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世界讀書日:那些年語文課本里潛藏的經典讀物(古書入門)

距離世界讀書日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小夥伴們年初制定下的閱讀計劃進展如何啦?

有小夥伴為提高自己的古文閱讀能力想多閱讀一些經典古書,但是又不知道該從何入手。其實,語文課本就是最好的指引,大家可以根據語文課本中節選的古文找到他們對應出處,如此就可以列出一系列古書經典啦。

以下為部分古書書目:

世界讀書日:那些年語文課本里潛藏的經典讀物(古書入門)

《浮生六記》沈復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童趣》,節選自《浮生六記》中的《閒情記趣》。

原文選讀:

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衝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怡然稱快。於土牆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常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餘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小編還記得當初學這篇文章時就特別佩服作者小時候的想象力。當時心想,這夏天的蚊子是多煩人多可惡的存在啊,可是作者偏偏能在煩擾中作鶴群觀,還看出樂趣來。而草叢中一幕,小作者不僅腦補了二蟲大戰的激烈場面,還見義勇為地驅趕了作惡的癩蛤蟆。小孩子眼中的世界,總是平凡中透出奇妙的樂趣。

關於《浮生六記》

《浮生六記》是清朝長洲人沈復(字三白,號梅逸)著於嘉慶十三年(1808年)的自傳體散文。本書以作者夫婦生活為主線,贏餘了平凡而又充滿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遊各地的所見所聞。“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詩《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中“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陶庵夢憶》張岱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湖心亭看雪》,選自《陶庵夢憶》卷三。

原文選讀: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每次讀《湖心亭看雪》,讀到作者筆下“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時,都會忍不住感慨古文之美。“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三兩筆下便繪就一幅空靈縹緲的水墨佳作。面對這樣的畫面,誰人能不“痴”呢?

關於《陶庵夢憶》

《陶庵夢憶》,明代散文集,為明朝散文家張岱所著。《陶庵夢憶》是記述關於明末散文家張岱所親身經歷過的雜事的著作,它詳細描述了明代江浙地區的社會生活,如茶樓酒肆、說書演戲、鬥雞養鳥、放燈迎神以及山水風景、工藝書畫等等。其中不乏有對貴族子弟的閒情逸致、浪漫生活的描寫,但更多的是對社會生活和風俗人情的反映。


《震川文集》歸有光

人教版語文高二上冊、魯人版語文必修三等多教材收錄了《項脊軒志》。

原文選讀: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餘稍為修葺,使不上漏。前闢四窗,垣牆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舊時欄楯,亦遂增勝。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堦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

餘既為此志,後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餘問古事,或憑几學書。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其後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後二年,餘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其制稍異於前。然自後餘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項脊軒志》中傳頌最廣的便是作者後來補充上的文字中的最後一句:“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沒有描寫心理情緒的文字,卻讓後人讀之感受到滿滿的悲切。言有盡而意無窮。

關於《震川文集》

《震川文集》是明代歸有光(世稱震川先生)作。其後人歸瑜等編,錢謙益校訂,共三十卷,別集十卷。其散文記敘家人之誼,朋友之情,即事抒情,真切感人;注重細節,刻繪生動;神態生動,風韻悠遠,做到“無意於感人,而歡愉慘惻之思,溢於言語之外”。


《世說新語》劉義慶等人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詠雪》、《陳太丘與友期》。

原文選讀: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如果說每個男同學心中都曾經有過一個沈佳宜,那麼小編想說,每一個初中生心中對於才女最深刻的印象可能還是謝道韞。鹽和柳絮從此結下聯繫,可能也是從那時開始了。

關於《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依內容可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等三十六類(先分上,中,下三卷),每類有若干則故事,全書共有一千二百多則,每則文字長短不一,有的數行,有的三言兩語,由此可見筆記小說“隨手而記”的訴求及特性。 其內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後期到晉宋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書中所載均屬歷史上實有的人物,但他們的言論或故事則有一部分出於傳聞,不盡符合史實。


《古詩十九首》多人作品

魯人版語文高中必修三《行行重行行》,粵教版語文高中必修一《迢迢牽牛星》等。

原文選讀: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複道,努力加餐飯。

說起古詩詞,很多人必定會先提起《詩經》。《詩詞》確實經典,但是由於創作時間太早,因此對許多同學來說仍稍晦澀,甚至會遇到不少不認識的字。相比起來,《古詩十九首》會更易懂一些。

記得當年讀過《行行重行行》後,“努力加餐飯”改變了小編對於離別寄語的很多印象。

在《雨霖鈴》課上,語文老師曾經問過我們,臨別之時,你會對即將遠行的親朋說些什麼呢?有些同學站起來說了許多情真意切的心裡話,而唯獨一個同學站起來說:“我大概什麼都說不出口吧。”

因為臨別時無語凝噎,千言萬語都先不說了,天冷添衣、好好吃飯,大概才是所有的情意吧。

關於《古詩十九首》

《古詩十九首》是在漢代漢族民歌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五言詩,內容多寫離愁別恨和彷徨失意,思想消極,情調低沉。但它的藝術成就卻很高,長於抒情,善用事物來烘托,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仔細一看,其實古文閱讀並不是什麼枯燥的事情,關鍵是我們不能一開始就抱著“強迫閱讀”的心情去開始讀古文。要提高古文閱讀能力,堅持閱讀、培養語感還是很必要的!

另外,有那麼多好書,天天都是讀書日呀~

文章參考 | “川崎歺又米”(知乎),豆瓣圖書

世界讀書日:那些年語文課本里潛藏的經典讀物(古書入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