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女兒因感冒引發“膿毒症”,為這位媽媽的就醫心態點贊

女兒因感冒引發“膿毒症”,為這位媽媽的就醫心態點贊

注:圖片源自網絡,與圖文無關

我做過120醫生,也做過重症監護室醫生,都是跟重症疾病打交道,當我看那篇《我的女兒,與死亡擦肩而過!》時,面對“膿毒症”這個疾病,並沒有新鮮和震撼感,當隨著進一步的深入閱讀,還是被作者的堅強和理性給打動!但是鑑於很多家長可能第一次聽說“膿毒症”這個疾病,因此,我們還是有必要先科普一下。

作者的女兒患有“膿毒症休克”,一看這些字眼:膿毒、休克,心裡就猜的出這是很嚴重的疾病,古代波克拉底將其描述為:腐爛的肉,然後像沼澤產生沼澤氣體一樣,聽起來很恐怖,那到底什麼是膿毒症呢?

一、什麼是膿毒症,膿毒性休克?

膿毒症不是一個單一的疾病,沒有明確,單一的斷標準,比如:肺部聽到細溼羅音,就是肺炎;測出來血壓高,就是高血壓。

膿毒症的前提條件是感染,是指感染後導致的一系列重症反應。比如:一個感冒,剛開始可能只是表現為咽喉痛,後面可能出現發熱,導致頭痛,心率、呼吸快、食慾差,最後就是感覺全身都不舒服,有時候還會有器官功能障礙,甚至衰竭,查一下感染指標,如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等指標都非常高,這一系列狀態,就可以用“膿毒症”來描述。

如果在這基礎上,合併為低血壓,肢端循環差等,給予足量的液體復甦後仍然伴有無法糾正,就叫膿毒性休克。

1992年正式提出診斷條件,具有2項或兩項以上的下述臨床表現:

1、體溫>38度或<36度;

2、心率增快;

3、呼吸頻率增快;

4、外周血白細胞>12×109或<4×109或未成熟嗜中性粒細胞>10%。

但是,家長可能會有這些經歷,孩子幾乎每年都會因感冒發熱去查血常規,經常出現這種情況:體溫>38℃,外周白細胞>12×109,有些小朋友甚至一年好幾次,那就可以診斷出膿毒症?

而做過兒科門急診的醫生也清楚,很多這些疾病的孩子不要說搶救,甚至都不用輸液、複診,這說明這些標準是沒有特異性的,太寬鬆,後來經過調整,將膿毒症定義為:

發熱(肛溫>38.5℃)或低體溫(肛溫<35℃)、心動過速(低體溫者可以無心動過速),伴以下至少一個臟器功能異常:意識改變、低氧血癥、血清乳酸增高。但是孩子是個變化的機體,心率和血壓是隨年齡而不同。

二、普通感冒與膿毒症的關係?

我們在文章開頭以“普通感冒”來引出膿毒症,很多家長就會很緊張,怎麼“感冒”跟“膿毒症”有關,會導致膿毒症?而在文章中,媽媽在早期也是把孩子的疾病當做普通感冒來處理,當她回憶時都因自己早期忽視病情有點遺憾,這點可能會造成很多家長像驚弓之鳥!

其實大可不必,很多感染性疾病主要取決於孩子的基礎狀態和病原的毒力,也就是說病毒一進入患者體內,就決定了它有什麼樣的旅程和結局,就像我們去看電影,電影一開始放映,結局就存在了,不會因你的擔心和喜好而改變,需要的只是時間讓它展開!

對於病情的進展和結局,不單家長,甚至醫生也無法預測,因此,在看病的過程中,醫生說的最多的幾個字可能就是:觀察、觀察、再觀察,這樣可能會給激進的家長“醫生不作為”的錯覺!

抱怨:一個感冒,來看過很多次了,還發展為肺炎?我們都住院了,為什麼病情還沒有好轉,反而在進展?確實,很多疾病當初就是以披著“普通感冒”的外衣,來幹著“重症疾病” 的勾當,醫生不是神,最好的方法就是觀察!有時候一旦積極干預,可能又會陷入過度醫療,這也是很多家長反感的!

三、膿毒症的病因有哪些?

既然一個感冒的結局可能是膿毒症,那說明凡是能導致感冒的原因,都可能會是膿毒症的元兇,比如:細菌、病毒、支原體,甚至還有真菌、寄生蟲等,因為疾病的進展跟病原毒力有關,因此對於嚴重的感染,如:肺炎、膽管炎、泌尿系感染、蜂窩織炎、腦膜炎,就更容易出現膿毒症;除了病原毒力,病情還跟機體的免疫力和基礎疾病有關,因此凡是能導致免疫功能受損的疾病更容易出現膿毒症,如:如燒傷、多發傷、外科術後,而一些有基礎疾病,如糖尿病、白血病、腎病等,也更容易出現膿毒症。

四、膿毒症的早期識別

膿毒症仍是導致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一項全球性的多中心調查中,重症膿毒症佔收住PICU患兒的8.2%,病死率達25%,發展中國家病死率更是高達50%,即使存活,也有17%的患兒會留下功能障礙。

這讓家長觸目驚心,那是不是每次感冒都要跑去醫院?可是掛號、排隊、院內感染,每一次的就診都如唐三藏曆劫一樣,一邊是憂慮病重,一般是苦難重重,如何取個平衡?就是說,怎樣早期識別重症膿毒症呢?

疾病基本上都是死於一些重要臟器的功能衰竭,如:腦、心、肺、腎臟等,會通過一些生命體徵來表現出來,比如:心率、呼吸、血壓、肢端循環、膚色等,因此如果在安靜狀態,觀察到孩子神志異常、全身無力,呼吸急促、困難,肢端冰涼,顏色蒼白等表現時應該及時就診(後文附上心率、血壓等警戒值圖標),該住院就要住院,前面內容是我們需要掌握的,而後面的評估和治療,就可以交給醫生。

五、面對重病時,如何面對,如何跟醫生交流?

在這個文章裡,最讓我觸動的是家長對待孩子病情時的堅強,在文中,我們看到,全家包括爸爸好幾次落淚,甚至在簽字搶救的時候,字都寫不出來,可是媽媽表現得非常鎮定,簽字,跟醫生溝通都非常順暢。

媽媽跟孩子最親;孩子的痛苦,媽媽感受也是最深,面對自己最愛的人重病時,哪有什麼舉重若輕,有的只是堅強和隱忍罷了!

當孩子出重症室的時候,流下如釋重負的淚,讓我們看到她感性的一面,她隱忍、冷靜,不失感性,作為一個媽媽,她是很偉大的;我相信,如果她作為醫生,也會是個好醫生!

另外打動我的是她對醫生的態度,當孩子住到重症監護室,內心著急、焦慮、擔憂的情緒會開水一樣找一個出口,可能會抓住任何一個從監護室出來的、人詢問:醫生,我的孩子……!可是她並沒有這樣子做,而是表現為非常理智;並且住在監護室,精神、經濟上都有很大壓力,可是她始終懷有一顆感恩的心,選擇相信醫生。

站在醫生的角度,我們在重症監護室的時候,下班時經常不敢從前門出來,怕被家屬逮住機會問病情,一方面是不忍看家長無助,另一方面下班了,也想清靜一會,可是,當我們碰到這些善解人意的家長時,也是樂意跟她交流,以減輕她一些憂慮,並且在救治的時候,也不會被各種顧慮所掣肘,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孩子的病情當中!

聲明:原創作品,首發醫來er趣公眾號,歡迎來醫來er趣公眾號與醫生交流女性健康、備孕和科學育兒,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不當請聯繫我們,禁止私自轉載,轉載請聯繫我們。

醫來er趣,長期邀請三甲醫院婦產科、兒科、疫苗、皮膚科、營養科和心理方面的醫生為您做專業的科普課堂和在線答疑。旨在讓女人更健康,懷孕更容易,育兒更加科學有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