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0 李商隱精妙豔情詩十首,原來他不是一個輕浮的人

李商隱精妙豔情詩十首,原來他不是一個輕浮的人

在唐朝這個盛產詩歌的國度,誕生了一個又一個璀璨的詩詞明星,而晚唐的李商隱,絕對是這個時候誕生的一個異類。李商隱的詩以沉博富麗,典雅精工佼佼於世,尤其是李商隱的豔情詩,非常之高妙。讀他的詩,除了被他詩中深遠的旨意所吸引之外,他詩中瑰麗的語言、撲朔迷離的意境、飄渺的神韻都深深地吸引著人們,或許有的時候,讀他的詩還不能完全把握住其意旨,但確實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李商隱詩中不凡的藝術魅力。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李商隱最著名的十首豔情詩,瞭解一下,李商隱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竟能作出如此豔情的詩詞。

李商隱精妙豔情詩十首,原來他不是一個輕浮的人

1、【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解析】說起李商隱的豔情詩,不得不說這首《錦瑟》,這首詩最大的特點就是善於用典,而且用典妥貼自然,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簡直神來之筆。

讀完這首詩,我們借一看到,這首詩的頷聯和頸聯共用了四個典故。一是莊周夢蝶,意為曾經有過夢想,曾經沉迷在美好的世界中。二是望帝啼鵑,意為曾經有過殷切的相思。三是南海鮫人的故事,意在說美好的夢想破滅後,只有滿眼的淚水。四是藍田玉煙的故事,是說過去美好的生活如同藍田縷縷的玉煙。這首詩大量用典,增大了詩歌容量,給人們無窮無盡的想象空間。當然這其中也有一個弊端,那就是製造了與讀者之間的隔閡,讓人只讀其詩,未必解其意思,可以說是,可望而不可及。

這樣一首詩,是李商隱的代表作,愛詩的無不樂道喜吟,堪稱最享盛名的一首佳作;但這首詩究竟是寫給誰的,至今尚無確切說法。有人說是寫給令狐楚家一個叫錦瑟的侍女的愛情詩;有人說是睹物思人,寫給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詩;也有人認為中間四句詩可與瑟的適、怨、清、和四種聲情相合,從而推斷為描寫音樂的詠物詩;此外還有說是影射政治、自敘詩歌的。千百年來眾說紛紜,可以說是莫衷一是,究竟是寫什麼的,很不清晰,但世人都以為這是愛情是解之,是一首豔情詩歌。

縱觀李商隱一生,他先得白居易賞識,再得令狐楚知遇,對其扶植培養。然而科場不公,五考方得一第。官場汙濁,十年不離青袍。就婚王氏夫妻恩愛情篤,卻給仕途帶來厄運,致使終生處在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說不清,道不明,受盡夾板氣。雖苦苦掙扎,也無法擺脫人際關係這張無形的羅網,致使他雖有凌雲般的萬丈才華,卻從沒有施展開來。唐代詩人不得志的人有很多,李商隱算一個。

李商隱精妙豔情詩十首,原來他不是一個輕浮的人

2、【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解析】這首詩歌也是一個經典,曾被徐小鳳改編入歌,就是那首《相見難別亦難》。在唐朝,有這樣一個傳說,說是李世民打獵的時候,遇見一個白鬍子老頭,老頭自稱姓李名耳,他告訴李世民今後如何治國才能成功,李世民聽罷並照做,後來才有貞觀之治。我覺得,這個故事多是附會,意在說李世民是老子後人是天命所歸。

所以在唐朝的時候,人們崇尚道教,信奉道術。而這個李商隱在十五六歲的時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陽山學道。其間李商隱與玉陽山靈都觀女道士宋華陽相識相戀,但兩人的感情卻不能為外人明知,而李商隱的心內又奔湧著無法抑制的愛情狂瀾,因此他只能以詩記情,並隱其題,從而使詩顯得既朦朧婉曲、又深情無限。這首詩就是記錄他與宋華陽男女之事的,也是他們愛情的見證。

這首詩以女性的口吻抒寫愛情心理,在悲傷、痛苦之中,寓有灼熱的渴望和堅忍的執著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綿邈,極為豐富。

讀罷這首詩,可以體會到這樣一種情愫,那就是,李商隱的愛情是不幸的,由於受到某種力量的阻隔,一對情人已經難以相會,分離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現實讓一男一女難以重聚,內心充斥離別之苦。

我覺得,這首詩從頭至尾都融鑄著痛苦、失望而又纏綿、執著的感情,詩中每一聯都是這種感情狀態的反映,但是各聯的具體意境又彼此有別。它們從不同的方面反覆表現著融貫全詩的複雜感情,同時又以彼此之間的密切銜接,縱向地反映以這種複雜感情為內容的心理過程。讀完之後,這體味這樣的抒情,不禁讓人聯綿往復,細微精深,湧起了心底綿綿渺遠的深情。

李商隱精妙豔情詩十首,原來他不是一個輕浮的人

3、【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解析】這首詩是李商隱滯留在巴蜀時,在一個下大雨的夜晚寫的,寄懷長安妻子。由於長安在巴蜀以北,所以這首詩的題目叫《夜雨寄北》。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小詩,是李商隱膾炙人口的抒情短章。寫這首詩的時候,李商隱正被秋雨阻隔,滯留在巴蜀一帶,他的妻子從家中寄來書信,詢問歸期。

但秋雨連綿,交通中斷,無法確定,所以李商隱就回答說,你問我歸期,我說,親愛的妻啊,你肯定是懷著急切的心情問我,歸期是何日,那麼,現在我告訴你,我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家。

這一句有問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詩人留滯異鄉、歸期未卜的羈旅之愁。李商隱與夫人王氏伉儷情深,時刻盼望能速歸故里,與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燭花,深夜暢談。而此時,只能苦苦思念。

李商隱精妙豔情詩十首,原來他不是一個輕浮的人

4、【嫦娥】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解析】李商隱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因為他終生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可以說一生很不得志。牛李黨爭的實質就是太監當權,而這首詩就是諷刺太監當權的黑暗、諷刺憲宗的皇權旁落。所謂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這首詩就是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的典型。

雖然這首詩的題目叫嫦娥,但是人們對這首詩看法仍不一樣。有人認為歌詠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人為是直接歌詠主人公處境孤寂,有人認為是借詠嫦娥另外有所寄託,有人以為是歌詠女子學道求仙,有人以為應當作無題來看。反正,怎麼以為的都有。

讀完此詩,我們可以想象到這樣一幅場景,燭光越來越黯淡的室內,雲母屏風上籠罩著一層深深的暗影,越發顯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長夜獨坐中黯然的心境。銀河逐漸西移垂地的室外,牛郎、織女隔河遙望,本來也許可以給獨處孤室的不寐者帶來一些遐想,而這一派銀河即將消失。那點綴著空曠天宇的寥落晨星,彷彿默默無言地陪伴著一輪孤月,也陪伴著永夜不寐者,此時連這最後的伴侶也行將隱沒。

在寂寥的長夜,天空中最引人注目、引人遐想的自然是一輪明月。看到明月,也自然會聯想起神話傳說中的月宮仙子──嫦娥。據說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因為偷吃了西王母送給后羿的不死藥,飛奔到月宮,成了仙子。在孤寂的主人公眼裡,這孤居廣寒宮殿、寂寞無伴的嫦娥,其處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嗎?於是,不禁從心底湧出不盡的意念:嫦娥想必也懊悔當初偷吃了不死藥,以致年年夜夜,幽居月宮,面對碧海青天,寂寥清冷之情難以排遣,有映射女子獨守空房的意思。一般來說,獨守空房都是女子缺男人引起。

李商隱精妙豔情詩十首,原來他不是一個輕浮的人

5、【霜月】

初聞徵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

【解析】這首豔情詩,是李商隱在一個寂寥的深秋月夜,登樓遠眺,觀賞月夜景色時寫下的。一個深秋的季節,在一座臨水的高樓上,觀賞霜月交輝的夜景。月白霜清,帶來了寒涼的秋意。秋天,草木搖落而變衰,眼裡看到的一切,都是萎約枯黃,黯然無色;可是清宵的月影霜痕,卻顯得分外光明皎潔。

讀罷這首詩可以直白的看到,這樣一位冰肌玉骨的絕代佳人,愈是在宵寒露冷之中,愈是見出霧鬢風鬟之美。她們的綽約仙姿之所以不同於庸脂俗粉,正因為她們具有耐寒的特性,所以才經得起寒冷的考驗。

在這首詩的意境裡,有一點值得注意,那就是,李商隱的筆觸完全在空際點染盤旋,詩境如海市蜃樓,彈指即逝;詩的形象是幻想和現實交織在一起而構成的完美的整體。秋深了,樹枝上已聽不到聒耳的蟬鳴,遼闊的長空裡,時時傳來雁陣驚寒之聲。在月白霜清的宵夜,高樓獨倚,水光接天,望去一片澄澈空明。這首詩給人一種清寒的感覺,倒是不像李商隱的風格,但確實是李商隱的詩。

李商隱精妙豔情詩十首,原來他不是一個輕浮的人

6、【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解析】又是一首無題詩,李商隱的無題詩實在太多。為什麼李商隱要用那麼多的無題詩,我覺得這是因為,他不敢直白的給詩歌取個名字,因為他想隱晦的表達一些事情。對於這首詩,還是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說法,有人認為應屬於寓言,有人認為都是賦本事的。就李商隱的無題詩來看,幾乎都是屬於寫豔情的,言此而意彼,實有所指其他事物,只是不便說出罷了。

這首詩表達了這樣一個意境,夜幕低垂,星光閃爍,涼風習習。一個春風沉醉的夜晚,縈繞著寧靜浪漫的溫馨氣息。精美畫樓的西畔,桂木廳堂的東邊,一個人正在想著另一個人,恨自己身上沒有五彩鳳凰一樣的雙翅,可以飛到愛人身邊。為什麼有的人明明相愛,卻不能長相廝守?

讀完這首詩我們可以發現,李商隱用心理活動為起點,給人細膩而真切的感受,將一段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情感描繪得撲朔迷離而又入目三分,那份情可謂是朦朦朧朧,又若即若離。古往今來,情絲這種東西最讓人難以捉摸,因為它看不見,而正因看不見,才給人無限遐想,讓其變得像霧像風又像雨。

李商隱精妙豔情詩十首,原來他不是一個輕浮的人

7、【樂遊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解析】遊原這個地方是唐代遊覽勝地,直至中晚唐之交,樂遊原仍然是京城人遊玩的好去處。因為地理位置高便於覽勝,文人墨客也經常來此做詩抒懷。唐代詩人們在樂遊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璣絕句,歷來為人所稱道,李商隱便是其中之一。

李商隱所處的時代是國運將盡的晚唐,儘管他有抱負,但是無法施展,很不得志。他二十五歲時由令狐楚的兒子令狐綯推舉得中進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將女兒嫁給了他。因為王茂之是李黨的重要人物,李商隱從此陷入牛李黨爭不能自拔,在官場之中異常失意,這首詩正是他心境鬱悶的真實寫照。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李商隱在心情憂鬱的時候,為了解悶,就駕著車子外出眺望風景,於是登上古原。自古詩人詞客,善感多思,而每當登高望遠,送目臨風,就會想到家國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天人之思,往往錯綜交織,感慨萬千,莫可名狀。

特別是這首詩的最後兩句,是一句是深含哲理的千古名言,我們可以看到,這句是的表達意思是說,景緻之所以如此妖嬈,正是因為在接近黃昏之時才顯得無限美好。這近於格言式的慨嘆涵義十分深刻,有人認為夕陽是嗟老傷窮、殘光末路之感嘆;也有人認為此為詩人熱愛生命、執著人間而心光不滅,是積極的樂觀主義精神。

其實這裡不僅是對夕陽下的自然景象而發,也是對時代所發出的感嘆。詩人李商隱透過當時唐帝國的暫繁榮,預見到社會的嚴重危機,而藉此抒發一下內心的無奈感受。這兩句詩所蘊含的博大而精深的哲理意味,後世被廣泛引用,並且借用到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也引申、昇華甚至反其意而為之,變消極為積極,化腐朽為神奇,產生全新的意義。因此它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和思想價值。

李商隱精妙豔情詩十首,原來他不是一個輕浮的人

8、【荷花】

都無色可並,不奈此香何。

瑤席乘涼設,金羈落晚過。

回衾燈照綺,渡襪水沾羅。

預想前秋別,離居夢棹歌。

【解析】這一首詩是李商隱寫給他的未婚妻王氏的,在李商隱赴濟原王茂元幕府之前。他就認識了王氏女,並且進行了熱烈的追求,因為在他看來,他和王氏女是最為合適的一對。開成二年春的議婚,遷延了一些時日,到四月二十七日以後商隱才得以東歸濟源省親,六月下旬回京師已入夏。是時李執方調離長安去任河陽節度者,議婚之事就由李十將軍主持操辦。

李商隱的這首詩主要用象徵手法,借描寫荷花來寄託自己的情事。本來是描寫自己熱戀之人,但卻不直接描寫女方本身,而是以荷花出之。即使是描寫歡會之事,也不用直白之筆,而是以衾綺、羅襪來側面暗示,沒有露骨、庸俗的平直之語。

後來,李商隱婚後又寫了一首《贈荷花》給王氏表明自己的心跡。

李商隱精妙豔情詩十首,原來他不是一個輕浮的人

9、【贈荷花】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解析】這首詩與上一首《荷花》相照應。李商隱在開成三年成婚,這首詩就是這一年夏天在涇原幕裡所作。李商隱的妻子王夫人會寫詩,李商隱就用格詩、律詩來贈送給她。這首詩的含義明確易懂,主要還是以荷葉為主題,為的是讓王夫人能誦易曉,更能表明自己的心跡,與議婚熱戀之時的荷花詩是前後相應的。

這首詩的前兩句寫了荷花與荷葉的兩種不同命運。世上的花與葉,本是同根生,同枝長,花兒萬紫千紅,千姿百態,各自與眾不同而獨具芳馨。一旦被慧眼識中。便移栽金盆,倍受呵護。但綠葉卻受到遺棄,飄零落地,在悽風苦雨中化作塵土。花入盆,葉作塵,這是世間花和葉的各自的命運。這兩句總寫花的萬幸和葉的不幸,以它們的不相倫反映出荷花獨特品質的可貴。

這樣一首豔情詩,雖然是新婚不久所作,但更像一個自況。前面已經說了, 李商隱一生不得志,只做過幾任小官。其主要原因不是他無才,而是沒有知己者的力薦。他生存在牛、李兩黨的夾縫之中,沒有信任,沒有依託,飽受奚落和排擠。這首詩歌頌荷花能榮衰相依,實則表達了自己渴求知己、尋覓政治依託的心聲。

李商隱精妙豔情詩十首,原來他不是一個輕浮的人

10、【晚晴】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幹後,歸飛體更輕。

【解析】這是一首帶有寓託意味的詩,李商隱自開成三年入贅涇原節度使王茂元以後,因岳父老王為李黨,從此便陷入黨爭的狹谷,一直遭到牛黨的忌恨與排擠。他只得離開長安,跟隨鄭亞到桂林當幕僚。離開長安這個黨爭的漩渦,得以暫免時時遭受牛黨的白眼,精神上也是一種解放。這首詩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寫成的。

讀這首詩,我們可以看到,李商隱寫的是在嶺南多雨的初夏,天慢慢轉晴,傍晚雲開日霽,萬物頓覺增彩生輝,人的精神也為之一爽。生長在幽暗處不被人注意的小草,久遭雨潦之苦的幽草,忽遇晚晴,得以沾沐餘輝而平添生意。

從這裡,我們可以體味到一種分外珍重美好而短暫的事物的感情,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李商隱精妙豔情詩十首,原來他不是一個輕浮的人

不一樣的文章,不一樣的精彩,更多內容,請關注【詩詞歌賦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