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天安門前金水橋的石獅子為何會有一道傷痕?

沈孟棟


這道傷痕有兩種說法,一是跟“闖王”李自成有關,一是與八國聯軍有關。

天安門金水河兩岸的東西兩側,各有一對厚重敦實的守門石獅,它們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像一對忠誠的衛士,緊緊把守禦道,歷經風吹雨打,見證了多少流血犧牲,如果大家湊近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他們身上有一道傷痕。關於這道傷痕,歷來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闖王李自成給獅子留下的傷痕。

明朝末年,李自成起義軍一路勢如破竹,終於在1664年攻破北京,滅亡明朝。

話說李自成帶人來到天安門(當時叫承天門)前,剛靠近這對石獅子時,突然感覺獅子後面好像有人,他催馬挺槍,猛地一槍刺向石獅子!

只見一個人影直奔西邊的石獅子,李自成催馬緊追,又向另一座石獅子猛刺一槍,此時部下圍過來,從石獅子後抓出一個人——明朝大將軍李國禎。

打那時起,天安門前的石獅子留下了傷痕,清朝時曾有人提議換一對新的石獅子,但被皇帝制止了,說可以用這對石獅子警示自己前朝滅亡的教訓。

第二種說法是,石獅子身上的傷痕是八國聯軍侵華時留下的。

清末時,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曾在天安門附近與清軍交戰,天安門前的華表和石獅子都曾不幸“中槍”,留下了彈痕,由於人們不願提及這段屈辱歷史,便編出闖王李自成的故事來解釋石獅的傷痕。

事到如今,除了受害者本人,恐怕誰也不知道真相如何,而石獅子不會開口說話,這道傷痕就成了無法破解的迷案。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去過北京旅遊的朋友們肯定都會去天安門,在天安門前金水河兩岸的東西兩側,各有一對厚重敦實的守門石獅。這四隻石獅雕刻精美,栩栩如生,相互呼應。它們雙目圓睜,全神貫注的盯著天安門前中間的御道,如真龍天子跟前的忠實衛士。

仔細觀察這石獅子,細心的人會發現,位於天安門西邊,金水河北岸的那隻石獅胸前有著一道非常明顯的傷痕凹坑。天安門前二十四小時武警守衛,加上這個是國寶眾所周知,斷無閒雜人等破壞的可能,那這個怎麼來的呢??

傳聞這個傷痕與李自成有關。

明朝末年,李自成起兵,一路浩浩蕩蕩北上,攻破關口連打勝仗殺入了北京城。那個時候,明朝末代皇帝崇禎帝被李自成的起義軍嚇得跑到了景山,在那自縊了。

守城的官兵根本擋不住起義軍的進攻,加上皇帝都死了,更加無心戀戰,很快就潰不成軍。李自成的大軍就打到城下了,把守廣安門的太監見狀馬上投降了,打開城門將李自成迎了進來。

李自成進了廣安門後,很快來到了正陽門,可當時把守城門的大將李國禎死活不開城門,雙方打了起來,最後李國禎戰敗,匆忙逃命。李自成率部闖進了正陽門,進入了大明門。大老遠便看到一座高大,上書“承天之門”四個金色大字的城樓。這時,李自成的手下便指著那座城樓說那就是“承天門”(1651年承天門改名為天安門,牌樓拆除,改建成現在的樣子)。李自成非常氣憤,即手持弓箭,一箭射向牌匾,正中天字。闖王大吼:“我看你還叫承天!”李自成的話音未落,起義軍的兵將都齊聲高呼萬歲!

大家簇擁著李自成走進天安門,走到石獅附近,突然有一名士兵大喊道:“闖王小心,東邊的那隻獅子動了一下!”李自成喊道:“石獅子怎麼會動!”李自成覺得這石獅子肯定有問題,馬上催馬挺槍,一槍刺到了石獅子的腹部,之只見一哥黑影竄出,奔向了西邊的石獅子身後,李自成接著又往西邊的石獅子又刺了一槍。這是李自成的部下也圍了上來,眾人從西邊石獅後面抓出一個人,原來是明朝大將軍李國禎。自此後天安門前這石獅子就留下了傷痕。到了清朝,曾經有大臣向皇帝提出更換一堆石獅子放在天安門,但被皇帝制止了,並說這樣可以用來時刻警示自己前朝是如何滅亡的。

但也有人說,天安門前的石獅傷痕並非闖王李自成所傷。而是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搶掠時造成的破壞。由於人們不願提及這段屈辱往事,所以編出闖王李自成怒殺明末守將的故事,來解釋石獅所受之傷。

無論這些說法如何不同,都體現了人們對於昏庸封建帝王和外國侵略者的痛恨。今天再看這些石獅子,依然是雙目圓睜,緊緊的盯著天安門中間的御道和如今的天安門警衛支隊官兵一起,無論颳風下雨,每天在哨位上守衛著天安門廣場的安寧。


鳴鹿鹿愛吃炸雞腿


說到中國代表性的名勝古蹟,肯定少不了天安門。很多建築前都有石獅子,天安門前也有。

但你知道,天安門前的石獅子,胸口都有一道傷疤,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石獅子一般是一公一母,在門前擺放是為了辟邪招財。

公獅子右抓踩著繡球,象徵著權利,母獅子左前爪踩著小獅子,象徵子孫萬代。

在天安門前面就有四座石獅子,左右成對,眼睛盯著中間的御道看,相當有氣勢。

但是細心的遊客就會發現,石獅子胸前竟然有一道非常明顯的傷痕。

天安門24小時有人執勤,而且360度無死角監控,不會是有人故意破壞國家文物。

但是傷痕看起來,也明顯不是工匠的失誤造成。

原來這個傷口在明朝就有了,留下這道劃痕的其實是闖王李自成,當年李自成攻打北京城,守城將領知道打不過,就讓士兵藏在石獅子後。

當時是晚上,李自成恍惚間看到獅子後面有人影,就用鋼槍朝石獅子划過去,於是留下這道傷痕。

也有人認為,是當年八國聯軍侵華,石獅子受到炮火攻擊留下來的傷痕。

之所以這麼多年,一直沒有換掉石獅子,是因為它見證了中國的歷史,更是值得留存的文物。


愛問愛答


天安門是如今北京城主要的“符號”之一,來北京旅遊的朋友沒有一個不會不去天安門。但細心的朋友在遊覽天安門時,會發現天安門前的那兩隻石獅子上有傷痕。

這還要從明末說起,明朝末年,由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從陝西出發,一路勢如破竹,在公元1664年攻到了北京城。當李自成佔領北京城後,來到了天安門前(當時叫承天門)時,發現承天門的這一對石獅做雕刻栩栩如生,其中東邊的這隻石獅子右爪踩著一個繡球,頭略向東歪,眼向西看;而西邊這個,左爪踩著一個小獅子,頭略向西歪,可是眼睛向東看。

大家簇擁著李自成走近這對石獅子時,突然有一名士兵大喊道:“闖王小心,東邊的那隻石獅子動了一下!”李自成喊道:“石獅子怎麼可能會動!”其實,李自成早就發現這隻石獅子後面有問題,他邊說邊催馬挺槍,一槍刺到了石獅子的腹部,這是隻見一個黑影直奔西邊的石獅子身後,李自成又向西邊的這座石獅子猛刺一槍。此時李自成的部下也圍了上來,從西邊的石獅子後,抓出一個人來。眾將士一看原來是明朝大將軍李國禎。打那時起天安門前的這對石獅子留下了兩道傷痕。到了清朝,曾經有大臣向皇帝提出重新更換一對石獅子放在天安門,但被皇帝制止了,並說這樣可以用來時刻警示自己前朝是如何滅亡的。

民間還流傳著一種說話,說天安門石獅子身上的傷痕是八國聯軍侵華時留下的。


京蜜


巍峨壯觀的天安門前立有兩尊栩栩如生的石獅雕像,當走向前近距離觀察的時候,我們會發現獅子身上是有傷的。關於這些傷口的來歷還得追溯到明末清初那一個動亂年代。

明末闖王李自成攻入北京城,率軍來到承天門(即現在的天安門)前,看到高大的華表和威武的石獅,頓感驚奇。闖王和士兵上前仔細端詳,突然一兵卒大喊動彈了,闖王一聽立刻挺槍策馬來到東面獅子跟前,只聽“哨”的一聲,獅子肚子上就紮了一個深坑。突然一條人影從獅子後面躥出,向著西面的獅子跑去。李自成再一驅馬趕到西面,一槍扎過去,又紮在獅子肚皮上。就這樣獅子身上就留下了寸許的槍眼。而這個人影正是明朝守將李國楨。

當然也有人說獅子身上的傷是侵華的八國聯軍留下的。1900年8月,八國聯軍攻進北京城,並且蠻橫地炮擊天安門,天安門前的華表和石獅都曾中炮,留下了永遠不可磨滅的傷痕。

石獅子身上的傷痕不論是闖王李自成留下的,還是八國聯軍造成的,後人都沒有去抹平它們,或者是更換新的石獅,都是為了能夠銘記那段歷史,引以為鑑。


老照片


在中國古代,百姓為求風調雨順,家宅安寧,將一些有靈性的動物作為神獸供奉或打造圖騰來放在家宅或王宮殿堂之中。比較被大眾廣而熟悉的鎮宅神獸有山中之王的老虎、翱翔天空的雄鷹、傲然群雄的麒麟、還有威武雄壯的獅子等。這些神獸相關的故事傳奇也被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保存了下來。今天就想講講有關天安門前的石獅子的往事。

獅子本是西域的動物,在中國漢朝時,西域的大月氏國獻給漢朝皇帝一隻全身金色毛髮的獅子,再加上西域佛教的傳入,賜予了獅子神力,獅子就被賦予了神獸的稱號,是吉祥的象徵。

在元代,獅子由宮廷走向民間,人們根據口口相傳,繪製了捲毛威嚴的石獅子作為大門鎮宅之寶,石獅子不知不覺也就成了一種建築的裝飾,在宮殿、廟觀、衙役大門或一些富商的住宅門口進行擺放,祈禱安寧和平,震懾那些邪物侵入。在北京的天安門金水橋附近就安置了一對大石獅子。

對於獅子的擺放和獅子的樣貌繪製都是十分有講究的。石獅子一般是成對放立,左雄右雌,對應中國的男左女右之說。雄獅子前爪踩繡球,是皇權至高無上的象徵;母獅前爪踩著活靈調皮的小獅子,象徵著母儀天下,子孫延綿。

天安門前的四隻石獅子被雕刻的威武雄健,栩栩如生,左右成對,石獅子威嚴的眼睛盯著御道,非常莊嚴肅穆。但是如果你夠細心就會發現石獅子的胸前有一道歷經歲月的傷痕。一般來說沒有人敢去損傷象徵皇家的石獅子,何況獅子又是吉祥之物,所以關於石獅子身上的傷痕來源民間出現了以下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在明朝末年,由於明朝皇帝的昏庸無能,導致社會動盪不安,民聲怨道,紛紛起義。闖王李自成帶領了起義軍殺進了北京城,如破竹之勢,明朝軍隊節節退讓,李自成一直打到了承天門(今天的天安門),看到承天門下南北各有一對白玉雕的石獅子,做工精細又莊嚴的石獅子不免讓人多看了幾眼,這一看就發現了躲在石獅子後的秘密。

只見石獅子後面有一條人影攢動,李自成挺起長槍向石獅子的方向刺去,神秘人沒有刺中,倒是刺到了石獅子身上,頓時火星四濺,獅身受損,留下長槍坑。後來終於抓住了躲在獅子後面的神秘人,原來此人是明朝守城將士李國禎,他本想躲在石獅子後面逃走,沒想到被李自成逮個正著。自此石獅子身上就一直保留了這道傷痕。

還有一種說法是八國聯軍在侵華的時候,攻打北京城,所留下來的。八國聯軍來到北京城,燒殺擄掠,火燒了中國圓明園,拿走了很多中國珍貴的歷史文物。其中有個日本軍官貪得無厭,在故宮拿走了很多奇珍異寶還不夠,竟然還想將天安門前的兩隻石獅子搬走。

這時其他兩個國家的人出面制止了這一匪夷所思的行為,石獅子是中國的吉祥物,象徵著皇權,如果將石獅子搬走,中國人民子孫後代將牢記仇恨。迫於各種壓力,那個日本軍官放棄了搬走石獅子的念頭,但是他心有不甘,於是拿出軍刀在石獅子身上劃去,得不到就想毀掉,估計這就是當時那位日本軍官的心態了吧。

不管天安門前石獅子身上的傷痕是哪種解說法,那些傷痕都在提醒我們歷史是殘酷的,也是血淋淋的教訓,我們不能忘記昨日之痛。一個國家只有自身強大了,人民愛國,共同發展建設才會不被人欺,才會國泰昌盛。


無筆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大家知道,北京是中國的首都,而天安門更是北京的中心。自明朝永樂年間修建完畢後,天安門就變成了明清兩代北京皇城的正門。天安門初民“承安門”寓“承天啟運、受命於天”之意。清朝入關後不久更名為天安門。新中國的開國大典就在此舉行,這也使得天安門成為馳名中外的旅遊景點,那麼當你遊玩天安門的時候,你注意到了天安門前金水橋的石獅子的那一道傷痕了嗎?

說到石獅子,其實這也是一個有趣的事情。熟悉動物的人都知道獅子是啥模樣吧。可是中國古代用來辟邪鎮宅的石獅子卻一點都不像,這是由於古代中國其實是沒有獅子的,獅子都是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那時候的中國人是看不到的,所以古代的建築師就憑藉自己的想象來創作。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石獅子

至於天安門旁的獅子為何會有傷痕,自然是戰火的原因

古人迷信,這種鎮宅的東西平時若有損失,早就找罪魁禍首算賬了。小民如此,更不用說皇帝,其實天安門獅子的傷痕是當年闖王攻破北京時造成的,也算是戰火的傷疤了,後來清帝入關,也許是為了提醒自己,所以也沒有將其換掉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去首都北京天安門旅遊的朋友,都會留意到天安門金水橋前的那兩尊威武雄壯的石獅子。有不少遊客會跟獅子一起合影,可實際上真正瞭解這兩隻獅子背後歷史的人卻很少。(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這兩隻獅子從明朝開始就屹立在這個地方,到現在已經走過了幾百年的歲月。在旅遊的同時,人們往往心情愉悅,會因為心情而忽略一些細節。

其實這兩隻石獅子的前方都有傷痕,這兩道傷痕背後隱藏著很多發人深思的歷史。 關於傷痕的來歷,有多種說法,但不管哪一段都值得後人銘記。

先討論第一種說法,這種說法流傳得比較廣,最為人熟知。這種觀點認為,石獅子的傷痕是明末的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造成的。在明朝末年,國家內憂外患,政治上也比較腐敗。

明帝國的最後一位皇帝崇禎雖然有心思重整朝綱,扭轉局面,無奈他的運氣不夠好,同時性格也存在不足。崇禎剛繼位沒多久,明朝就遭遇了嚴重的自然災害,負擔沉重的農民再也沒法忍耐,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

不只是李自成,還有張獻忠等很多起義力量,呈現了星火燎原的態勢。 當時明朝最大的隱患還是遼東戰局,面對機動作戰的八旗軍,明軍處境困難。

明帝國最後的將星袁崇煥,也由於崇禎的激進性格,含冤致死。最後遼東局面大亂,難以收拾,國內的形勢也急轉直下。闖王李自成的大部隊很快就打到了明帝國的心臟北京城,崇禎在無奈憤恨的情緒下,最終在景山上吊自殺。


李自成進北京後,帶兵到了天安門前,看到天安門的匾額上寫了"承天之門"四個字,當時就氣不打一處來,朝著牌匾射了一箭。 沒想到身邊一個黑影閃過,李自成擔心有刺客,立刻用一槍刺過去,那人躲開,跑向另一側的獅子閃避。

抓住人後,才知道是明朝北京城的守將李國禎。但兩隻石獅子都被李自成刺傷,留下了傷痕。後來李自成集團驕奢淫逸,40天后敗退出了北京。

清朝軍隊進來後,發現了石獅子的傷痕,經過了解後得知是李自成所為。清朝的軍政高層認為這兩道傷痕和景山那棵吊死崇禎的歪脖子樹一樣,都是令人警醒的傷疤,於是定下規矩,維護保養住景山那棵樹,同時不修復獅子的傷疤,以此警示後人。

雖然李自成誤刺石獅子這段事情的真實性難以確認,但清朝確實維護了很多明朝滅亡時的標誌物。景山那顆樹木在清朝的精心保養下,一直活到了20世紀,但後來還是因為一些特殊原因,最終死去了。

石獅子代表著紫禁城皇權的威儀,能夠劃傷獅子,且事後不修復,一定是有政治和戰爭因素。關於獅子的傷痕,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是庚子國變八國聯軍進攻北京,進入紫禁城時造成的。

另一種觀點認為是在日本人大規模進攻中國,進入北平後,被日本軍官劃傷的。總之,這兩隻獅子在金水橋前,一直沉默地注視著幾百年來中國的歷史變遷。同時也在暗示後來的人,歷史雖然遠去了,但不可以忘記。


歷史三日談


在中國許多古代的建築前面都會有一些石獅子,相傳石獅子是中國用來鎮宅護家保平安的。普通的大戶在門前都有兩個石獅子。在皇家皇宮中,那自然是到處都是石獅子了。



而今天我們的主人公就是故宮前的石獅子。故宮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家所居住的宮殿。在天安門前的兩個石獅子,可堪稱是整個天下石獅子中的“獅王”,現在的遊客每當經過天安門前,都會駐足觀看這樣一對雙目炯炯威嚴凶神的石獅子。

可細心的人會發現,就是這樣一對威嚴的石獅子,居然在胸前有兩道非常明顯的傷痕。作為皇家的物品,而且是作為排面的守護神,這樣的裂痕不符合皇家的身份。那麼這個傷痕是怎麼來的呢?

〈第一個說法是與闖王李自成有關〉

話說闖王李自成帶著自己浩浩蕩蕩的起義軍,已經直逼北京城下。而崇禎皇帝早就已經逃到了景山,在一棵歪脖子樹下上吊身亡了。崇禎皇帝在逃跑之前命令李國禎作為北京城的守城大將,帶領眾士兵守護北京城。

李自成帶領軍隊到達了廣安門下,而廣安門的守城將根本就擋不住李自成的攻打,而且皇帝早已死了,士兵早就沒有了抵抗的思想。所以很快守城的將領和太監就開門投降,把李自成迎進了北京城。

李自成通過廣安門就來到了正陽門,而此時李國禎就守在正陽門上,李國禎奮死抵抗。可是根本不是李自成的對手,所以很快就戰敗。李自成帶領起義軍打入了正陽門,到達了大明門。

話說當時正是晚上,而在火把的反射之下,城樓上面“承天之門”四個金色大字非常耀眼。李自成手下當中有曾經是宮中的人,李自成問道前面那是什麼。手下就解釋道,前面這個就是明朝的承天門(就是如今的天安門)。

李自成一聽到承天,非常氣憤,於是他起弓搭箭,一箭直接射到了“天”字上面,大吼一聲:“我讓你承天。” 隨後李自成走到了承天門下,承天門前有南北各一對石獅子,也就是如今在天安門城樓前的石獅子。石獅子精巧逼人的模樣讓當時所有的人都連連稱奇。


突然李自成看到石獅子後面有一黑影,於是李自成大喝一聲,拿槍向石獅子刺去。那黑影突然一下又跑到了另一個石獅子後面,李自成提槍駕馬而去,大喝一聲“站住,狗賊”,然後又一槍刺向了另一個石獅子。黑影隨後被士兵拿下,此人就是守城大將李國禎。

原來他想趁李自成不注意,趁機逃出宮外。也就是李自成這兩槍使天安門外金水橋前的石獅子上留下了傷痕。而到了清朝之後,為了警醒後世人亡國的教訓,就沒有將石獅子的傷痕修復,而讓其保持原樣以警醒後代的君王記住前朝亡國的教訓。

〈第二種說法是日本鬼子所留下的〉

當時八國聯軍攻入北京之後,火燒圓明園,搶奪故宮中寶物,那時整個北京城陷入一片災難。而貪心的日本人甚至想將天安門前的兩個石獅子都搬走當。這個時候有兩個國家出來制止日本人的行為,石獅子是皇宮的重要物品,人們肯定會記在心中。


如果石獅子都沒有了,那麼他們的罪名肯定是洗脫不掉的,於是他要求日本人把石獅子放回原處。日本人迫於壓力,也只能將獅子放回原處。日本一個軍官非常不甘心,於是拿著軍刀向石獅子看去,就這樣在石獅子上留下了一道傷痕。

石獅子天安門金水橋前的石獅子上的刀痕是我們整個民族的傷疤。它時刻警醒我們“落後必將捱打”,銘記歷史的教訓,不要讓傷痛的歷史再次重現。


史之策


自古以來,獅子一直被視為靈獸裝飾在各個建築中。在漫長的歷史年代中, 這些石獅子隨著滄桑鉅變,目睹著朝代的興衰更替。不止在民間的橋墩上,府邸前立有石獅,在北京天安門金水橋前後各有一對雕刻精美,威武雄壯的石獅子,左雄右雌。然而金水橋頭兩側的獅子卻都有一道傷痕。關於此傷痕的由來有如下兩個說法:


說法一:石獅子是由闖王李自成所傷

當時的明朝可謂內憂外患,君主不明,農民備受壓迫大將含冤而逝。義軍四起,李自成就是其中一支起義隊伍的首領一路勢如破竹的殺到北京。崇禎皇帝被逼迫無路,於前一天晚上在景山上上吊自殺。



李自成殺至天安門下(古稱承天門),望其匾額,丞相牛天星提醒其那些坑害百姓的聖旨就是從此門出去。李自成大怒,當即拿下身上的硬弓和利箭,拉弓射出。起義的大軍見此齊聲喊“萬歲”明朝投降的將士都驚呆了。後有士兵告訴李自成,獅子的頭在動,李自成早見有人藏匿。持槍刺去,刺中東側石獅。黑影閃向西側的石獅後,李自成又再次調轉槍頭刺向另一隻石獅。這也就是兩隻獅子身上傷痕的來歷。黑影其實就是當時的守將李國楨。



說法二:石獅子是八國聯軍時所傷

另有說法說石獅子是當時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見這石獅子炯炯有神,栩栩如生很是精緻,想要帶走回國。由於當時的運輸條件不允許加之有人勸阻,告之不宜留下歷史證據糟後人詬病,終是放棄了次想法。但心有不服,故持劍傷了石獅子


關於石獅子的傳聞眾說紛紜,但無論哪種版本都是在提醒我們戒驕戒奢,勿忘國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