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合肥未來發展潛力有多大?

活動中心17653708


雖然類似問題已經回答很多次了,但是還是很看好合肥的,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就要說到它的交通優勢,可以看看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的密密麻麻的高鐵線,可以看到合肥已經被紅色個淹沒了,比南京,武漢還要密集!

交通是一個城市的血管,交通好了城市地位自然就上去了,典型的城市有鄭州,石家莊等。可以看到合肥左邊有一個很大的圓,那是因為需要繞過大別山區,地理上也幫助合肥多了一條高鐵線。

然後合肥的位置基本上處於安徽的地理中心,對於周圍的城市有很強的吸引能力,不像南京偏安江蘇一隅,導致省內很多城市gdp都比它高,尷尬至極!

合肥有點不好的地方在於它沒有傍著長江,境內沒有什麼像樣的河流,好在有個巢湖聊以自慰!巢湖的航拍圖,

關於大家提到的國家科學中心,中國科技大學在合肥,當然有助於它的加成。但是像南京,武漢,長沙,這樣多所學校的群狼戰術,合肥還是扛不住吧!

所以在科教方面要務實,別隻有頭銜沒有結果,不管怎麼說,還是很看好合肥的,至少未來能比肩武漢、南京了,甚至某些方面超越!


火車上遇見666


筆者已經寫了多篇文章分析合肥未來的發展前景了。筆者就不說自己的觀點了,列舉一下國務院金融研究所的觀點吧:中國未來的城市結構是3+6模式,3,是指三大城市群,即以北京為核心的城市群,以上海為核心的城市群和以廣深為核心的城市群;6,是指6個主力城市,分別是成都、重慶、長沙、武漢、合肥和南京(排名不分先後)。


根據鳳凰財經和搜狐財經對中國未來最有發展潛力的十大城市排名,合肥被排在未來最有發展潛力第五名!

合肥,是《自然指數》2011年認定的中國三大科學中心城市,另外兩個分別是北京和上海。2017年1月10日,合肥繼上海之後成為我國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成為我國三大綜合性科學中心之一,另外兩個按照獲批時間先後順序分別是上海和北京。

我國成立三大科學中心的目的,就是打造世界級的科學中心和科技產業化創新中心,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學研究合作和競爭——國家定位決定城市發展的地位。既然是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學研究合作和競爭,且目的是打造世界級的科學中心和科技產業化創新中心,那麼,合肥未來的發展潛力自然非常大!


合肥,在國內城市中擁有最多世界級科研成果,更擁有眾多的世界級項目。這都將預示著合肥未來的發展前景。

合肥是我國五大“米”字型高鐵樞紐城市,未來截止到2021年,合肥的高鐵線路將突破13個方向,成為“時鐘”狀佈局,航空水運也將大幅度改善,普鐵線路和高速公路網日趨完善,市域軌道數量將達到15條。

按照相關規劃,未來13年內,合肥市主城區人口規模將達到550萬,市域人口規模達到1088萬的特大型城市——目前,主城區人口規模已經超過430萬,市域人口已經達到786.9萬人。


合肥自2005年開始大拆違,自2006年開始大建設,截止2016底,GDP總量增長6.5倍,經濟名義增速是我國大城市中速度最快的城市,經濟排名從第75位,上升到2016年底的第26位。2017年前三季度,合肥的GDP名義增速高達21.38%,依然在全國大城市中處於領漲地位!

未來13年後,即2030年,合肥將成長為世界知名的科學中心——目前已經是全球科學界提及頻率最高的國內城市,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產業化創新中心城市。如果能保持目前的增速不變,到2030年,合肥必將成長為華東地區僅次於上海的第二大城市。

由於合肥已經擁有良好的科研實力——我國三大科學中心之一,全國科研實力排名第五的城市,並擁有眾多的世界級科研成果,隨著這些科研成果逐步得到產業化,合肥將在未來繼續保持經濟高速增長。


鄭瑞文2015


合肥的房價不控制好,人才留不住,這是最大障礙,這點控制好,穩定持續發展就有後勁,吳三萬,宅男,估計要耽誤發展幾年,兩條金龍走了,合肥增速明顯放緩,也許是大環境都放緩了,但合肥至少還要走很長的路,才能達到二線強,保守估計10~15年,最高排位大概也就在全國15~20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