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百練不如一站”,出功夫得站樁,一定要懂的“活樁”和“死樁”

接上文《什麼是“松樁”“緊樁”“活樁”“死樁”“動樁”“靜樁”》

2. 活樁和死樁

站樁,本來就是站著不動的樣子,之所以要站著不動,是因為要體會身法要領,站著不動比較容易。試想一下,你在練一個套路過程中,即便是比較慢的太極拳,在那麼多個動作當中,你的注意力能專注於身法要領嗎?動作標準需要你注意,邁步如何邁,重心如何轉換,手如何出如何收,什麼時候轉化,攻防意義如何,更有甚者要練意念,以意領氣,那注意了這麼多的東西之後,還能注意到身法要領嗎?太極拳都這樣,那長拳等演練速度特別快的拳法更沒那個機會去重視身法了,最後只能是靠笨辦法練“拳打千遍,身法自見”!我在前面的文章以及《傳統武術答疑解惑錄》裡說過,武術之所以是武術,跟普通人最根本的不同就是身法要領。有身法要領,便踏入了武術之路,沒身法,即便是練三十年套路,也算不得入門,內勁是出不來的。因此從古到今都一樣,練拳者多如牛毛,得勁者鳳毛麟角。都是糊塗著練,有個別練出來的,是在無意識中符合了身法要領,並不是沒有身法要領。既然運動過程中難以練出身法,那練身法要領最快的最好的方法有沒有?有!那就是樁功。少林的馬步樁等樁功,跟內家拳的樁功不一樣,馬步等外家拳的樁功,在外家拳的體系裡非常重要,但重要的效果是求得腿部力量,而內家拳是要求得修正身法、換勁以及練整勁的效果。內家拳要求的這種內勁,要從身法要領開始,而掌握身法要領最快的法門就是站著不動,當你站著不動的時候,你的注意力因為沒有其他東西的分散,便可以一門心思的放在身法上,不斷的調整,從而達到定型,也就是現代運動學上稱為“動力定型”的效果。身法上了身,再練套路,套路的難度降低了,效果增加了,練出勁法就容易的多了。

“百練不如一站”,出功夫得站樁,一定要懂的“活樁”和“死樁”

樁功只是一種練法,跟套路、動作相比,站著不動而已。但是訓練強度可沒有減少,甚至還有增加。在外行人看來,站著不動的東西一定是死的,沒什麼用,因為從他們不會拐彎的思路看來,怎麼用就需要怎麼練,站著不動的練法難道實戰的時候也站著不動嗎?所以必然是沒什麼用處的東西。跟以前見到的單操和套路相比,這個東西就是死樁了。相對於死樁,那麼運動起來的練法,就是活樁了。其實死樁和活樁的概念,是外行人對樁功的定義,死樁是說站著不動,沒什麼用,活樁是說動起來的訓練方式,其內在的意義是指在動作當中就可以練出樁功的效果。要理解這兩個術語的概念,我設置一個場景,大家一看就懂了。

“百練不如一站”,出功夫得站樁,一定要懂的“活樁”和“死樁”

我們都知道,郭雲深就非常重視站樁,在《能說形意拳經》裡有所體現,形意拳重視三體式站樁,大概是從這裡開始的。因為接觸過的山西形意看來,更多的是練蹲猴,而非三體式站樁,即便是三體式站樁,也是按照蹲猴的要求來做的,其中的道理這裡就不展開了,另做專題講解。站樁被天下人認可,其功勞在王薌齋,王薌齋把樁功抬高到了至尊至上的地位,普及開來,然後人們發現,站樁的效果確實要比練動作好得多,因此樁功的美名廣泛傳播,大街小巷都知道了。在這個前提下,我設置的場景就應運而生了,我們以太極拳訓練為例:

學太極拳的徒弟看到別人練樁功,都說樁功好,便回去問師父:師父,外面很多人都說站樁非常好,站樁真的好嗎?我們有樁功嗎?因為此時太極拳訓練體系裡沒有樁功,師父也不懂樁功到底怎麼回事,但是師父不能說自己不懂啊,滿大街都是說樁功好的,如果說我們的體系裡沒有樁有點跟不上潮流,按照需求決定市場的原則,師父於是便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樁功沒什麼,站著不動練,都練死了,是死樁;我們太極拳的每一式都可以當樁練,我們練的是活樁。

讀完這個小場景,大家就明白了,所謂的“死樁”是不懂樁功的師傅們對樁功的妄論,而所謂的“活樁”,卻是懂太極拳的師傅們對太極訓練的真言。“活樁”的背後,指的是在運動當中具備樁功的效果,所以又叫“行樁”、“走樁”,其意義都一樣。太極拳確實可以有樁功的效果,不過也確實不容易有,道理前面說過了,此處不再贅述。

對於“死樁”這個術語,雖然產生於妄論,但是現在引申為錯誤的意思,如果樁功沒掌握要領,只是木然的站著,失去了核心的身法要領,空有其形,那麼也可以叫做“死站樁”又叫“站死樁”,如此,則“死樁”的術語就被大眾接受了。

這就是“死樁”和“活樁”的由來。動樁和靜樁下篇介紹,待續。

“百練不如一站”,出功夫得站樁,一定要懂的“活樁”和“死樁”

“百練不如一站”,出功夫得站樁,一定要懂的“活樁”和“死樁”

“百練不如一站”,出功夫得站樁,一定要懂的“活樁”和“死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