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你覺得《北京女子圖鑑》的陳可三觀正不正?

景薛


我覺得三觀正不正的這個問題本身是件很主觀的想法,



在我看來陳可最開始的戀愛也好、工作也好都是有自己的一個衡量標杆的,就拿她和張超來說,她一開始應該是被張超的才華和人品吸引,而且陳可明確拒絕了潛規則,但是陳可的野心和慾望是張超所不能滿足的,尤其是在吃自助的時候和張超認為女人不應該有事業心的時候,這才是張超和陳可分手的最根本原因,而不是因為lv包包。

後來她遇到富二代於楊,她過上了富足的生活,可是她內心想要的是結婚,所以當她發現於楊和她在一起只是玩玩的時候她選擇了分手。

其實陳可的價值觀也好、愛情觀也好都在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變化,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當她一無所有的時候,金錢對她來說很重要,而當她有錢的時候,她覺得安穩最重要,所以她選擇了第一任丈夫一個本地公務員

而當她發現她得到這份穩定的時候,卻不快樂,所以她離婚了。

所以說陳可的三觀是隨著年齡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無所謂對錯只是選擇不同而已,而之所以我們會覺得如何怎樣,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陳可身上有我們所羨慕的我們所不能勇敢的閃光點吧

最後送上陳可說過的一句話


野馬瘦身


我覺得就和張超的那段戀情來說,還提不上三觀正不正的問題。

的確,張超這種經濟適用男,是大部分女生的夢中情人。賣得了萌,耍得起帥。他想要給你房子,不僅是房子,還有幸福度高的日子。他談戀愛,終點是結婚。那份安定是大多數女生所想要的。

但是,對陳可來說,穩定的婚姻生活,一眼可以望得到底的平淡日子,不是她想要的,要不然她也不會北漂。張超所給她勾勒出的生活藍圖,與她在老家的生活無異。那與她隻身前往北京,想在北京闖闖出一片天來的初衷相違背。

與張超分手,理由有點像,在錯誤的時間遇到了對的人。電視中說過,她並不是沒有後悔過。分手理由,表面好像是陳可因為沒有得到LV包包而分手。實際上不是的,她和張超的問題早在這之前就有顯現。他們之間根本的問題在於價值觀不一樣。張超並不認同陳可作為一個女人的努力,他曾對陳可說,女人不需要那麼努力,在這一點上他們的分歧很大,而且得不到妥協,很自然的道不同不相為謀,便分開了。

當然,他們分手的深層原因,還是我說的他們是錯的時間遇上了對的人。渴望能闖出一片的陳可遇上了闖蕩累了想要安穩的張超。

最後,也不能說陳可是沒有問題的。她的問題在於在沒有能力的時候企及沒能力負擔的東西,這就是虛榮。但我也說過,每個人都會有虛榮的時候,所以允許她也會有。


薄荷加冰Kitty


隨著大女主電視劇的熱播,各個視頻播放平臺也不甘示弱,紛紛推出自制網絡劇。其中風頭最盛、引發爭議最多的要屬這部《北京女子圖鑑》了。

《北京女子圖鑑》海報

點開豆瓣評論,《北京女子圖鑑》的口碑分化可以說是相當明顯了,贊它的都說是“翻拍劇之光”、“正視女人慾望的國產劇”,而抨擊它的人也毫不手軟“比東京女子圖鑑差了500個歡樂頌”、“北京撈女上位攻略”。

《北京女子圖鑑》豆瓣評分頁面

網友們的腦洞和評論的才華是無窮無盡的,但是要小編說,這個劇從一開始女主角陳可說:我要去北京,卻給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理由,就是站不穩腳的,借用網友的吐槽就是:“放在真實的北上廣,撐不過兩集”

毫無說服力的北漂理由

生活不止眼前的LV

女主角陳可一心想要逃離家鄉小城,是目睹了身邊朋友雞毛蒜皮的婚姻和飯桌上油膩的相親對象,厭惡一眼望得到頭的“鐵飯碗”。很多人看到這裡時應該會拼命點頭吧:對對對我就是受不了七大姑八大姨的碎碎念才來的北京/上海/深圳;我就是不想30歲就死了80歲才埋!

但是陳可經歷的北京又是如何呢?

雖有妻室還想著找紅顏知己,約會完還不忘撒點白酒在身上的雞賊大叔,難道不是另外一種油膩嗎?

“你以為是知己結果只是陪了頓酒”

而陳可也很快的就適應了這套“北京潛規則”,扒著男人換了份自己找不到的工作。

初來北京就被室友的一番拜金言論洗了腦的陳可,真的能說服觀眾相信你來北京是為了實現夢想嗎?

鏡頭明明表現的是不論住哪都要追求生活品質

迷失了方向感的陳可只能用LV照亮自己紮根北京的路,然而北京可不止是“成功女人都有LV”的城市。

物慾的象徵

媽媽從小就教育我們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那些急著逃離北上廣的年輕人們可能像陳可一樣天真的以為,在小城市就可以不用努力奮鬥,爸媽鋪好的路可以一直平坦的走下去了吧,too young啊。

每個人都有一本就業血淚史

《北京女子圖鑑》裡的北京女孩們,上位彷彿只能通過別人幫助。

領導靜姐靠姑父是公司大客戶,

室友姚梅因為潛規則了老闆被破格提升為經理,

就連女主自己的失誤丟了單子,也要通過演戲賣慘出賣色相才能挽回損失。彷彿女人上位只能依靠別人,不然你就是loser要灰溜溜回老家。

而反觀母劇《東京女子圖鑑》中的女人們,信奉的都是獨立自強,只有自身強大了才能支撐起買包的慾望。


來自《東京女子圖鑑》的訓話

在世界經濟論壇的“ 2017 性別差距報告”中,中國性別平等排名連續九年下滑,在 144 個國家中排名第 100 位;而2018年以女主成長史為題材的電視劇還在向我們灌輸幹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觀念,如果是這樣的北京,留下和離開又有什麼區別呢?

現在的年輕人的就職、就業,每個人都有一本血淚史。你用心修改的簡歷,每一行每一句都是你在這個大城市裡奔波換來的勳章,北漂的大部分人,都是老百姓家的孩子,除了努力修煉自己以外沒有任何通關秘籍給我們參考,哪怕是《北京女子圖鑑》裡提到過這一點:比你優秀的人還在努力,而你只能比他們更努力。

然而英語班遠沒有逼婚來得重要

《北京女子圖鑑》播出後,小編看得出,編劇很用心的在改編此劇,各種網絡段子和雞湯層出不窮,努力營造一副“接地氣、不是生搬硬套”的樣子,但是相比於母劇字字扎心的臺詞和走心的造型來說。

《東京女子圖鑑》字字扎心

本劇強行灌雞湯的“金句”也只能引發觀眾的生理不適而已了。

《北京女子圖鑑》句句噁心

送給編劇,“好好工作,好好做人才是王道”。

在真實的北京,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過上平庸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