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疑病症——讓醫生頭痛而無奈的頑症

患者老王,男性,40幾歲,今天上午又急匆匆地衝進門診,甚至不顧及還有很多人在排隊。一進門就從包裡拿出一大疊檢查單:“醫生,不好意思,我這個情況太急了,實在不能等了,也不能排隊了,你趕快給我看看這些檢查單,上個星期在廣州查的。”他在村裡做小生意,這已經不知是多少次這樣闖進門診裡了,我還有其他的醫生甚至已經相當煩他了。但看著他焦急、緊張的神態,跑得滿臉大汗,又不免同情。

老王反覆發作腹脹、臍周及上腹腹痛,胃納差,便次增多10餘年,大便有時稀爛,有時便秘,每日大便3-5次,時有肛門墜脹、排便急迫、便意不盡感。腹痛時輕時重,曾多次因腹痛而急診入院輸液。睡眠差。脾氣急躁。多家醫院幾乎每年均查胃鏡、腸鏡,均為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結腸炎,其餘檢查均基本正常。多家三級醫院醫生均給予抗焦慮治療,如米氮平、西酞普蘭、黛力新,甚至抗精神病藥如奧氮平等,但老王均不能堅持服用,每次服藥不到一個月即自行停藥。現在只要醫生給他開此類藥物他就會激動不已,甚至與醫生爭吵。其家人也已厭倦他的行為,現在幾乎沒有陪同他去醫院就醫,目前他也不能繼續自己原有的工作。因為有前幾次的經驗,我也不敢給他開這類藥。

此時,他拿出這些檢查單,喋喋不休地跟我講述,檢查單上有他仔細認真的不同顏色的劃線以示重點,還有一個隨身的本子,記著他從網上、各種醫學書籍上摘抄的筆記,這些都在佐證著他自認為的某種嚴重的消化道疾病。我打斷了他,因為跟以往一樣,任由他這樣講下去,他會講一個上午:“老王啊,這樣好不好,你這個問題肯定不是急症,更不會要命的,我們今天下午找個時間來認真討論一下你的問題,你還是和你家人一起來吧,這樣大家一起商量比較好一些,你看好不好?”他馬上不高興了:“為什麼要叫我家人來?你不信我嗎?我真的有病,我真的病得很厲害你知道不?那你說要怎麼治療?”我無可奈何地說:“你看你在廣州看病的病歷上已經寫清楚了,你應該還是服用這些抗焦慮抑鬱的藥才行。”“沒用的,一點效果都沒有!”他氣沖沖地收拾了資料,扭頭就走了。我想他應該又去找別的醫生去看他的資料了。

上面這個病例就是一個典型的“疑病症”,也是MUS(醫學難以解釋的症狀)中最為嚴重的類型。MUS患者中大多數屬於輕型、低風險的類型,多數出現在基層或初級醫療機構,只需要醫生耐心、專業的解釋與大膽的承諾,不需要或僅需極少的藥物治療,大多預後良好,且完全可以和病人及家屬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但有極少數的MUS患者屬於嚴重類型、高風險者,此類病人性格偏執,極難溝通,甚至家屬也難以被說服,可能存在不良的醫患關係,須引起廣大醫務工作者高度警惕,要求醫務人員必須以極大的耐心、愛心與責任心去診治他們。

在2017版《“醫學難以解釋的症狀”臨床實踐中國專家共識》中對於MUS的評估與分級中,對於嚴重類型、高風險這樣詮釋:持久的軀體症狀,明顯功能障礙或喪失,醫患關係存在嚴重問題,頻繁在醫院間轉診,可能執著於爭取與實際情況不符的殘疾補貼或有其他的法律訴求。對於把MUS分為輕、中、重三級筆者是贊成的,但筆者卻認為在嚴重類型、高風險的MUS患者中,存在有極少數的極重型,它幾乎等同於疑病型偏執型精神障礙!這種障礙有哪些特點呢?

疑病症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綜合徵,大多數屬於軀體形式障礙範疇中的亞型——疑病症,其他亞型還有軀體形式自主神經紊亂、疼痛障礙等。本文所述為疑病型偏執障礙,屬於偏執型精神障礙的亞型。在沈魚邨主編的《精神病學》中這樣闡述偏執型精神障礙:其症狀來源於自身的人格缺陷,其神經系統具有抑制過程不足,興奮過程佔優勢的特點;意識清楚,其妄想結構較為系統,妄想的內容變異很大,很少或不伴有幻覺。我們經常聽聞的是訴訟狂、花痴、嫉妒狂等屬於此型精神障礙,其對社會負面影響較大。那麼軀體形式障礙的疑病症與偏執型精神障礙的疑病症有何不同呢?鑑別二者有重要臨床意義!以下是筆者的一些看法:

  • 此兩症中鑑別診斷方面雖確有病因,即“質”的不同,但臨床診療過程中卻只能按“量”來區分,也即“是否嚴重”才能鑑別該兩症。但可惜的是目前臨床上未有這樣的診斷標準,這也是基層單位醫生較難分辨這兩種疾病的主要原因。筆者的經驗是區分這兩種疾病主要應該看 :①是否有自知力,如經耐心、詳細、專業的解釋患者接受了該精神病學的診斷,則診斷為軀體形式障礙,如無自知力則診斷為偏執狀態;②疑病內容是否系統化,也就是病人對自己的軀體症狀是否達到了“妄想”的程度,如似本文所述的病例,則為系統化的妄想,可以診斷為偏執狀態,如無這些表現,則考慮為軀體形式障礙;③是否有社會功能受損,如生活、工作、學習嚴重受影響,和(或)有精神衰退,則應及早診斷偏執狀態,否則診斷為軀體形式障礙;④治療效果如何,如診斷為疑病性神經症,經系統抗抑鬱藥 3 個月後如症狀不緩解,則應結合其他臨床表現及早修正診斷為偏執狀態,並開始給予抗精神病藥治療。

及時診斷疑病型偏執狀態對基層或初級醫療機構的醫生意義重大,因為此型障礙患者應積極與家屬溝通,說明病情,請其幫助,並及時轉診至精神科或機構予以專業治療,而不應在非精神科室診治,以免貽誤病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