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怕寶寶維D補不夠?看了這篇就別再瞎操心了!

怕寶寶維D補不夠?看了這篇就別再瞎操心了!

寶寶一出生,這個問題就一直困擾著媽媽。

寶寶維D補多少?沒補到定量就不行嗎?

多多少少,當媽的都曾稀裡糊塗過……

今天阿滋媽劉瑩現身說法,為大家解答這些稀裡糊塗事。作為一名營養科醫生媽媽,關於寶寶的營養攝入「量」,真是一點都不含糊!

怕寶寶維D補不夠?看了這篇就別再瞎操心了!

80後醫生媽媽,自從擁有了自己的孩子,對於營養的理解、體會,特別是生命早期營養的思考和認識就不斷被新的感觸刷新。當今網絡育兒謠言太多,阿滋媽希望盡己之能,還營養一份清明空間,還科學養育一個本真自然。

---

有辣媽問我,寶寶1歲後,維生素D是不是要調整到600IU啦?

其實咱們國家的推薦量還是維持400IU呢。

除非寶寶的血清維生素D水平查出偏低,否則我們還是更傾向於繼續維持400IU的官方推薦量,特別是在我陽光明媚的大南中國地區

怕寶寶維D補不夠?看了這篇就別再瞎操心了!

別看我是個正經的營養科班生,維生素D第一次真正走進意識都是在工作後又回到學校的那會兒,圍繞它要寫一個綜述。搜讀文獻後簡直刷新了舊識無數,從此對其敬畏,不敢馬虎

怕寶寶維D補不夠?看了這篇就別再瞎操心了!

維D是誰?

它能影響3000個基因!

///

有人問:吃維生素D是不是就是補鈣?

非也非也!

鈣屬於礦物質而維生素D是維生素啊。來,我給大家看看化學式就明白了(其實,就算看了化學式還差得遠呢

怕寶寶維D補不夠?看了這篇就別再瞎操心了!

)。

怕寶寶維D補不夠?看了這篇就別再瞎操心了!

阿滋媽供圖

話說回來,維生素D和鈣一直被利益綁定不假。我們把維生素D和鈣磷代謝的關係叫做「維生素D的經典作用」,簡單說——維生素D夠了,鈣才好吸收,骨骼才夠健康

怕寶寶維D補不夠?看了這篇就別再瞎操心了!

阿滋媽供圖

除了經典作用,維生素D許多別處的光環也在逐漸被打開:

  • 預防慢病,從腫瘤、心臟病到自身免疫疾病;

  • 維持健康,調節細胞生長、神經肌肉、免疫功能、炎症反應;

總之,少了後果似乎很嚴重。

有人說,人體有大約30000個基因,維生素D影響了其中的將近3000個

怕寶寶維D補不夠?看了這篇就別再瞎操心了!

不同國家的寶寶

不同攝入量?

///

維生素D的推薦量差異性很大

不同國家、不同機構各自有對專屬人群的一套營養素的參考推薦,維生素D的推薦量差異性尤其特殊

怕寶寶維D補不夠?看了這篇就別再瞎操心了!

膚色、人種、緯度、海拔、日照角度和時長、習俗、甚至連空氣汙染指數都影響了維生素D和每個人戀愛的機會。

下圖是我辛勤工作了許久給大家整理出來的各國維生素D膳食參考攝入量,針對的是健康人群,我們一起看看吧:

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

怕寶寶維D補不夠?看了這篇就別再瞎操心了!

阿滋媽供圖

七個機構,七套建議,你方唱罷我登場。(第七套廣播體操,現在開始……)

歐洲這次居然有個代表和美國統一上了!問題是,歐洲自己內部的建議還挺熱鬧的。不好意思說為了偷點工時,我已經懶得把德瑞奧日韓的數據也搬上來,不然更熱鬧。

上圖中維生素D的單位用的是IU(國際單位),其中絕大多數參考值都是推薦攝入量(RNI)

啥是RNI?

它的意思是——所推薦的人群中,如果大家都能保證這個攝入量,將有97.5%的人可以獲得理想狀態的維生素D水平

也就是說,可能還有一小部分個體是不夠的。並且這97.5%的人當中,可能有一部分人不需要攝入這麼多也夠了。(不怕告訴你,這段話的含義我當年大學時花了幾個月才悟透的,大家如果犯暈純屬正常。)

怕寶寶維D補不夠?看了這篇就別再瞎操心了!

理想狀態的維生素D水平是怎麼樣的?

問題說到這兒,第一個糾結點就出來了,多少才算理想狀態的維生素D水平呀

爭議多得去了,大多數機構用血清(Serum)裡25(OH)維生素D的水平達到20ng/ml作為理想狀態的標準,但也有很多學者提出了不同見解,有些人甚至認為這個數值需要翻倍。

所以我們今天認定合適的攝入量,他日可能隨時被顛覆。在之前的文章裡,我也談論過咱中國鈣攝入推薦量的幾代變遷:

阿滋媽|醫森醫森,我的寶寶需要補一些鈣世神藥麼?

所以針對營養素的推薦攝入值我們要有一種正義凜然,視死如歸的受試者心態,指不定我們順從就範的這幾十年,正在為日後的科學成果修正,提供有趣的史實(掩面)。

好吧,回到正題上。維生素D既然可以從日曬獲得,為了保持推薦的公平可靠性,不同機構在此事上達到了愉快的小默契,他們一致表示「本推薦量基於很少或幾乎得不到日曬的情況出發」

所以不同國家的緯度、日照機會和空氣汙染在上表的推薦數值上並沒有產生干擾意義,你理解了麼?

於是不難理解,儘管英國緯度高高在上,這個陽光維生素的推薦值卻溫柔得很;倒是澳洲大咧咧的給出全場最低推薦水平,讓人完全無法不迅速聯想到她大片明媚的陽光、沙灘、海,還有比基尼。

怕寶寶維D補不夠?看了這篇就別再瞎操心了!

▌補維D,別老盯著別人家的!

有趣的是,即便大家推薦水平各有特色,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推薦研究背景實驗卻仍是常常互相引用,互為推論依據。

美國IOM1997年的推薦主要依據就來自於中國南方的研究數據,而中國2013的最新推薦同樣又參考回了美國2010年的實驗基礎

怕寶寶維D補不夠?看了這篇就別再瞎操心了!

最終決定了不同機構意見分歧的還是要回到人群特點,比如移民大國考慮的人群複雜性要比中國這樣的非移民國家多,所以我們並不建議使用別人的推薦值

特別是,當你還生活在特定的地區時,這裡的陽光更加會提醒你不要望著人家的數字吃飯哦

怕寶寶維D補不夠?看了這篇就別再瞎操心了!

怕寶寶維D補不夠?看了這篇就別再瞎操心了!

補多補少見機行事?

不,看這個指標!

///

不管一個人採用了怎樣的攝入標準,最終我們用來評價具體個案的維生素D水平時,目前最關心的指標還是TA本人

血清裡維生素D的濃度達到理想狀態沒有?

這就是我要提的第三個糾結點:膳食參考攝入量在一邊,現實考慮中補充劑的推薦量卻是另一邊。

因為維生素D的來源回到真實生活場景,可以由陽光、小部分食物、補充劑共同完成。

所以,如果某個年齡段的活動能力顯然有更多機會把自己暴露在陽光下,或者政府實施大範圍食品強化的行為(比如北美的牛奶、豆漿及果汁裡維生素D的強化),那麼建議給人群的補充劑服用水平不一定等同於參考攝入量。

舉個例子說明:

  • 英國建議配方奶餵養達到500ml/天以上的寶寶,無需額外補充維生素D。

  • 而美國的建議則是隻要的寶寶配方奶沒有喝到1000ml,就例牌應該額外補充400IU/天。

這個差異跟配方奶的強化維生素D政策聯繫在一起的,具體配方奶品牌和強化標準的差異決定了具體情況——我們要算算才知道。

還是那句話,維生素D的變數太大,參考推薦的目標、人群、食品供應、自然條件都太不一樣,造成了現在全球各個國家、地區大不相同的推薦水平。聰明的你,見機行事了沒有呢:)

怕寶寶維D補不夠?看了這篇就別再瞎操心了!

要點小結

好了,今天的文章提出的討論有點生澀,我最後圈幾句重點:

1.中國寶寶,建議還是參考本國最新推薦量(2013年)。

2.早產或者特別胖的寶寶,推薦水平另有打算,具體請諮詢醫生。

3.為了保證寶寶確實有可靠的維生素D營養狀況,定期查血確認個體的營養狀態還是推薦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