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Prada的三場迴歸和一次沉思

如果用一個老套的句式開啟這篇文章,那會是——

如今當我們在討論時裝的時候,我們究竟在討論什麼?

創新變得越來越難,或是技術突破與日俱減,這是否也意味著越發的趨於穩定?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在這個時代裡,我們經歷的時尚少了新風貌、變革運動……而人們也在尋找新的突破口。

有的是在新老輪迴中尋找潮流新生;有的則是賦予事物更深層次的含義;有的則是通過打通不同的界限,將時尚進行“泛時尚”化。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就以上這幾點來說, Prada都是箇中好手。

無論你是愛時裝,還是愛文化或是愛藝術,你都很難不愛Prada。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Miuccia Prada在操刀 Prada 的時候,似乎就沒有單純只想要做衣服,或賣衣服。

起碼在我看來 Prada 是以高級時裝作為體裁的藝術、文化、設計的共同體。

它除了讓人們鮮衣怒馬外,同樣的也能夠引發除了時尚之外,多維度的討論和思索。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無論是最近 Nicolas Winding Refn 和 Austin Butler 兩位男演員,對 Prada 進行拆分和聯想——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還是品牌與蔡徐坤進行一次又一次,充滿深度與時代性的不同項目合作——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這都是讓人們感到 Prada 不僅僅拘於時裝本身。

當然,它的大秀同樣更是如此。

因此,我們可以在 2020 春夏大秀感受到撲面而來的復古未來主義(Retro-futurism)和大侃反叛的賽博情結。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同樣也能依循 Nikola Tesla 的科學實驗,體會到科學怪人想要再建烏托邦的 ugly chic 浪潮。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那麼,在 21 世紀 20 年代的品牌的第一場秀裡,向來言之有物,敢於發言的 Prada 又將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思考和時尚面貌呢?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第一場

形而上的視覺重現

依舊是在熟悉的FONDAZIONE PRADA,依舊是 OMA 操刀的秀場佈景。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光線、色彩與空間共同作用下,產生了一種沉浸式感官體驗。無論是形式還是視覺上,都讓人想到了 James Turrell 的作品。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如果跟隨著大秀開始前的鏡頭探尋,你可以發現這其實是一個聯動的對稱空間。

兩邊都打造成了下城市廣場的形式,結合光線形成的陰影,從而產生立體感。

配合四周的金屬羅馬柱、場中央的3D拼圖雕塑,猶如臨時搭建了一個帕拉第奧式建築。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仔細端詳,你會發現這像極了意大利超現實主義流派畫家 Giorgio de Chirico 的 Metaphysical Town Square (形而上的城市廣場)系列作品。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1909年,重返意大利的 Giorgio de Chirico 受到聖十字廣場(Piazza Santa Croce)以及都靈公共紀念碑等文藝復興遺蹟的感染,進行了創作。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學者經常評價 Giorgio de Chirico 的作品有種奇特感,似乎預示著在我們生活和存在的現實之下,隱藏著一個截然不同的本質。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就好比這個被裝點成廣場的 Prada 秀場,實則是利用廣場誕生之初,就是人們聚集交換信息場所這一功能,試圖讓沉浸於社交媒體與數字生活的人們,迴歸信息交流的原初形態。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而用數字化去表達這種“形而上學”的視覺,童年時對未來的幻想——秀場視覺呈現上 Prada 是一把好手。

激光紅、深綠、粉紅、桃紅、紫……這些風靡於千禧年後的色系,被用來與這個廣場與雕像進行對撞。

這個對撞的完成,也代表著 “超現實古典” 篇章的大幕拉開。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像是置身在一個充滿復古迷幻電子素材的“蒸汽波”風格超現實空間之中。

每一個元素都可以獨立於當下的時空背景而存在,也毫不違和。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第二場

非英雄式男裝凱旋

也是在這場秀裡,Miuccia Prada決定,是時候讓“男性”迴歸了。

當男女混秀、性別模糊運動依舊如火如荼展開時,她選擇用一場純男裝大秀“另闢蹊徑”。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秀場裡,那個像極了硬紙板3D拼圖玩具的騎馬雕塑,充滿玩味情緒。

但其實,這各地廣場裡標配設置的騎馬雕像,它象徵了權力,更是男性權力。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但向來“明白事理”的繆姨接受採訪大方表示,自己想要一個馬術雕塑,但又擔心其政治不正確(考慮到女性運動的崛起),所以決定和 Rem Koolhaas 一同創作一個非英雄主義的馬術雕塑。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如果要用一座現實中的騎馬雕像與它類比,它不會是 Donatello 的《加塔梅拉特騎馬像》、也不會是 Andrea del Verrocchio 的《柯萊奧尼騎馬像》。而是 Campidoglio 廣場上的《奧勒留騎馬像》(Equestrian Statue of Marcus Aurelius)。

這也是少數展現出智慧、思考,而非氣宇軒昂,不可一世的君王雕塑。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比起英雄,這位羅馬帝國的最後皇帝更像是一位哲學家。

由他所著的《沉思錄》充滿了自省式的哲思,感人至深。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這種儒雅文藝,睿智內斂的書卷氣,在某種程度上跟我們印象中 Prada 男士十分契合。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在沒有印刷術的古希臘時期,廣場其實是被賦予了學術的內涵。

當時階段的學術交流,其實就是通過“廣場活動”進行的。學者們往往會跑到廣場宣講自己的見解,並和其他學者爭論。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而這些緩緩走在“廣場”上的模特,同樣也有像二元論一樣強勢對立,又相互寓於其中的矛盾。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就像幾套開場 Look,羊毛套頭背心與 Full-print 無袖襯衫的組合,本應是不合理,並衝突的。

但卻著實讓包括我在內的不少觀眾大呼精妙。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在這之前,幾乎沒有一種搭配方式可以將純色羊毛套頭背心這樣的單品年輕化起來。

但在這裡,這一場秀裡,Prada做到了。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在三個同樣以 Full-print 襯衫在細節呼應,搭配 Prada 寬版廓形正裝套裝的“過渡 Look”之後,秀場上的敘事節奏明顯開始有了變化。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以紅、黃、藍、綠這些飽和度極高的色系為主的Look,用別樣的方式呈現著 Prada 經典男士套裝的形態,與秀場營造的超現實感相輔相成。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與這些色系呼應的,同樣也是各種頗有復古意味的質地。

細絨斜紋羊呢、燈芯絨、灰白混紡羊毛甚至蠟面……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每一個彷彿從黃金時代穿過時空門走出來的“經典”,都在現代工藝的演繹之下被續寫成為了新的篇章。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而 Prada 近年間因主攻年輕市場而呈現的,將科技感、功能性、未來設計筆觸等多種創作元素,融合而成的風貌,在這場秀上也同樣被娓娓道出。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即便如此,我相信包括我在內的大部分觀眾,都會有種 Deja Vu 的感受。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甚至還會發現它與 8 年前的 Prada 2012 秋冬男裝大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Prada 2012FW Men's wear

它們都是讓男性精神再度回到男性本身的。

並且都以古典精神出發的主題演繹、同樣的全男模展示、同樣的“紅與黑”…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Prada 2012FW Men's wear

也是在那場秀上, Tim Roth、Willem Dafoe、Adrien Brody 和 Gary Oldman 四位實力派好萊塢男影星的壓軸出演,徹底定義了 Prada 在全球男性衣櫥中的定位——用最大氣,最出人意料,卻也最切合主題的形式存在。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Prada 2012FW Men's wear

第三場

分離流派下的迴歸

這次 2020 秋冬男裝大秀的音樂,同樣也很切合主題。

古典交響樂與電子音樂不斷切換,中間夾雜著喝彩與歡呼聲。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有趣的是,我們之前提到的羅馬皇帝Marcus Aurelius,在他之後也標誌著古希臘羅馬世界中,古典風格受到挑戰,統治地位全面失陷。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關於風格的更替思考,也不斷出現在這個系列之中。

不僅是BGM,同時秀場裡“超現實主義”本身的矛盾性與二元性、科技元素與古典主義、未來感與現代感、反英雄與陽剛氣質,都是在互相更迭交替著的。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這裡有不同材質的相互拼貼、打破常規的組合選擇。

表達著 Prada 2020 秋冬男裝系列對傳統、對已知和其他事物本質認識的打破。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就像那被放大了至少 0.5 倍的 Prada 三角銘牌設計成為這季的視覺引領者那樣。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圍繞著它,Miuccia將這些尼龍系列的口袋、領口等細節上做出了同樣的呼應。

用具有彈性的硬質材料,將設計中最為尖銳的線條一一體現。這些啞光的細節設計加上橡膠基底的三角銘牌,組成完整視覺語言。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同樣“來自傳統,突破傳統”的設計,要指名給這些被調整成斜 45 度的格紋元素。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無論在毛呢外套還是在保齡球手袋上,它們都是足夠吸睛的存在。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如果說到傳統和經典,印花自然也是我們印象中最標誌性 Prada 的一部分,甚至比那些花哨的襯衫更有代表性。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無論是成衣的輪廓、面料的使用,再到對配色的大膽選擇,你很難不承認 Miuccia Prada 受到過 Mary Quant 充滿活力和色彩的 60 年代風格的影響。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在當時 Mary Quant 就是在街頭掀起了時尚革命,重述女性主義。

在大半個世紀後的今天,Miuccia Prada對 Prada 男裝做了同樣的事情,只是放在當下這就不再是變革和創新了,是更需要勇氣的迴歸。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從秀場地面橄欖綠與薰衣草紫拼色,再到衣服上各色的平鋪圖案,其實都是受到19世紀後期至20世紀初新藝術運動裡的維也納分離派(Vienna Secession) ,也稱新藝術派的影響。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其中比較出名的就包括 Gustav Klimt 的《吻》,之前 LOEWE 合作的 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 同樣也是來自這個流派。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出現在 Miuccia Prada 的 Mood Board 的則是另一個代表性人物——奧地利藝術家Koloman Moser。

他也是 Wiener Werkstätte (維也納工坊)的創始人。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即使蘋果公司要在維也納開店,也都不忘記去先致敬這個傳奇藝術家工坊。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在 Koloman Moser 的作品中,你很容易就可以捕捉到他對線條和幾何的駕輕就熟,他也直接影響了之後 20 世紀的圖形藝術發展。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在當時,維也納分離派反對相對保守的維也納學院派,並與之決裂。

但它並沒有像其他流派那樣擁有明確的綱領,而是由一群思想、創作類型相近的藝術家組成。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這些青年藝術家們也常常會在一起聚會,發表各自對藝術創作的新見解,從而達成共識。

最終形成了這一反對傳統古典風格、反對花形圖案過度使用,更強調運用幾何形狀的流派形式。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這個故事,不就同樣也與 Prada 的“廣場”和“交流”的設定不謀而合嗎?

側面說,這也更加明確了 Miuccia Prada 想要突破現狀的決心。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以大眾化的形式,來體現時代特徵。

維也納分離派的另一大特點,就是他們往往會賦予藝術之外更多的功能性與實用性。

不侷限於單一的呈現手法,這種藝術還常以建築、工藝設計、招貼畫、插圖等形式出現。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如今 Prada 賦予它時裝的功能,也正是呼應了其中的本質。我想 Miuccia Prada 顯然也是看到了兩者之間的這份共通。

就像“實穿”,顯然也是這一季裡最重要關鍵詞那樣。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無論是合身的剪裁、恰到好處的色彩。Prada就算迴歸到文藝腔調,在幾何的顏色錯覺下。

我們目睹的這一切,都是不多不少、不偏不倚,一切都恰到好處的。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閉秀時,男模從不同的門走出來,集結在中央廣場,又向不同方向離開的樣子,就像是日常生活中的上下班通勤那樣。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聚合離散間、從點到線,從線到面,譜寫出 Prada 男士們從秀場走向生活的不同場合、無縫銜接的直觀縮影。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當代科技將成歷史,現在就是即將到來的過去。觀點和語境通過連結、重置和對比成為打造服飾的工具。”

這是 Prada 官方對這場秀的描述。同時,它也解答了我在開篇提出的疑問——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我們通過不同方式,賦予時裝更深刻的意義。

或許它是超脫現實形而上的,或許它是政治正確並有跡可循的,亦或它是逆反並渴望改變的……

但不可否定的是,因為人們對它的賦予,讓其產生了超脫於本身的價值。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面對對錯、性別、甚至是這個世界裡更為複雜的問題,有時候,唯有“行動”才能夠得到解答。

Prada在這季大秀上,帶給了人們三場義無反顧的迴歸與一場時裝的沉思。

終點會走向何方暫無定局,但至少它已經足夠精彩了,不是嗎?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本期文字助理:Milo & 奶油燴飯俐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

Prada的三场回归和一次沉思

向來不毒舌,內心充滿愛的「吉良先生」微信公眾賬號,會精選過去未來從前以後的所有時尚界、美容圈、科技業,以及旅行、美食等相關生活領域裡的有趣內容。基本是一個無節操也不靠譜的資訊平臺,甚至偶爾偷懶時會以(自認為)迷人的嗓音來跟大家插科打諢。

點擊下面的文章標題,即可快速查看往期精選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