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最新出臺的lpr利率和基準利率有什麼區別?

懂社保


無論是想買房的還是已經買了房的,只要貸了款,就一定會關注近期關於房貸利率計算方式的變化。
2019年10月8日起,新申請的房貸由以前的基準利率*浮動係數改為LPR+加點,LPR代替基準利率,業界也稱之為“換錨”--僅對新申請的貸款有變化
2019年12月28日,央行發佈通知,所以購房貸款在2020年3月至8月間都將轉換,將原有的基準利率轉換成LPR,LPR值以2019年12月的為準。--所有以基準利率為錨點的房貸都要改

連續兩個通知宣告著基準利率徹底告別房貸的舞臺,未來的房貸均以LPR為基礎進行計算。那麼,最新出臺的lpr利率和基準利率有什麼區別呢?

先說基準利率,實際這是政策性利率,在此之前所有的存、貸款利率均以基準利率為參考,由央行統一管理和發佈,現在執行的5年以上貸款4.9%還是在2015年年底發佈的。
但今日不同往日,相比5年前金融市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基準利率就像高速收費通道同時只能通行一輛車,但高速路已經由原來的4車道變成了8車道,通行能力大大增強,但前面的車還是堵在收費路口一輛一輛過,嚴重影響了通行效率。如果想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收費通道需結合等待車輛實際數量靈活高速。但基準利率的調整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調整起來並不是那麼靈活,並不能完全體現當前的市場利率水平。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2019年8月17日,央行發佈公告“改革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授權全國銀行拆借中心於每月20號公佈貸款市場報價利率,要求按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貸便利利率)加點形成的方式來報價,並將原有的10家報價銀行增加至18家,引入商業銀行,外資銀行,民營銀行等,改變了國有銀行一家獨大的局面,同時將1年期限品種擴大至1年期和5年期。

公告中明確規定,新的LPR=中期借貸便利利率+加點,那麼中期借貸便利利率又是什麼呢?

普通銀行資金的來源一般是儲畜、同行拆借、央行借錢等,而中期借貸便利(MLF)是央行創設的一種中期貨幣政策工具,央行向符合管理要求的銀行發放資金,而銀行為了獲得這筆資金需要將國債、央行票據等優質債券質押給央行。央行就可以通過控制MLF的利率水平來直接影響銀行的成本,借而影響市場上的資金成本。
由於過去有基準利率在作祟,無論央行怎麼調節MLF,想給市場一些便宜的資金,但無奈收費站的口永遠是一個,讓央行的力氣全白費了,LPR的出現就是來解決這個問題的,MLF低了,銀行成本降低,市場上錢多了,利率也會下降,反之亦然
LPR是由18家銀行根據各自的資金使用成本對每月的加點進行報價,然後央行去掉一個最高值,再去掉一個最低值,最終平均得出當月加點,再加到MLF上面就可以。
比如當期MLF是3.25%,18家銀行報價平均後加100個基點,那麼當期的LPR就為3.25%+1%=4.25%,這個月若貸款的話就以4.25%為標準。
如果央行看當前市場不太景氣,想放點錢刺激一下,則可以適當降低MLF,比如當期為3.15%,18家銀行同樣報價100點,則當期的LPR就為4.15%,通過這種手段就可以達到央行靈活調節市場的目的了。
這就是最新出臺的LPR和基準利率的區別,MLF可以反饋出央行對市場的要求,而加點可以體現銀行對當期市場的判斷,使得LPR能更準確的反應出當期金融市場的資金成本情況。

回過頭來我們再說說房貸轉換的事兒,央行給了2個選擇,一是選擇固定利率,二是根據當期LPR浮動的利率,到底哪個好?


個人觀點,還是要選擇浮動利率

看看LPR開始執行以後的利率變化,19年8月份剛出來時5年LPR是4.9%,11月份下降5個基點跌至4.8%,12月份繼續保持不變。雖然LPR的歷史稍短,參考意義較小,但1月6日的降準告訴我們,未來市場上的資金面是趨於寬鬆的。


第一,當今正處理資金量化寬鬆的階段
2019年7月份美聯儲首次降息,截止到目前降息了三次,這也宣告著全球金融市場進入新一輪的放水週期。目前已經有數十個國家也跟隨,其中就包括歐洲央行,有些國家和地區甚至都已經負利率0.4%,也再次進一步降低到負利率0.5%。
隨著全球利率走低,中國跟進只是時間問題。
第二,中國早晚也會進行負利率時代
前央行行長周小川也公開表明:中國可以儘量避免快速地進入負利率時代。看清楚,是避免快速進入負利率時代,而不是中國不會進行負利率時代,這就很明確了。

中國做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已經和全球金融嘗試捆綁在一起,不太可能獨善其身,而房貸都是5年以上的貸款,目前我國的5年定期存款的利率2.75%,離進入0利率時代還有較大的下降空間,而這個空間就給未來LPR的調節提供了充足的想象力。


LPR下降未來可期。

綜上,
LPR是打通國家資金利率傳導的有效工具,可以讓央行的無形之手給予市場更多、更靈活的反饋。而我們更需要適應時代的潮流,利用好當今世界經濟進入下行通道的良機,緊緊把握住利率走低的風向,選擇根據LPR浮動的利率更加有利。

小崔聊房


LPR利率與央行基準利率的差別如下:

1、LPR利率:是根據18家銀行共同報價產生,計算方法是去掉一個最高價和一個最低價,然後再取平均值,每月20日變化,可以簡單理解為,LPR利率是市場化利率。

所以,LPR利率取決於市場供需關係的平衡過程,並不是說利息一定會降,相反,市場化定價,這個利率既有可能降低,也有可能升高。

2019年12月20日LPR利率為:1年期LPR為4.15%,5年期以上LPR為4.80%。

2、央行基準利率:是央行指定的貸款指導性利率,利率在一定時間內是固定的,貸款期限1年(含)利率4.35%,1-5年(含)利率4.75%,5年以上利率4.9%。

這次的定價轉換將從2020年的3月1日開始施行,在2020年8月31日前完成全部轉化。

老房貸用戶只有一次選擇機會,選擇之後就不能更改。如果不去銀行簽訂新的購房合同,就視為棄權默認選擇固定費率。


股道大司馬


LPR利率和基準利率有什麼區別

  1、法定基準利率

  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聽到的降息、加息,都是以這個基準利率為調整標準,法定基準利率,還分為存款基準利率跟貸款基準利率。

  目前我們採用央行2015年10月24日最新基準利率:

  1年以內(含1年),年利率4.35%

  1年到5年(含5年),年利率4.75%

  5年以上,年利率4.90%

  公積金:

  5年以內(含5年),2.75%

  5年以上,3.25%

  存貸款基準利率是央行制定的,給商業銀行的貸款指導性利率,並非實際的貸款利率,而實際貸款利率,會高於法定基準利率。   

  2、LPR利率

  LPR的計算方法由18家銀行共同報價產生,計算方法為去掉一個最高價和一個最低價,最後算術平均得出,每月20日重新報價計算,可以簡單解讀為,這是一個市場化利率的意思。

  所以,這個LPR利率取決於一個市場供需關係的平衡過程,並不是說利息一定會降,相反,市場化定價,這個利率既有可能降低,也有可能提高。

  2019年8月20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1年期LPR為4.25%,5年期以上LPR為4.85%。以上LPR在下一次發佈LPR之前有效。


中年作手


LPR是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從國際經驗看,不少發達國家都曾建立起類似LPR的報價機制,作為金融機構貸款利率定價的參考,在推動貸款利率市場化改革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13年10月25日,我國的LPR集中報價和發佈機制正式運行。LPR是由央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發佈、由主要商業銀行根據市場供求等因素報出的優質客戶貸款利率,並由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在央行的指導下負責監督和管理。

我國原有的LPR多參考貸款基準利率進行報價,市場化程度不高,未能及時反映市場利率變動情況。改革後,各報價行在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的基礎上加點報價,市場化、靈活性特徵將更加明顯。其中,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貸便利利率,中期借貸便利期限以1年期為主,反映了銀行平均的邊際資金成本,加點幅度則主要取決於各行自身資金成本、市場供求、風險溢價等因素。

通過改革完善LPR形成機制,可以起到運用市場化改革辦法推動降低貸款實際利率的效果。一方面,前期市場利率整體下行幅度較大,LPR形成機制完善後,將對市場利率的下降予以更多反映。另一方面,新的LPR市場化程度更高,銀行難以再協同設定貸款利率的隱性下限,打破隱性下限可促使貸款利率下行。同時,各銀行在新發放的貸款中主要參考LPR定價,並在浮動利率貸款合同中採用LPR作為定價基準。央行還將會同有關部門,綜合採取多種措施,切實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

基準利率是金融市場上具有普遍參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資產價格均可根據這一基準利率水平來確定。基準利率是利率市場化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融資者衡量融資成本,投資者計算投資收益,以及管理層對宏觀經濟的調控,客觀上都要求有一個普遍公認的基準利率水平作參考。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基準利率是利率市場化機制形成的核心。

其中,以同業拆借利率為基準利率的國家有英國的倫敦同業拆放利率(Libor)、美國的美國聯邦基準利率(FFR)、日本的東京同業拆借利率(Tibor)、歐盟的歐元銀行同業拆借利率(Euribor)等;以回購利率為基準利率的國家有德國(1W和2W回購利率)、法國(1W回購利率)、西班牙(10D回購利率)。[1]

在中國,以中國人民銀行對國家專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規定的存貸款利率為基準利率。具體而言,一般普通民眾把銀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作為市場基準利率指標,銀行則是把隔夜拆借利率作為市場基準利率。


武林門


固定利率

選擇固定利率:你的房貸就是維持當前利率水平不變,不受LPR利率變化影響。

優點:長期確定,可以在利率上行時避免成本上升;

缺點:無法享受利率下行的紅利;


浮動利率“LPR+加點”

浮動利率:LPR是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是央行2019年新推出的機制,LPR每月公佈一次,可升可降。轉了LPR後,到第一次重定價之前,房貸利息支出與原合同一樣不變。同理,第一次重定價日,到第二次重定價日之間,也不會變化。也就是說,即便你選擇最早的重定價日,1月1日,那麼從現在到明年1月1日,你的房貸是保持不變的。


張克國談文旅


推出LPR利率,實質上是打著市場的旗號為企業降低融資成本而已。首先,LPR利率每月20日公佈,能反應一定的供需關係,表面上看由市場決定,但是意義不大,可能有漲有降。國內的銀行和主要金融機構幾乎都是國企,由國家掌控,它們之間商量出來的利率,要說是市場決定,這顯然對不上啊!央行基準利率,由央行決定,下達給下面的所有銀行,銀行的貸款利率根本央行的基準利率加一定的額外利率,不會比基準低。如今,全球寬鬆,利率下降,國內這兩年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依然嚴重,為解決這個問題。推出LPR利率,比央行基準利率低不少,這個利率是為企業融資服務的。而房貸利率就很尷尬,只能選LPR和央行基準利率中的一個。目的就是對企業定向降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