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鄉村大喇叭:打通防控疫情信息最後一公里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陳昊

“你不要以為你上人家去,人家就很歡迎你,你別太自信了!”這兩天,一段來自天津薊州區的鄉村大喇叭視頻在網上廣為流傳,村幹部濃濃方言味道的直白貼心話,將節日期間的防疫須知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傳達給村民。

連日來,各地充分發揮鄉村大喇叭貼近群眾、直通基層優勢,把疫情資訊、防控科普等內容不間斷地送到村裡村外、田間地頭,打通防控疫情信息的最後一公里。

“村村響”響起來 “村村通”走起來

與城市相比,農村鄉土情結濃厚,過年期間往往聚會規模更大,次數也更多,不少地方都將教育引導村民作為大喇叭宣傳重點。

“各位鄉親,現在正是疫情預防的關鍵時期,大家千萬不要掉以輕心,不組織、不參加任何聚會、聚餐,不參加農村自辦的集體性婚慶宴席......”最近,江蘇省響水縣南河鎮的19個村居無線喇叭每天早中晚都會準時響起。該縣通過鄉村大喇叭向村民循環播放防疫注意事項,反覆強調不聚餐、不辦宴的重要性。

“感謝農村廣播及時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和取消賑酒聚餐的倡議,雖然兒子結婚是大事,聚餐哪怕只有1%的概率,但我們也絕不拿各位的生命健康來賭博……”湖南省澧縣將“村村響”廣播與流動宣傳車結合起來,走村入戶反覆提醒村民注意防控。據碼頭鋪鎮紀委書記鄒濤介紹,截至目前,全鎮春節期間原定聚餐宴席110場已全部取消,其中婚宴取消或延期96場。

福建省將樂縣南口鎮將“村村響”廣播與實地走訪結合起來。以餘坊鄉為例,當地在利用“村村響”早中晚各播三次疫情防控消息的基礎上,根據群眾反映情況進行走訪摸排,截至目前已勸止辦酒18場、群眾自發集中活動2場。江西省于都縣利用“村村通”廣播及流動宣傳車,每天定期宣傳防控新型冠狀病毒知識,號召村民居家不串門、不聚餐,全縣357個村已取消廟會、宗祠祭祀等活動150餘場次。

大喇叭播放健康之聲

這兩天,寧波市海曙區西門街道汪弄小區活躍著黨員志願者王躍飛的身影,藉助手持大喇叭,她把防疫知識傳遞到小區裡的家家戶戶。“這裡居住的老年人不少,他們中的很多人不會用手機”王躍飛說,大喇叭能夠有效解決部分群眾尤其是老年人缺乏互聯網信息獲取途徑等困難,讓疫情防控信息能夠更有效地傳遞給大家。

在湖南省華容縣操軍鄉太仙村,回家過年的大學生嚴妍在家庭群中說:“這幾天村裡大喇叭每天都響,播放全省新聞聯播,告訴我們防控知識。”據瞭解,疫情發生以來,湖南應急廣播聯動省內67個縣1100個村莊的大喇叭體系,集中策劃推出《村村響大喇叭健康之聲》專題報道,用大白話講大道理,通過快板、順口溜、打油詩等廣大村民聽得懂的方式,告訴大家防控疫情的知識,做到村村聽得到黨的聲音,戶戶聽到懂防控疫情的辦法。

“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後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利用流水洗手的時間不少於20秒,並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陝西省柞水縣藉助鄉村廣播,向農村群眾科普新型冠狀病毒日常預防信息,減少群眾因不知道具體情況而產生的恐慌感。“只要到社區附近聽聽廣播就行了”。家住柞水縣鳳凰鎮風街社區的李老漢說。

“為了防止人流集中,降低疫情傳播風險,每天咱們村上都播放新型肺炎疫情防控的相關政策和知識。”在雲南省騰衝市明光鎮東山村,老黨員楊紹賢說。該市以1143個村組活動場所喇叭為傳聲載體,滾動播出有關疫情防控音頻、通知、公告等內容,將疫情防控政策及防護知識及時傳播到千家萬戶,讓“小喇叭”起到疫情防控宣傳“大作用”。

“如出現發熱、咳嗽、胸悶氣促等症狀,請佩戴口罩到正規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就診……”,通過紅喇叭廣播站,江西省新餘市分宜縣鳳陽鎮各村在循環播報疫情防控知識的同時,積極引導公眾建立健康的飲食衛生習慣,提醒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時及時到醫院就診,提高疫情防控及自我保護意識。

打通防疫宣傳最後一公里

除了大喇叭廣播外,各地還充分因地制宜,通過多種方式做好防疫信息宣傳普及工作。

河南省滎陽市豫龍鎮劉村是回遷村,村民都在安置小區裡集中居住,小區中間的文化廣場上有一塊大屏幕。於是,村裡就將有關疫情防控的視頻在大屏幕上滾動播放,並與散佈在各個樓棟的地埋廣播相連接,讓村民足不出戶就能接收疫情防控的最新情況。

“桂花村村民不要外出拜年了,告知親友也不要上門拜年啦,大家在家裡看看電視,聊聊天......”杭州市桂花村組建宣講隊,通過三句半這種朗朗上口的方式,將疫情防控的科普常識編排成曲藝段子,用方言走村入戶進行表演,讓村民既聽得懂也記得住。

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北安街道充分發揮網格員貼近群眾、熟悉民情的優勢,街道85名網格員不僅向每一位被勸返的人普及防疫相關知識,還配合大喇叭和街道每日推送的微信知識,向社區居民發放防疫手冊、張貼宣傳橫幅。

“一個網格員大概負責50餘戶,我們會定點提醒村民通風換氣,每日推送最新防疫知識,密切關注村民動態,儘量避免群眾互相走親,努力切斷疫病傳染渠道。”網格員杜世強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