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為什麼有些人慢慢就不聯繫了……

為什麼有些人慢慢就不聯繫了……


無意間在朋友圈讀到這樣一句話:

“其實有些人,你們已經見過這輩子最後一面了,只是你還沒發覺。”

細細想來,滿是遺憾和心驚。

為什麼有些人慢慢就不聯繫了……

其實每個人每一天,都在不斷的告別。時間就像個篩子,很多人、很多事,一路走一路丟。

小時候一起烤紅薯、玩泥巴的朋友,後來換了住處就再也沒有聯絡過;讀書時總是一起去食堂吃飯,一起去上廁所的朋友,升了學、畢了業就漸漸斷了音訊;單身時老約在一塊吃吃喝喝、玩玩鬧鬧的朋友,成了家、有了娃也慢慢沒了聚會的時機和能聊起來的話題。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註定有那麼一些人,從陌生走來又重複著走向陌生。從曾經的相濡以沫,慢慢走到相忘於江湖。

直到後來的某天,母親突然間問你:那個XXX,怎麼好像好久沒來找你玩了,或是,那個XXX,怎麼好久沒有聽你提起了?

你支吾著想解釋,內心卻不由得升起一陣傷感之情與空虛之感,然後終於不得不承認,那個曾經很要好的人,如今已經失散在人群裡。

為什麼有些人慢慢就不聯繫了……

米蘭·昆德拉說,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世界,但是我們都不擅長告別。是啊,我們曾經如此要好,想想都心酸,卻不得不習慣,因為這一切本是這樣的稀鬆平常。

活得越來越酷,朋友丟了一路。這大概是很多人一路走來的真實寫照吧。

曾經有朋友向我推薦了這樣一個測試:在微信聊天記錄裡搜索“改天”、“下次”、“等有空”這些詞,就知道誰一直在敷衍你。

我嘗試著去搜索,發現除了工作相關的,這些詞彙大多都是來自一些曾經熟絡如今疏遠的舊友。

和他們之間,總是有重要的事了才會聯繫,然後很快就沒了話題,於是寒暄幾句近況,追憶幾句往昔,最後就麻利地轉向一句“下次聊”、“有空聚”。

然而彼此都心知肚明,這些不過是客套說說,沒有人真的當回事。

也許我們曾經同睡過一張床、分吃過一碗飯,甚至幻想過老了還要在一塊,但回過神來已經成為對方生命中的過客,大家都變了,亦沒有回去的路了。

很多人,說過了太多再見,最後卻再也不會見。

很多人,說過了太多改天,老也到不了那一天。

為什麼有些人慢慢就不聯繫了……

龍應臺曾經把人生比作一條從平原走進森林的路。平原上可以結伴而行,快樂地簇擁在一起,相濡以沫地前進,但一旦進入了森林,草叢和荊棘攔路,有太多情形需要考慮,每個人都得專心走自己的路,尋找自己的方向。

於是我們活得越來越獨,學會告別,那些熟悉的或是陌生的,深愛的或是冷淡的。

這與是否重感情無關,只是人總歸會越來越成熟也越來越清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路要走,方向不同就勢必會分道而行,想想還是難過,卻又無可奈何。

以前總覺得一輩子遙遙無期,什麼時候能夠畢業?什麼時候能夠獨立?什麼時候能夠工作?什麼時候能成家?

後來又覺得時間過得太快,一轉眼已經走出半生,身份越來越多,責任也越來越重,忙忙碌碌的歲月卻任你想抓也抓不住。

活得越來越酷,朋友丟了一路。

周遭人來人往,卻個個面目模糊,看似熱鬧非凡,卻人人來去匆匆。

為什麼有些人慢慢就不聯繫了……

都說人長大了,就變聰明瞭,不再會為了一點小事就興高采烈,會考慮利益得失,會考慮財富地位,越來越精於計算和試探,也越來越不擅長付出和交心。

於是,也越來越意識到,從前的有些人、有些關係,究竟有多麼珍貴。

生活的波濤總是一個勁推著每個人往前走,但人生的洪流裡,總有一些不應該輕易放手的東西。

也可以選擇將一切塵封在腦海,偶爾回憶,彼此祝福,各自安好,去結識新的同伴、開啟新的篇章。一定會有遺憾,也許有驚喜。

但如果可以,也別輕易選擇放棄。所有的漸行漸遠都是有理由的,除了電影裡沒人會一直等你,說到底,感情是不聯繫、不維護就沒有的東西。

別總說改天,別總待下次,一輩子沒有那麼多來日方長,真正重視的人、不捨得丟失的人,請好好去握在手裡。

未來不確定,那就珍惜好已擁有的。回憶固然美好,若那些重要的人都還在身邊,定會是更加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