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腰肌勞損和腰椎間盤突出有什麼區別?

逃花劫


慢性腰痛原因很多,常見的除了腰肌勞損和腰間盤突出除外,還有一個常見的疾病,無論是患者還是醫生都容易忽略。

本人從事骨科和手足外科二十餘年,臨床上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慢性腰痛患者,試著回答這個問題。不妥之處歡迎留言吐槽、評論和指正。請點擊右上角關注謝松林大夫。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腰肌勞損?什麼是腰椎間盤突出?

慢性腰肌勞損:持久的外力損傷、持續牽拉擠壓、震盪腰部,使肌肉、韌帶、筋膜等發生組織結構、理化性能、運動規律的微細變化,這種小量微細變化累積起來,超出了人體的代償能力,便出現腰痛,稱為慢性腰肌勞損,又稱功能性腰痛、慢性下腰損傷、腰臀肌筋膜炎等,實為腰部肌肉及其附著點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損傷性炎症,是腰痛的常見原因之一。其日積月累,可使肌纖維變性,甚而少量撕裂,形成瘢痕、纖維索條或粘連,遺留長期慢性腰背痛。主要症狀是腰或腰骶部脹痛、痠痛,反覆發作,疼痛可隨氣候變化或勞累程度而變化,如日間勞累加重,休息後可減輕時輕時重。 多發於體力勞動者、運動員。常見病因為久坐、久站或從彎腰位到直立位手持重物、抬物等。

4.腰部有壓痛點,多在骶棘肌處,髂骨脊後部、骶骨後骶棘肌止點處或腰椎橫突處。 5.腰部外形及活動多無異常,也無明顯腰肌痙攣,少數患者腰部活動稍受限



腰椎間盤突出症: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及軟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後,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於後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脊神經根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部疼痛,伴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症狀。



腰背疼痛原因很多種,首先要排除腎結石、輸尿管結石、泌尿系疾病、腹部臟器疾病等情況,其次才考慮腰椎間盤突出和腰肌勞損,其實還有一個很常見的疾病叫腰椎間盤源性疼痛,它比腰椎間盤突出症更多見。這幾個疾病是完全不同的疾病,都有腰痛症狀,容易混淆,很多人只要腰疼就以為自己得了腰椎間盤突出,其實這裡存在誤區。


腰椎間盤原性疼痛

盤源性腰痛主要由椎間盤內部結構和代謝功能出現異常,刺激椎間盤內疼痛感受器所引起的疼痛。 疼痛是由於纖維環撕裂,髓核組織向纖維環外層漏出所致,一般沒有明顯突出。 很多教科書都沒有提及腰椎間盤性疼痛,所以臨床上容易漏診。臨床上經常遇到一些病人訴腰痛,偶爾放射到臀部和腿,但要說具體到哪一塊又說不清楚,特別是影像(腰椎CT和核磁共振)又沒有明顯的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的徵象,這時就要考慮“椎間盤原性疼痛”了。 椎間盤原性腰痛的臨床特點: 1.久坐不能是常見的主訴,當採取端坐位和前傾位時疼痛加劇,特別是前傾坐位時,此類患者常常不到半小時就會因為疼痛加重而由坐位變換體位。 2.疼痛部位,一般侷限於下腰部中線區,常放射到臀部,少數也可放射到雙下肢。臀部、髖部、腹股溝區或者下肢的疼痛可來自椎間盤後部纖維環病變,而不累及神經根,沒有神經根壓迫症狀,比如沒有麻木、肌力下降、關節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等情況; 3.疼痛的時間。為持續性,靜息痛,但多在體力活動後加重,但臥位休息時常不能立即緩解; 4.疼痛的性質。缺乏特異性,為自發性脹痛。臀部和下肢表現為沉重感或者抽筋,下肢的反應性疼痛不同於典型的腰椎間盤突出下肢放射痛,查體時多無神經根損害的陽性特徵。 5.體檢棘突部位有深壓痛,棘突旁壓痛不明顯。

腰間盤突出與腰肌勞損二者主要區別

1.從病史上講,腰肌勞損起病緩慢,病史較長;腰椎間盤突出症往往是急性發作,常有慢性腰痛病史。 2.從症狀上講,腰肌勞損多侷限在腰部,可單側或雙側發病,大多疼痛可以忍受;腰椎間盤突出症疼痛劇烈,位於棘突及兩旁,腰部活動嚴重受限,疼痛可向臀部及腿部放射。 3.從體徵上講,腰肌勞損腰背部肌肉有明顯和固定的壓痛,腰背部壓痛叩擊痛位於脊柱中線兩旁肌肉(距離中線3-5釐米以上),無下肢放射痛;腰椎間盤突出症壓痛及叩擊痛位於棘突及兩旁(距離中線2-5釐米之內),可有臀部下肢放射痛,下肢可用痛覺減退和麻木,可有下肢肌力和關節反射減退,也可出現肛周麻木、大小便失禁。直腿抬高及加強試驗陽性。 4.從影像學上講,腰肌勞損彩超可見腰肌增粗或萎縮;腰椎間盤突出症,腰CT或腰MRI可以確診。5.從治療角度上講,腰肌勞損疼痛拳擊按摩可以緩解,採用理療、消炎止痛對症、按摩、針灸和射頻等治療效果好;腰椎間盤突出症單純肌肉按摩效果不佳,通常採用階梯治療,如保守、微創等,必要時需要手術治療。



盤源性腰痛疼痛部位和體徵類似於間盤突出,少數也有下肢反應性疼痛,但無神經根壓迫症狀,直腿抬高和加強試驗多為陰性,CT和磁共振檢查沒有明顯椎間盤突出。有時候很難確診,確診的唯一標準是:腰椎間盤造影術,同時可以指導下一步治療的方法。在透視下用針穿刺達椎間盤中央,繼而注射照影劑,如果患者出現與通常發作部位、性質、程度相似的疼痛,則稱為“一致性疼痛”。患者要在注射照影劑後2小時內送往間盤造影檢查室(CT間盤造影),否則照影劑可能已經消失。

椎間盤源性腰痛的治療包括保守和手術治療。保守治療有臥床休息、牽引、按摩、腰圍制動以及藥物治療。如症狀反覆發作,持續1年以上,椎間盤造影陽性,保守治療無效者可考慮切除椎間盤植骨融合穩定脊柱。




腰肌勞損只是腰脹痛或麻痺感,腰間盤突出就不一樣了,會壓迫神經,臀部疼痛和大腿外側疼痛, 再嚴重的會到小腿疼痛,我以前就嚴重到腳板都麻痺,腳跟都撐不起腳板,腳勁已經用不上力氣,抬腿抬不起來,彎腰也彎不下去,腰肌勞損就不一樣了,能抬腿還能彎腰,我換過來腰間盤突出,體驗過這最基本的區別,我是用藥酒治好的,不知道各位腰間盤突出的朋友是用什麼治好的。


傳承醫藥


腰肌勞損。

腰肌勞損:又稱為功能性腰痛,為肌肉附著處的筋膜、骨膜一種長時間的疲勞性損傷或無菌性炎症導致的以腰痛為主要症狀的疾病。

症狀特點:以腰痛為主。疼痛與損傷、氣候變化有關、易反覆發作。

腰肌勞損原因:長時間的腰部牽拉(彎腰搬重物)、扭傷後未及時治療、長期受涼等。

腰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腰椎間髓核突破纖維環,使纖維環破裂或形變。

症狀特點:如腰椎間盤突出,造成椎管狹窄,對脊髓造成壓迫後出現症狀,以下肢的神經症狀為主,即:酸、麻、脹、無力、體位強迫、肌肉萎縮、二便異常等。

腰肌勞損原因:外傷、組織退化、持續勞損等。

腰肌勞損和腰椎間盤突出有什麼區別?

腰肌勞損及腰椎間盤突出最大的區別——

腰肌勞損以肌肉損傷為主。症狀是以腰部疼痛為主。是肌組織病。

腰椎間盤突出是神經損傷為主。症狀是以下肢的酸、麻、脹、無力、體位強迫、肌肉萎縮、二便異常等。

建議:

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指正。


機靈不太懂


腰間盤突出和腰肌勞損症狀不同,發病位置不同,但兩者有一定的關聯性,腰肌勞損患者可發展為腰間盤突出症,腰間盤突出症患者不一定有腰肌勞損

腰肌勞損患者的症狀為腰椎兩側痠疼,豎脊肌和腰大肌的位置,勞累後加重,休息後減輕彎腰手機腰部痠疼,腰間盤突出症患者症狀為腰痛或腿疼,神經根壓迫導致坐骨神經疼痛麻木,沿著坐骨神經路線屁股大腿後側或外側,小腿腳趾疼痛麻木,一般為單側症狀。這是兩者區別。

治療來講,建議中藥外敷保守治療,不要吃藥打針,但是需要堅持療程,三個療程年輕患者即可臨床治癒,年齡大病情長的患者可加一療程,經我們貼敷的患者,只要堅持療程,百分之九十的患者可達到理想效果,三分治七分養





用戶103168849608


這倆病其實區別起來很簡單,即使是非專業人士,看完後也基本能大致辨別出到底是哪個。


1、腰肌勞損,是腰背部【肌肉】的疲勞性損傷發炎了,所以會疼。

(1)因為發生問題的只是【肌肉】,所以疼痛的部位僅侷限於腰部【兩側】的肌肉區,所以當彎腰或直身活動時,會【牽拉】受損的肌肉,引起疼痛;

(2)因為發生問題的只是【肌肉】,神經未受影響,所以不會有有向下、向屁股腿“串”,放射性的麻木或疼痛。


2、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腰椎間盤(裡的髓核)】突出來了,壓迫到了脊髓或神經,引起的不舒服。

(1)因為發生問題的是脊柱的【腰椎間盤】,所以疼痛的部位位於脊柱中央;

(2)因為【腰椎間盤】突出來會刺激到脊髓和神經根,所以神經受到了影響,會有有向下、向屁股腿“串”,放射性的麻木或疼痛。


(1)腰肌勞損,只是肌肉的疲勞性損傷,所以治療起來相對簡單的多。去除引起勞損的病因後,休息+口服非甾體類抗炎藥物+理療+腰背肌鍛鍊一般都能康復;

(2)腰椎間盤突出症,因為突出的椎間盤壓住了神經,所以治療相對麻煩些。大多可以通過保守治療(休息+固定+抗炎鎮痛+理療+腰背肌鍛鍊)明顯緩解,但對於少數嚴重的,保守治療效果不明顯的,就需要手術治療了。

瞭解更多有趣有用的醫學科普知識,請關注骨科醫生路遙。


骨科醫生路遙


腰間盤突出和腰肌勞損都可以表現為腰疼,但兩者並不是一種病。不要說患者朋友們分不清楚,甚至有些非骨科專業的醫生對這兩者疾病的認識比較模糊,如果兩者同時存在區分更加困難。下面從以下三個方面教給大家怎麼樣簡單的加以區分:

1.病變位置不同

腰間盤突出病變發生在腰間盤位置,也就是在腰椎正中和旁邊2釐米左右的地方疼痛更為明顯,一般壓痛點相對明確,疼痛位置也比較深在,除了腰疼,多數情況下還伴有腿疼症狀;腰肌勞損病變是腰部肌肉、筋膜或骨膜等部位,疼痛的位置則通常表現在腰骶部兩旁,主要是痠疼、脹疼,用手或其他工具錘擊幾下比較舒服,特點為“叩之舒適感”,除了腰疼,沒有腿疼症狀,這點和腰椎間盤突出具有明顯區別。

2.病因不同

大家都知道,腰間盤突出常常沒有明顯外傷或損傷,腰椎間盤退變老化是其病理基礎,也就是說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最終多多少少都會出現腰間盤突出。腰肌勞損通常是由急性腰部扭傷,沒有得到有效治療,形成慢性損傷或者重體力工作“積勞成疾”導致的。

腰間盤突出主要分為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以往的科普講過很多,不同階段採用不同的治療方式,例如五點支撐腰背肌鍛鍊、非甾體類消炎藥控制急性期病情,神經根脫水、營養、局部理療等等,都是圍繞腰間盤病變基礎進行的,多少患者會由急性期轉入慢性期。腰肌勞損主要是保守治療,不需要手術治療,主要採用腰背肌按摩鬆解、局部封閉、熱療等方法,一般效果都很好,臨床治癒率高。


骨科醫生老牛


腰椎間盤突出症和腰肌勞損是我工作中最多見的兩種問題之一,這裡把腰椎間盤突出直接理解成腰椎間盤突出症,畢竟只有突出沒有症狀,這不是疾病,腰肌勞損是一種疾病診斷,這樣才可以有可比性。

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由於纖維環破裂,髓核和部分纖維環壓迫刺激神經造成相應神經的放射性疼痛,壓迫硬膜囊造成腰痛,疼痛多發生在下腰部,腿痛根據突出椎間盤不同,壓迫神經不同,走向不一樣,L4-5是臀部和腿外側,L5-S1是臀部和腿後側!

腰肌勞損表現



腰肌勞損是腰部肌肉和筋膜的退變,疼痛多體現在腰部兩側或一側,面積一般較大,不是下腰部疼痛,可發生在整個腰段,可以脊柱兩側旁開2~3cm左右找到明顯的壓痛點和症狀一致,可觸及肌肉的緊張或者條索狀的粘連,降溫和陰天會加重!

相互的糾纏



  • 這兩種問題可以同時發生在一個人身上,長期腰肌勞損的人,由於肌肉不健康,對於腰部的保護變差,易損傷椎間盤,誘發椎間盤突出症!
  • 腰椎間盤突出症由於長期的疼痛,肌肉會緊張,讓腰椎維持在痛感減低的位置,例如,出現脊柱側彎或生理曲度變直,都可以造成腰肌勞損!

結語

這倆疾病的鑑別一點不難,做CT或者核磁只可作為一種參考,真正做到明確鑑別的就是症狀及觸診,一旦長期的腰痛,找到什麼問題是必要的,咳嗽打噴嚏疼不疼,也是分辯這倆問題的一個簡單竅門,腰椎間盤突出症會痛,腰肌勞損不痛!


喬棟談健康


腰間盤突出和腰肌勞損兩者都有腰部疼痛感。

腰肌勞損主要是腰部肌肉及周圍筋膜損傷性的炎症,患者的主要表現是,腰痛,腰脹,腰痠,腿部乏力,通常休息後會緩解,其原因是外部的扭傷,勞累,坐姿不良,久坐不動,所引起的。

腰間盤突出是腰椎間盤各部分的慢性退行性性變,其發病的主要原因是,外力,坐姿不對,患者勞動時不正確的彎腰方式造成的。腰間盤突出是腰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骸組織突出導致坐骨神經受到壓迫,發生腰部的疼痛,腿疼麻木。

那麼,如何區分腰間盤突出,腰肌勞損的疼痛,

  1. 看有沒有腿疼,腰間盤突出的疼痛分為,只有腰疼;只有腿疼;腰疼;腿疼都有,腰間盤突出患者通常的疼痛是坐骨神經壓迫形疼痛,其表現為,臀部向大腿反射狀疼痛,疼痛沿及小腿外側,和租背,和足底,外側的疼痛。腰肌勞損主要是腰疼,脹痛,痠痛,腿乏力,但沒有腿部反射性疼痛
  2. 看疼痛的位置,腰間盤突出的壓痛點在距離背部脊椎骨的中點部位1.5——3釐米處,按壓時有向腿部反射性疼痛的症狀。而腰肌勞損的疼痛是按壓時,腰背部兩邊的肌肉疼痛,不伴有下肢反射性疼痛,

  3. 看患者的活動是否受到影響,腰肌勞損,一般受到的影響不大,通常是晨起或者久坐站立時,腰部發生疼痛,活動或者休息後會緩解。而腰間盤突出患者,常常在彎腰時,或者向前,向後活動時,有明顯的疼痛,
腰肌勞損會有機會發展為腰間盤突出,但,並不是所有的腰肌勞損患者都有腰間盤突出。

構云云


腰椎間盤突出和腰肌勞損本質上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兩種疾病,但都會引起腰痠背痛的症狀,讓人難以區別。日常我們可以通過自我檢測的方式來區別兩者:

1、腰部活動是否受到限制: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人在扭腰時比較困難,越動痛感越明顯。腰肌勞損對於腰部活動度一般影響不大,活動後肌肉拉伸開,疼痛症狀反而會明顯緩解。

2、腰痛是否伴有腿痛:腰間盤突出多數會壓迫腿部的感覺神經,所以會放射至腿部有明顯疼痛。而腰肌勞損一般只是腰部肌肉問題,疼痛發作範圍基本就在腰部,腿部沒有痛感。

3、疼痛的感覺和位置鑑別:痛感上,腰間盤突出的腰痛表現為隱隱作痛,持續不緩解,會放射至腿部。腰肌勞損則是酸脹感性疼痛明顯,且腰肌勞損的人通常脊柱中間無壓痛,而是腰背兩側肌肉疼痛。腰間盤突出的壓痛點集中在背部中間,沿神經走行會有放射性神經痛。

此外,最直接明瞭的辦法就是就醫後利用X光、CT或MRI來鑑別。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可見腰椎側彎、椎間隙變窄、骨贅形成等骨性損傷。而腰背肌勞損是指腰筋膜與韌帶軟組織的慢性損傷,一般沒有骨性標誌物損害。就醫後患者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積極治療,避免加重病情發生。


KK健康


腰肌勞損和腰椎間盤突出該如何區分?

這兩種疾患不是一碼事,但發起病來又有共同性,都不好受。都得重視!分開討論吧。

【腰肌勞損】

腰肌勞損是中老年人腰部慢性損傷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實質上是腰部軟組織慢性勞損,它包括腰部韌帶、肌腱及肌腱膜和筋膜等軟組織損傷,對中老年人的健康危害極大,所以必須重視。



【病變機理】

腰肌勞損主要是因為長期的腰背部積累性或超負荷運動勞動導致腰肌慢性損傷,而損傷產生慢性無菌性炎症即可發生腰痛。

【症狀表現】

腰肌勞損常常表現為腰部疼痛,勞累時加重,休息時症狀減輕,有數年數月持續性疼痛時輕時重,無顯著進行性加重現象,有時疼痛和天氣變化有關。疼痛的性質多為腰脹痛及腰部重壓感,常常彎腰困難。

【腰椎間盤突出症】;

是椎間盤發生退行性病變後,因某種原因(如扭傷、負重、慢性勞損、不平衡的承重壓力等)導致纖維環部分或全部突出或破裂的症狀,需及時治療。

【病變機理】

椎間盤突出就是指其盤壁在某一處向外突出,甚至破裂。椎間盤好像一個裝滿水的橡皮袋,若是某一部分磨薄了,用力下壓的時候,薄的地方就會突出來。由於腰骶部活動度大,損傷的機會較多,所以椎間盤突出多發生在第4第5腰椎之間,或第5腰椎和第一骶椎之間,往往是在彎腰提重物用力不當而發病。

【症狀表現】這種病,有突然發生的,也有逐漸發生的。突然發生的腰部好像突然斷裂一樣,臥床休息可稍減輕,但翻身活動受限,非常困難。除腰痛外,突出部位壓迫到神經組織,常伴有坐骨神經痛,放射性的大腿後側向下到腳底,疼麻,嚴重的軀幹不能站立,仰臥時腿不能抬起來,甚至不能行走。此病易反覆發作,治癒有些困難,嚴重的需手術干預。

題主沒問及治療預防事宜,故暫不贅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