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上海女子圖鑑》:爽文也有成為現實主義作品的可能

《北京女子圖鑑》之後,又見《上海女子圖鑑》。

看了一集,工作在北京的朋友就感慨:“上海是好啊,空鏡頭都能換著花樣拍,不像北京,拍來拍去離不開國貿。”這話說起來,自然有兩座城市景觀和客觀條件上的差異,不過至少也說明,《上海女子圖鑑》在美術、攝影、燈光等方面,沒辜負魔都風景。

《上海女子图鉴》:爽文也有成为现实主义作品的可能

但到底劇好不好,還得看故事和表演。看了前八集下來,目前的感受是:風格鮮明,漸入佳境。演員演技集體在線,感情戲接地氣不懸浮,職場戲真實有依據,有著和《北圖》一樣迅速推進的故事節奏,不拖沓,不注水,但沒有《北圖》頗受爭議的人物塑造和三觀。《北圖》和《上圖》都是女性成長,但起點、動力、方式都是不同的。

《上海女子图鉴》:爽文也有成为现实主义作品的可能

王真兒在《上海女子圖鑑》中飾演羅海燕

看了《北圖》的朋友表示,覺得陳可依這樣的女生真實存在,但更像存在於身邊的口口相傳中:如何能拼搏,如何夠幸運,如何善於使用自己的女性魅力,如何一路走向人生巔峰。而非是身邊活生生的朋友、同事、甚至自己。《上圖》裡的羅海燕,第一集就出現在同學會上的討論中,被人人一句“聽說”描繪成一個傳奇,但當她真的出現,並一路走向她的命運時,卻是再質樸不過的職業女性形象。

《上海女子图鉴》:爽文也有成为现实主义作品的可能

羅海燕不像陳可依,一開始就有要在大城市做人上人的強烈動力,畢業時懵懂,也不清楚自己能幹嘛,該幹嘛,剛進公司時,穿著土氣,不會泡咖啡不會掙表現,還習慣性地叫上司“老師”,被搶白一通。種種不適應和不知所措,讓觀眾回想起自己剛成為職場新人時,那些尷尬茫然的時刻。這瞬間拉近了觀眾和羅海燕的心理距離,也為她之後的成長奠定基礎。

《上海女子图鉴》:爽文也有成为现实主义作品的可能

再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兩部電視劇都講“買包”,陳可依想要男朋友用買包來證明對她的愛,也在用買包來證明自己值得被愛。羅海燕男朋友主動給她買包,卻買到假包,被室友冷嘲熱諷後,羅海燕在洗手間裡偷偷掉眼淚,第二天也不跟男友發脾氣抱怨,默默揹著帆布包去上班。

《上海女子图鉴》:爽文也有成为现实主义作品的可能

《北圖》講包,講的是陳可依身處大城市的不安全感,反映在對物質的極度渴求上:每得到一個包,就像證明了自己在這個城市的價值和地位。《上圖》對包的講述,是講自尊心,年輕人那龐大的自尊心當然會反映在物質欲和虛榮心上,但同時也會反映在“流血不流淚”的硬氣和剛烈上。

物質欲和虛榮心都不是壞東西,我們這代人所受的教育中,通常強調“夢想”、“奉獻”,唯獨不說“慾望”,彷彿這是個最低俗的詞彙,將我們人生中的努力拉低幾個層次。其實“慾望”對我們的人生、我們的社會都無比重要,現實點說,慾望最直接地推動著我們行動,一個年輕人低慾望的社會,發展速度必然會降低;深入點說,活著就必然有慾望,慾望是生命的一種本質,迴避慾望,就是迴避自己的本質。《東京女子圖鑑》很棒的一點,是坦蕩展示女主的物慾,卻不讓人討厭。這和日本的文化、社會發展程度有關,也和編劇表現方式有關。

而另一方面,物慾只是慾望中很少的一部分,除了坦蕩展示都市女性的物質欲和購買力外,我期待的是更深刻的對於女性慾望的表現:那些不曾宣之於口的野心,那些凌駕於所有對手之上的渴望,比起包包,勝利和掌聲帶來的快感更強烈,而包包只是隨之而來的點綴。職場中真正頂尖的權力女性,沒有誰是在為了買包而工作,也沒有誰能靠女性魅力解決一切職業困境。

《上圖》的編劇表示,想要塑造一個“與自己的慾望和睦相處,既不被龐雜的慾望帶得偏離軌道,也能帶著自己真正的慾望一路向前”的女性形象。聽上去這似乎有點過於“政治正確”,但目前這樣的女性形象罕有國產劇能塑造好,所以依然值得期待。

如果《上圖》的優點之一是展現出了對深度刻畫女性“慾望”的野心,那它目前的另一個優點,則是對於愛情戲與職場戲的嚴格區分。女性成長和職場晉升靠談戀愛,是國產大女主戲的通病,美麗的女性在職場中運用女性魅力無可厚非,但在所有的關鍵節點都有男人伸手幫一把,或一路打怪升級都有痴情大佬背後支持,這種故事非要說是反映了真實都市女性生活,那真的屬於耍流氓。大多數職業女性的職場之路戰天戰地戰甲方,打落牙齒和血吞,誰還不明白最簡單的道理:靠男人是最靠不住的。陳可依靠女性魅力挽回職場錯誤,贏得職場晉升,交到有錢的男朋友;羅海燕拒絕跟有錢男人應酬陪酒,住著800塊一個月的合租房,加班加點工作,吃泡麵省錢報班學英語。這兩種誰更像一個出身平凡的年輕女性剛進職場奮鬥的常態?

《上海女子图鉴》:爽文也有成为现实主义作品的可能

而且,情愛就是情愛,“性關係這麼純潔的關係,就不要和其他東西攪在一起了。”

戀愛當然要談,不光要談,還要對女主的成長有幫助。但這不意味著就得和職場發展攪在一起。目前劇中出現的兩個男性,對女主漸漸確立自己的人生方向是有極大幫助的。初戀陳曉偉(李現飾演),一度是羅海燕人生的中心,也曾是她的驕傲,她所有的憧憬,但當李現決定回老家時,羅海燕放棄愛情,選擇了留在上海。這是她的野心和慾望,初露端倪。

《上海女子图鉴》:爽文也有成为现实主义作品的可能

羅海燕和陳曉偉

而袁文康飾演的大學老師,外表儒雅,溫柔體貼,職業穩定,上海本地人。袁文康的表演很是到位,做愛前脫衣服都要按順序把衣服疊好的細節,很能塑造人物性格。他想要的,是一個相夫教子的傳統型妻子,事業心超強的羅海燕並非其良配,母親的一句話點出了他內心深處的擔心:“她以後要是真的賺的比你多,你就在家裡給她燒飯吧。”

母親這個配角也很是真實,她是思想保守的老一輩,看不上小鎮姑娘羅海燕,更不欣賞她的事業心。“女人想要往上爬,手段還是很多的。”一句話點明她的不屑。但攛掇兒子跟羅海燕分手時,兒子把分手費叫做“補償”,她忙不迭地走出來,溫柔帶笑地表示“這哪能叫補償,這是對你的支持,一個女孩子在上海不容易”云云,心裡不屑,也得把事情辦得體面,這是上海人的講究。自此,被狠狠挫傷自尊心的羅海燕下定決心靠自己在上海買房,也更堅定了在職場努力打拼的信念。

像這樣細緻的配角塑造,在《上圖》中頗多。金莎飾演的Kate就是一大亮點。比起羅海燕,這個上海姑娘外表精緻,聲音嬌嗲,很擅長辦公室政治的一套,贏得女上司的讚揚的同時,還撩到男上司做男朋友。你說她“走捷徑”吧,但她工作能力強,情商高,英語好,腦子清醒。她看得清身邊人,對羅海燕多有善意提點,她鬥得了競爭對手的背後一套,卻不屑於用下三濫的手段報復,婚禮還給對方發請柬,段位之高,姿態之妙,讓人不得不服。

配角們展現出的生活方式與觀念迥然不同,會與主人公之間產生衝突,甚至帶來傷害,但都是出於人物的真實塑造引發的戲劇橋段,而非強行為了戲劇衝突而去誇大人性的善與惡。因此,《上圖》在呈現出對奮鬥中獨立女性的認同與尊重的同時,沒有貶低其他人的生活方式和個人選擇,這是一種開闊、包容的看待他人和世界的態度。

看目前故事走向,這是一個小鎮姑娘逆襲式爽文。但我認為,大女主逆襲爽文,如果能真實展現都市職業女性的困境、掙扎、取捨,並提振她們的鬥志和士氣,爽文也有成為現實主義作品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