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2020年基金定投策略

基金定投實盤第15期

2020年基金定投策略

先回答一位朋友提出的問題:什麼情況下可以越跌越買?

①基金定投品種質地。長期上漲的品種可以越跌越買。

②市場整體戰略。這點反映在上證指數上,就是該指數在3000點以下,這時我們可以考慮的策略是雙倍定投甚至是更多倍數的定投。

③對未來的看法。從實盤定投時長來看,我們現在才定投三個多月的時間,在長達幾年甚至是數十年的時光中,這三個月就只能算是開了個頭。此時我們的底倉非常輕,因而我們就有大量建立底倉的需求。

同時,從過往經驗來看,A股一個完整的牛熊週期在5年,而A股從2016年進入熊市以來已經走過了四年,離這個慢熊週期走完已經越來越近了。因此,就這兩方面綜合來看,我們處在可以越跌越買的階段。

一.本週定投

2020年基金定投策略

1.標紅的為1月2日、1月9日定投方案。

2.具體方案為:

①定投部分:

上證50(110003):300元

滬深300(000961):300元

基本面60(530015):300元

醫藥100(001550):300元

醫療保健(110023):200元

消費行業(000083):200元

②靈活投資部分:

1月2日:醫療保健(110023):400元

1月9日:紅利指數(090010):400元

3.實盤定投部分:從指數點位來說,3000多點乃至3100點依然處於一個相對偏低的位置,定投部分保持正常就好。事實上,就定投來說,最難的部分就在於堅持。要想最終取得一筆可觀的投資收益,我們在定投的過程中需要克服很多人性方面的東西。

4.靈活投資部分。

1月2日:在我們之前的文章中,我曾多次提到,證券行業指數是一個週期指數,一個完整的牛熊週期才是投資它的最主要時間。現階段的脈衝式行情更像是新年前後市場對未來股市走好的一種期望,它的可持續性不夠強。因此,當證券行業指數處在相對高點,且我們所持基金有一定浮盈時,那最好的策略就是先休息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我們所等待的就是證券行業指數再度調整,再度調整之時就是我們繼續投資之機。

當然,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我們的實盤組合採取的是每週定投的方式,而每週的定投金額是有限的,我們需要效用最大化的利用手中的資金。即當我們看好的行業出現調整時,我們可以將更多的資源配置進去,反映在我們的組合中就是將原本投資證券的資金投資到醫療行業基金中。

另外,想必最近有很多人注意到了證券公司陸續披露了12月月報,毫無意外的整體業績大幅增長。但這隻能代表過去,無法代表未來。證券最為關鍵的還是在於觀察行情能否持續,觀察的指標一個是大盤指數點位,即能否突破3100,進而向3288進軍;另一個則是交易量,成交量怎麼也得和去年2-3月份持平吧,現在還少了40-50%。在證券公司指數(指數代碼399975)向上突破800點不夠堅決時,我們還是再等等吧。

1月9日:當日A股市場全面上漲,我們所持的醫療基金也由虧轉盈,因此我們將靈活投資部分的400元轉投到紅利指數基金。截止2020年1月9日,中證紅利指數的PE為7.84,PE百分位21.30%,依然處在低估狀態。因此本週投資紅利基金。

5.目前正好處在新年和舊年交替的一段時間,在這樣的時間節點裡,很多媒體都喜歡統(制)計(造)數(焦)據(慮)。比如,統計2019年十大牛熊個股(這還稍微強點,畢竟有十大熊股給人以安慰)、2019年前五名基金的漲幅全部超過了100%等。其中,最讓人覺得不友好的就是2019版的“怎樣用1萬元通過股市賺1個億”也新鮮出爐了,讓人感覺一不小心就錯過了一個小目標。再加上最近行情還不錯,上證指數眼看就要突破3100點,去年比較強勢的醫藥、科技股似乎也有捲土重來的意思。於是不少投資者焦慮了,焦慮的原因:為什麼我踏空了?為什麼我所買的沒怎麼漲?

這些反映在我們的平臺中,就是最近我們的各個平臺進來了不少新朋友。畢竟誰不希望自己的資產能夠藉助好行情蹭蹭的往上漲一波呢?可是,該怎麼做呢?

除了我們的定投實盤之外,我再提供一種思路,那就是可以考慮ETF指數基金。ETF指數基金代表一籃子股票的所有權,投資者買賣一隻ETF,就等同於買賣了它所跟蹤的指數,可取得與該指數基本一致的收益。通常採用完全被動式的管理方法,以擬合某一指數為目標,兼具股票和指數基金的特色。

這也就是說,投資者既可以向基金管理公司申購或贖回基金份額;同時,又可以在二級市場按市場價格買賣ETF份額(類似股票交易)。

再來說標的。我們認為可以考慮的方向為:上證50、滬深300、消費(包括酒)、醫藥、證券、科技等。相關標的及指數代碼如下:

2020年基金定投策略

在A股“機構化”特徵越來越明顯,且資金“抱團”現象越來越明顯的今天,指數基金無疑是普通投資者最好的選擇。尤其是考慮到ETF的最高倉位可以到99%,且費率也有明顯優勢的情況下。

投資策略建議:在考慮指數點位的前提下,分批買入。

二.2020年基金定投策略

2020年基金定投策略

上期股票週報中,我們提到了,對於2020年,我們的預測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春節前後,小暖行情。

第二階段,2月-5月,不看好階段。

第三階段,下半年,看漲階段。

那麼,我們對應的定投策略就是:

假設一:真如我們所料

那麼,對應的基金定投策略就為正常定投(春節前後)——下跌到一定幅度時,可考慮雙倍定投、甚至是雙倍定投(之前提到的雙倍定投條件為:3000點以下,且出現明顯調整,時間:2-5月)——持基待漲或者兌現浮盈比例可觀的基金(下半年)。

假設二:和我們想的不一樣

和我們想的不一樣,那也沒有關係,定投並不需要精準的預判,出現何種走勢還是按照上述提到的策略來定投就行。走勢比較平穩-正常定投;有一定漲幅-持基待漲或者賣出;下跌-雙倍或者說三倍定投。總而言之,就是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需要採用不用的定投再平衡策略。

對市場整體的判斷還是和上期週報提到的一樣:上證指數往上突破前期高點3288.45點、3587.03點,會遇到不小壓力,還需要更多數據來證明經濟回暖具有持續性。但是,往下跌太多也不太可能。為什麼?“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重視資本市場。”—肖鋼語。

三.持倉基金分析

2020年基金定投策略

1.易方達上證50、天弘滬深300、建信深證基本面60

分析:2019年,3760只A股的平均漲幅為27.62%,但是中位數漲幅僅為15.44%,較平均值少了12.18個百分點。這意味著,少部分個股用巨大的漲幅拉高了整體的水平。若以27.62%為分界線,僅1355只個股漲幅高於這一數字,佔比36%。這意味著約2/3的個股沒達到平均水平。1355只個股中,漲幅大於50%的有794只個股,佔比21%,249只個股漲幅更是超過100%,佔比6.6%。

上述數據顯示,2019年的A股市場的收益呈現集中化的趨勢,即:少量個股提供了大部分的上漲,“分化”已經成為A股2019年行情的最大特徵。

我們還得考慮即將到來的註冊制。有教授分析,註冊制的本質是增加股票的供給,直接打掉了股票本身的稀缺性。無論是什麼概念什麼走勢的股票,都會無限量供給。註冊制之後,只有一種股票仍然是稀缺的,就是真正有價值的股票。這個時候,價值和稀缺性兩大屬性就統一了,優質股就會漲到天上去,劣質股就會跌到1元退市。

那麼,在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那無疑就是未來一定要堅持“第一策略”!什麼叫第一策略?投資只投各個行業的第一,按照現在市場最時髦的說法,A股核心資產。有媒體統計了A股核心資產50強,圖(部分)如下:

2020年基金定投策略

這並不是說A股核心資產50強都可以投,具體投資標的還是需要大家仔細甄別一下的。當然,最“偷懶”的辦法就是投資最具代表性的指數基金,如上證50、滬深300、深證基本面60等。

2.天弘中證醫藥100A(001550)、易方達醫療保健行業混合(110023)、匯添富消費行業混合(000083)

分析:近兩週可以將醫藥和消費放在一起說,這是因為前幾天市場上出現了一個標誌性事件:貴州茅臺於1月2日發佈生產經營情況公告:該上市公司2019年度實現營業總收入885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5%左右;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05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5%左右,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增速同比上年均出現下降。其中第四季度淨利潤為101億元,相比2018年四季度的105億元,同比下跌,這也是自2014年以來貴州茅臺業績首次出現季度同比下跌。

這樣的業績顯然無法匹配貴州茅臺高達三十多倍動態pe的,因而貴州茅臺才在消息出來後的兩個交易日跌超9%,也讓白酒和消費行業出現了調整。

而醫藥行業裡面也有不少這種資金抱團股,比如恆瑞醫藥、愛爾眼科等。事實上,消費和醫藥行業從來就不缺少擾動因素,畢竟無論是食品安全還是生命安全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每次調整過後,這兩個行業都可以漲回來。話音未落,中證白酒指數在今天又創了歷史新高。

再說說醫療。醫療行業指數在2019年的漲幅只能算是一種估值修復,還遠遠沒有體現醫療行業的成長性和優勢。一方面,醫療行業是一個高科技行業,該行業的醫療設備都屬於高端製造設備。另一方面,醫療行業是永遠的朝陽行業。因為醫療和醫藥是相生的,在我國老齡化日趨嚴重的背景下,人們對健康的投資和需求日益增多,醫療行業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發展能力。這也就是說,拋開市場來看,醫療行業的長期趨勢是非常具有確定性的。所以,如果醫療行業有短期調整,那恰恰是我們可以買進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