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紹興之新: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氣象

奔跑在長三角一體化的大道上,紹興打開了一片新天地。

  從“大樹底下不長草”的迷茫焦慮,到開放融合左右逢源的豁然開朗;從對傳統產業生死還是存亡的患得患失,到新舊動能及時轉換後的蓬勃生機;從小富即安的因循守舊,到敢於改革勇於破壁的擔當有為——搶抓長三角一體化先機,紹興信心增了,底氣硬了,前景可期。

  一個信心十足、活力迸發的新紹興,向著長三角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全國城市綜合經濟實力“30強”目標堅定邁進。


  “金扁擔”的自信

“我為故鄉自豪!”深秋,“北京·紹興周”在國家會議中心開幕,十三屆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委員、人民日報社原副總編輯謝國明,以三個“自豪”向故鄉紹興告白,激動與欣慰之情溢於言表。

  謝國明的話,道出了眾多紹興人的心聲:得用新的眼光來看紹興了!

  紹興變了。城區從越城金雞獨立到越城、柯橋、上虞三足鼎立,初具大城市的規模;傳統產業升級換代,新興產業高歌猛進,高新區、開發區、產業小鎮蝶變令人目不暇接;千年古橋依然巍然聳立,嶄新的高架橋正拔地而起,地鐵將直通杭州,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穿城而過,回鄉的遊子不用導航找不到老家了;長三角醫保“一卡通”,杭紹甬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紹興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一線城市的服務……

  新的變化,首先源於這座城市的自信。

  去年浙江省兩會上,紹興尚未被省政府決策層納入一體化視野,彼時,《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相關說法是“推動杭州寧波一體化發展”。失落的紹興人自嘲:只知杭甬,不知有紹。

  但紹興沒有放棄。幾經努力,杭甬一體化被表述為杭紹甬一體化。今年浙江省兩會上,“加快推進杭紹甬一體化”被寫入《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12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更明確提出“實現杭紹甬一體化”。

  一字之增,使紹興在長三角城市群中的地位今非昔比。

  面對百年難逢的歷史機遇,紹興的決策者擺脫焦慮,放下包袱,目標明確:不做“大樹底下不長草”的窪地,要做左右逢源的“金扁擔”;不做在杭州灣隨波逐流的舢板,要做大灣區劈波斬浪的巨輪!

  紹興的積極參與,讓杭甬兩座城市真正連接起來,一個杭甬之間“金扁擔”、“融杭聯甬接滬”樞紐的城市新形象,漸漸清晰。

  紹興也由此重新找回了一度沉寂的信心和活力。這份信心和活力,不僅在決策者,也在企業家,不僅在老百姓,也在鄉賢。

  企業家更有信心了。

  這一年,50億元乃至100億元以上大項目接二連三落戶,紹興成為投資熱土。“我們看中的是紹興良好的區位優勢、發展空間及優質服務。”去年落戶的“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表示,“我們有信心打造出一個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特色工藝半導體企業。”

  比較優勢的彰顯,不僅進一步增加了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也讓本土企業家的信心回暖。

  位於柯橋區的浙江迎豐科技智能印染項目正加快建設,“迎豐科技”董事長傅雙利信心滿滿:“我們要將項目打造成為全省乃至全國首個傳統紡織印染業高新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樣板。”位於上虞區的浙江皇城工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則成功與故宮“聯姻”,未來3年將持續開發故宮系列產品。

  市民更有獲得感了。

  這一年,國際高端賽會頻繁在紹興舉辦。“朱婷、艾格努、博斯科維奇、金軟景、加比……世界女排的大腕兒們都來了。”在家門口觀看女排世俱杯,讓球迷董陶建難抑激動。

  而鼻腔惡性腫瘤患者李先生,則在家門口的越城區人民醫院,接受了上海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專家孫希才的手術。這臺手術還通過攝像機和5G技術進行了直播,紹興全市100多名耳鼻喉科專業醫生身臨其境地觀摩了手術全過程。

  鄉賢更自豪了。

  這一年,紹興頻繁走出去,從西子湖畔到甬江之濱,從東方之珠到寶島臺灣,從創新之城鵬城到首善之地北京,再到魔都大上海,系列“紹興周”活動,把一個古老而時尚、自信而開放的紹興展現給世人,扭轉了人們心目中紹興只是江南小城的固有印象,加強了紹興與國內一線大城市的戰略協同和務實合作,更收穫了鄉賢對故鄉的自豪感和回鄉投資創業的衝動。

  正如紹興鄉賢、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俞可平所說:“紹興正變得更開放、更自信、更努力。”

  這是一種由內而外的全民自信。擺脫“螺螄殼裡做道場”的窘迫,紹興站在長三角的新視野下審視自身,闖出了一片豁然開朗的新天地。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浙江記者站站長茅建興點讚道:“紹興用實際行動率先嚐到了長三角一體化的甜頭,實現了在杭州寧波城市間,從‘大樹底下不長草’到‘大樹底下好乘涼’的轉變。”

  

紹興之新: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氣象

柯巖魯鎮社戲 傅金可/攝

“特長生”的底氣

“長三角俱樂部”強手如林。紹興充分發揮人文積澱深厚和產業基礎紮實的特長,以與眾不同的“特長生”身份,與先進大城市並肩對話。

  清晰的路徑指引為紹興發展奠定了底氣。

  方向一明,路更堅定。在以“兩業經”“雙城計”“活力城”為主要內容的高質量發展組合拳路徑指引下,紹興“咬定青山不放鬆”,走得更踏實、更自信。

  依託深厚的人文積澱向現代文化高地邁進,是紹興耀眼的“長處”。

  2500多年城址不變的紹興古城及其承載的傳統文化,數量之多、分量之重、世所罕見的紹興名士群,都是“紹興驕傲”。

  烏氈帽作為“老紹興”的典型元素,一度與阿Q形象連在一起。如今,烏氈帽“蛻變重生”,不僅成為“網紅”,而且走向國際,成為搶眼的伴手禮。

  關鍵在於創新。跳脫的設計,精緻的細節,多元的色彩……新版烏氈帽來自傳統、接軌時尚,成功融入當代審美,贏得了年輕人的心。

  烏氈帽之變,折射的正是紹興傳統文化之變。

  文化如老酒,越陳越好;理念如包裝,需要創意。曾經,在一味守舊戀舊中,我們失去了許多機遇。但當我們以創意去點化,傳統元素對接時尚之風,“溼棉襖”變成“金飯碗”,老紹興煥發新青春。黃酒棒冰黃酒奶茶成“網紅”,青瓷製成的胸針和髮卡成搶手貨,竹子和茶葉相結合的小竹茶成展會爆款……

  古城保護也是如此。8.3平方公里的紹興古城,名人遺蹟密佈。紹興打破原有窠臼,以更高的視野整合資源,從文保點到名人故里到歷史街區再到全城保護,整個紹興古城就是一個巨大的文化遺產,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向著可看可聽可體驗的世界級古城活化樣板邁進,也推動紹興朝著長三角最具標識度的城市大步邁進。

  把浙東古運河的保護利用納入國家層面的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讓“浙東唐詩之路文化帶”建設與浙江省政府著力打造的“唐詩之路黃金旅遊帶”對接……紹興用文化激盪旅遊資源,用詩篇喚醒沉睡詩路,推動文化資源厚度加快轉化為產業發展高度。

  依託紮實的產業基礎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是紹興鮮亮的“特色”。

  

紹興之新: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氣象

唐詩之路新昌十九峰 徐燦法/攝

傳統產業煥新了。

  中國輕紡城一度被稱為“中國輕仿城”。如今,“恨布不成衣”漸漸成為歷史。中歐時尚夢工廠、東方米蘭國際時尚發佈中心等眾多國際時尚項目落戶柯橋;本土設計師馬金星、王慧芬躋身全國十佳紡織面料設計師;皓質華琚、時集、左拉等一批柯橋自主品牌成功孵化……建設新時期“國際紡織之都”的柯橋,正由“世界工廠”向“東方米蘭”華麗轉身。

  不獨輕紡。柯橋印染、上虞化工、諸暨金屬加工產業改造提升深化推進,越城區印染、化工產業跨行政區域集聚提升開局良好,今年,五大重點傳統產業增加值增長11.5%左右,獲全省“騰籠換鳥”考核七連冠。傳統產業實現了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成功轉換。

  新興產業壯大了。  

  2018年3月,當總投資58.8億元的中芯國際項目落戶紹興時,紹興人對集成電路小鎮能否成氣候將信將疑,甚至有人認為紹興是在“蹭熱點”。

  時間是最好的驗證者。一年多來,龍頭企業的集聚效應不斷顯現,總投資80億元的長電科技紹興項目簽約落地、總投資50億元的紹興集成電路創新綜合體項目正式開工、總投資不低於600億元的兩岸集成電路創新產業園奠基……集成電路產業鏈不斷完善,紹興成為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創新中心,集成電路產業平臺入選浙江省首批“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培育名單,一個長三角區域重要的集成電路產業高地呼之欲出。

  “紹興抓住了千載難逢的好機遇。”集成電路領域知名專家馬俊如院士說。

  從無到有的奇蹟,也發生在上虞e遊小鎮。盛趣、中手遊、金科湯姆貓、南灣科技、宇石網絡……很難想象一個小鎮能聚集如此之多的遊戲公司。但上虞e遊小鎮做到了。拔地而起的e遊小鎮,已經形成強磁場效應,一個以遊戲、影視、動漫為核心的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矩陣格局基本形成。

  大項目、好項目正在為紹興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今年,紹興新引進10億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45個,其中50億元~100億元項目6個、100億元以上項目2個。“我對紹興很有信心!”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教授顧佩華說。

  以生態為基礎,以文化為靈魂,以產業為依託,紹興全市域、全領域推進江南文化傳承創新和生態環境改造保護的步伐進一步加快,文商旅融合發展的黃金鍊正在逐步伸展。充分彰顯“特長”的紹興,有了更多底氣,在長三角競閤中意氣風發。


 “弄潮兒”的未來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了長三角“一極三區一高地”的戰略定位。站在長三角一體化、杭紹甬一體化示範區建設的風口,作為長三角中心區27個城市之一的紹興,前景廣闊。

  機遇與挑戰,往往並存。一體化的巨大紅利背後,伴生著諸多挑戰與難點。唯有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導入新思維、謀求新突破、搭建新平臺,才能在長三角一體化中搶佔先機,才能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紹興需要更強的憂患意識。

  生於憂患。在12月30日召開的市委八屆七次全會上,市委主要領導在充分肯定紹興發展成就後,點明瞭當前面臨的挑戰: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因素依然很多,產業轉型升級的深化推進任重道遠,城市能級和品質有待進一步提升,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基礎還不夠穩固,優質公共服務供給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存在。

  長三角一體化並非是一帖包治百病的“萬能方”,美好的前景並不等於紹興可以過度樂觀。如果紹興無視自身的短板,機遇就會在指縫間悄悄流失。下轉第5版

  上接第2版 這就需要紹興保持足夠的清醒和定力,細細盤點紹興的長處與短板,把長板拉長,把短板補齊,積聚更多競爭底氣。

  紹興需要更新的發展思維。

  變是永恆的主題。紹興要如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從全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向長三角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邁進,要加快重返全國城市綜合經濟實力“30強”,都需要我們進一步創新思維,立足“長三角俱樂部”,甚至放眼國際,把準新經濟、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的發展趨勢,尋求新的增長點,培育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2022年杭州亞運會,可以視作杭紹同城的一次檢驗。作為除杭州之外承辦此次亞運會比賽項目最多的城市,紹興要實現“辦好一次會,提升一座城”的目的,也需要創新思維。

  紹興需要更大的創新突破。

  不破不立。改革開放40多年,紹興實現了由資源小市向經濟強市、由傳統江南小城向現代化國際化城市、由滿足溫飽向追求品質生活的“三大飛躍”。面對更大的發展機遇與挑戰,紹興要以非同一般的決心和魄力,切實打好市域治理現代化組合拳,把“最多跑一次”改革蘊含的理念方法作風運用到各領域體制機制創新中,解決更深層次的改革問題,真正把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轉化為發展勝勢。

  面向長三角、面向國際化,紹興更要在建立和完善共享機制的基礎上,借勢借力突破自身的發展屏障。正如浙江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長蘭建平所說:“對長三角已經形成比較優勢的產業佈局,紹興要善於借力來補足自身短板,同時也形成城市的聯動性。”

  紹興需要更廣的發展平臺。

  有容乃大。剛剛獲批的中國(紹興)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是紹興對外開放領域首個國家級平臺,將助力紹興更好地響應“一帶一路”倡議,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加快打造大灣區開放型經濟大平臺。

  紹興也已打破行政界限,佈局了“一區兩廊”大平臺。未來,“一區兩廊”要致力於成為紹興最富活力的平臺,在引領全市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上有大作為。

  紹興還需尋求更多的重大創新平臺、標誌性平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諸如爭設紹興綜合保稅區、爭設紹興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爭設國際知名高校紹興校區、爭創紹興長三角金融後臺服務中心、爭建“一帶一路”綜合服務基地等等,都是值得考慮的課題。

  紹興,更可以跳出紹興、跳出長三角,突破有限空間,實現無限發展。

  臥薪嚐膽,奮發圖強,敢作敢為,創新創業。千百年來,紹興人代代相傳的“膽劍精神”,在每個歷史轉折期,都顯現出強大的內生動力,一次又一次得到豐富。今天,如果說長三角一體化是紹興發展的一個巨大歷史機遇,那麼,當發展的藍圖變成現實之時,“膽劍精神”也必將因此而更加熠熠生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