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無一例外”

“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無一例外”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醫生接到了緊急電話匆忙趕回醫院。

雖然已經把車開得很快,可到醫院的時候,男孩的父親卻大聲斥責他:

“能不能有點責任心,我的兒子就在急救室裡,你怎麼這麼晚才來!”

醫生只能安撫這位家長,表示剛剛不在醫院,接到電話立馬趕來了,馬上就進行救治,請對方冷靜一點。

男孩的父親不忿:“冷靜?如果是你的兒子躺在手術檯上,你怎麼冷靜?如果是你的兒子要死了,你冷靜的了嘛!”

醫生走進手術室,幾個小時後,手術成功完成,醫生高興的走出來,對男孩的父親說:“你的兒子得救了”。

還沒有等男孩父親回話,說了句:“有問題,你可以問護士!”,就匆匆離去。

男孩的父親覺得這位醫生太過傲慢,連術後問題都不交代清楚,就離開。

旁邊的護士卻淚如雨下:“醫生的兒子昨天意外死亡了,我們叫他來為你的兒子做手術時,他正在去殯儀館的路上。”

“現在,他救活了你的兒子,要趕去完成自己兒子的葬禮。”

我們總是站在制高點上,按照自己的想法,猜測別人的舉動,往往忽略了對方經歷了什麼。

“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無一例外”

陳凱歌的電影《搜索》裡,高圓圓飾演的白領葉子,剛查出自己得了癌症。

葉子得知自己時日無多,魂不守舍,可因為在公交車上沒有給老大爺讓座,被記者曝光,被大眾譴責。

殊不知,她的人生已經開啟了倒計時。

以前學校的班主任表示葉子是學校的恥辱,公司的同事說她是小三,跟老闆有一腿。

最終,葉子還是選擇了提前離開這個世界,她已經沒有力氣去對抗社會的惡意,和輿論的壓力。

千人千面,你怎麼能保證你的判斷就是正確的。

不瞭解實情,就隨意揣測,有意譴責,以訛傳訛,最後大家都成了吃人血饅頭的人。

“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無一例外”

之前遇到個女孩,很自來熟,最喜歡做的事情是傳播各種小八卦。

這種女孩,剛開始接觸的時候,會覺得她比較健談,可時間久了,再聽她講話就變質了。

“最近小X總是不回宿舍,我上次還看見她挽著一箇中年人的胳膊逛街,她是不是去給人當三了啊!”

“我上次用了小A一點護膚品,她差點跟我打起來,她可真小氣!”

“聽說小Z回老家了,家裡人給她介紹了個有錢的老闆,只要結婚,就給她一套房子,沒想到她就這麼屈服於金錢了!”

她不知道的是,小X挽著的中年人是她的爸爸,不回宿舍是因為家裡在搬家,她幫忙收拾新家。

她不知道的是,小A的護膚品是送給媽媽的生日禮物,是小A攢了好久工資買的。

她不知道的是,小Z回老家,是因為父母年紀大,經常生病,需要有人離近點照顧。

“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無一例外”

人都喜歡先入為主,喜歡用自己的判斷去衡量別人。

可當你成為了語言風暴的中心,你就明白,那些謠言指責是一個人無法承受的。

它會是封住你嘴巴的膠帶,讓人辯解不得,就算你掙扎掉這個膠帶,迎接你的會是綁匪的撕票。

於是,越來越多的公眾人物得了抑鬱症,不堪重負自殺的新聞比比皆是。

這時候大家再出來緬懷,誰都不承認自己是雪崩時的那片雪花。

“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無一例外”

人生不易,能安穩對待生活已經是費盡力氣的事情。

每個人都是故事的主角,故事或平淡或曲折,都是自己的經歷。

我們要做的,是不指責他人,善待他人,成全他人,多一分理解,少一分急躁。

立場不同,環境不同,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