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跑步怎樣就能節省力氣?

肖正餘


貌似一個輕鬆的問題,其實答案並不輕鬆,我也是從跑步小白起步,經過這六年多的堅持,也算有點心得,從跑姿和節奏兩個方面談一下:


首先跑姿要正確,身體要協調。關於正確的跑姿,文字圖片和視頻都很多,在此也不贅述了,強調一點,身體要協調。跑步的實質是身體的系統運動:從雙腳正確的落地方式,髖關節為支點,驅動身體前進,強大的核心力量支撐身體平衡地移動重心,只有身體協好,呼吸才不會急促,肌肉才不會緊張和僵硬,身體也能放鬆,這樣的跑步才能輕鬆,這些我在頭條中也有詳細的闡述。


其次是跑步的節奏。有氧跑步要有適當的勻速節奏,因為變速跑容易讓體內乳酸堆積,造成肌肉痠痛,身體容易緊張、睏乏;如果能保持適當的勻速跑步,在提高新陳代謝功能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持身體的耐力和神經系統的興奮性,你會感到跑步帶來的輕鬆快樂。

只要是長年堅持跑步的人,就會自覺養成輕鬆跑步的習慣,這個習慣也是一個正確的跑步習慣,健康的跑步習慣。


跑步兵團


跑步要想節省力氣,其實很簡單,相信長期跑步的跑友都會知道。我總結出以下三點:

1做好熱身:
在跑步之前做好充分的熱身運動,使身體各個部位都活動開,心肺功能打開,這樣在跑步時身體不會發緊,很快的進入跑步狀態。

2跑步速度:

逐步的由慢而快提速才是跑步最輕鬆的技巧,很多跑友一開始就猛衝,這樣很快就會跑不動的,用身體去感覺,始終保持呼吸平穩,速度就會自然而然上來,跑的省力、高效、輕鬆。

3跑友互動:

一個人跑很枯燥,如果能遇到和你有相同節奏的跑友那是最好的,跟隨一個有穩定配速和節奏的跑友會跑的既省力又快速。

以上是一個8年跑齡跑者的感受,如有不足歡迎指正。


愛跑步


首先,我們為了回答更具有針對性,不妨把問題操作性定義一下。跑步,我們這裡定義為長跑,如5公里以上。節省力氣,指的是在同樣平均配速下,怎麼跑才能消耗更少,跑動更輕鬆。

那麼,我想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改善跑姿

好的跑步姿勢,既能給人帶來視覺上的享受,又得節省體能。平時你會發現,有的人跑步姿勢很難看,他們跑得十分費力,可是速度還上不去。日本NHK電視臺曾經做過紀錄片《馬拉松最強軍團》,裡面分析了當時馬拉松世界紀錄保持者馬卡烏的跑步姿勢,並與日本馬拉松選手做了對比。他們發現:用前腳掌著地能有效減輕路面對身體的衝擊力!


另外,身體保持適當前傾,讓身體重心帶動你向前跑動。踝關節、髖關節和肩膀成一條直線。擺臂幅度也不宜過大。

二、勻速跑

長跑講究穩定的配速,這樣能節省體能。否則,時快時慢變速跑則會造成心臟負荷加大,浪費體能。同樣是跑5公里,用5分配速勻速跑,要比用4分配速跑3公里,剩餘2公里用6分半配速容易。

三、跟隨跑

跟隨領跑員跑,一方面能保持穩定的節奏,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減小風阻,降低體能消耗。英國名將拉德克里夫創造女子馬拉松世界紀錄,男兔子全程領跑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後來又設置了純女子馬拉松世界紀錄。要比原來的世界紀錄慢不少。


四、場地和裝備選擇

不同的場地環境對跑步的影響大小不同。操場塑膠就要比公路軟,跑起來對身體衝擊力更小,也更節省體能。

而用重量大的慢跑鞋跑步,顯然沒有重量輕的競速鞋輕鬆。


小幫聊體育


相信很多人堅持不下來跑步的原因就是每次跑完步都感覺很累,而且第二天肌肉會感覺很疼痛。


那是什麼原因造成你跑步很累的呢?那到底該如何節省力氣,輕輕鬆鬆的跑呢?


亞里士多德曾說過:“當身體的某部分正在移動,另一部分則必定處於靜止狀態;而那個移動的部分必先將‘支撐’它自身之後才能開始移動。”


跑步這種運動,說穿了就是用身體移動身體,若要移動左腳,右腳“必先將‘支撐’它自身”,左腳和身體才能向前移動,等右腳支撐完之後才能離地向前。因為支撐時,腳掌撐在地面上是無法移動的,只有離開支撐點才能移動。跑步就是輪流讓左腳與右腳支撐於地面上才能前進。


跑步就是輪流讓左腳與右腳支撐於地面上才能前進。


省力的關鍵心法:只拉,不推蹬


保持身體的重心(臀部)前傾,利用重力,讓身體自由向前落下。


Photo via 《馬拉松全方位科學訓練指南》


平衡→失衡→向前進


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說:移動的原因是失去平衡!


任何物體在平衡狀態下都是不會移動的,人體也是,而平衡的物理定律是:重心在支撐點的正上方,只要重心的鉛垂線離開支撐點,就會失衡,位移也因此產生。


最直觀的就是籃球向斜坡下滾動的例子,球的重心剛好正是球心,當球的重心一離開支撐點,球就會開始滾動。


試著單腳站立保持平衡後你會發現,之所以可以保持平衡,是因為你的重心剛好在你的支撐腳正上方。那麼人體的重心在哪裡呢?在臀部。只要臀部保持落在支撐腳的正上方,就能保持平衡。


接下來,試著把臀部往前傾,你會不自覺地把騰空的腳向前跨,這就是失衡。


失衡才能移動,向前失衡就是向前移動。下文會介紹重心前傾的角度(也就是失衡的程度)跟加速度之間的關係。省力的關鍵就在於利用失衡來移動。


但大部分的跑者,都會在加速時直覺地推蹬地面,把身體往前推,如此做其實效率不高。因為當你身體的重心向前移動時,腳掌向後是推不到東西的,所以向後推蹬不僅浪費力氣,還會延緩把腳拉回來的時間。


跑步省力的要領是:當你的腳掌離開地面(離開支撐點)後,不推蹬,而是立即把腳跟往臀部的方向拉。


腳掌落地之後,重心在某一瞬間向前移到支撐點上方,但因為慣性,重心會持續往前,此時你根本就不用推蹬,只需儘快讓腳掌離地,讓腳掌重新回到臀部正下方,避免對抗慣性即可節省力氣。這是由於雙腳都在空中時,是最省力的時候。


怎麼拉,何時拉?


只拉不蹬的確比較省力,但怎麼拉,何時拉?


不要跨步,也不要用腳掌或腳尖蹬地,只是拉起腳掌,在轉換支撐點時,直接把腳踝朝臀部拉起。

Photo via 《馬拉松全方位科學訓練指南》


臀部前傾失衡之後,接著體重就會逐漸從支撐腳消失,當體重離地消失的那一刻就是你開始把腳掌往回拉向臀部之時。


此時有個關鍵的細節:腳跟需要拉向臀部,但卻不用太過刻意向上拉,腳掌上升的動作是由於腳落地的衝擊反彈力所造成的,前傾越多,腳落得越重,反彈向上的力量也越大(前提是穿馬拉松鞋或薄底鞋才不會被鞋墊的彈性位能吸收掉落地時的作用力)。


也就是說,腳掌上升的高度其實是一種“半被動”的反應,雖然還是有部分的力量是由跑者的大腿後部肌肉做功的結果,但如果太過刻意上拉腳掌,在速度不快的情況下跑起來反而既彆扭又費力。


速度越快,拉得越高,技術頂尖的世界級跑者在10 公里時還能把腳跟拉到臀部的高度。


Photo via 《馬拉松全方位科學訓練指南》


上拉時儘量不要抬膝,因為抬膝就是抬大腿。我們要注意腳掌上拉的高度,最省力的拉法是隻拉小腿和腳掌。


有些人因為天生小腿較粗,在只拉腳掌的情況下,小腿和大腿會“卡”住,使得腳掌拉不高,他們為了向前落得更遠(取得較大的步距),會不自主地抬膝,如此雖然一樣可以把腳掌抬高,但這種跑法等於每一步都要再多負擔大腿和膝蓋的重量,相對耗體力。


拉的方式


只動用大腿後側肌群把腳掌和小腿朝臀部的方向拉,目標是讓腳掌快速抵達臀部正下方,越快越好。


拉的時機


當擺盪腿通過支撐腿的那一刻就是拉起支撐腿腳掌的時機。


學會正確的拉起動作,會讓你跑的更省力哦


跑步學院


你好,很高興為您回答這個問題,我是賽普健身學院導師胡亞楠-ichijo。

跑步是一個全身性運動,身上的關節幾乎都參與運動,是個比較複雜的運動,如何使各個關節在合適的角度、合適的時間、合適的順序運動是節省力氣的關鍵,每個人的跑步姿勢都有自身的特點,運動員的跑動姿勢通常都是較為優秀的,總結以下特點給您參考:

1.頭頸跑動中處於正視前方,不要低頭或者仰頭

2.肩關節下沉穩定,不要過度緊張至頸部肌肉痠痛

3.手臂擺動與下肢交叉協調、肘,腕舒適可以有效配合上肢協調即可

4.軀幹核心穩定,微前(根據跑步速度加大而加大)腰腹水平對拉帶動上下肢聯動

5.腿部根據跑動速度和滯空過程的長短上抬(提高每步跑動距離)

6.膝關節保持身體彈性和每步的節奏

7.踝關節保持腳接觸地面時腳掌著地,穩定前腳掌最後離地

當然,每個人對跑步的認識和理解都是不同的,根據您的訓練目標做出調整才是最合適的,運動就是循序(找到規律),漸進(穩步提高)。

更多健身乾貨,請大家關注我們!


賽普健身學院官方賬號


如果想跑得快,需要好好調整呼吸。當跑步速度加快時,記得一定要深呼吸,從而就能延長跑步呼吸時間,並將步伐頻率可以調整為三步一吸,三步一呼。跑步過程中不斷的改變呼吸頻率,通過這種方式調節呼吸提高跑步速度,根據這種加速方法,跑步時感到放鬆不累人。

1頭肩穩定,在跑步過程中,頭部和肩部需要保持穩定的狀態,不可以搖頭晃腦。雙眼應該向前看,肩膀應該放鬆。

2身體挺直,從軀幹頸部到腹部,記得需要自然直立,不要彎腰駝背,左右搖晃不可以過大。

3前後擺臂,手的左右擺動不應超過身體的中線,上下襬動不能高於胸部。擺臂期間,手指,手腕和手臂需要放鬆,肘部彎曲約90度,靠在身體兩側

4輕輕握緊拳頭,拳頭握得太緊的話,使前臂肌肉出現緊繃的現象,妨礙肩部的正常運動。跑步時,請勿將手機,MP3握在手中,要不然就會導致身體搖擺,沒有辦法一直保持正確的直立位置,就會增加受傷的機會。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有疑問請私信諮詢我們醫師,將免費為您解答】


生活健康養生


您好,很高興為您回答這個問題。

跑步是一項全身性的運動,全身肌肉都有參與做功,因此跑步本來就是一項比較費體力的運動。跑步不是為了跑而跑,而是為了提高我們的心肺功能和身體各項素質,如果連基本的慢跑都不能完成,那麼就應該要反省自己的身體素質是否需要提高,而不是考慮怎麼跑省力氣。

要想跑步達到鍛鍊的效果,每天每次至少要跑步20-30分鐘左右。建議身體素質比較弱的人跑步,要堅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的原則。跑步的速度可以放慢,比較舒適的跑步狀態是:跑步的過程中能與同伴聊天,或者自己能完整說出一句完整的話。

另外跑前做一些準備活動,可以提高跑步的效果哦:

1,跑前30分鐘攝入一些易吸收的碳水如麵包片,香蕉等。給身體補充足夠的能量,可以提高運動效果。

2,跑前5-10分鐘進行全身拉伸。拉伸可以放鬆肌肉,讓肌肉恢復彈性,擴大肌肉的活動範圍。不僅可以提高運動效果,還能避免運動損傷。

3,跑前2分鐘可以先快走1-2圈熱身,或者原地小碎步跑熱身,可以明顯提高跑步的狀態哦。

4,穿舒適合適的鞋子。這點很重要,舒適的鞋子可以明顯減少跑步時的疲勞感。

更多健身乾貨,請大家關注我們!


健身私教館


用力蹬地面以獲得動力?儘量的邁開大步?手臂使勁甩?

以上答案,通通是錯誤示範!

跑步要想節省力氣呢,需要藉助一個神齊的力量,自身重力。先體驗這麼一種感覺,站立身體向前傾,找到馬上快摔的狗啃泥的瞬間,然後邁步子。注意,這個力量不是你蹬地的力量,是抬了後腳將向下的重力轉化的力量。

隨後腳落的地方,要在屁股的正下方,而不是前方,找一種以屁股為中心的滾輪的感覺。上半身放鬆,儘可能的不要擺臂。

呼吸方面,要用鼻子呼吸。用嘴巴的話,呼吸比較淺,會供氧不足。如果用鼻子都趕不上趟了,就降低速度吧,就是跑太快了。

題主可以試一下看看,是不是省力。另外前傾的感覺,一定要悠著點試啊,別光往前傾,不知道抬腳,會摔很慘的!


跑步的胖紙


有人說要是失戀了就去跑步,也有人說遇到了失敗了就去跑步,用盡全力的跑,把一切的不高興,不如意,不順利都用到此時此刻的跑步中去,去大聲的發洩,去挑戰自己,直到自己完全的跑不動了。或許這樣過後自己會好受一點。但是為什麼要這樣了,就是因為自己心中的“不服氣”,在這過後第二天起床你會感覺,渾身痠痛,彷彿手腳都不是自己的,但這樣做是不對的,沒有好處,只有壞處,輕者痠痛,重者肌肉拉傷,所以不能衝動,都說“衝動是魔鬼”。那麼接下來就介紹幾種方式,幫助跑步:

1.首先你要確定你跑步的目標和路線。如果你剛開始接觸跑步,那麼久不能設定太長的跑步距離,比如先從 2km 跑步適應,在調到3km.4km.5km ,總之在跑步的時候,跑步距離,先給自己 一個適應的距離,然後在慢慢往上增加距離,身體才會吃得了,不能剛接觸就跑步5km,10km,那就不是在鍛鍊身體,而是在損害身體。其次選擇人少,路面平整,風景好的路線,這樣既可以保護腳不受到路面不平的損害,也可以欣賞風景,提高心情。

2.跑步前的熱身,很重要。既能幫助身體打開各個部件,也能讓身體熱起來,防止由於身體過硬而突然接觸激烈的運動造成損傷。熱身時拉伸可以使關節活動角度變大、增加肌肉及肌腱的彈性與靈活度,避免跑步時受傷。可以做壓腿、轉體、抻肩等活動。

3.選擇合適的鞋子,選擇質量有保證而且舒適的跑步鞋,鞋要合腳,不要過大或過小,以免崴腳或擠腳。

4.跑步的姿勢一定要標準。腳步先以用中間部分接觸地面。一名好的長距離跑者通常是以足中著地的。慢跑者以足中和腳跟著地,快跑者的著地點比慢跑者靠前。我們認為只有短跑選手和中短跑選手適合以前腳掌著地。以足中著地對初中級跑步者是個好的方式。這樣可以減少震動,緩解對小腿肌肉和足腱的壓力,同時為下一個邁步做好準備。當你的腳著地時,你的臀部的位置在哪裡?有些人建議,著地時你的腳應該在你的重心線的末端,也就是頭臀腳三點成一線。頭部保持正和直,目光看向正前方。轉頭的時候需要特別小心,通常是從脖子以上部分轉動,避免身體的扭轉,避免在行進時產生不穩定。可以擺動雙臂。首先,最重要的是不要僵直手臂,緊握拳頭,完全彎曲肘部。保持放鬆。將手臂自然彎曲在腰線以上,不要太高或太低。兩個手臂前後交替擺動,使腿部相應反方向運動。短跑選手在跑道上奔跑時手臂是完全前後擺動的,很多長距離跑步者略帶弧度地擺動,但優秀的跑者不會把力氣用在擺動胳膊上。換句話說,不要激烈地擺動手臂。

回答粗糙,希望有所幫忙。


F範小強


眾所周知,跑步,尤其是長跑是非常耗費體力的一項運動。因為是體力活,所有我覺得首先要保證身體體力充足。

跑步前,補充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少吃零食、高油脂的食品。蔬菜水果多吃,補充身體足夠的能力儲備。

還有就是保證好充足的睡眠。好的體力是快樂健康跑步的基礎。

跑步過程,根據天氣、場地和自己感覺舒服而控制好跑步速度。白天選擇不曬的地方跑步,晚上選擇光線良好的地方跑步。

想要跑步節省體力要學習相關跑步知識。跑步時候不斷矯正跑步不良姿勢和呼吸。

按著自己的節奏跑步,那就是最少消耗最好的跑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