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豬價低迷,為何雛鷹等養殖巨頭的利潤不減反增?

用戶61402406


2018年1季度豬價低迷的情況所有養豬人應該都深受其苦,尤其是3月份,豬價跌到5元/斤的超低價,一頭豬虧損超過200元,但最近不少養殖巨頭公佈了1季度的業績預告,有幾家企業的利潤不降反而出現了增長,是真的嗎?為什麼呢?

根據企業發佈的業績預告,今年1季度,大部分養豬企業的業績都出現了明顯的下滑。

國內最大的生豬養殖企業溫氏預計,今年1季度實現淨利13.5億元-14.2億元,同比下降3.61%-8.36%,去年同期實現淨利14.73億元。今年1季度,溫氏共銷售商品豬498.36萬頭,同比增長16.57%。

而最大的一體化養豬企業牧原股份,預計今年1季度實現淨利潤1.25億元-1.5億元,同比下降77.94%-81.62%,去年同期盈利高達6.8億元。

溫氏和牧原可以說是養豬界的標杆了,溫氏1季度業績僅小幅下滑,很大程度上受益於其養雞業務,而牧原所有的收入都來自養豬業務,可以說是兩市最純粹的豬業股,其業績變化最能反映豬價變化對養豬盈利水平的影響。

而1季度確實有部分企業業績不降反增的情況。

雛鷹農牧預計1季度實現淨利潤3.3億元~3.8億元,同比增長191.28%~235.44%。公司目前的戰略定位為“生豬養殖、糧食貿易和互聯網”三大板塊,生豬養殖只是其中之一,1季度業績增長主要得益於投資收益,1季度其養豬業務業績也是下滑的。

海大集團預計1季度實現淨利潤0.93億元~1.1億元,同比增長60%~90%。雖然海大目前也開始養豬,但規模尚不大,主業仍是飼料,1季度業績增長主要來自於高速發展的飼料業務。

簡而言之,豬價大幅下跌,對所有養豬企業的經營業績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但很多企業都不是單純的養豬企業,養豬業務收入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您要是覺得答主說的有道理,不要忘記點贊和關注哦


畜牧大集網


這和合豬的運作機制有關係 高價賣給養殖戶飼料、藥品、仔豬,然後再高價收購成豬,也就是說高進高出。利潤已經在飼料和藥品上賺到了,而且還拿有補貼和扶植資金,你說這能不掙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