友聚会、应酬、吃饭、睡觉的时间占二分之一。

那么这一生你还能陪伴父母的时间也不过是154天,仅仅5个月而已。

而这短短的5个月里如何相处,就决定着未来的几十年人生中,我们是幸福还是始终怀揣遗憾和失落。

幸运的是,选择权在我们手里,生命无常,但爱是无常中我们能把握的“有常”。

如果不是俄罗斯之旅,也许《囧妈》里徐伊万母子俩依然吵闹不断,继续彼此伤害。

疫情之下,你的亲密关系会发生2种变化

如果不是因为这次疫情,我们有更多的时间跟父母爱人相处,也许我们真的很难找到这样一个守护在彼此身边的时间段,去真正的沟通和了解。

生命可贵,但珍视生命里那些重要的人,彼此相爱,更可贵。

大将军郭,北师大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韩寒【ONE】人气作者。8年心理咨询经验,微信公众号“我们心里都有病”(ID:staynormal),图书作品《世界偏爱自愈自乐的你》正在热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