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小麥拔節前出現大面積黃葉現象,是怎麼回事?

鄂東三農


根據本人實地走訪,發現近期小麥發黃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一,小麥凍害,具體表現去下

1.葉片鬆軟下垂

2.莖稈扭曲皺縮

3.幼穗發育不正常暖冬原因導致小麥提前拔節,對於拔節的小麥遇到零度以下的氣溫時,如果持續4-6個小時小麥麥穗就會凍死。

二,除草劑藥害

症狀為葉片會發黃和因為藥害產生的白色灼傷斑、乾枯等症狀。如唑草酮藥害,會葉片發黃。

凍害補救:

可以使用蕓薹素內酯+磷酸二氫鉀、磷酸二氫鉀+有機氮肥等,進行葉面噴施。

藥害補救:

可以用蕓薹素,礦源黃腐酸鉀,有機氮肥,海藻肥,磷酸二氫鉀等來進行緩解。


保護傘花生植保餘老師


小麥拔節出現大面積發黃一般是由以下幾種原因產生。

一,凍害產生髮黃


這種情況一般是小麥種植了早熟種子或者播種時間過早,在暖凍天氣中提前發育生長,到了入春後氣溫下降,過早長高的小麥抗寒能力下降,進而出現大面積發黃。出現這種情況可噴施葉面肥和用15%多效唑30克兌水15公斤噴灑,控制小麥長高,阻止分孽。

二,殘餘農藥毒害引起發黃

引起這種發黃的原因是在上一茬農作物中噴灑除草劑過多,沒有被雜草完全吸收,餘量殘留在土壤中引起小麥藥害。應對這種情況可每畝用1斤生石灰兌水100斤撒入麥田中對土壤中和。


三,小麥種植密度高和天氣乾旱引起發黃

這種情況只需先澆水,追肥,二三天後小麥返青。

四,發生病蟲害引起發黃

引起小麥大面積發黃的主要病蟲害是紋枯病和根腐病,應對小麥拔節前病蟲害最有效的方法是噴藥。我們應分析病情對症下藥。紋枯病每畝用苯甲丙環唑乳油40ML兌水30kg噴灑,病情嚴重的三至五天後再噴一次即可。根腐病要及時清除腐爛的麥苗,並每畝用20%三唑酮乳油20ML兌水20公斤噴灑,間隔8天后再噴一次。

以上是我對小麥拔節前大面積發黃原因的分析,歡迎各位交流。


鄖陽老五


今天小幫手收到這樣一位朋友的留言,他種植了5畝地的小麥,沒有連塊,其中有2畝地出現了發黃的情況,目前,他們當地的小麥快進入拔節期了,想問問是什麼原因?

小幫手在以前的文章中見過,引起小麥發黃的原因有很多,從種子選擇、播種問題到病蟲草害等,都有可能導致小麥發黃,而假如小麥在前期沒有出現發黃的症狀,但是在返青拔節期時出現了發黃,範圍相比會縮小很多,主要考慮下面4種因素:

1、乾旱

因田間比較乾旱導致的發黃,比較常見也比較容易辨別,當小麥處於比較乾旱的情況,水分供應不足,會導致葉片發黃,昨天小幫手就發現我們這邊有好多都在給小麥澆水抗旱,

2、除草劑藥害

一些種植戶會選擇在年後小麥返青期間,噴施除草劑,如果打藥時溫度過低、藥量過大等,很容易出現藥害,除草劑藥害相信很多朋友都見過,葉片發黃乾枯。

3、病害

小麥返青拔節時期,需要考慮一些病害的發生,比如根腐病、全蝕病、紋枯病,這三種病害,在該時期都有可能被感染,而患病後的植株,也都會導致葉片發黃,這時候,需要及時噴施藥劑進行防治,可選擇苯醚甲環唑、三唑酮、烯唑醇等殺菌劑。

4、蟲害

返青到拔節期間,需要注意紅蜘蛛和蚜蟲的危害,這兩種害蟲在小麥上比較常見,也會導致小麥葉片發黃,可以扒開小麥植株下面的葉片以及葉片背面查看,如果發現有這兩種蟲害,要及時噴施殺蟲劑防治,蚜蟲可用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蟲啉、啶蟲脒等藥劑,紅蜘蛛可用阿維菌素、噠蟎靈、炔蟎特、聯苯菊酯等。

再來看開始的那個問題,相信以上4點因素能幫他找到原因,及時採取應對措施,保證小麥的正常生長。

關於此,如果你有其他更好的經驗觀點,歡迎在下面評論中留言,大家一起討論學習。

最後問下冬小麥種植戶,你家的小麥近期出現發黃症狀了嗎?


農民的小幫手


|小麥拔節前出現大面積黃葉現象,是怎麼回事?

小麥拔節前出現大面積黃葉的原因非常多。但主要原因有以下幾種。

一、小麥紋枯病

凡是冬季溫度偏高,早春時節氣溫回升較快,光照不足的年份發病較重,反之則輕。如果冬小麥播種過早,在秋苗期病菌侵染的機會就多,病害越冬基數增大,在返青後病勢擴展非常迅速,發病重。表現形式就是葉片呈土黃色或黃褐色,重病株基部一、二節變黑甚至腐爛,常早期死亡。

防治措施:可用三唑酮、苯醚甲環唑、烯唑醇、己唑醇或者是井崗黴素等進行防治,具體劑量可按照說明進行。

二、小麥莖基腐病

小麥莖基腐病菌是以分生孢子沾附在種子表面與菌絲體潛伏在種子內部越夏、越冬;或者分生孢子和菌絲體在田間病殘體上越夏、越冬。因此造成土壤帶菌或種子帶菌而感染。

防治措施:可用百菌清、或80%代森鋅加入82.6%氧化亞銅、或23%松酯酸銅,或72%農用鏈黴素等藥劑進行防治。如果病情嚴重,應加大劑量噴施(注意根部要噴淋)。同時可加入硼或鈣葉肥噴肥,7~10天噴一次,噴2~3次效果更佳。



三、小麥條紋花葉病

小麥條紋花葉病毒主要傳播途徑來源於種子。種子即使帶毒較低,但每粒帶毒種子所產生的後代種子也是帶毒的。如果從病田留種,種子帶毒率就會明顯增加,如果再使用這類種子擴大種植面積,則帶毒種子所到之處就會蔓延病害。

防治措施:如果麥田已經發生病害,不宜用本田或本麥區的小麥留種,而應採用無病田或無病區的小麥進行留種。在有些麥田發病較少的情況下,應當在病株症狀最明顯時期(揚花前)進行拔除,可連續拔除病株3年,這樣病害可以趨於消滅

四、脫肥

由於底肥施用量不足,再加上小麥在拔節期養分需求非常旺盛,從而出現基部葉片發黃的現象。

防治措施:施足底肥。可根據脫肥情況,一般每畝追施複合肥在10~15斤左右。

五、乾旱

由於小麥在拔節期需要大量的水分,但土壤的供水量嚴重不足,從而出現小麥黃葉。

防治措施:適時澆水。


以上就是小麥在拔節期大面積出現黃葉現象的主要原因和防治措施。希望能夠幫助你。


老胡說三農


麥苗葉片發黃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其一是因乾旱缺水造成的,主要表現為葉尖幹黃,上部葉色灰綠,分櫱和次生根少,生長慢,必葉不長,呈現“縮脖”狀,嚴重時枯死。主要是由於土壤乾旱丶整地粗放`土壤過於疏鬆等而致,尤其是秸稈還田地塊更易缺水。在底墒不足時,應該澆矇頭水,即使這樣有不利之處,但比干旱死苗要強。墒情好時可不冬灌,但應鎮壓一遍麥田,以便壓實麥田裂縫,減少土壤蒸發和凍害對麥苗越冬的影響。

其二是缺肥。表現為麥苗矮小丶瘦弱丶葉片窄,分櫱細小或無分櫱;葉色淡,老葉變黃,乾枯,根少,生長不良,缺磷時基部變紫。如果單純缺肥,一般可葉面噴施1%尿素加0.3%磷酸二氫鉀。可連噴2次。如果是因缺水乾旱引發的缺肥症狀,澆過返青水肥後即可消失。

其三,肥害。葉片變黃,長勢減弱,分櫱減少,嚴重時葉片乾枯死亡。常呈無規律點片發生,輕重不同。主要由於施肥過量或不當比如施用碳銨而未埋施並及時澆水,或施用未腐熟有機肥且撒施不均。對於揮發性化肥最好溝施,並及時澆水。有肥應充分腐熟後再施用。

其四,播種過深造成黃弱苗。一般播種適宜深度為3-5釐米。過深幼苗葉片細長髮軟,根系發育不良,苗瘦弱,葉色淺。保證播種質量對播種機操作人員來說是個經驗和技術問題。

其五,病害造成的葉片變黃。主要有黃矮病:苗期開始發病,從葉尖開始變黃,分孽減少,根系淺,越冬後植株矮化,不能抽穗。系蚜蟲傳播的一種病毒病。防治時應用吡蟲啉`樂果、噻蟲嗪等殺蟲劑加毒氟磷、病毒A等防病毒藥劑加蕓薹素噴霧。根腐病:被侵染的幼苗黃弱,根黑,根毛腐爛,側根明顯減少,嚴重的死苗。侵染葉片可形成梭形褐色病斑,連接成片導致葉枯。可使用甲基託布津、敵克松等殺菌劑防治。其它病害如紋枯病等,也會造成葉片黃枯和死苗。

其六,由於農村中存在一些牲畜養殖戶冬季在麥田放牧現象,不僅會影響麥苗正常返青生長`苗弱,甚至是死苗。

其七,藥害。主要是用藥濃度過大造成的。一旦發生,可噴施清水稀釋殘留藥劑。並噴施蕓薹素加白糖溶液。

因為麥苗發黃有時是多種情況並存的,所以必須採用綜合措施而非單一手段。





102705716761五福


小麥拔節前葉片發黃,有多種原因,生產實踐中要因地制宜、對症治理。

一.小麥發黃長勢弱的原因

1·乾旱引起小麥葉發黃

這類小麥多發生在底墒不足,搶墒播種的地塊。當小麥根系從土壤中吸收到的水分難以補償消耗,其生長髮育受到影響致使葉片變黃,嚴重時死亡。田間表現為整個麥田發黃較一致,分櫱推遲,生長緩慢或停滯,新葉短小,根小而細。因此播種時應足墒播種。

2·秸稈還田耕層淺

玉米秸稈還田,可以起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現在秸稈還田量大,耕層一般都不足20釐米,使田間部分小麥出苗後根系紮在疏鬆秸稈上,難以從土壤中吸收養分,造成麥苗發黃。因此提倡深耕深翻,每隔3年應深耕一次,深度應達25釐米。同時應用秸稈腐熟劑,促使秸杆腐熟分解。

3.缺肥

小麥氮肥不足或磷肥不足都會造成小麥發黃。小麥缺氮型發黃,是指由於播種過早、基肥施得不足或基肥中含氮量低,導致小麥葉片發黃。植株矮小細弱,分櫱少而弱,幼苗葉片發黃。遇到這種情況,應在返青期每畝追施尿素5公斤左右,起身或拔節期每畝再追施尿素12-15公斤。小麥基肥中磷肥施量不足或土壤中缺磷,常使小麥缺磷發黃。田間表現為:次生根極少,分櫱少,葉色暗綠,葉尖黃。小麥缺磷發黃會導致穗小粒少,千粒重下降,嚴重影響產量。當小麥苗缺磷時,每畝可溝施磷酸二銨10公斤或過磷酸鈣45-50公斤,也可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或“亞磷酸鉀”+“蕓薹素內酯”。

4小麥播種密度過大

小麥播種密度大,造成小麥群體過大,影響到小麥光合作用,養分供應不足,導致葉片發黃。因此應根據時節、溫度適量播種。

5持續低溫凍害

持續低溫,光照時間少,小麥苗情整體較弱,受低溫凍害影響表現出葉黃。防治措施是寒流到來之後加強管理,噴施葉“海藻精”或“蕓薹素”。

6病蟲害

紋枯病、全蝕病和根腐病發生初期都能表現黃葉,但病斑發生的部位和病斑形狀有所不同。紋枯病主要危害葉鞘;全蝕病主要危害莖基部和根部;根腐病只發生在根部。地下害蟲也可危害小麥造成黃葉。防治方法是藥劑拌種和土壤處理。

7除草劑藥害。

二·解決方案

1.結合氣溫、土壤墒情及底肥施用狀況,天氣回暖時及時澆水、追肥。

2.合理施用除草劑及化控類產品。

3.預防病蟲害。

4.營養調理,在追肥及預防病蟲草害時,配合施用“海藻精”、“蕓薹素”及磷酸二氫鉀,事半功倍。


農業科技報道


一、低溫、連陰雨、陽光寡照。

我們當地也有小麥大面積黃葉現象,前期連陰雨、低溫、陽光寡照,小麥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葉綠素無法生成,加上連陰雨天氣,小麥田土壤潮溼,有積水,造成漬澇。另外,我們當地小麥都種在水稻田裡,有大量秸稈,土壤板結,排水功能不好,小麥紮根不深,或根系發育不良,無法吸收土壤營養。

我們當地人,採取清溝瀝水,葉面噴霧水溶肥等辦法。98%磷酸二氫鉀100克+0.1%蕓薹素內脂20克兌水15公斤葉面噴霧。硫酸銅10克兌水15公斤葉面噴霧。硫酸鋅10克兌水15公斤葉面噴霧。經過採取補救措施,目前,基本上小麥已經恢復正常生長。


二、乾旱、土壤板結、缺肥。

北方小麥產區今年可能幹旱少陰雨雪,土壤墒情不好,土地板結,或小麥缺肥。因此,北方小麥要在拔節前,中耕除草,鬆軟土壤,保持土壤透氣性,要及時澆返青水,追施返青肥,每畝追施尿素15公斤。小麥發黃,還要葉面噴霧98%磷酸二氫鉀100克+0.1%蕓薹素內脂20克,兌水15公斤,調節小麥生長,增加小麥抗逆性、免疫力。

小麥葉面噴霧硫酸鋅,能提高小麥免疫力,抗逆性,能提高小麥千粒重、穗粒重,從而達到小麥增產效果,與對照田相比,葉面噴霧硫酸鋅肥,小麥莖稈粗壯,穗長,籽粒飽滿,增產10%左右,而且麵粉質量好,出粉率高,麵粉潔白、有筋道。希望農戶在小麥種植上多使用一些微肥,可以防止“倒春寒”天氣、乾旱天氣、土壤偏酸板結帶來的小麥發黃。


病蟲害等原因。

今年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近期北方乾旱,南方連陰雨,是小麥麥蚜蟲、紅蜘蛛、根腐病、紋枯病、全蝕病高發期,小麥葉片枯黃,很可能是病蟲害的危害造成的。除了做好中耕除草,清溝瀝水外,近期必然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

①麥蚜蟲防止。採用敵殺死乳油、吡蟲啉、吡蚜酮進行防治。

②紅蜘蛛防止。採用毒死蜱、三氯殺蟎醇進行防治。

③紋枯病、全蝕病、根腐病防治。25%甲基惡黴靈、25%多菌靈,50%甲基託布津、70%代森錳鋅懸浮劑、顆粒劑、可溼性粉劑防治一次。

(以上藥劑僅供參考,請在當地農藝師、農技人員指導下及時防治)。


另外,除草劑使用不當,也會造成葉片發黃,使用除草劑土壤含水量不能過大,日氣溫平均在6°C以上進行,否則會造成藥害。注意選擇合適的除草劑,最好選擇闊葉除草劑使用,一旦發生藥害,要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建議使用磷酸二氫鉀、蕓薹素內脂、氨基酸、硫酸鋅、硫酸銅等植物生長調節劑和微肥,調節小麥恢復生長。

【以上是長江老農個人經驗分享,僅供參考,我們當地是水稻小麥連作,關注我,我們一起交流、分享經驗、技術。】


長江三農


小麥黃葉

1、乾旱造成小麥發黃:這類小麥多發生在底墒不足,搶墒播種。當小麥根系從土壤中吸收到的水分難以補償消耗,其生長髮育受到影響致使葉片變黃,嚴重時死亡。田間表現為整個麥田發黃較一致,分櫱出生慢,生長緩慢或停滯,新葉短小,根小而細。因此播種時應足墒播種。

2、秸稈還田耕層不足:玉米秸稈還田,可以起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現在秸稈還田量大,耕層一般都不足20釐米,使田間部分小麥出苗後根系紮在疏鬆秸稈上,難以從土壤中吸收養分,造成麥苗發黃。因此提倡深耕深翻,每隔3年應深耕一次,深度應達25釐米。

3、缺肥:小麥氮肥不足或磷肥不足都會造成小麥發黃現象。小麥缺氮型發黃、是指由於播種過早、基肥施得不足或基肥中含氮量低,導致小麥出現發黃現象。植株矮小細弱,分櫱少而弱,幼苗葉片進而發黃。遇到這種情況,應在返青期每畝追施尿素5公斤左右,起身或拔節期每畝再追施尿素12-15公斤。小麥基肥中磷肥施量不足或土壤中缺磷,常使小麥缺磷發黃。田間表現為:次生根極少,分櫱少,葉色暗綠,葉尖黃。小麥缺磷發黃會導致穗小粒少,千粒重下降,嚴重影響產量。當小麥苗缺磷時,每畝可溝施二銨10公斤或過磷酸鈣45-50公斤。

4、小麥播種密度過大:小麥播種密度大,造成小麥群體過大,影響到小麥光合作用,養分供應不足,導致葉片發黃。因此應根據時節、溫度適量播種。

5、持續低溫、受凍害: 持續低溫,光照時間少,小麥苗情整體較弱,受低溫凍害影響表現出葉黃。防治措施是寒流到來之後加強管理,噴施葉面肥。

6、病蟲害原因:小麥病害主要有紋枯病、全蝕病和根腐病三種。他們都是真菌病害,發生初期都能表現黃葉,但病斑發生的部位和病斑形狀有所不同。紋枯病主要危害葉鞘;全蝕病主要危害莖基部和根部;根腐病只發生在根部。它們都是依靠土壤傳播的病害,戊唑醇、丙環唑可以兼治這三種病害。地下害蟲也可危害小麥造成黃葉。防治的辦法是藥劑拌種和土壤處理。可用的藥劑如辛硫磷、毒死蜱等。





土豆老師說三農


麥苗發黃的主要原因

耕層淺

一般來說,秸稈還田現象比較多,一方面提高了土壤的肥力,但是,現在玉米秸稈還田量大,耕層一般都不足20釐米,小麥很難紮根土壤中,養分供給不足,長此以往,出現黃化現象不足為奇

建議小麥種植戶:

以後種植時切碎後一定要鎮壓保墒,防止出現中空。對於已經耕種的小麥要及時補施氮肥,最好年前補施氮肥。

缺氮或缺磷

①小麥缺氮型發黃:是指由於播種過早、基肥施得不足或基肥中含氮量低,導致小麥葉片發黃。

應在返青期每畝追施尿素5公斤左右,起身或拔節期每畝再追施尿素12~15公斤。

播種過深

小麥的播種深度,一般情況下,小麥的播種適宜深度為3-5釐米,如果超過了5釐米,那麼出的苗長勢弱、黃、分櫱率偏少。

農諺說:一寸淺,二寸深,三寸就會悶。說的是小麥的播種深度,一般情況下,如果超過了5釐米,那麼即使能出苗,也是賴苗,如果是旱天,能出苗,但出的苗,長勢弱、黃、分櫱率偏少。

如果遇到澇天,情況就不容樂觀了,會出現大面積的死苗現象。

發病輕的田塊,抓緊到農技部門買藥噴灑。既要生根壯苗,又要殺菌。兩者配合使用最好,此外及時追肥。

病蟲害

蟲害:麥蚜和麥蜘蛛吸取葉片汁液而造成的葉片發黃,主要發生在越冬期前後。

病害:小麥病害主要有葉枯病、紋枯病、全蝕病和根腐病。它們都是真菌病害,發生初期都能表現黃葉。

小麥發黃、死棵現象對小麥產量造成很大的影響,若不能及時處理,將影響小麥的正常生長和安全越冬,造成嚴重減產。

所以,做好預防非常重要!對於已經發生的地塊,及時對症施藥。

用藥配方一(最佳):惡黴靈(治病)+苯·丙(壯苗治病)+生根劑(養根)+蕓薹素(防凍害)+磷酸二氫鉀(壯苗);

用藥配方二(省錢):烯唑醇(治病壯苗)+多·福(治病)+蕓薹素(防凍害)+磷酸二氫鉀(壯苗);

用藥配方三(廉價):三唑酮(治病)+蕓薹素(防凍害)+磷酸二氫鉀(壯苗)。

小麥紋枯病;危害根系和莖稈,阻礙養分和水分的運輸而造成小麥葉片發黃。每畝可用12.5%禾果利20克,或20%井崗黴素50克對水50公斤進行莖基噴霧防治

持續低溫凍害

凍害的葉片一般扭曲,在葉片幼嫩葉尖或葉片中間位置發黃。

氣溫變化幅度較大,很多地區連日的陰雨,持續低溫,光照時間少,小麥苗情整體較弱,受低溫凍害影響表現出葉黃。

小麥的品種、播期、播量、氣候因素、苗情、墒情、整地播種質量等,均會影響小麥凍害的發生。

易受凍害麥田


芯懿塵逝


小麥出現這種現象有好幾種原因了,土壤太乾,就是墒不夠也能造成黃葉。種的太稠密而且缺肥也會導致黃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