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中國為什麼支持特斯拉?

厲害哥高中文綜


您好!中國為什麼支持特斯拉?話到深處是滄桑啊!想想國家為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每年拿出了多少鉅額補貼,來激勵國產電動汽車的發展。只可惜,大多數國產新能源汽車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熙熙攘攘皆為利!”而引進、支持特斯拉,可以說是形勢和現實的需要,有點類似於“鯰魚效應”吧!


特斯拉雖不完美,但技術含量高

可以說,特斯拉電動車的出現,完全顛覆了傳統電動汽車的概念。特斯拉更像是一個智能設備,一個軟件開發企業。比如他的電池來自於松下,但是核心的電池管理系統則來自於自己。所以特斯拉有著3點獨特的優勢:

  • 1,先進的電池及電池管理技術。

電動汽車所採用的電池形式,目前主要有圓柱形、方形和軟包形。三種形式的電池各具特點:圓柱形電池能量密度大、成本低;方形便於空間佈局,但成本高;軟包電池的穩定性不好控制。兩利相權取其重!特斯拉首先採用的就是圓柱形電池,所以可以保持比較高的續航能力。

但是採用圓柱形電池僅僅只是長續航能力的前提,對每個電池的管理才是電池系統的重要問題。特斯拉對電池的管理同樣採用了不同於其他電動車企業的方式,具體有:

  • 電池冷卻採用液態冷卻,效率更高,也更好控制;
  • 每個電池都設置了熱敏感電阻,並通過先進的光導纖維和電池監控系統進行連接;
  • 電池監控系統可以對單個電池的電荷狀態進行適時監控,保持每個電池電量的合理狀態,避免過度充電或者過度放電;
  • 電池組之間設置防火牆,避免電池出現整組的火情。

特斯拉的核心技術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具體到細節,就像我們身邊的維穩工作,責任具體到單位、居委會,直至到家庭,所以,細節決定成敗。這些都有很好的借鑑作用。

  • 2,先進的充電方案

特斯拉的充電方案,雖然是以家庭為主,但同時採用超級充電樁和目的充電樁為輔,另外補充於移動充電樁。

家庭充電就是常用的220V交流充電;超級充電樁和目的充電樁類似於充電站。而重要的是,車主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自由選擇充電系統。最新發布的V3版超級充電樁,充電時間可以縮短一半以上,並且對電池壽命基本無影響。另外,採用V3充電樁,使用最大充電功率(250Kw),可以實現充電5分鐘,續航里程增加120公里的距離。

同時,特斯拉在應對快充方面,新增了一個“提前電池預熱”功能。就是在充電之前,電池管理系統會自動進入提前加熱狀態,以確保充電時的快速充電性能要求。

  • 3,基於雲科技的自動駕駛技術和診斷系統

由於自動駕駛技術已經成為今後汽車技術發展的趨勢,所以特斯拉早就未雨綢繆,目前是自動駕駛技術最為成熟的車企之一。

特斯拉擁有超強的通訊能力,通過單獨採集特斯拉汽車數據,不斷完善、提高自動駕駛技術,並且可以對車輛的整體狀況進行監控和性能分析,來提高車輛的診斷預判能力,減少拋錨的發生。

所以特斯拉更像一個善始善終、責任具體、技術全面的綜合型車企。這是很多車企所不具備的能力。

綜合來看,國家支持特斯拉,除了特斯拉擁有先進的電動汽車技術,與我國汽車長期戰略不謀而合以外,而且特斯拉在正式進入我國市場後,宣佈開放的專利就有130多項,其中104項涉及到電池以及電池安全控制系統,28項涉及電池的充電技術。一句話,唯有合作,才能共贏!


汽車力力力


只要 別像 剛開放的時候那樣就好 自家電動車 還沒起來 然後直接內外國車打趴了 國產汽車 就徹底廢了。。。。。。不過 我們電動車 起步比較早 技術也不錯 不想當年汽車 所以有點競爭不錯的 只要別開的太快


王先生微課堂


美國製裁了兩次中興,制裁了華為,制裁了很多中國企業,作為特斯拉是代表了美國本土最大的製造企業,就相當於中國的華為,中國的汽車行業競爭本來就非常激烈,並非為了引入技術,也不是中國電動車技術不行,如今城市公交車80%都是比亞迪公交車,比亞迪唐有5秒多的,有4秒多的,宋已經非常先進,在專業車評人裡和特斯拉相比較都是引起了巨大的爭議,更多的車評人用了很多的證據表明比亞迪的電池更安全,特斯拉的自燃率一直比較高,當然大部分人是沒有發言權的,只有2臺車都反覆的經常開過才能去評論。但是在這樣的國際形式,和國內電動車技術並不差的情況下,還要引入特斯拉,根本原因是一種戰略,兩國之間只能以和為貴,才是大局。互相制裁只能兩敗俱傷,我們先表示誠意。美國對中的關係也逐步變得緩和。


分享生活楊哥928908


特斯拉到中國上海建設超級工廠一週年,得到了我國的大力支持,還頻繁的登上了主媒體的版面,在美國對我國科技產業全面圍堵的同時,我國卻大力扶持美國企業特斯拉在中國的發展,可能會讓有些人感到不解,但這其實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從特斯拉方面來看,特斯拉的新能源汽車在全球有極高的知名度,不過特斯拉公司實際上多年都是虧損的,而特斯拉本身是美股上市公司,持續虧損之下,股價不斷上漲,市值不斷增長,雖然如此,但華爾街對特斯拉的盈利能力有擔憂。

到中國辦廠,可以幫助特斯拉解決三個問題:

第一是產能制約,沒有更大型的工廠,就沒有足夠的產能,隨著未來的發展,無法真正滿足大眾。根據數據顯示,特斯拉2019年全年交付的車輛為36.75萬輛,日均銷量超過1000,每個小時的銷量將近42輛。而上海超級工廠則有望幫助特斯拉實現1分鐘銷售一輛車的成就。

第二是需求問題,在全球有消費能力和巨大的增量需求,必然只有我國(美國總人口就那麼多),到中國設廠,可以避掉部分關稅,可以激活中國的需求市場。

第三是成本問題,中國當地的製造業成本肯定是低於美國的,而特斯拉作為較為特殊的大型製造業引進項目,還可以得到很多優惠,再加上我國很多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的公司在國際上已處於領先,通過中國的零配件產業鏈協作,可以有效降低成本。

而特斯拉在我國開辦超級工廠,對我們來說,也有著多方面的積極作用:

第一,特斯拉在上海臨港地區以近1300畝(逾86萬平方米)土地用於建設其在中國落地的第一家制造,有助於全面帶動當地的區域發展,這將會拉動上海臨港片區經濟強勁增長,進一步提高上海的國際競爭力。同時也為未來我國各城市新區建設大型先進製造業基地積累經驗;

第二,特斯拉是成熟的新能源汽車公司,在中國可以好的合作摸索經驗,培育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帶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全面發展,同時有助於加快零部件國產化,未來新能源汽車行業全面成熟加速規模化之後,產業鏈將會更好的支持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

第三,全球領先的新能源汽車公司特斯拉成功到我國辦廠,有助於形成示範效應,吸引全球其他地區的先進製造業企業轉移至我國,在低端製造業向以越南為代表的東南亞國家轉移的同時,進一步化化製造業結構。

正因如此,特斯拉到中國辦廠,也得到了我國大力的扶持,2019年3月,特斯拉從建行、農行、工商銀行和浦發銀行獲得總計約35億元的貸款,用於超級工廠的建設。這意味著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級工廠在建設初期只用支付利息。

在2019年12月23日,特斯拉再次獲得總額112.5億元的貸款。其中90億元時效是5年,另外的22.5億元時效是一年。讓中國車企羨慕的是,特斯拉此次獲得的貸款利率比第一筆貸款更低。

在全球經濟發展到現在,各國都需要尋找到經濟的新擴張動力之際,未來前景明朗的新能源汽車行業,藉助於未來5G等先進技術,將會創造出巨大的增量市場,在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積累技術與經驗,對未來新技術驅動經濟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而這有助於特斯拉實現其宏偉全球計劃,自然是一拍即合。


財經宋建文


我們首先要知道特斯拉成立16年以來一直在虧損,沒有一年是盈利的,證明在全球範圍內電動車,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由於技術根本就不成熟,當然就無法實現盈利。電動車即然不盈利,中國為什麼又要引進特斯拉呢?

首先發展電動車是為了能源自由,

1,我國現在每年進口最多的是原油,一年要進口4億噸原油,花費超過2000億美元,另外一個是芯片,我國每年要花3000億美元進口芯片。半導體芯片這個行業我們國家落後比較多,沒辦法一定要進口,現在也在努力追趕中。原油的進口目前沒有辦法,我們國家是貧油國家,主要儲藏能源是煤炭,造成我們必須全世界進口原油,為了保證原油運輸安全,必須要花大力氣保護馬六甲海峽不被人阻斷。

如果我們的汽車改成電動車,那麼用煤炭或者水電,風能,太陽能發電,然後給汽車充電,我們就可以擺脫對原油的嚴重依賴。

2.希望新賽道超車

外國企業發展傳統燃油汽車發展了100多年,各方面都掌握優勢,在傳統燃油汽車領域我們很難追趕。相當於,我們是一個赤足奔跑的選手,剛穿上鞋,對方已經馬拉松訓練幾萬公里了,我們如果有機會和對方比騎自行車,就在新的賽場上,幾乎同一起跑線上比,而不一定非要死磕原來賽道嘛。

其次是電動汽車和傳統燃油車的區別

電動汽車就像一個大電腦,從整個架構就和傳統的燃油汽車完全不一樣,核心的三電系統,電池提供能量,電機提供動力,電控負責整車的充放電和傳動控制。可以繞開我們在傳統汽車製造中的弱項發動機、變速箱等等。所以特斯拉做電動汽車的思路像蘋果做消費電子一樣,只是汽車的供應鏈和製造複雜度高過手機很多,因此製造難度大。電動車現在最大的問題在於續航里程短和充電時間長。電池是制約電動汽車發展的大瓶頸。相對於芯片行業的摩爾定律,每24個月性能翻一倍,電池發展被戲稱為慢摩爾定律,就是每十年電池能量密度翻一倍,因為電池的性能提升實在太困難了。

最後,特斯拉採用徹底的數字化的直營形式。只有直營店,統一定價,通過網站,用戶註冊,然後進入總店購買。特斯拉的訂單式直營店銷售,相對於傳統車企的加盟4S店模式有很大的優勢,品牌和價格統一,優化供應鏈,沒有龐大的現貨庫存壓力,特斯拉掌握用戶的所有信息,非常瞭解消費者。缺點就是用戶提車速度慢,需要先訂購再等一段時間拿車。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力支持電動汽車的發展的國家,為了推動電動車行業發展,除了政策方面的支持,已經花費5000多億人民幣補貼。就是因為自主品牌的電動車不爭氣!國家補貼了鉅額資金,結果發現並沒有使自主品牌電動車從技術創新,而只是單純的為了獲得補貼,而生產定製產品,甚至無恥到極點!引發了車企大規模的騙補。這次引進特斯拉進入中國建廠,對自主品牌電動車恨鐵不成鋼!真的是無奈之舉!就是希望中國成為全球電動汽車研發製造中心,同時也希望“良幣驅逐劣幣”,用特斯拉產生“鯰魚效應”,推動中國電動車行業儘快市場化發展,而不是依靠國家補貼。通過市場競爭,促進自主品牌電動技術的進步創新。未來使中國成為世界電動車製造強國。


老檀說車


馬斯克是一個技術狂人,和喬布斯一樣,是天才中的天才。他們的境界超越凡夫俗子的政治和經濟概念。

馬斯克看起來是拿中國的錢和地來賺中國人的錢。但是他的到來,是極大地推動了整個產業和相關產業鏈在中國的巨大發展,未來很可能是這一產業在全世界由中國主導,由中國製定規則,就像5G一樣。顯然我們政府也看到了這一點。這是騙補的國產企業做不到的。

這明顯是雙贏的,馬斯克利用強大的中國實現了自己的財富積累和夢想實現,而中國得到了他的夢想。相信這只是一個開始。馬布裡那麼喜歡中國,馬斯克為什麼不能。

輸家是美國。美國的圍堵沒有奏效。這說明,人類的發展進程是不可逆的,順應了時代的發展,必然產生強強聯合,一塵絕騎。即便未來科技毀滅了世界,也是宿命。


老遲


特斯拉進入中國建廠後,確實享受了一路綠燈的待遇。

為此,1月4日《華夏時報》發了一篇題為《特斯拉在華再受100億元貸款加持 “超國民待遇”催生巨鯰?》的新聞 ,指稱其享受了不應有的“超國民待遇”。

其實,從國家層面來說,相比於去年全國在教育上3.5萬億的財政投入來說,給特斯拉的185億貸款,算不了多大一筆錢。

而用特斯拉打個樣,能帶來的以下隱形的收益:

1、特斯拉成功案例,扼住外資遷移到東南亞的潮流,再次證明中國依舊是高端製造業配套最完備的國家沒有之一。特斯拉速度,也就是中國速度;

2、再次表明深化開放,敞開大門歡迎外企投資的決心和力度 ;

3、放特斯拉進來,給國內電動車企業一記重拳,別一天到晚自嗨。能在殘酷競爭下活著就活,要不就趕緊去死;

4、用特斯拉協議裡嚴格的國產化律(今年年底Model3國產化率100%),帶動配套企業與世界接軌。

其實,特斯拉不過是當年蘋果手機道路的汽車版本而已!

反過來說,企業做到特斯拉、蘋果這種現象級的程度,在哪兒投資都是一路綠燈!


白髮布衣的藏地讀行


在中國建廠生產特斯拉,只能說馬斯克非常非常聰明。相反,背後“捅刀”華為的偉創力就是個大傻叉,傲嬌的谷歌也不咋地,微軟都恢復操作系統供應了,你還堅持個啥,忘了“在商言商”啊?

馬斯克聰明在什麼地方?

我們可以看看他在上海建廠前都經歷了啥:

  • 川普叫停美國的新能源汽車補貼,等於特斯拉的潛在車主要多花7500美元,相當於Model 3長續航全輪驅動版售價的15.3%,基本可以勸退部分潛在客戶;

  • 在產能上,馬斯克多次放了用戶和投資者鴿子,每次都是“快了快了”,成“鴿子大王了”,特斯拉也有了“產能地獄”的綽號,讓買特斯拉股票的人無可奈何,讓對手竊喜不已;

  • 特斯拉產能上不去,原因除電池需要人工組裝外,汽車總裝也需要人工,大家知道的,一牽涉到人工,那就是歐美的短板,所以汽車電池產能上不去,汽車總裝效率低;

  • 由於產能一直上不去,所以特斯拉的股價一直在進行大的盤整,投資者在觀望,給馬斯克造成很大壓力,因為美股股東對公司的約束力是非常強的;

把上面的話小結一下:

特斯拉在歐美遭遇到產能瓶頸,補貼取消導致相對於傳統汽車吸引力弱化,市場、生產相繼卡殼,解決不好,公司還怎麼良性發展?據投資機構分析,特斯拉公司每分鐘燒錢6500美元,產能上不去等於經營造血功能不足,如果在2021年前籌集不到100億美元,公司可能現金流枯竭面臨倒閉。

馬斯克運氣好,他迫切需要的,中國都能提供,不僅有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還有發展先進製造業的決心,以及人工優勢,而且還有政府鼎立支持下的中國速度。

當然,

對中國來說,也需要藉助特斯拉項目表白世界:

  • 中國仍然是外商投資樂土;

  • 中國仍然歡迎外商投資,並能提供一流的營商環境;

  • 特斯拉能賺錢,等於給那些猶豫不決的外資企業吃下一顆金光閃閃的定心丸;


馬斯克聰明之處,就在於看到了這個需求,而且時機抓得相當的穩、準、狠,是在兔子和鷹醬撕得最兇的時候,雙方都要給自己樹個榜樣。馬斯克跑到中國來,等於送上門一個榜樣,當然要好好款待了。

2017年10月底,也就是兩年前,特斯拉和上海市政府的投資談判才進入最後階段。

兩年後,特斯拉汽車投產下線,據說每天銷售1000輛還供不應求。從談判到投產,僅花了不到800天,等於馬斯克不僅如願以償,還額外收到一個大禮包——讓Model 3印鈔線提前運轉,難怪他要高興得當眾跳舞了。

中國也藉此向鷹醬宣佈,這裡仍然是外商投資樂土,只要來,賺錢不是問題,不信你看特斯拉。

當然,也相當於打臉偉創力等企業:有錢不賺還瞎比比,就是個笑……話……加……傻……叉。



魔鐵的世界


從A股市場特斯拉指數的走勢來看,已經是明顯的主升浪了,不管是政策還是投資者情緒,亦或是銷量,特斯拉都表現較好,那麼中國為什麼要支持特斯拉?

原因有二:

1、中國新能源車整車製造環節薄弱

2、“鯰魚效應”攪動國內新能源市場

易論在專欄中分析過鋰電池行業,在中游的應用中,除了鋰電池儲能之外,最重要的莫過於動力鋰電池,而特斯拉的三元鋰電池在寧德沒有出現之前,是全球獨一無二的,但是光有電池是不夠的,配套設施、政策戰略缺一不可。

國內的新能源車整車製造處於較為薄弱的環節,大型的企業中,除了比亞迪之外,很難找到具有絕對競爭力的整車製造上,而傳統燃油車很大概率上都還處於轉型的階段,讓特斯拉進入中國市場,可以提高新能源車的整體質量。

“鯰魚效應”則是為了加快國內新能源車相關企業動起來,部分企業存在一個典型的特徵,那就是一拖再拖,而特斯拉的進入會加快新能源車行業的推動,升級換代的速度加快,也能讓拖沓的企業著急,從而加快步伐。

特斯拉的進入還有一個優勢,可以推動國內新能源車相關供應商的發展,比方說今年將實現國產特斯拉80%的零部件本地化,結合特斯拉Model3/Y的銷量及預期,那麼國內的特斯拉相關企業將在今年出現爆發。

所以,中國為什麼選特斯拉,國產競爭力薄弱及攪動市場的作用非常明顯,這能加快推動國內新能源行業的發展,眾多的產業供應商也將迎來再次爆發的機會……



易論招財圈


這麼總結,這是摸著石頭過河要經歷的一步。以前,為了保護國內汽車產業,也是為了學到國外汽車公司的技術,國外車企進入國內,必須合資成立公司,通過合資公司造車,幾十年過去了,發現一個事實,通過合資,得不到國外汽車公司的核心技術,也保護到國內的汽車行業,汽車市場還是國外品牌主導,合資的汽車公司,就是一個製造工具,沒有創新力。

七八年前,國內的民營汽車公司,長城汽車,在沒有與國外汽車公司合資的情況下,獨立自主開創了SUV市場,這個市場的打開,不是靠國外汽車廠,而是獨立開闢,國外品牌甚至一度不看好SUV市場。同期還有比亞迪,比亞迪的電動車做的越來越好,比亞迪也不是同國外品牌合資的公司,再到進三四年,吉利汽車在農村市場發力,迅速崛起。

合資汽車公司與民營汽車公司的差異性,太明顯,證明行業競爭不是靠保護的。被保護的公司就是一個媽寶,不如放養的孩子強。

兩個人天天扳手腕,兩個人的臂力都會增加。這就是競爭。



未來是電動車的市場,允許特斯拉獨資建廠,就是要讓國內的電動汽車廠直接與國外公司競爭,只有競爭才能促進發展,除了資源型的行業,其它任何行業中,哪家公司被保護起來,就意味著其競爭力削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競爭才會有憂患,保護會導致安樂。


所以,基於過去的經驗,展望未來,允許特斯拉本地獨資辦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