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囧媽》根本就不是純喜劇片,應該怎麼去評價它?

視至娛至樂


好看,可能各個年齡段看的點不同吧!加油,徐導演!比之前純搞笑這部更有深度。愛不是控制,愛是包容,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也號召大家為武漢貢獻自己的力量,我也通過轉賬貢獻了自己的綿薄之力!加油,武漢[贊]


翱翔


看完我覺得,喜劇效果可以肯定,但劇情上整個故事線不夠完整,後半段稍微拖沓,最後的情感昇華並沒有真正戳中我的內心,可能我的心太堅硬了。

但電影裡的一段臺詞我挺喜歡的,“……這份愛是希望對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應該是完整的,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

以前的日子都挺順利的,我也比較循規蹈矩。但最近我和父母在婚姻觀念上有一些差異,為此爭論了一番,該結婚的年齡vs該結婚的愛情,最終我輸了。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家不是講理的地方,因為一切的出發點都是為了我好。

我不想贏,因為我理解他們,人是生活在社會關係中的人,沒辦法忽視別人的看法。但我現在還不想妥協,我對人生還有些期待。所以只能祈禱,喜歡和合適撞個滿懷,今年真是艱難的一年。




精彩影視視頻連連看


電影《囧媽》終於在今年正月初一在網絡平臺免費播出,這部由徐崢導演,主演的囧系電影,第一部巜人在囧途》第二部巜人在囧途之泰囧》第三部《港囧》,相對於前三部,觀眾的評分不高,但整體來看仍是值得一看。

影片講述了小老闆徐伊萬(徐崢飾演)纏身於商業糾紛,卻意外同母親盧小花(黃梅瑩飾演)坐上了開往俄羅斯的火車,在六天六夜的相處中發生的矛盾衝突,同時還要與各種竟爭對手鬥智鬥勇,以及夫妻之間的感情糾葛,最終抵到莫斯科紅星大劇院,幫助母親實現演唱夢想。

影片中飾演母親的女演員黃梅瑩的表演是非常成功,早在05年就憑藉電影巜孔雀》中飾演的母親獲得第2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隹女配角獎,她的代表作,電影巜路漫漫》巜風雨下鐘山》巜瞬間》巜怪圈》《一往情深》《臘月雪》電視劇巜渴望》巜雪城》巜金粉世家》巜大瓷商》巜家在南三條》等,雖己年近七十優雅老去,卻依然風韻猶存,依舊美麗動人,把一個母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細膩的演繹恰到好處拿捏得十分到位,有望下一屆再獲金雞獎。

母親對伊萬強烈的控制慾,終於讓伊萬忍不住爆發,對母親發火“在你心裡住著一個你幻想出來的兒子、他每天該吃幾塊紅燒肉,臉上的肉是橫著長豎著長,什麼時候該要孩孑,你為什麼要這樣鍥而不捨的改變我呢?”母親“我是你媽,我不管你誰管你”伊萬又說“我知道爸爸為什麼喝酒,就是因為你什麼都管爸爸,爸爸心裡壓抑,他不是喝酒喝死的,他是被你氣死的”母親被傷透了忍不住給了伊萬一個耳光,伊萬生氣的離開了,而母親偷偷的在一旁哭了。

後來母子在一片雪地裡,母親給伊萬講述了和他爸爸的一段愛情往事,伊萬靜靜的聽著,原來伊萬的爸爸是流動電影放映員,因為媽媽遲到了,爸爸單獨為媽媽放了一部蘇聯電影巜伊萬的童年》後來媽媽嫁給了爸爸,生下了兒子取名叫徐伊萬,爸爸去世了,媽媽把所有的愛給了兒孑,這一刻兒子終於理解了母親。

後來母子遇到小熊襲擊,兒子掩護了母親逃生,精疲力盡的兒子昏倒在地,面對追趕而來的大熊,母親擋住兒子,大聲對大熊說道“別吃我兒子,要吃就吃我吧,”兒子醒來看見大熊猛地撲倒母親身上保護母親,就在這危急關頭,“呯”的一聲槍響,母子終於被救,太讓人感動。

當伊萬母子趕到莫斯科紅星大劇院時,劇院都己散場,無奈的母親換好了戲裝,深情的演唱起了蘇聯歌曲巜紅梅花兒開》,歌聲讓樂隊再次響起,於是伊萬拉開了大幕,觀眾又回到了劇院,母親和夥伴們成功的完成了演出,並贏得了掌聲。

當伊萬母親回到房間,卸下妝取下假髮那一刻,伊萬看到母親真的老了,伊萬想留下母親好好孝敬,母親卻依然和她的夥伴們去各國演出。

其實這個電影的結局還是很感人,人與人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電影是一門藝術,是編劇,導演和演員們辛勤付出,為我們帶來的藝木享受。








夢醒看花開


說起來有點玄,但《囧媽》這部電影從名字就足夠吸引爸爸媽媽了,只要跟他們說這是徐崢自導自演的喜劇片,《泰囧》的姊妹篇,他們保證樂呵呵跟著你去影院了。

棋行險招,主動出擊,分分鐘讓嘮嘮叨叨的老爸老媽無話可說。

跟《泰囧》一樣,《囧媽》依舊是一個冒險喜劇片,這次故事的發生地選擇了俄羅斯,徐崢飾演的商人徐伊萬依然是一臉中年危機的倒黴男人。

不過這次的片名不叫俄囧,而叫《囧媽》可見本片最大的賣點不是俄羅斯風情,而是媽媽。除了囧系列鐵打不動的徐崢,本片最大的主角就是媽。

在幾輪物料之後,這位媽媽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老戲骨黃梅瑩擔當本片女一號,跟徐崢一起踏上冒險之旅。

也許年輕觀眾並不熟悉這位老師的名字,但這張面孔是不是足夠眼熟?

沒錯,她演過很多媽媽的形象。比如,《金粉世家》中的冷清秋母親。《孔雀》中張靜初的母親。(不小心暴露了年齡……)

這次她和徐崢飾演母子,預告片中看來,這對母子的關係似乎有點鬧騰,跟黃老師之前塑造的母親形象似乎有點區別。

從她自然流暢的演技看來,即使演起徐崢的喜劇來也毫不費力。這對中老年搭檔也許還會給觀眾帶來意外的驚喜。

看過幾部徐崢的電影就不難發現,他最擅長的講的就是中年危機,上有老下有小,事業不上不下,夫妻關係一地雞毛,不管是《泰囧》裡的中產老闆,還是《我不是藥神》裡的保健品店小店主,中年男人的狀態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且枯燥。

徐崢的臉往那一擺,活生生就是一個囧字。

這一次,徐崢的囧將與以往有所不同。他將親身演繹,有一種大寫的囧叫被媽媽逼的。

現在很多在大城市打拼的朋友都患上一種叫過年回家綜合症的病,一旦面對久違的父母,這種病情就尤為嚴重。最明顯的現象就是:回家三天寵上天,回家五天討人嫌……想想《囧媽》裡徐崢飾演的伊萬要跟媽媽在開往莫斯科的列車上待上六天六夜,頓時感覺渾身都不好了。

黃梅瑩老師飾演的親媽從外形到言行舉止都透露著一種親切感,簡直全天下操心的老母親的化身。儘管兒子人到中年,還是覺得這個寶寶不聽話,一會兒無限制的投餵怕兒子吃不飽,一會兒又講起養生之道滔滔不絕。

除此之外,她還關心下一代的問題,想抱孫子的心情更是跟全天下所有老年人一樣急迫,為了催兒子生孩子屢屢試探花樣百出……

為人子女各有各的苦處,小學生被逼著寫作業,中學生被逼著考大學,青年人被逼著結婚……哪怕像徐崢這樣人到中年成家立業,也照樣還是要被媽媽逼著幹這幹那……

在此之前,還沒有哪一部影片敢這麼大膽直接的把當代母子關係拿到大銀幕上來說,更別說是舉國歡慶閤家歡樂的春節檔了。

不過,作為一部喜劇片,稍微的藝術誇張是十分必要的,即使爸媽在影院看到了被吐槽的自己,也會哈哈哈哈一笑了之。

畢竟,母子關係相愛相殺,除了互相嫌棄的一面,還有相愛相親的一面。《囧媽》很懂中式彆彆扭扭的親子關係,因為大多數母子之間有多嫌棄對方,就有多愛對方。

這一次《囧媽》的莫斯科之旅在冰天雪地的異域風光之下,還加入了濃郁的俄式情結。

對於老一輩的人來說,幾首耳熟能詳能詳的蘇聯歌曲能夠喚起他們年輕的記憶,而對於年輕人來說,戰鬥民族的彪悍也足夠吸引眼球。

囧系列善於利用喜劇化的人物碰撞出火花,比如《泰囧》裡天真憨直的王寶寶遇到精明商人徐朗,讓他整個旅途不得安寧。

《囧媽》裡狼狽不堪中年的兒子則是碰上了控制慾滿格戰鬥力爆表的老媽,想必整個旅途也是雞飛狗跳。

除了喜劇化的人物,旅途遭遇也是囧系列的一大看點。這一次的莫斯科之旅,冰天雪地的北國風光也將為他們製造不小的麻煩。

預告片中徐崢扒火車斗棕熊的場面也極為驚險,這段母子二人的冒險之旅十分令人期待。

另外,囧系列裡每一集都會講到婚姻的問題,徐崢永遠都是演婚姻生活中不幸的中年男人,《泰囧》裡陶虹飾演的老婆要跟他離婚。

《港囧》裡趙薇整天逼著他生孩子,到了《囧媽》裡,他跟老婆的關係更加岌岌可危。

這一次由袁泉飾演她的老婆,高領衫配西裝的形象非常像唐晶,人設看上去也是聰明能幹的獨立女性形象。

這一次由袁泉飾演她的老婆,高領衫配西裝的形象非常像唐晶,人設看上去也是聰明能幹的獨立女性形象。而徐崢不但要面對跟老婆的矛盾,還要在老婆與媽之間和稀泥,受盡了夾板氣,囧境可想而知。

《囧媽》裡值得期待的幾位演員還包括:沈騰、郭京飛和賈冰。

沈騰自不必說,如今他在喜劇片裡已經是吉祥物一般的存在。只要他往那一戳,即使不做任何表演,也能讓觀眾開懷大笑。

這簡直是一種魔力。預告片裡沈騰蓄了一頭長髮,戴上了眼鏡,看上去和藹可親,甚至被徐崢當成了大姐。這短短几分鐘的戲囧態十足,讓人期待後面他會不會跟徐崢母子還有交集。

郭京飛在《都挺好》裡的出色演技讓人對於他的喜劇有了更多期待。

在《囧媽》裡,他飾演徐崢的朋友,負責給徐崢通風報信。估計也會製造不少笑點。

還有一位近年來為人熟知的喜劇演員——賈冰。

他在《歡樂喜劇人》的表演讓很多觀眾印象深刻,最為擅長的就是塑造小人物。這一次,他將扮演列車員,給徐崢母子製造不少麻煩。

這卡司陣容彙集了近年來討喜的演員,臉熟率幾乎百分之百,對於中老年觀眾來說也是極為友好。

看完電影以後,記得主動轉移話題討論一下劇情,也許能帶帶節奏,讓他們忘了對你人生的焦慮。

大過年的,讓父母坐在電影院裡笑一笑又避免了讓人腦仁兒疼的終極人生話題,算是一舉兩得了。





吃藕的姑娘


剛看完這部劇,總的來說:這部片子的劇情還算精彩,矛盾設置的也並不乏味,雖然表達上有些流於俗套,但是總體上能實現感動觀眾的效果。從最通俗的電影審美上看這部片子可以打6.5分。

然而,如果細究其內容實質,徐崢在這部片子主要講的是他的情感哲學,也就是他對母子親情和夫妻愛情的理解,如果去掉那些畫面表達,只看他的意識核心,他對這兩種感情的理解是庸俗的,並且明顯有些膚淺做作,從此一層面看,《囧媽》講的是一個尚佳的“愛情故事”,而不是“愛情”。

為什麼這麼說?其實理由很通俗直白,請看這幾個關鍵鏡頭:

一、癥結

1.包容

“你幻想了一個配偶(老婆),把ta的一切行為都設定好了,而你卻從沒想過這根本不是我,你為什麼要這樣契而不捨地改造我呢?”

這是這部片子貫穿始終的一段臺詞,也是徐崢對感情裂痕原因的終極詮釋,這段話在影片裡出現了四次,袁泉對徐崢說一次,徐崢對他媽說一次,徐崢評價他爸媽的感情用了一次(他爸感到束縛和不自由),結尾反思又提了一次。通過這段話可知徐崢要表達的是:感情裡最大的錯誤,都源自一方強加給另一方的束縛。——我就是我,而不是你想象裡的那個人。

這段話乍一聽很有道理,其實是為了故事情節和影片效果而脫離了感情實際的,試想,如果“實際的我”和“你想象的我”根本不同,那麼倆人是怎麼開始的?

比如:我想找個溫柔美女當老婆,也找到了,我覺得很滿意,那麼顯然,至少在我找到她的這段時間,她會高度符合我對溫柔美女的大部分要求。當然了,也許若干年以後,隨著年齡增長,新陳代謝水平下降,內分泌失調以及小日子越過越滋潤等五花八門的原因,美女不再靚麗了,她變了,可我仍然喜歡美女,那麼這種情況下感情有了裂痕,原因在誰那裡?當然在變了的那個人身上了。

也許有的人覺得喜歡美貌比較膚淺,那麼換一種表述,溫柔美女不再溫柔了,而我喜歡溫柔的,感情破裂,怪得了誰?誰變了怪誰,沒什麼異議吧?

徐崢借媽媽之口說“感情都是要互相犧牲的”,包括徐崢在片子結尾說愛是尊重和包容,我想他是要表達一種“接納對方變化”的情感態度,然而這恰恰是缺少自立和擔當的感情觀。

感情需要互相犧牲,這句話我贊同一半,我認為這犧牲指的是堅持好本心,維繫好吸引力,而不是在忍受對方不該有的變化中自我安慰。因為感情一旦破裂就很難回去了,靠自己努力維持吸引力不讓感情破裂,比放任自己的變化然後強求對方“包容”,更佔據主動也更有擔當(後面會說)。

實際生活裡也一樣,如果一個女人嫁給了鍾愛美女的丈夫,那麼她堅持美體美容做永遠的美人,我贊她是勇者;她換了個愛她內在而非外在的老公,我贊她是智者;她放任自己五大三粗下去,然後逼著他老公包容自己,她老公如果真的做到了,我只能稱她老公是“忍者”。

關於裂痕這部分我想表達的是,徐崢所謂的“改造”固然是引起問題的原因,但絕不是根本原因——我從“改造”裡讀出的是對方的堅持,至少你變成了他不愛的樣子後,他想的是幫你變回來而不是離開你。這一點是徐崢沒有揣摸透徹的地方。

2.留戀

看到這一段,娜塔莎被出軌,轉手就丟了結婚戒指,而徐崢鬧離婚,卻橫豎不敢把戒指丟掉,也許觀眾們都感到了徐崢對感情的難割捨,而我只覺得男主角是真的慫。

在影片裡,這樣拍,難免讓人覺得,丟掉戒指就是丟掉了對感情的重視,就是丟掉了追回對方的決心和機會,是丟掉了多少年的美好回憶和真摯感情,觀眾應該會想:兩個人畢竟有過那麼多歡樂時光,留戀不捨在所難免,這是人之常情。

如果你真的這麼覺得,那麼你當然錯的離譜。你好好想想,感情是否還在,兩人是否還有機會,真的全看這一枚小小的戒指嗎?不是的。戒指和感情完全是獨立的兩件事,沒有戒指也可以有感情,你留著戒指也無法阻止感情破碎,正如娜塔莎扔了戒指,渣男一來懇求兩人就會和好,而徐崢留著戒指,也沒能挽回失敗的婚姻。當對方決定離開你的時候,感情就已經不在了,徐崢扔不扔這個戒指,完全取決於他是否認清了這個現實,是否肯接受離婚的結果,這是完全單方面的需要勇氣的決定,既然他沒扔,說明他沒有足夠的勇氣,真的慫。

這裡我主要想說,一旦你逼得對方下定決心離開,那麼當他離開的那一刻你就沒有機會了(娜塔莎是離開的人不是被離開的人主動權在自己),所以如果你珍惜這段感情,就一定要注意別以任何方式把感情推向“風險”,想好好維繫感情,永遠保持主動,維繫好吸引力才是上策,而不是盲目被動,指望著對方“包容”,一旦局勢失控,結果就不是你能把握的了。

這一方面,影片的表達我覺得沒什麼問題,但是他這麼拍,用那種“我用真情換此生”的一廂情願去引起觀眾共鳴,總讓人覺得這片子境界不太高,對情感問題的剖析有點不夠深入。

3.短信

影片結尾徐崢給他老婆發了短信,婆婆媽媽一大段回憶之後,果不其然最終是感謝和祝福:感謝你讓我明白了真理、感謝你讓我變得更好,感謝你帶給我的快樂和感動、感謝你讓我知道什麼叫做愛;祝福你能夠幸福能夠遇到更好的自己。

相信每個失戀過的成年人在小破孩時期分手了都少不了這些屁話。如果時光能倒流,你可曾想要問當年的你,做這些究竟有何意義?

她離開你了,只說明一件事,那就是她不再對你有感情,不再關心你,不再對你有任何牽掛,你的一舉一動,歡樂哀愁,對她完全沒有意義,她如果會馬上開始新的生活,那麼你的任何消息都會顯得格外多餘和不合時宜。你費盡心思編寫的短信,她很難做到影片裡這樣笑著看完,更多的時候只會覺得很煩草草看看趕緊刪掉然後很快忘記。所以網上有這樣一說:“合格的前任就要像死了一樣”,總結得十分精闢。

這樣做只是一個人有意義,那就是男主角自己,你學到了、成長了、明白了、回憶了,那是你自己的事情。雖然殘存的感情讓你感到需要一個華麗的轉身、需要一個瀟灑的背影、需要一個服人的交待,需要一個圓滿的結局——給自己一點體面,好讓自己看起來不那麼狼狽。而對於女方而言,決心離開那一刻已是結局,短信只是打攪生活的蛇足。

這張也是片子裡截的,我想說點導演沒想過的含義。男主角這種情況,要給自己一個交代的話,與其發那條多餘的短信,不如當好這扇門,家裡少個人,門依然堅強立在那裡,門不會因為屋裡少個人就失去存在的意義,走了一個人,屋裡還有其他人,他們同樣值得守護。

4.母愛

“都是我的錯,對你老婆不夠好,讓你們離婚了”。這句臺詞絕非親媽所言。如果你遇到男主角這種事,相信我,你媽只會說“離了拉倒,我兒子這麼好,再找個更好的!”簡單一句話,彰顯母愛偉大!

二、總結

總的來看這片子對愛情和母子親情的剖析都不夠到位,至於為什麼?或為了劇情鋪陳,或為了迎合大眾,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這部片子可以和《心花路放》放一起論論,甯浩的境界真的高出徐崢幾個檔次,“離婚是你生活的陰影,而陰影才讓你的人生立體”這是告訴你要堅強;男主角大理的酒吧“為了自己”而因為女主大打出手,這是告訴你要擔當;男主懷念女主不是打電話打攪而是獨自迴游故地,這是自立。甯浩之大才,將刻骨銘心的愛情以喜劇表達,這是藝高人膽大,徐崢把愛情拍成故事,講來講去還是家長裡短那一套,雖然也不失娛樂性,卻少了很多回味在裡面。


影視領域1


徐崢透露,如同每對傳統的中國式母子,都有著“青春期”與“更年期”的針鋒相對,即使是年近中年的自己,也曾面臨著與媽媽一碰面就發生“靈魂爭吵”的情況。電影《囧媽》的最初創意,來自一次囧事倍出的全家旅行,“本來以為是很舒服的一個旅行,結果非常艱苦,但在這個旅行裡我們相互幫助。原來媽媽也在讓自己不斷成長。”

  家庭關係看似最親密,實際上卻最容易被忽視。《囧媽》中的諸多細節,也源自徐崢的真實生活,作為妻子的陶虹曾發問徐崢:“你能不能抱抱你媽媽?”這句看似平淡、卻留有許多思考空間的話,也被徐崢融入到電影臺詞中。徐崢希望嘗試用一段電影,一段旅程,讓自己的心靈和旅程有一個成長,完成一個久違擁抱。一箇中年男人和母親六天六夜的火車相處,並在俄羅斯展開一段非比尋常的尋夢旅程。徐崢“雙重身份”碰撞囧式冒險,一面是兒子,一面是丈夫,除了精彩紛呈的奇遇經歷,更讓人覺得珍貴的是,中國式的家庭關係,原來也值得用如此浪漫的視角來呈現。

  從2012年橫空出世,“囧”系列電影已然成為華語影片中經典喜劇的代表性存在,每一次徐崢深入人心的角色塑造,都承載了觀眾眾多期許與回憶。而“囧”本身也逐漸成為一種解構人生、勇敢自嘲的精神符號。徐崢每一次的拍攝經歷都是一種療愈。從賀歲檔,到國慶檔,再到如今的春節檔,除了帶給觀眾們歡聲笑語,“囧途喜劇”的每一次革新,都會驚喜帶來不同的人生體悟,“藥神”中徐崢對平民英雄的展現令人驚豔,《囧媽》中又會有怎樣質感的演繹,令人頗為期待。徐崢現場透露,特約主演袁泉以成熟的演技完成了一條重要的貫穿線。沈騰雖是驚喜客串,卻也為囧途貢獻了精彩的一幕。而對於觀眾分外期待的飾演媽媽的演員,徐崢表示:“媽媽這位演員演得非常好,她有著非常資深的表演經驗,我們找到了最適合的選角。我們希望觀眾在電影院裡的兩個小時,能夠進入這個人物,被故事感動。





小蝌蚪大鬧天庭


簡單評幾句:

1、好看與否見仁見智,但我以為這是截至目前徐崢最有深度的電影。徐崢的囧系列走的是輕喜劇路子,但《囧媽》一點也不輕鬆,正因為如此,衝著喜劇片去的觀眾難免失望;

2、仍然是表現中年危機,比《港囧》的舊情未了複雜了很多,也給人更多感觸。愛並不是無私的,即使是親情,付出就要回報,這往往成為被愛者的負擔。但即使如此,我們還是要對媽媽好,因為父母之愛是最純粹的;

3、愛情很美好,但婚姻太累了,無論徐崢、囧媽,還是任何其他人的,每個人都無法完全變成對方要的那一個,兩個成年人長期親密無間地相處只能意味著遷就和犧牲。幸好時代在進步,很快法定婚姻就要消失了;

4、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重要的是努力追求自己生命的華彩樂章。囧媽在莫斯科大劇院光彩照人,王滬生她姐演技不俗,許崢鼓掌時背後那個羅剎妹子很漂亮;

5、徐崢的電影語言已經很成熟了,這在《我和我的祖國》中得到了充分證明,片中有很多象徵性的東西,很高級。導演都要賣私貨,但徐導宣洩自己情感的時候是尊重觀眾的,並不像有些導演只顧自嗨。徐崢有望成為馮小剛之後國內最會講故事的導演,而且肯定在馮之上。要說不足,影片開始頭緒稍亂,節奏還可以再流暢些;結尾給袁泉的信有點總結中心思想的感覺,可以不要,不用擔心觀眾不理解導演的用心,作品一旦問世,就不再完全屬於作者,觀眾可以總結得更多;

6、大美西伯利亞,東正教堂和《紅莓花兒開》展現了迷人的俄羅斯情調,令人心馳神往,心水單上從此有了坐綠皮車從北京去莫斯科的項目;

7、很多人關心徐崢以及字節這次騰挪是賺還是虧,但其實這件事的真正意義在於,互聯網時代電影發行有了新模式,未來電影的發行模式、盈利模式都將開啟變革,甚至電影投資、製作模式也將出現革命;

8、評分麼,不管什麼原因,不必過於在意。有些類型的電影註定小眾,文藝片打不過動作片是正常的,何況這部電影有特定觀眾群體,閱歷和生活的磨難是觀影門票;

9、暫時就這些。


柳梧新區扎西嘉措


《囧媽》不囧,喜劇不喜!快樂之後,是心靈的觸碰,讓你感動,甚至熱淚盈眶!

首先,《囧媽》裡有樂-會心的快樂:

《囧媽》是“囧”系列的第四部,前三部都是喜劇,讓人爆笑不斷,“囧媽”延續其後,雖然不是笑點不斷,但也有很多讓人開懷的地方。比如有賈冰的對話,火車上的俄羅斯美女豔遇、火車頂上的冰凍一夜、還有宋小寶的熱氣球送行。其實,笑與不笑,乃在於個人。

然後,《囧媽》裡有難-中年男人的為難:

人到中年,被老婆協議離婚,同時遭遇事業上的瓶頸,這使伊萬處於崩潰邊緣;同時,徐伊萬又開始了和媽媽6天6夜的囧途,使他徹底的崩潰了。比如說,似乎永不停止的投餵,從小番茄喂到茶葉蛋,中間還不忘給你擦個嘴。到站休息,有景點就得拍照,還必須拉上兒子一起拍。以及,最致命的到“60秒語音方陣”轟炸讓你眼前發黑……

最重要的是,《囧媽》裡有淚-感動的淚水:

整部電影的劇情,通過開頭的矛盾產生,到最後的“抱媽媽”,給我們詮釋了現實中真正的中國式家庭的親情,笑中帶淚。

《囧媽》將母子關係、代溝勾通、家庭情感等最現實的情感狀態融入到這趟囧途之中,然後以最讓人開心愉悅的方式講出一段親情故事。他真正要呈現給大眾的,其實是中國式親情的本質——父母和孩子的交流似乎永遠建立在誤解和相互忍耐上。當然,故事並沒有停在這裡,到後來徐伊萬熊口救媽,成為最驚險最戲劇性的轉變,使母子二人的關係得到了緩和與改變。

所以,《囧媽》不只是喜劇,而且是真實得讓人感動的情感喜劇!現實而又深沉。





影視什錦


實話說,《囧媽》是一個寫現實很廣泛的社會現象,和《我不是藥神》類似的接地氣的影片,此片是揭示的單親家庭,父母(可以理解為長輩)對後輩“改造”,控制的社會現象,用愛的名義卻給予他們巨大壓力。在現實裡離婚率大量增加,單親家庭更多的現在,這樣的事太多了。

以我個人來說,也是很小就一個人生活了,叔叔,嬸嬸等就如此片的媽媽一樣,對小孩無微不至關懷,關懷到希望對方用自己希望的性格,方法生存,卻給孩子巨大的心理壓力。我自己也很早一個人生活,也經歷過這樣的情況,我甚至二十幾年一個人在外打工,沒有掙到多少錢,租著一百多塊錢,黑洞洞的單間房子,也不願意回到家裡,寬敞明亮的兩室一廳新房,感覺承受不起過量的愛,選擇逃避,這和電影裡那母子的情況如此相似。

這片子是個正能量的片子,絕對不是喜劇,是一個社會現象的片子,是個好片子。


此心依然123


所有的事情都沒有絕對的性質,比如歡樂喜劇人中的小品也不是純粹的搞笑,往往在歡樂中帶著人生哲理。

看完《囧媽》之後,折射到自己的生活,對家人或朋友,自己都會按照自己的想法,要求他們成為自己想象中的樣子。自己在顯示生活中,需要反省自己,要把最好的一面留給家人或朋友,你我都有愛,善待家人。

《囧媽》在歡樂中交我們如何生活,正能量滿滿,值得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