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鍛鍊孩子自己上廁所?

吳藝福


大多數12~18個月的孩子都還不適合進行如廁訓練,因為他們意識不到什麼時候應該上廁所,或者還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讓它在合適的時間做到收放自如。總的來說,他們還不能理解為什麼一定要坐在馬上排便,而不能乾脆拉在尿布上。

當然,也有些寶寶很早就開始接受訓練,從而讓其他的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落後了。但是,對絕大部分的孩子來說,在18個月以前接受過多訓練十分困難,而且效果也不見得令人滿意。有很多孩子要到2歲或者2歲半的時候才能接受這些訓練。

我建議大多數父母,還是等孩子長到2歲或者2歲半的時候再訓練。那時候,大部分孩子就都能自已使用馬桶了,也不會弄得一團糟。如果你開始得比較早,但進行得不太順利,我覺得你也沒必要擔心會給孩子造成長期的心理傷害(只要你沒有對孩子進行苛刻的懲罰或者責罵)。但太早開始如廁訓練,過程中就可能出現更多的困難,還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見效。

我給大家提幾點孩子如廁訓練的建議:

1、非強迫式訓練。

如果等孩子做好了準備再進行如廁訓練,不用催促他們就能自己學著使用小馬桶。還可以使整個過程變得更放鬆和愉快,不會有太多的“權力鬥爭”。大多數孩子到2歲半左右就不再需要尿布了,在3-4歲時,晚上也不會再尿床了。實際上,孩子總是夢想著長大成人,所以當他們覺得自己能夠做到時,就會自覺地控制大小便。要採用這種方法,父母就必須瞭解孩子渴望長大的心理,耐心等待這一天的到來。

2、使用廁所還是兒童馬桶?

可以買一個兒童馬桶,放在普通馬桶上,但它會讓孩子高高地懸在空中,這種姿勢很難受,讓孩子總想站起來。選一個帶堅固腳凳的馬桶,再加上一個踏板,這樣孩子就能自己爬上去了。

還有一個比較好的解決辦法,可以給孩子用塑料兒童馬桶。孩子對這種可以自己坐上去的專用小坐便器有一種親切感。使用時,他們的腳可以夠到地面,這種高度不會讓孩子有不安全的感覺。另外,不要給男孩使用跟馬桶配套的防尿護板,因為在他站起來或坐下去時,很容易受傷。孩子一旦傷著一次,以後就再也不會用它了

第一階段。一開始要讓孩子熟悉馬桶,不要給他任何壓力。如果讓孩子看著父母使用馬桶,他就會明白那是幹什麼用的,可能還想模仿這種成年人的活動。可以使用巧妙的建議和讚揚,但不要對孩子的失敗表現出不滿。如果孩子真的坐在小馬桶上了,也不要勉強他坐太長時間;否則坐馬桶肯定會變成一種懲罰。最好先花上幾周時間讓他熟悉小馬桶,比如,父母可以讓孩子先穿著衣服坐上去,把它當成一件有趣的玩具,不要讓孩子覺得那是父母用來逼他大小便的東西。

第二階段。孩子熟悉了小馬桶後, 父母就可以很隨意地建議他把蓋子打開,像父母使用馬桶那樣坐在上面大小便(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如果大人催促或強迫他們嘗試某種不熟悉的事物,他們就很容易警惕起來)。父母可以給他示範一下怎樣坐在抽水馬桶上排便,同時讓他坐在自己的小馬桶上。

如果孩子想站起來離開小馬桶,父母千萬不要阻攔。不管他在上面坐的時間多短,這種經歷都對他有益。要讓孩子充滿自豪地自願往上坐,不要讓他有壓迫感。

第三階段。如果孩子開始產生興趣並且願意配合,就可以每天讓他在小馬桶上坐兩三次。

只要他有一點想大小便的表示,就應該讓他這麼做。哪怕是男孩,哪怕他只想撒尿,我也

建議父母在這個階段讓孩子坐著進行,不要站著。孩子可能在飯後幾小時都不解大小便。如果他這時讓大人給他準備小馬桶,父母就應該誇獎他長大了,和爸爸媽媽、哥哥姐姐或他最佩服的朋友一樣會做事了。但是,這種表揚不能過分,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不喜歡別人百依百順。

當父母肯定孩子已經能夠進行下一步的訓練, 也就是能夠練習獨立排便時,可以讓他光著屁股玩一會兒。同時,不管他在室內還是室外,都可以把小馬桶放在他旁邊,跟他說,這是為了他大小便時方便。如果他沒有反對,可以每隔一小時左右就提醒他一次。如果他表現出厭煩,或產生牴觸情緒,就要給他重新墊上尿布,過一段時間再說。

大家好,我是桃子爸,標準的80後,敲得了代碼,帶得了萌娃。是個熱愛事業和家庭的超級奶爸。爸媽育兒,打造最專業、便捷、可操作的育兒知識技巧分享平臺,提供家長育兒經驗交流空間。歡迎大家關注,有任何育兒問題,都可以諮詢我~


爸媽育兒課堂


我的兩個孩子都在兩歲前順利的徹底戒了尿不溼,之後也極少出現尿床的情況。分享一下我的經驗吧。

1. 訓練時機非常重要

老一輩人,有些喜歡很早就給孩子把尿,其實從現代育兒觀點來,這是不科學的。因為孩子對泌尿系統的控制一般要到1歲半就是18個月左右才趨於成熟,能夠較好的控制排尿。那些很早把尿的,其實並不是孩子學會了控制,而是老人頻繁給孩子把尿,那麼幾次裡總能碰巧撞上一次。這樣孩子一直體會不到膀胱充盈要排尿的感覺,反而一直學不會控制,導致很多三四個月大就能把尿的孩子,到三四歲還經常尿床,或者有尿頻的問題。所以馬桶訓練最好到一歲半再進行。


2. 給孩子一些心理準備

例如男孩讓他看看爸爸怎麼站著小便的,女孩可以看看媽媽如何坐馬桶的。並引導孩子,讓他們覺得能用馬桶上廁所,能解掉尿不溼,是一種長大了的表現,很多孩子都喜歡這種“我長大了”的自豪感。除了語言、榜樣上的引導,還可以給孩子看一些相關的繪本,我特別喜歡的是《米米坐馬桶》這本。這本書不光有教科書式的指導,讓大人瞭解如何讓孩子接受馬桶。同時也讓大人明白孩子接不接受馬桶訓練,也有生理上是否準備好的因素,不要違背兒童生長規律一意孤行。


3. 適合的季節

馬桶訓練最適合的是夏天,因為孩子夏天穿的清涼,而訓練期間難免會有“意外”發生,如果冬天訓練,一出問題大人就要增加非常多的洗衣的壓力,就容易責怪孩子,容易失敗。那些冬天滿一歲半的寶寶,也不妨多等幾個月,到春夏來臨再開始訓練哦。


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孩子一兩歲訓練的話,大人馬桶太高大,不太合適,一般建議給孩子買一個專用的訓練馬桶。我不贊同買那種太花哨、帶音樂按鍵等等的馬桶,因為容易讓孩子把馬桶當成玩具。我家兩個孩子用的都是宜家買的最簡單的訓練馬桶:


5. 具體訓練

等孩子的心理準備,和馬桶都準備好,就可以開始具體訓練了。一開始可以讓孩子繼續穿著尿不溼,告訴他想尿的時候,要去小馬桶上坐一下,尤其想大便的時候,可以解開尿不溼去坐在馬桶上。大人切忌批評孩子,一定要對孩子每次成功的操作大加讚揚,而孩子失敗的時候(來不及就大小便在尿不溼),也要保持平靜,並且繼續邀請孩子去小馬桶上坐一下,讓他們把大小便和馬桶的關係在內心建立起來。一段時間之後,孩子控制的比較好了,就可以先白天不穿尿不溼,睡覺依然穿。還是和前期一樣,每次成功就拼命誇,增加孩子的自信和滿足感,失敗則儘量淡化不要給孩子壓力。那麼一般一個星期到一個月左右,大部分孩子就能成功告別白天的尿不溼了。


6. 夜間訓練

相比白天的訓練,夜間尿床可能困擾更多的父母。我家老大是一歲半訓練,大約20個月就白天夜裡都不穿尿不溼了。到他現在6歲多了,尿床的次數統共只有兩三次而已。老二我沒怎麼訓練,而是發現他2歲左右,尿不溼整夜都是乾的,可以起床後再尿,就拿掉了尿不溼,大約一週時間就完成了。就是典型的孩子身體準備好了,水到渠成。


所以對於夜間訓練,我的主張是不要刻意訓練,晚上就給孩子穿尿不溼,等到發現連續幾天尿不溼晚上都能不溼,基本就自然而然的成功了。當然家長也要注意,比如睡前一小時不要讓孩子大量喝水,孩子即使偶有尿床也不要嚴厲批評他們,只是引導他們半夜如果尿急可以叫醒爸爸媽媽陪他們上廁所。


以上便是我自己養娃的一些心得。科學養娃,科學訓練,相信每個孩子都能順利度過這個階段。



龍馬小兄弟


“寶寶三歲了,準備上幼兒園了,但有些父母卻發了愁,自己的孩子還不會上廁所,這可怎麼辦?”

為什麼寶寶三歲還不會上廁所?都怪父母溺愛孩子導致的,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自己就會上廁所了,沒有必要進行如廁訓練,但當寶寶上了幼兒園之後,寶寶不會自己上廁所,不敢和老師說,經常憋尿,尿溼褲子,有的孩子一天要換五、六條褲子,長此以往,對孩子的心理也會造成不好影響。

所以說,在上幼兒園以前,就要讓寶寶自己學會上廁所,這是很有必要的。

棟果媽的大寶在兩歲的時候自己突然就會上廁所了,孩子會自己找到坐便器,自己如廁,然後自己穿褲子,其實在一歲以後,棟果媽就開始訓練大寶如廁了,把嬰兒便盆放在固定的位置,告訴寶寶想尿尿就來盆裡尿,每天都會提醒她,儘管這樣,大寶依然每次尿尿都會尿溼褲子,其實不是寶寶不明白,是因為他們太小,憋尿能力有限,還沒來得及找到尿盆,就已經尿溼褲子了,等到兩歲,有了一定的憋尿能力,就可以自己如廁了,這其實離不開前期每日對孩子的訓練。

那麼,應該如何訓練寶寶如廁呢?

一、給寶寶觀察模仿的機會

孩子學會如廁的第一步,就是讓他們進行學習和模仿。可以買一些教寶寶上廁所的繪本,裡面詳細描繪了上廁所的步驟,畫面生動有趣,每天給寶寶講,時間長了,寶寶自然而然就學會了。

二、準備寶寶專用小馬桶

讓寶寶學會怎麼樣上廁所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更重要的是讓寶寶知道在哪裡上廁所。要給寶寶準備一個適合他的小馬桶,放在家裡固定的位置,這樣就會給孩子一個思維定式,加固孩子上廁所的概念,在的固定的位置,有固定的馬桶,若沒有這個概念的話,寶寶可能會養成隨地大小便的壞習慣。

三、掌握寶寶如廁時間

不建議給孩子把尿,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做父母的要多觀察孩子,注意孩子上廁所的時間規律,

掌握住規律。才能更好的提醒寶寶,幫助寶寶進行訓練。

四、寶寶尿溼褲子,不要批評

寶寶不小心尿溼褲子,家長千萬不要批評孩子,多有點耐心,大不了就是多換幾條褲子而已,如廁訓練很重要,如果一味的責怪寶寶,會讓寶寶對上廁所有心理陰影,成功如廁只會越來越難。

所以,在訓練寶寶如廁的過程中,家長們一定要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批評,告訴自己,孩子還小,需要父母更多的幫助和引導,這樣才能幫助寶寶成功如廁。

【我是棟果寶媽,一位二胎媽媽,每天分享實用的育兒百科知識,關注我,幫您解答生活中的育兒難題,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記得點贊,轉發分享給更多的人。】


棟果媽育兒


對於這個題目,本人深有體會。女兒現在四歲半,三歲時還經常尿褲子,怎麼教都不會,打也打過,罵也罵過,打罵當下兩天挺好的,過兩天依然我行我素。三歲半就要開始上幼兒園了,心裡那個著急,她奶奶經常說如果有人教會大小便,我願意給一萬塊錢作為報酬。


後來跟一個同學討論育兒經驗,她告訴我如果打罵沒用,你乾脆不要再打罵了,可能孩子心裡會造成陰影。我聽從了她的意見,嘗試了她的方法,感覺挺有效的


首先過了五一天氣慢慢轉熱了,一口氣買了10條薄褲子,嚴陣以待。每次她大小便在褲子上,我們商量好不在打罵,就提醒她:下次大小便要去廁所,知道嗎?女兒點點頭,回答:知道了。


其次我們會固定一小時或者一個半小時提醒女兒該上廁所了,如果喝水比較多的情況下會半小時提醒一次,讓女兒有個時間觀念。




最後買了關於寶寶上廁所的繪本,在他上廁所或者幹其他事情時經常拿出來陪她閱讀,告訴她寶寶長大了,要自己懂得上廁所了。




差不多兩個星期的時間後,她知道大小便就跑廁所了,去的時候還會衝我們大喊:我要去廁所。老夫甚感欣慰。


著實羨慕那些一教就會自己上廁所的,我們小馬桶都換了三個




萱萌寶成長日記


我家孩子一歲半左右就會自己上廁所了,簡單給你分享一下我的經驗。

鍛鍊寶寶上廁所一定要在寶寶自己會走路以後再鍛鍊,我家寶寶走路有點早,基本一歲剛過就走路很穩當了,大概一歲三個月的時候我開始鍛鍊孩子上廁所的,剛好也是夏天,所以很快就學會了,但這之前你要準備好三樣東西:可愛的小馬桶,10條左右褲子,還有繪本。

第一:可愛的小馬桶,這個可以讓孩子對新東西產生興趣,一般小朋友要大便或者小便前肯定會有動作,在他準備大小便之前你可以趕緊將孩子抱到小馬桶上,然後不斷的告訴他,尿尿要蹲到馬桶上,讓他有個初步的體驗,不要著急,孩子沒有十天半個月是適應不了的。

第二:10條左右的褲子,不用給孩子穿開襠褲,就給他穿全襠的就行,如果寶寶自己不小心尿到上面了,其實他會很不舒服的,扭扭捏捏,你給他換褲子的時候,可以給他叨叨一下“褲子溼了不舒服吧,記得要尿到馬桶上哦”,漸漸的他也會知道,當然褲子不要準備少了,我記得那個時候,我家六一有時候十條褲子都不夠換的。

第三:繪本,一個好的繪本也是可以啟發孩子的,經常給孩子講講上廁所的繪本也可以不斷的提醒他。

整個過程爸爸媽媽不要著急,最少得一個月寶寶才能習慣上廁所,等到孩子會上廁所了你可以考慮給孩子穿開襠褲,但是我還是建議穿嚴襠褲,畢竟不衛生,尤其女寶寶,這個時候,孩子也會說話了,他要大小便也可以表達了。

最後晚上還是建議給孩子穿尿不溼,不要打擾孩子晚上睡覺,更不要把尿,等孩子學會白天上廁所後,在去掉晚上的尿不溼,我家寶寶就是這樣的,尿床的次數也是數的過來的,寶爸寶媽加油!

我是六一媽媽,也是一位職場媽媽,喜歡記得點贊,分享。加關注哦,我們一起學習如何科學育兒。


六一媽媽幫


怎樣訓練寶寶獨立上廁所?我有話要講。

我家大寶今年兩週半快三週,現在她已經是一個可以獨立上廁所的乖寶寶,並且自己可以穿脫褲子。

我是在孩子一週多快兩週的時候開始慢慢訓練孩子如廁的。

首先是天氣選擇

孩子要學會自主如廁,尿不溼就不能再穿著了,至少白天要脫掉尿不溼,為了怕孩子尿溼褲子而感冒,就要選擇天氣溫暖乾燥的時候了。

我家孩子是夏天八月出生,轉過年一週半多就是春天,開始穿一條褲子的時候,我開始把尿不溼脫掉。

告知寶寶有尿要說

脫掉尿不溼的同時也要和寶寶溝通,這時候的孩子已經能夠理解大人的意思。

我也是很頻繁的寶寶講,尿不溼已經脫掉了,想尿尿的話可以喊媽媽並拍拍屁股,這段時間就希望媽媽多關注孩子的肢體語言。

寶寶非常聰明,白天有尿基本上會通知我,即使尿褲子了她也會說“媽媽我尿了”。

那會怕孩子不適應就買了好多條褲子備著,因為女寶寶的特殊生理,我從來沒給孩子穿過開襠褲。

兒童馬桶買起來

因為我們家是蹲便,太寬了,不方便孩子如廁。所以我就在網上買了一個兒童馬桶,並把它放在衛生間裡。


當孩子有尿告訴我時,我會選擇和她一起去廁所,幫她脫褲子並且在旁邊和她一起上廁所,這樣讓她慢慢習慣在兒童馬桶上解決如廁問題,

如廁繪本或者兒歌聽起來

關於兒童如廁的繪本《是誰嗯那在我頭上》,大家可以給孩子閱讀並學習,我另外還發現兒歌《我會自己上廁所》讓孩子自我如廁意識覺醒,那段時間天天放這首歌,寶寶偶爾會自己唱出來並且自己跑去廁所。

經過了這些手段的慢慢培訓,到孩子兩週歲的時候我已經不用管她上廁所的事情。

(現在家裡是馬桶了,我就買了一個馬桶梯,孩子每天自己上廁所)

孩子的每一步成長都需要我們的耐心與等候,讓我們一起共勉!


派球育兒經


  • 說說我家兒子上廁所的經歷吧,因為寶寶一直從出生到現在3歲多一直是我帶著,而且平時寶爸上班之後就只有我自己一個人,寶寶幾個月的時候根本離不開人,那會我上廁所的時候基本都是帶著寶寶一起上廁所,寶寶是1歲就會走路的,那會我上廁所寶寶都會因為去廁所找我,之後也慢慢的自己上廁所就拉著我去廁所,不過剛開始寶寶大便的時候依然會拉在褲子上,小便的時候基本都是穿著開襠褲自己就去了,基本1歲半的時候就已經不尿床了,小便基本已經可以自己在廁所解決了,唯一就是大便,我教了幾次之後,他知道自己要脫褲子才可以,然後慢慢的已經學著去脫褲子,寶寶說話有點晚,所以那會還不會說話,基本自己脫不下來的時候就會叫,都去廁所要自己脫褲子了,根據我的經驗肯定知道他要幹嘛,所以基本1歲半左右的時候他已經知道自己大小便了,不過有點坑爹的是,之後的兩三個月裡,他一大便就往廚房跑,經過3個月的時候,終於給他改過來,現在都是自己上廁所,完全不需要我們去管的,基本可以用2個字來說,就是模仿。寶寶模仿能力強,當看到大人上廁所,慢慢也會自己去廁所學著做

軒寶兒baby


作為一個6歲孩子的爸爸,我來說一下我的經歷。


首先,孩子上廁所是需要生理支持的,也就是說他要能夠完成上廁所這一系列的心理和生理的過程。第一是心理建設,平時多和孩子溝通,告訴她,你看看我們大人都是一個人上廁所的,而且上廁所是一件私密的事情,不可以讓別人看到哦,還有就是當孩子想要大便或者小便的時候,可以用一個心理學的方法,叫做系統脫敏法。

第一步可以先領著孩子到廁所去,開始是幫助他坐在馬桶上,然後在旁邊陪著。第二部過一段時間可以讓他自己脫褲子,坐在馬桶上,然後你再旁邊陪著,第三步就是你讓他自己坐在馬桶上,把門關上,然後你出去在門外陪他,第四步就是你把門關上,然後告訴他你在不遠的地方等著他。第五步就是你教他自己擦屁股,這就是心理學的系統脫敏法。

這個方法不能太著急,要循序漸進,慢慢來,每一步都需要時間和經歷,小孩子就是這樣,你不能太著急,想想你在這麼大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可能也沒有教過你上廁所,可是現在你不是也會了麼,就像是有人說的,教孩子就像是拉著蝸牛在散步,要有耐心,如果你沒有耐心,就蹲下來,和他一樣高,看看他的視野是什麼樣的,他的處境如何,慢慢你就會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以上的這個方法希望可以幫助你!


深夜獨行


最近經常被別人建議,夏天到了,該給寶寶訓練自己上廁所了,一歲半以後就該自己上廁所了,別穿尿不溼了,直接穿開襠褲,尿尿拉屎多方便,再不訓練,以後上幼兒園不會自己上廁所怎麼辦?

我順勢問到,怎麼訓練?

對方回答說,你就給他定點把屎把尿啊,養成這個習慣了,他就會自己上廁所了。

那麼,一歲半以後是不是就應該自己上廁所了?是不是應該通過把屎把尿的方法來訓練寶寶?

雖然我們小時候都是這樣被把大的,好像現在如廁也沒什麼問題,但是,我仍然依稀記得四五歲的時候自己尿在大棉褲上,外面下著大雪,那尿溼的大棉褲凍成了冰溜子,我都無法想象自己是以什麼樣的走路姿勢回到家的。

當自己有了孩子以後,學了很多科學育兒的知識,才知道,傳統的把屎把尿是不科學的,如廁要順其自然,急不得。



如廁訓練和把屎把尿的區別

  • 根深蒂固的“把屎把尿”操作是讓寶寶對大人的指令產生的條件發射,非膀胱充盈刺激括約肌而反射排尿。3歲前孩子的尿道括約肌,肛門括約肌都沒有發育完善,大人的把屎把尿會讓孩子缺乏憋尿的經歷,使得膀胱括約肌得不到鍛鍊,更容易尿頻、憋不住尿。
  • 如廁訓練是以孩子為主導,自主完成排便排尿的過程。這是建立在寶寶對自己身體感知能力的發展基礎之上,一般來說,2歲左右的孩子就能表達出要便便或者要尿尿,這時可以考慮進行如廁引導。



如何進行如廁訓練

如廁總原則:不強迫,不過早,合理引導,順其自然。

1.正確掌握寶寶的如廁信號

  • 寶寶能夠察覺到自己尿尿或者便便了

18個月左右的寶寶可以指著尿不溼說“尿尿”了,或者,在排便排尿以後拉扯尿不溼,感覺到不舒服。

我家寶寶在14個月的時候,每次尿尿的時候會摸著尿不溼說“尿尿”,會指著尿不溼說“尿包包”,這說明他已經能夠感知到尿尿這個事情了。

  • 寶寶的尿布在白天一兩個小時內保持乾燥

這種情況說明寶寶的身體已經做好如廁訓練的準備了,但是心理上可能還沒做好準備。

  • 排便時間和頻次相對固定

家長需要留意寶寶的排便時間是不是相對固定下來了,比如,都是在早上十點左右或者中午。

  • 對大人如廁產生興趣

寶寶會對大人蹲馬桶產生興趣,好奇大人在幹什麼,馬桶是幹什麼的,可能還會看看大便是如何被水沖走的。

當寶寶出現以上信號時,家長就可以開始引導寶寶如廁訓練了。



2. 掌握正確的方法引導寶寶如廁

  • 準備一個專屬小馬桶給寶寶

家長可以買一個可愛的小馬桶給寶寶,鄭重其事的介紹給寶寶,告訴他,這是你的馬桶哦,以後寶寶可以和爸爸/媽媽一樣用馬桶拉臭臭了,然後把馬桶放在大人馬桶旁邊,這個儀式感不能少。

  • 不排斥寶寶觀察大人上廁所

寶寶很多行為都是通過模仿習得,如廁也是,當他看到大人每次都是用馬桶上廁所,他就會慢慢知道如廁這個事情並不可怕,男寶寶可以由爸爸引導,女寶寶可以由媽媽引導。

  • 引導寶寶表達尿尿、拉臭臭

每次寶寶拉臭臭的時候,都可以引導寶寶說出來,拉臭臭,尿尿,久而久之,寶寶就會表達了,然後再引導寶寶坐在馬桶上,嘗試著拉便便。

  • 看繪本,灌輸如廁意識

可以每天給寶寶講關於如廁的繪本,通過繪本讓寶寶認識什麼是臭臭,如何拉臭臭。也可以拿一些玩偶當拉臭臭夥伴,經常讓寶寶帶著玩偶去拉臭臭。

  • 家長不要訓斥寶寶

剛開始如廁訓練的時候,寶寶可能會排斥馬桶,會煩躁,各種不配合,家長難免會著急上火,這個時候千萬不要訓斥寶寶,不好的馬桶體驗會讓寶寶更加討厭如廁這個事情。

家長還是應該耐心,多鼓勵寶寶。



總而言之,如廁訓練要讓寶寶先學習、多模仿、順其自然的完成。當寶寶的生理和心理都做好了準備,獨立如廁會比想象中更快更順利,而過早干預反而事倍功半。


我是堅持科學育兒的墨仔媽媽,一名紐諾嬰幼兒睡眠指導師,希望能與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嬰幼兒睡眠、大運動發展、母乳餵養、輔食添加方面的經驗, 歡迎大家留言評論-----養育孩子不僅需要愛,還需要知識

墨仔媽媽育兒


這個問題,先分享一下我身邊一位“兩娃媽媽”的親身實踐:

我的兩個孩子,姐姐和弟弟。有幸是在姐姐比較小的時候看到了相關的內容,所以從姐姐開始我們就給孩子一直用紙尿褲。姐姐一歲半左右是夏天,帶她出去玩的時候樓下,“熱情”的婆婆媽媽們就一直提醒我:這麼大了提她一下就可以了。這麼熱的天穿紙尿褲熱得很。小姑娘的屁股捂不得……

我只是一笑置之,所以姐姐對這個事情培養出來的習慣也很好。大概到了兩歲半左右,白天她不需要用尿褲了,自己會自主入廁,奶奶的意見就是晚上也不要用紙尿褲了,晚上叫她起來尿一次就好。但是實行了兩天以後我晚上果斷給她又穿紙尿褲了,因為這樣大人孩子都會休息不好。兩歲半入幼兒園以後白天不需要穿紙尿褲,晚上睡覺才穿了,這樣持續了大概三個月,發現連續一週紙尿褲都是乾的,我們就不再給她穿紙尿褲了。後面也曾經有幾次尿床的情況,後來發現她會自主控制以後,發現晚上她也會自己上廁所了,從那以後徹底不用紙尿褲了。
現在弟弟兩歲四個月了,也延續姐姐這樣的路子慢慢不用紙尿褲。

這位媽媽,之所以能讓孩子這麼順利地學會自主如廁,四個字總結吧:順其自然。

在孩子如廁這件事情上,這還真是一個很棒的態度。目前,美國兒科學會的指導方針也是:

孩子們接受如廁訓練,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時間,應該注意觀察自己家的孩子,看他是不是已經表現出一些可以進行如廁練習的跡象,如果有,再進行如廁練習。

這樣看來,尊重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發展規律,已經是一個適用於全球化的真理。不要太在意“別人家孩子都會了”,還是重點關注自己孩子有沒有出現“可以進行如廁練習的跡象”。

很多家長太過在意孩子能不能自己上廁所,卻不太在意孩子能不能自己吃飯,2、3歲了還追著喂、哄著吃的大有人在。私以為,我們大人對這兩件事的在意程度,應該調換一下。

孩子可以進行如廁練習的跡象包括:

下圖↓↓,收藏了慢慢看

這些跡象通常什麼時候出現呢?

有些孩子18到24個月左右就已經有這樣的表現了,但有的孩子要到30個月或者更大的時候才做好準備。

當然,並不是上面列舉的所有這些跡象都出現,才表明孩子已經準備好了,一個總的趨勢會讓您知道:是開始如廁訓練的時候了。

開始給寶寶做如廁練習的時候,有這樣幾點小建議:

1、 不要把屎把尿。

不管寶寶年齡大小,都不建議把屎把尿,不僅對孩子的自主如廁沒有任何幫助,孩子對孩子的身體有危害。

2、做好訓練前的準備。

孩子會因為對坐便器的陌生以及不適應,很容易在一開始的時候產生排斥。所以,最好讓寶寶參與挑選坐便器的過程,讓他自己挑選喜歡的造型可愛的坐便器。

除此之外,還可以給寶寶買一些繪本,給寶寶做好引導工作,比如:《要上廁所了》、《嗯嗯太郎》、《拉便便,真舒服》等等。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儘量給寶寶穿容易穿脫、方便如廁的衣褲。

3. 掌握寶寶的排便規律。

寶寶長期以來在什麼時候便便的頻率比較高、一般隔多久會尿尿,包括包包在想要便便和尿尿之前的信號,比如:兩眼目不轉睛、抓褲子、捂住私處等等,這些都是我們需要掌握的。另外,常詢問寶寶是否需要去廁所(可以從一個小時問一次,然後漸漸把頻率降低),也能起到提醒他們,讓他們漸漸能夠在有便意的時候主動想到要去坐坐便器或馬桶的作用。

4、不要給寶寶太大的壓力。

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點!很多家長一談到孩子上廁所的問題,真的是非常焦慮啊:

“哎呀他到現在還不會上廁所怎麼辦啊?!”“這麼大了還用尿不溼怎麼行啊!”……

你想想,你自己都這麼焦慮了,孩子怎麼能輕鬆?在壓力之下他更是尿不出、便不出了。這樣的話,寶寶不僅學不會自己上廁所,還會拖延進程,甚至讓寶寶牴觸如廁練習。

所以,我們自己先把心態放輕鬆,先接受“孩子從使用紙尿褲到坐馬桶/坐便器本來就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這件 事,並且多鼓勵寶寶:

“寶寶,你今天自己想到要用坐便器了哦!”

或是在寶寶沒做到的時候寬慰寶寶:

“寶寶今天忘了要用坐便器了對嗎?沒關係,我們下次記得就好了~”。

讓孩子在輕鬆的氣氛下進行練習,自然能夠做得越來越好。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