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農村土牆牆面怎樣處理比較好?

葛玉雷1


農村土牆面現在存在也不多了,也就是在偏遠地區!我去過新疆和田喀什那裡土牆面還是很多,現在處理牆面有很多辦法!

外牆,看是什麼土質,如果是紅土,建議裝鵝卵石,如果是泥土,建議塗石灰,如果是沙土,建議用紅磚包衣!水泥抹平,效果挺好的!紅磚包衣操作起來也挺順手的!

再有用鐵絲方格網,一卷卷賣的那種。拉平,可用U形鐵絲多點固定在土牆上。塗沙漿層,抹平,塗雙飛粉,塗乳膠漆2、最好的辦法是把以前的土牆剷掉後重新粉水泥(裡面必須有磚)。裡面也是土磚的話建議還是把房子推了重新造個房子3、先是將以前的牆面全部滾一遍801膠水兩遍三遍都可以而後買老粉批牆,最後滾乳膠漆。也可以不用批牆直接滾乳膠漆。如果不想花錢買乳膠漆的話就買一袋老粉加水加一點膠水也可以加點熟膠粉攉均勻了直接刷到牆面上


棗鄉紀事


農村土磚牆怎麼處理比較合適?

我相信很多人有可能不是那個年代出生的,也沒有見過過去農村的土磚牆怎麼處理的,在過去,水泥根本一般的鄉下人根本買不起,也用不起。在那個時候都是用稻田裡面的稻草曬乾以後,用閘刀把乾草閘成大概兩釐米一段一段的與黃泥合在一起,混合搗碎後再塗在牆上做粉刷,打底。最後表面,用白石灰粉塗抹一層就可以了。

情況特殊,建議還是掛鋼絲網,用長一點的鋼釘把鋼絲網固定在土磚牆上,然後再塗水泥吧。

有可能的話,建議還是把土牆推了,用紅磚牆重新砌一下吧。這樣也比較安全。

好了,謝謝大家,我是老農民張吉祥。







老農民張吉祥


我就是農村的,我家的老房子牆面還是粉了一下。為什麼呢?如果不粉刷一下,雨季來了,一下雨和一括大風,就把泥牆打溼了,因此時間長了會往下掉土,咱不說掉泥土,單安全方面就是不安全了。所以我老家的土泥房還是粉刷了。


挖機配件小李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現在我們這邊正好有農村舊房改造,主要是處理外牆面,下面我把我的經驗與大家分享,有更好建議的請大家評論留言。

1、土牆類型(以我們廣西的來講):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採用稻草和田泥做成磚塊形的,然後砌築而成;第二種則是直接採用稻草➕田泥混合放進模板槽中衝擊壓實而成(也叫衝牆)。這兩種相對第一種比較好處理外牆面。如果是外牆面開裂了,可以進行換磚修復好厚再粉刷外牆。第二種的開裂只能採用補漿及加鐵絲網罩面處理,這樣也頂不了多久,因為裂縫成不規則發展的。

2、土牆處理方法:我先講一下第一種的處理方式,首先我們要把土牆上面清理乾淨,然後再噴灑清水溼潤就可以了(再上底層抹灰時局部噴灑即可,過多面積噴灑抹灰趕不上也無用)。再採用砂漿抹灰,用於抹灰的砂漿可以參量一定的石灰,這樣砂漿黏稠度、和易性更好一些。打完抹灰後大約在3-5天可以進行刮膩子粉或是防水塗料(天氣溫度高,可以根據外表面乾燥度而定),刮膩子粉或防水塗料可以有效阻擋雨水的侵入,延長外牆面的壽命,也比較美觀(經濟條件好的可這樣做,如果不行就砂漿抹灰即可)。第二種因為是衝牆的,處理外牆面就得弄得更乾淨一些(相對第一種),對於局部裂縫需要採用鐵絲網覆面(並固定好),再用砂漿抹灰,砂漿抹灰不能一次抹得太厚,容易掉落,對於覆蓋鐵絲網的地方需要分2--3次抹灰(效果更好)。其他的工序和第一種沒有多大區別,我就不再進行描述了。

感謝大家,如有不清楚的可以在下方留言!







努力拼搏從頭越


不知道您說的是房子還是院子牆,也不知道您是什麼地方,東北的話,早年間的土牆,都是用土打牆。

然後用鐵鍬把不平的地方出溜平了,一層層都是用土打起來的,用人踩,用榔頭打。打牆得用黃土才結實。

打好的牆,出溜平了之後就得抹牆,抹牆一般用鹼土,鹼土拉回來先放水,像醒面一樣,東北話說就是“耨兩天”這樣的泥才“好使”。耨完的泥要放草。這樣才結實。

東北話這個草叫“羊就”羊就和耨好的的泥組合在一起就是“羊就泥”也叫“大羊泥”抹牆好使。防裂,而且防水,更耐雨水沖刷。

大概就是這樣的,這個泥如果直接用來做牆的話,草就要長一點,東北角“插牆”就用長一些的大羊泥,一層一層插起來,記得這個泥用鍬端不起來,得用“洋叉”就是這樣的。

這個四個齒的,東北叫“洋叉”這個端泥,插牆都好使。

不知道能不能幫到您,我當地是這樣用的。

祝您生活愉快!


千曉哥哥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來說下我們這邊都是怎麼做的。

1.我們這邊土胚房牆面,比牛欄、豬舍等,都是裸牆面,一般不裝修。但是一定要定期修整屋面的布瓦,比如兩年一次,防止下雨淋溼屋面檁子及牆面等,造成腐壞和坍塌。

2.土坯房作為住房,內外牆一般用純黃泥巴加點兒麥麩,加麥麩主要是提高泥巴的張力,防止開裂。用混合好的黃泥把上面搓平整,最後在表層刷上白石灰。

3.現在很多年輕人在鎮上或市裡買的有房子,家裡有老人要住或想以後回來養老,要保住老房子,很多選擇更換琉璃瓦或瓷瓦,再把牆面粉刷一番。





鄂東北阿峰


對於農村土牆牆面的處理,需要分內牆和外牆,內外牆的處理方式既相同也有差別。由於我國地域廣闊,各地土質也有差異,所以,對於土坯牆面的處理方法,也存在差異。

為了增加牆體的穩固性,土牆的牆體厚度很大,一般都是保持在不低於40公分的厚度,因此,土坯牆的農家房屋,保暖性很好。但由於土坯牆不耐雨水,對牆面處理特別需要用心。

我們當地對於農村土屋牆面的處理,傳統的方法都是抹泥巴。雖說是抹泥巴,但對於泥巴的要求是很高的。粉刷土坯內牆,需要選擇一種叫“觀音泥”的泥巴,這種泥巴非常的細膩,白中泛青。當年有一種叫做“六六粉”的農藥,填料就是這種“觀音泥”,可見觀音泥的細膩度有多高。“觀音泥”作為內牆粉刷使用,首先需要用摻了稻草段的黃泥巴,對牆面進行找平,找平的作用,就是把牆面凹進去的地方抹平,使牆面大致在一個平整度,然後再用“觀音泥”粉刷面層。“觀音泥”粉刷後的牆面細膩光潔,白中泛青,視覺效果很好。

外牆面的處理,對於泥巴不是特別苛求,但也需要是“沉白土”,“沉白土”遇水沉積,不容易被雨水沖走。所以,經常經受風雨洗禮的土坯外牆面,用“沉白土”粉刷,使用年限會比黃泥巴長一些。

外牆面處理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用“沉白土”加稻草段攪拌成膏狀,直接把牆面粉刷平整即可。另一種處理方式叫“穿蓑衣”,“穿蓑衣”第一道工序與內牆處理相同,就是給牆面找平。但“穿蓑衣”與粉刷牆面的程序相反,粉刷牆面是從上往下進行粉刷,“穿蓑衣”是從下往上進行施工。施工步驟是,首先把在牆根往上用泥巴粉刷約七十公分高度,然後把經過整理的非常整齊的糯稻草,粘

貼一層約一公分在牆面上,再用泥巴將稻草上端粉刷固定住,即可進入上一個階層的“穿蓑衣”施工。一階一階整個“穿蓑衣”施工完畢,等於給牆面真正穿上了一道蓑衣,防雨效果非常好。但缺陷是消防完全不合格!我小時候玩火,就是把牆面蓑衣點燃,然後火勢從下往上迅速蔓延,把家裡的房子也點著了,雖然救火及時損失不大,但還是被母親非常結實地揍一頓。


老牛愛遛彎


 土牆房子是一種老房子,土牆房子牆面怎麼處理,今天就讓PChouse來為大家講解一下。

  第一步:首先準備好工具和原料,我們在粉刷土牆牆面時要先把白灰從袋子倒出來,然後把它放在一個比較空曠地方,這樣才不會影響,在操作的時候一定要記得戴上手套,因為這種材料它的腐蝕性特別強。

  第二步:找到一塊平地,使用鐵鍬用土把這個地方圈起來,儘量把它圈得高一點比較好,然後在中間放土,這個時候就可以把準備好的幹麥梗用閘刀把它切成1cm-2cm長的碎屑,我們知道是把閘的越小越好,但是這樣還是提醒一下,要注意不能傷到手,然後再把它跟水放在一起就可以,記住不能太稀也不能太稠,然後再把它放到牆面上能抹光滑就可以了。

  第三步:將一些準備好的泥漿拿鐵鍬把它裝在桶裡,然後再把它提到牆邊,這個時候可以使用抹頁全部抹在牆體上,抹的時候一定均勻光滑。差不多要等上2-3天才會幹,如果是天氣不好就要等更長時間。

  第四步:等到前面刷的全部幹了以後,這個時候就可以拿準備發好的土再和一些泥漿,然後再那些已經風乾的牆面上刷,這次要把它抹得更平和光滑,抹好以後就要等風乾。

  第五步:經過以上這些步驟,牆面已經很光滑了,這個時候就可以把白灰使用上了,只要拿水調成灰漿,再往牆上批一層,這一步建議找專業人士。


農人曹達華


農村土牆牆面怎樣處理比較好?

現在的農村,基本看不到石頭,土牆壘起來的房子了,取而代之的都是磚瓦房,但也有極少數是土房子,我們家就是。

回想起八九十年代,全村基本都是土房,九八年的一場地震,村中房屋不同程度受損,從那時起,政府要求全村統一新建磚瓦房,磚塊、水泥免費。當時這個也不是強制性的,我們家還有村子裡其他兩三戶,就沒有新建,一是受損不太嚴重,修補一下就可以;二是考慮老土房子住的舒服,暖和。

農村的土牆廣義來講有三種:

一、全土夯成。

就類似於現在農村搞的那個蔬菜冬暖棚的土夯牆,夯到位了,那是相當結實,風吹日曬,經久不衰。

二、用泥拓成一定大小的塊狀結構,然後一塊一塊壘起來做成的土牆。

這樣的土牆,相比第一種要高級許多,也結實很多,我們村至今保留有這種房子,還有部分牲口圈舍。

農村逐漸現代化,好多這樣的圈舍都廢棄了,但是常年風吹雨淋,仍屹立不倒。

三、靠山吃山,自然形成的土牆。

我們塞北小山村,大多依山而建,建房子的時候,就充分考慮到了這點,就像我們家的後牆就是山體的一部分,全土結構,冬天更暖和。

下圖就是我的老家,依山而建,後牆就是土牆。

上面三種就是農村常見的土牆類型,有了牆體,那麼牆面怎樣處理好呢?

我們這裡的常用方法就是和泥抹牆,但這個泥是很有講究的。

需要準備一些土,加一些農村土炕用過的炕板(老人們常講,這樣的炕板和你抹牆更結實),還有一定比例的水和粉碎後的農作物秸稈。

把這幾樣東西和好,不能太稀,也不能太硬,要恰到好處。

接下來就要抹牆了,先用水把牆體淋溼,不能太多,要不粘合不好,然後和好的泥上牆,用抹子壓緊壓實,不留空隙,然後抹平,等待自然風乾。

這樣抹出來的土牆經久耐用,如果一年抹上一次更好,做不到一年一次,可以兩到三年抹一次,效果更好。

這就是我們農村常見的抹土牆方法,敬請參考。

我是“旗甲生態農莊”,歡迎一起討論關於三農的人或事!


旗甲生態農莊


說起來土牆牆面現在農村已經不多見了,你知道以前農村蓋房用的土牆表面是怎麼處理的嗎?在那個物資短缺的年代,不得不佩服農民朋友的智慧了!他們把用來垛土牆的泥土加水和成泥塊,泥土最好選用粘性比較好的泥土,然後在泥土裡摻和一些麥秸之類的東西,攪拌均勻後把泥塊兒垛成土牆,待到牆體將要7-8成乾的時候,用鐵掀把土牆表面切割平整。根據需要做成高度和長度不同的牆體。

接下來就是牆面的處理了,首先,用粘性較高的的泥土和一定比例的水和成糊狀的軟泥。這個時候不要著急抹牆面,要讓和好的軟泥多醒一會兒,然後往軟泥裡面加適量的麥糠,攪拌均餘待用!加麥糠是為了增加泥土的張力,使抹好的牆面不容易開裂!

牆面用軟泥抹好乾的差不多了,就可以用白灰做一下表面處理了。俗稱刮白!這樣做出的土牆顯得更加漂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