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現在有的親戚間親情那麼淡了,你知道為什麼嗎?

詩與遠方的情懷


很高興遇到這個問題,看到這個問題想起一句話:父母在,是親人;父母不在,是親戚。

無論是親戚還是朋友,關係都是需要相互走動、相互麻煩、相互幫助才能擁有好的感情,導致親戚之間關係的淡薄有以下幾點:

①接觸少,很少來往。

現在就春節期間親戚才相互走動拜個年,過完年又各奔東西外出打工,隨著生活物質的提高和生活的需要,不得不是這樣,雖然彼此間有電話微信來往,但大家都比較忙,遇到事怕打擾,沒事也就很少聯繫!

②貧富差距,話題不一樣。

現在這年頭,最害怕的就是借錢,關係再好,只要涉及到借錢,關係就斷了,而且你試想下,你是打工的,他是做生意的,你談工資待遇福利什麼的,對他來說沒什麼想說的,他談做生意,你又沒做過,所以之間存在差距,圈子不同,裡面的人也不同!

③各自為命,顧不上他人。

俗話說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各自都有自己的家庭,工作,家庭,孩子各方面的事忙得焦頭爛額,沒有多餘的時間跟心思放在別的上面!漸漸地彼此之間就開始生疏了!

關於這個問題個人總結了一下,如有好的建議和想法,歡迎留言評論!



踏過歲月的流年


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本來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骨肉親情確實越來越淡了。中國有一句俗語是親戚遠來香 ,這是我國古人在過去總結中出來的理論,過去我不能理解,感覺這話說的好沒有道理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力的豐富才知道這話確實有道理。造成現在親戚親情淡了這種情況,個人認為有以下原因。




第一,在以前科技不發達,交通不發達,不用說太早以前,就是我十來歲的時候,到我大姑家走親是大約二三里路,注意不是公里只是裡也就是現在所說的一千米到一千五百米這樣的距離,當時我感覺好遠啊,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但是成年人畢竟走的快,所以長輩之間就經常走動,而恰恰另外一個姑嫁到離孃家十五公里左右的地方,交通不發達,除去過春節走動一下平時再無來往了。但正是這種距離,不知道為什麼,應該越走越親吧,但親戚之間裂痕越來越大,離的遠的就相對平安無事了。但是現在隨著交通發展走親太方便了,開上車百公里之內瞬間就到了,接觸多了,有的關係好了,但頻繁的往來也把許多過去顯不出來的矛盾暴露了出來,過去是一年見一次都是拜年的好話,現在經常走動了,畢竟都是凡人,雖然有血緣,但不代表意見相同啊,接觸多了就會顯現出來,親兄弟親妯娌一開始關係都不錯,時間長了家庭矛盾不是同樣不斷嗎?


第二,近三十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真的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但正是這社會不斷的變革,由於智商不同,能力不同,機遇不同,學力不同等造成原來本來生活水平差不多的親戚貧富差距懸殊,原來拿一籃饅頭一包點心快樂走一圈的時候沒有了,當時大家生活水平都差不多,大家互相之間只談家長裡短,互相關心愛護。而現在再在一起富的人難免顯擺,窮的會自慚形穢,心的距離會越拉越大,最終只會互相應付一下而已。

第三,隨著距離和經濟發展,相互之間合作和經濟往來變的頻繁,中國傳統觀念是親三分象,有難處找親戚根深蒂固,往往出現借錢借物的現象,礙於情面不得不打掉牙往肚子裡咽,但親戚素質不同,經濟狀況不同,並不是親戚就是好人就不會耍賴,往往借錢容易再要難,一來二去親戚變仇人的大有人在。還有的親戚當了官,窮親戚上門相求無果而回,就會記恨在心,給你到處傳播,矛盾就會很深。大家都可以看到,近年來由於這些原因造成的糾紛越來越多。

第四,就是由於工作原因,現在大家都很忙,各自為了生活而四處奔波,不象過去輕閒,生活壓力都比較大,做買賣的到過年也停不下,在外打工的有的幾年也回不去家,這種情況越來越多,確實見面的機會聊天的機會很少了,經常不在一起很容易疏遠,這一點我們都有體驗。

第五,現在的年輕人親情觀和生活觀和長輩人完全不同了,親戚情在他們心中越來越輕,走親也只是玩個手機,很少交流,平時都很少和父母交流,何況很少見面的親戚呢。隨著信息交流方式的變化,走親這種方式會在年輕人身上越來越少了。

社會在發展,應念骨肉情。我贊成親戚要適當的走動,但在交往中要多替對方考慮,多理解大家的苦衷。畢竟是濃於水的血緣啊!相信會有一天,親情會再回歸!


吟雪楓情12


現在親戚間的親情越來越淡,或許是經濟發展的原因,或許是時代變化的原因,或許是外出工作的原因。不過對於我個人的體會與感受來講,親情越來越淡的根本原因是缺少一個能把一家人拴在一起的人。

奶奶在老家是有名的好媳婦,好妻子,好母親,好奶奶。爸爸經常跟我們說:“只要奶奶在,春節必須回家過年。”有一年因為小舅子春節期間結婚,沒有跟父母一起回家過年。除夕那天我接到了“無數”個電話。大堂哥說“怎能地(老家話),弟兄八個喝酒就缺你一個啦!”大堂姐說:“跟弟妹買的衣服,怎麼沒回來過年啊?”堂弟說:“本來你開一輛車,我開一輛去叫姑姑的,你沒來,那只有我跟二哥一起去。”大伯說:“你們一家沒回來過年,今年的全家福照不成了。”為了這個事情,奶奶還下令:明年的春節都必須回來,一個都不能少。我在這個家就在,有家就要多聚,要不然叫什麼家。第二年春節沒少一個。奶奶去世以後,今年他家沒回來,第二年她家有事沒回來,聚齊的次數越來越少了,聚的人數也越來越少啦!

我外婆家的,一半親戚在老家,一半親戚在上海。外婆去世後,老家的聚的多,上海的也聚的多,老家與上海的來往的就少啦!不過最近今年,在我媽媽的帶動下,不管老家的還是上海的來往越來越多了,來往的越多,親情越親啦!

就像俗話說的:朋友靠互動,親戚靠走動。走動的越多,親情才會越來越親,走動的少,親情慢慢的就淡啦!





悅華容


親戚之間的走動,也不是因為誰家窮誰家富。只是因為辛苦一年了,互相走動走動,親人之間會更親,如果不走動,就會疏遠起來,越來越生疏。

在我的老家,有一大家子人。不太多,有120多口,我的那些兄弟和侄子們,為了讓大家年味更濃一點,從去年開始,就一大家子全體一塊兒過年。

費用全部有年輕人負擔,除了給孩子發紅包,還要給60歲以上的老人發紅包。第一項是先給失去的先人們磕頭,給老一輩的磕頭;第二項是互相祝願,來年幸福發大財;第三項是每家出一個節目,歡笑聲一大片,特別熱鬧;最後是共同用餐。光說今年就要坐12桌呢。他們的大年初一過的可是真有年味兒。晚上或者明天我會給大家發大量的有奐他們過年的圖片。希望大家也把春節當做一回事兒,在一起吃頓飯聊聊天,親戚朋友都會越來越親,也會走得越來越近。年輕人出的錢多,花出去的少,他們就把這些錢存起來。誰家如果有困難,就拿出來幫助誰家解決困難。他們也曾邀請我回家過年,可是我每年都得領著孫子到外地過,實在不能滿足他們的願望。


五子龍女


或許是各自有了家,有了自己更需要守護,在乎的人吧!

就舉個常見的例子。我是80後,爸爸媽媽那代,兄弟姐妹比較多,就能很明顯的感到親情的平淡。像我媽媽姐妹9個,我兒時大家都窮,走的還很親熱,積極。隨著社會發展,有常年在外務工的,有長年做生意的,也有仍在務農的,貧富差距就顯現出來了。不是有重大事情,特殊節日,是聚不到一起的。今天我辦事她沒來,明天她辦事我也不去,各種背後三三兩兩的嚼舌根,經常聽媽媽說因為錢而鬧意見的事,哪像親姐妹的樣呀,一直讓我覺得姐妹多也不過如此,淡得還不如鄰居。

也不想去說誰是誰非,都是為了各自的生活。


四月的情感


”鄰居家是碗換碗,親戚家是箢換箢“。這是老百姓交往的最樸素的原則,不是說誰家圖誰家多少東西,而是說如果不走動,再近的鄰居也會老死不相往來,再親的親戚也會逐漸疏遠。

沂蒙山區依然保持著春節請家堂的傳統,即請已故的先輩回家過年,年初一(有的地方年初二)送走祭祀的先人,就開始走親訪友,一直到正月十四。

小時候,老家都是挎著箢子走親戚。箢子裡一般放五十個饅頭,二斤掛麵,兩條餅乾,一瓶酒,這叫四色禮。由於那時家家都窮,誰家也不會捨得吃箢子裡的東西。你來我家,我再送到另外一家。掛麵餅乾的包裝紙破了就再包一包,饅頭實在乾裂的不成樣子了,再拿自己家的換一換。

母親收拾箢子的時候,我們小兄妹幾個就圍在母親身旁,盼望著母親換出不好的饅頭我們好分享。有時母親很嚴肅地警告我們,這些饅頭不能吃,有些懶媽媽早晨起來不洗手就往箢子裡數饅頭,髒得很。我們吃著換出來的饅頭,香噴噴地,私毫不覺得有什麼兩樣。

有個遠房舅舅家和我們家一直走得很近,困難時期兩家互相接濟,稱得上是生死之交。舅舅家離我家很遠,還跨著兩個地區。每年春節過後,父母就打發我挑上箢子,領著弟弟妹妹去看舅舅舅媽。舅舅舅媽見了我們就像見了我父親母親一樣,特別親,我們兄妹在舅舅舅媽家一待就是好幾天。

多年之後,我在城裡安了家,並把父親接到城裡一塊居住,和舅舅家走動越來越少。父親病故的時候,我剛過三十,還不明白農村的人情世故,又處在極度的悲痛之中,就沒有把父親去世的消息告訴舅舅,也沒能讓舅舅見上父親最後一面。舅舅知道父親去世的消息後,非常悲痛,悲痛之後埋怨我說:看來我這個外甥是不打算認我這個舅舅了。

想想舅舅老淚縱橫的場景和無耐,我很是自責,自責自己的年幼無知和處理人情世故的草率,然而,過去的事情過去了就再也無法挽回。


老虎嶺往事


我們那個年代的人思想都很純樸。別說親戚明友經常互動,就是街坊鄰居都象親人似的,誰家燒了什麼市鮮貨都會送上門大家分享。現在的人與人都是“逢人只說三分話”。為什麼?怎麼會這樣的?!我家兄妹就是這樣的,我仔細地想了想分析下來,原來都是“錢鬧的”,當初我好心出錢讓他們兒子念大學,後來他家要蓋屋,我沉默。因為我認為讀書與蓋屋完全是二種不同概念...從此就結下惡果,難怪有人支助貧生上學,其結果不爽。現在有些年青人變臉比翻書還快,自已不努力勤奮工作,反過來還說先富起來你為什麼不支助他,有時我倒覺得同事,朋友比親戚更有共同語言容易溝通...


蘭雨46


金錢社會有的親人向錢看,自思,沒有親情了,愛心的親人在你最困難的時候總幫你親人到什麼時候邊不能望了,我親人幫我多,向錢看沒人性的也有,不過幫我的一生不能望,看不起我一點也恨,因為沒有人欠你的,過好每一天


迷離的正能量


說說我的看法不知對不對,在我們國家普通老百姓家裡沒有多少存款。在職員工幹活吃飯消費,三個月要不放工資就要難看了!沒有多少餘糧,親戚朋友不到難處不開口,開口了確實沒有多少給!怕張嘴…………。難難難!所以……。


壩子街113號


現在親戚間和親情淡了,主要是由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因為物質的富足使人與人之間的依賴,慢慢的減少。

過去的人由於生產力低下,生活水平比較低,而且生產工具也比較落後,人們主要是依靠勞動力來創造價值,大家需要相互的協助,才能完成一些事情,生產工具匱乏甚至要相互交換借用,才可能完成一項工作。但是隨著社會生產工具的更新以及不斷增長的物質文明的進步,很多事情可以單獨完成,甚至有很多腦力勞動代替了體力勞動。大家坐在電腦旁或手機上,就可以把事情完成了,交流少了,靠自己一個人也可能完成一項工作,人與人之間的依賴性在減少,人們的分工也越來越明確,越來越精細。現在一個人能做過去一群人能做的事情。所以親情親戚間的互動、交流慢慢的減少了。

其次,現在社會的信息比較發達,傳播迅速,比較方便而且很廣。

現在這個信息化高度發達的時代,可以說和過去的封閉時代,需要用人傳遞信息的時代相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過去需要人去傳遞的信息,現在只要坐在家裡,一部手機就能搞定,足不出戶也能知道最新的消息,足不出戶也能買到你想要的東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越來越少。隨著社會貧富差距的拉大,人們較為過去,顯得更加勢利,人們把交往聚焦在利益上而把人情看的很淡。還有大量的信息和多渠道的娛樂方式,分散了人們的注意力人們生活的空間越來越獨立,導致了親情和親戚之間的感情顯得很淡薄。

第三個方面,交通物流非常便利,出行方便,流動性增大。

城鄉差別在減小,很多的親人親戚都到了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地方去工作,很少見面,甚至幾年也不能見一面。快節奏、高效率、高品質的生活方式,讓現代人的生活壓力增大;人們對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來越高。為了追求高品質的生活,人們拼命的努力奮鬥,長時間的和親戚、親人分離,生活在不同的圈子裡。時間長了,大家既不依賴,甚至也不瞭解了,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圈子裡,所以導致親情和親戚間的感情越來越邊緣化甚至是名存實亡。

總之,隨著社會的進步,許多高科技代替了過去落後的勞動方式,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足,信息越來越發達,人們交際的生活空會變得越來越數字化。人工智能代替了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減少了相互間的親密感。人們對生活的品質追求越來越高效、快捷,用高科技代替許多人工的工作,人們的交流範圍越來越顯得微不足道,會越來越獨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