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美國斯坦福大學攻克癌症,可信度大嗎?

夜空20


美國斯坦福大學並沒有攻克癌症,目前兩針就能治好癌症的疫苗並不存在。

2018年1月,《科學·轉化醫學》雜誌披露了一項癌症治療新成果,該研究由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羅納德·利維博士主持,直接向腫瘤部位注射小片段特殊的DNA,該DNA片段進入腫瘤後,可以激活腫瘤內的免疫細胞,同時注射的還有一個抗體,進一步大幅度激活免疫細胞,使它具有強大的抑制腫瘤能力。

實驗結果確實很振奮人心,90只淋巴瘤小鼠經過這種方法治療後,有87只完全治癒,腫瘤徹底消失,換算下來治癒率約為97%。

但這只是小鼠的治癒率,動物實驗效果顯著,並不代表應用於人體也能取得同樣的效果。據統計,全世界每年產出成千上萬的腫瘤研究論文,動物體內癌症實驗較高的治癒率也是不勝枚舉,但十幾年的人體臨床試驗結果表明,目前人體實驗獲得成功的療法只有極少幾例。

美國媒體報道這一事件時,用的標題為《一種癌症“疫苗”治癒了老鼠身上97%的腫瘤,這對人類意味著什麼?》,而到了國內就變成了《重磅!美國癌症疫苗研發成功,徹底根治率達97%!》,完全扭曲了原文的意思,對於此事進行了過度解讀。

雖然國內媒體報道有誤,不過癌症疫苗治癒多數小白鼠確實是真的,讓我們期待真正能夠治癒人類的癌症疫苗早日研發出來!


驚奇探長


聽說美國斯坦福大學攻克癌症,可信度大嗎?可信度不大。美國人在醫學上位於世界前列,癌症研究上花費了幾千億美金也研究不出攻克癌症的藥,現在靶向治療癌症的藥有的有效果,有的效果不明顯。正因為美國耗費巨資也攻克不了癌症,所以才有了中國健康報告《救命飲食》這本影響力極大的書,這本書是美國康奈爾大學坎貝爾教授、英國牛津大學理查德.佩託教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陳君石、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黎均耀和劉伯齊教授的共同支持下,在中國24個省、市、自治區的69個縣開展了3次關於膳食、生活方式和疾病死亡率(癌症)的流行病學研究,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一本養生防病書,對於現在膳食模式發生改變,“三高”和癌症噴發的中國人來說,必須加以重視和關注。

一、癌症為什麼長時間不能被攻克

癌症是一種慢性疾病,大多數癌症患者是在40歲以上發現的,《黃帝內經》告訴我們,處於這年齡段的人各個器官、組織和細胞都處於衰老或衰退階段,就像機器一樣陳舊了,轉動也慢了,很容易出問題。癌症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病,雖然影響因素挺多,但歸根結底是細胞出了問題,是細胞長期營養失衡和承受不了超過極限的毒素或自由基攻擊的結果,所以,單靠藥物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因為藥物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殺死了正常細胞,降低了人的防禦功能和免疫力,同時產生了更多的自由基,從自由基理論來說,癌症是自由基過多引起體內基因突變。所以,想預防癌症或治癒癌症,必須儘量讓體內產生的自由基越少越好,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少吃肉類,多吃蔬菜水果和五穀雜糧,少熬夜,按時睡覺,保證充足睡眠時間,減少壓力,心態平和,儘量少吃藥等等,這些方法都可以大大減少體內自由基的產生。藥物可以增加體內自由基的產生,那是不是不需要治療呢?那有病當然需要治療,可現在的醫生只重視藥物治療,根來不重視病人的不良的生活方式,也不重視營養治療,導致病人越治體內毒素越多,病人越治體內自由基越多,那體內細胞能承受這麼多毒素或自由基的攻擊嗎?當然不能!細胞承受不了這麼大壓力那肯定好不了,也不可能轉變為正常細胞,那癌症就不可能治癒。如果醫生在用藥物治療的同時,關心和指導病人的生活方式,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多吃抗氧化的蔬菜水果,做到均衡營養,那體內的自由基會大大下降,那癌症的治癒率和生存率會有較大幅度地提高。

三、案例分享:因為近段時間天氣寒冷,我去鄉下買當地比較有名的山羊肉,偶遇一位腎癌患者,這位患者是老年男性(吳能生),他用食療方法已度過了27年,平時經常聽養生節目,經常看養生書,現在各項指標基本正常,我們聊得挺歡,相互間留了電話號碼,我還給他拍了照片,但現在不便於公開,如果在網上公開,必須徵求他本人同意才行。從這個例子說明細胞是需要營養的,只要均衡營養,體內的受損的細胞可以被激活、被修復,那疾病可以被控制或治癒,有力地反擊了單靠食物治癒不了癌症這一錯誤說法。


紅豆140904351



首先,這個團隊還是很厲害的,Ronald Levy教授是癌症免疫療法方面的先驅,第一個用於人類癌症治療的單克隆抗體-利妥昔單抗的上市就得益於他的研究。

Ronald Levy教授,圖片來源PNAS

是不是看上去慈眉善目的,簡直就是癌症患者的聖誕老人,總會給癌症病人和家庭帶來生命的希望。言歸正傳,Ronald Levy教授團隊的實驗是怎樣進行的呢?

T細胞可以識別腫瘤抗原,並分泌抑制腫瘤生長增值的生長因子。但是當腫瘤形成後,T細胞和腫瘤細胞間的平衡關係更傾向於免疫抑制。Levy團隊就是通過篩選可以重新激活T細胞的藥物,來達到殺死腫瘤細胞的目的的,並且這種藥物可以直接注射到腫瘤部位。

他們發現的兩種“神藥”分別是:

CpG寡核苷酸也就是TLR9的CpG島配體,可以調節附近的免疫細胞一起發揮作用,促進T細胞膜上OX40受體的表達擴增;

OX40抗體與T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使T細胞重新被激活,恢復對腫瘤細胞的殺傷能力。

因為這兩種藥物直接注射到腫瘤中,所以只有浸潤在腫瘤細胞中的T細胞被再次激活,也就是說,這些T細胞已經被腫瘤細胞“預先篩選”過,只能識別該腫瘤的特異性蛋白,Ronald Levy教授認為,他們的方法不會受限於癌症的種類,因為癌症細胞已經被免疫系統貼上了特異性的標籤。目前,這項研究已經在淋巴瘤、乳腺癌、結腸癌、黑色素瘤的小鼠身上得到了證實。

這種新型的“癌症疫苗”具有令人驚喜的效果:向小鼠腫瘤部位注射這兩種分子後,小鼠其他部位的腫瘤會一同被消滅。患有多種腫瘤的小鼠,在向一腫腫瘤注射兩種分子後,小鼠身體其他部位、和這種腫瘤具有相同識別靶點的腫瘤也一同被消滅。90只實驗小鼠,有87只通過這種“癌症疫苗”得到痊癒,其餘3只在第二次治療中獲得痊癒。沒錯,治癒率100%。

極少的藥量,無嚴重副作用,治療週期短,成本低廉。據報道,這個療法很快將會開展治療低度惡性淋巴瘤的一期臨床試驗,大家在這裡與義翹神州一起拭目以待吧。


義翹神州


相信大家時不時聽新聞報道說科學科又研究出某個治癌的新方法了,癌症可以攻克了,然後一次又一次失望是不是?當然失望,這不怪科學家,怪不懂科學和醫學的某些媒體在報道時誇張博眼壞或斷章取義,目的仍然是博眼球,因為根本不可能的事。

目前階段,所有說攻克癌症的各種說法報道新聞,都是不可信的!

最早靶向藥物新研發出來後,確實看到了可喜甚至驚人的療效,於是有的人很興奮地說,癌症攻克了。前幾年抗PD-1和CAR-T這類的免疫治療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在某些癌種上取得了驚人的療效,於是又有人很興奮地說,這下癌症差不多攻克了。還有就是這個提問中提到的癌症疫苗(治療性疫苗),似乎也讓人看到了極大的希望,但可以肯定的是,也絕對只能是部分解決問題,不可能攻克癌症。

有人說,聽你這口氣,癌症是不可攻克的,你們腫瘤科醫生當然不希望癌症被攻克,不然後你們哪有飯吃。暈,這可真是小人之心!這裡說的是事實,不是說希望攻克的願望,我當然也希望攻克,不用擔心我失業,到哪沒有我一口飯吃?要是癌症真能現在攻克,一部分醫生失業算啥,做什麼不行?

癌症現今不能攻克,將來也很可能不能攻克。為了不把話說死,所以用了“可能”,其實,坦白說,攻克的可能性確實太小太小,控制,將癌症真正變成慢性病,可以不威脅生命的帶癌長期生存,這才是現實的目標,而這部分實現,但非常不高,要是能將所有癌症都變成能長期控制的慢性病,身上有癌症不關係,不必非要去之而後快,只要能控制它,不影響人類活到正常壽命。至於攻克不攻克,其實就沒有那麼重要了,人類真正攻克過幾種疾病?不要總是一直叫攻克,癌症的複雜性超出想像,還是踏踏實實一步一步朝著現實的目標去努力吧。


腫瘤專科醫生


聽說癌症疫苗在動物身上實驗成功了,喜聞樂見喜聞樂見~

早在一年前我在說HPV疫苗的時候(直播),就曾經說過宮頸癌還有種治療性的疫苗,正在研製中。想不到這麼快2期臨床藥物試驗就成功了。雖然不是針對宮頸癌的疫苗,但也是人類成功的一大步了。今天我也來扯扯這個治療性的疫苗~

1、癌症疫苗的原理

疫苗預防疾病的原理,是通過將病原體的屍體或病原體的手腳或打殘了的病原體注射到人體內,讓身體裡的衛兵——免疫系統先練練手打一頓。他日見到真正的敵人時就有經驗,知道怎麼對付敵人了。

疫苗原來是在病原體未入侵人體時,打點提前量,做的提前預防,屬於一級預防。而治療癌症,則屬於二級預防和三級預防,要想通過疫苗來治療癌症,其實是非常不易的。要知道癌症之所以會成氣候,也是因為體內發生“免疫逃逸”的緣故。簡單地說,就是癌症細胞欺騙了免疫細胞,讓免疫細胞把癌症細胞當成了自己人。而癌症疫苗的作用,則是幫人體調教免疫細胞,讓他們將功折罪重新對付癌症細胞。箇中奧妙,就在於研發疫苗的科研人員到底丟了癌症細胞的哪部分給免疫細胞,讓他們重新認識到癌症細胞的邪惡之處。說到這裡估計有好奇心重的小胖友(祝天下好奇心重的小朋友終成小胖友)想問科學家到底丟了哪部分給免疫細胞,才能讓免疫細胞重振作。。。你猜?

2、類似藥物

最著名的莫過於大名鼎鼎的尼妥珠單克隆抗體,它的牛逼之處我不多言,你們自行百度。總之,可帶勁了~

3、目前的不足之處

到底還是動物實驗,沒有進行到人體實驗。動物實驗雖然已經是2期臨床,但和3期臨床實驗依然是雲泥之別。需知動物畢竟是動物,跟人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況且,除了證明有效性之外,耐藥性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現在臨床上很多抗癌藥,包括化療藥在內,或多或少都會讓癌症產生耐藥性。哪怕是大名鼎鼎的尼妥珠單克隆抗體,也有耐藥的可能。至於癌症疫苗會不會使癌細胞耐藥,就要待後期的3期4期臨床實驗證明了。


婦產科的陳大夫


沒有這麼神化,不過已經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果,我登陸stanford查了一下,Ronald Levy老爺子的Utomilumab在臨床實驗上對晚期惡性腫瘤有抑制作用。

如下是老爺子今年出的兩篇論文,第一篇是說老爺子認為浸潤濾泡性淋巴瘤(FL)腫瘤的T細胞被認為功能失調,但免疫檢查點阻斷的最佳目標尚不清楚。然後用小白鼠設計實驗(實驗內容我就不細說了,感興趣的可以查閱原文),得出一個結論,TIGIT阻斷是改善FL免疫治療的相關策略。更深入地瞭解共抑制受體和關鍵T細胞信號傳導事件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進一步幫助工程免疫治療方案以改善癌症患者的臨床結果。這說明關於通過TIGIT阻斷來治療癌症還是在研究中,並沒有實質性的進展。

第二篇文章老爺子有做了更詳細的臨床實驗,結果是在採用Utomilumab(PF-05082566)對晚期惡性腫瘤患者進行的治療中,沒有患者在評估的劑量水平下經歷DLT。最常見的治療相關不良事件是疲勞,發熱,食慾減退,頭暈和皮疹(<10%的患者)。只有一名(1.8%)患者出現3-4級治療相關不良事件(疲勞),未發現轉氨酶臨床相關升高。 Utomilumab在劑量範圍為0.006至10mg/kg時表現出線性藥代動力學,在抗藥物抗體(ADA)陰性和ADA陽性患者中具有相似的安全性和藥代動力學。Merkel細胞癌患者的總體客觀緩解率為13.3%,包括完全緩解和部分緩解。下圖是實驗中腫瘤直徑總和的最佳百分比變化的瀑布圖,直接可以看到腫瘤在逐漸變小。

這說明啥,這說明Utomilumab(PF-05082566)的良好安全性和初步抗腫瘤活性在目前的臨床效果不錯,若用於晚期惡性腫瘤患者,值得進一步評估。當該技術完全成熟,或許未來腫瘤將不再是讓人痛苦的絕症。


鎂客網


攻克癌症仍需要一系列證據去證明其可信度,且具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是一篇發表在國際著名雜誌《科學轉化醫學》的一篇在小鼠身上試驗呈現出來的研究成果,作者Levy 是癌症免疫療法(目前治療癌症一種比較熱的一種方法)領域的先驅,他們通過將兩種微量的藥劑直接注射到腫瘤部位來重新激活癌症特異性T細胞(用於殺傷腫瘤細胞的人體一種重要免疫細胞),實驗結果顯示90只小鼠中有87只癌症被治癒,且在黑色素瘤,乳腺癌和結腸癌的小鼠身上都得到了完全治癒效果。

為什麼說仍需要證據呢?

首先,從實驗結果本身來說,無疑是讓我們看到欣慰的效果,但是作者僅僅只用了上述的四種小鼠腫瘤模型,對於其他的腫瘤是否有效果?其具體詳細生物學的機制是什麼?其實,在一個腫瘤的發生過程中,腫瘤細胞好比一個軍隊,有著不同的類型,各負其責,有些腫瘤細胞很難被藥物殺死,比如一種數量極少的ctc細胞(循環腫瘤細胞,這是一種導致腫瘤擴散和遷移到身體其他部位的重要因素),究竟會不會復發人需要給個問號。

其次,當前只是在小鼠身上的初步試驗,儘管小鼠與我們人類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從以往的經驗的來看極少的差異很多時候往往是具有決定因素的。說到底,應用到人身上其安全性如何?會不會帶來一系列的毒性毒理以及過敏等不良後果?其治癒效果又會如何呢?我想最重要的是最終能否承受一期二期乃至三期的臨床試驗,最近MIT研究報道

臨床試驗最終獲得抗癌藥物批准的成功率只有大約3.4% 。所以,當前過快下定義言之尚早。

最後,我想這也可能是該項研究成果並未能刊登在具有頂級影響力的期刊(像Science Cell Nature等)的原因。關於癌症,似乎越來越常見,今年的WHO全球癌症報道顯示今年或將有大約960萬人死於癌症。這背後跟當前環境的日益惡化以及我們人類的身體情況有很大關係。但是總的來說,科學家在癌症上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了,越來越多的藥物被批准應用於臨床,比如說PD1/PDL1(一種目前被用於很多種癌症治療的抗體藥物,具有很好的效果)使得很多人癌症後康復,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很多癌症都將會被治癒。總之,我們要始終保持積極的心態,健康的情緒,有規律的鍛鍊,去長久維持我們的強大的免疫系統。(個人觀點,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生命科學視界


雖然我也非常希望這個結論是真實的,但是從這麼多年的教育知識提醒我,攻克癌症,這不靠譜。

一、先回顧一下斯坦福的研究

2018年,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科研人員宣佈了最新的一項研究發現,將CpG和OX40抗體兩種免疫刺激因子注射到老鼠體內的腫瘤中,結果發現,實驗用的90只小鼠中,有87只腫瘤都完全消失,儘管有3只小鼠腫瘤復發,但是對再次注射治療仍然敏感。

這個結果是驚人的。讓我們先冷靜一下。

研究中並沒有公佈詳細的細節,僅憑結論很難令人信服。畢竟,這麼些年來,我們遇到的神醫太多了,就憑你是美國的神醫,就能讓我們掏腰包,你還嫩了。

二、癌症的原因是什麼

首先,癌症的病因這個問題根本就沒有透徹的研究明白。目前,我們知道的只是,癌症的誘因是很多,是基因嗎?環境?個體?生活習慣?突變?目前人類發現的癌症有200多種,很多癌症還有許多亞型,還有不同的分期,不同人、不同癌症的癌細胞很不一樣,不同部位的變化有可能產生不一樣的結果,就像排列組合一樣,研究者很難全面分析腫瘤的發生機制,因為其中牽扯的因素太多了,基因的突變的組合量級太大幾乎無法窮盡。

我們看這張圖,2011年癌症的6大標誌擴展到了如下的10大標誌,中間一層是10大標誌,外邊一圈是針對性的藥物。

雖然斯坦福大學醫學院腫瘤學教授羅納德說:“我們的這種新方式繞過了辨認腫瘤特異性免疫靶點的需求,不用對人體免疫系統做大規模刺激,也不用對患者的免疫細胞進行定製。”但是,如果連一個問題的原因都搞不清,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

三、狡猾的癌症

還有,癌症的另一個非常狡猾之處,它會欺騙人體的防禦免疫系統,從而瘋狂的複製增殖,他始終處於動態的擴散中,人體的免疫系統會把它當成正常的機體組織,甚至有專家認為癌症是生物進化的結果。神奇吧,恐怖吧?細思極恐!

我們知道,癌症通常存在於一種特殊的免疫系統中,在腫瘤醫學界,免疫治療是被認為是最有機會治療攻克癌症的治療方向。以往的免疫療法是激活全身的免疫系統來消滅癌細胞,但存在的缺點是有效率低、副作用大、費用昂貴,以及治療時間漫長。

羅納德老爺子“不大規模刺激免疫系統”的理論搏盡眼球,思路也是新穎。但是,斯坦福大學的治療具體是哪種癌症,就憑這不到100只小白鼠,肯定不是目前所有的癌症。所以,用攻克癌症這個驚悚的題目,就是常規的標題黨罷了。

即便是目前斯坦福大學的研究治癒了某幾種癌症,那還是在小白鼠身上,要進入人體研究,然後用於臨床,那還需要漫長的路要走。

冷靜的頭腦,準確的科普,盡在大河寬寬。


大河妙手


美國斯坦福大學攻克癌症,當然是假的!



普通媒體工作者一定要學習一些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大學和科研機構及其人員雖然一直在花費巨資進行世界難題——癌症治療方面的研究!但是,直到目前為止,仍然不能攻克癌症!這是全世界醫學界的共識!這一點,包括媒體工作者在內的所有民眾要有清醒認識!



而所謂斯坦福大學攻克癌症,其實是他們的癌症研究課題組,在癌症研究的道路上突破了某一難題!而媒體在採訪過程中,沒有完全瞭解清楚就出來製造轟動效應!事實上,癌症的種類有超過幾千種,即使科學家能夠發現某一種要藥可醫治療某一種癌症,也不能表示可以治療其它癌症!

因此,不要傳播癌症被攻克的謠言了!這一天雖然人人期盼,但是還早著呢!


地震博士


1,癌症不是一種病,是一大類病,除了頭髮和腳趾甲,幾乎所有的部位都會發生癌症。而且一種癌症,又有無數種類型。完全攻克癌症是不可能的。在某一方面取得進展就已經不得了了。能把癌症轉化為慢性病,多活幾年就可以了。

人總是要死的,不死於癌症,就死於其他的疾病。整天想著根治,是一種妄念,給科學認識疾病、正確理解健康非常不利。

癌症說到底是一種機體老化的疾病,與基因突變有關。能用疫苗預防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類。像宮頸癌,鼻咽癌,肝癌,胃癌等,是由細菌和病毒引起的。疫苗可能會有一點點預防作用。其他的癌症疫苗就沒用了。

現在癌症研究最熱的是免疫療法,對血液裡的癌症很有效果,但如果有實體瘤,研究進展不大。

2,從基礎醫學到臨床醫學,還差十萬八千里呢。

如今的世界,基礎醫學進展迅猛,已經研究到基因、分子層面了,看起來成就斐然。但是,臨床醫學卻舉步維艱,哪怕是治療傳染病,現在也遇到新挑戰了,更別提退行性、功能性的疾病以及癌症了。別看醫學研究很繁榮,發表了那麼多論文,提出了那麼多的新療法,其實醫生手裡可以用的方法並不太多。從基礎醫學到臨床醫學,距離遠得超出人們的想象力。

我們並不是說醫學研究是學術泡沫,他們的新發現、新理論並不是憑空捏造的,有著大量的實驗數據,建立在大量的實驗動物屍體與科學推理之上。

之所以說它離臨床還很遠,之所以說它可能毫無價值,是因為,這些生物學實驗大都是離體的,就是人體以外的實驗,從離體到人體之間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兒。就算是人體試驗,只要還是屬於實驗室獲得的基礎理論,那麼,它的適用範圍就只是設計實驗的那個條件下的。

而人體是一個複雜的整體,當實驗條件下的情況用於複雜的整體時,很多忽略不計的條件,此時可能會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 因此,你會發現,大眾媒體上經常發表爆炸性的文章,開發出艾滋疫苗啦,用小蘇打餓死癌症啦,幹細胞讓癱瘓多年的人站起來啦。。。過一段時間之後,有人出來闢謠,一盆冷水潑向那些熱心人。

3,關於醫學方面的新聞,你把它當做娛樂新聞看就可以了。與明星出軌啊,某人離婚啊,性質差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