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歷史會怎樣改寫?

17世紀的清軍入關可以說是東亞歷史上色彩濃厚的一筆,很多歷史轉折由此而生,但如果滿清不入關的話,那整個東亞的格局會有怎樣的變化呢?

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歷史會怎樣改寫?


首先是大清自己,如果不入關定天下,滿清為了壯大自己的實力,勢必還會入關劫掠,搶奪人口和財富,用來開發松嫩平原和遼河平原。畢竟從1628年到1644年,八旗軍已經入關了劫掠了六次之多,像第五次直接打到了濟南城下,一共擄掠了人口46萬有餘。再這麼劫掠下去,倒也不是問題。


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歷史會怎樣改寫?


可以說東北地區除了冬天冷以外,是資源豐富,要啥有啥。中國的優質煤礦,東北就要佔一大份額。另外還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和皮草資源,東部沿海還有珍珠一類奢侈產品,可以說是一個“聚寶盆”了。即使大清厲兵秣馬玩貿易,自身的資源也能使他們過上“小康生活"。

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歷史會怎樣改寫?


另外當時滿清貫徹的政策是和蒙古和親,在1644年之前,大清便已經收攏了所有的科爾沁蒙古,並在繼續爭奪喀爾喀蒙古的控制權。如果滿清不入關,會更早的和沙俄發生交流,就是打仗也好,貿易也罷,其力度必然是要大於後來統一了中國的大清帝國的。因為總體資源的減小,滿清會更倚重和沙俄的貿易,興許還會獲得更多的毛子軍火。

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歷史會怎樣改寫?

由於同時期西北地區的衛特拉蒙古建立的準格爾帝國也在崛起,最後必然會跟大清爭奪漠北蒙古的控制權,而短時間內關內是沒有實力干涉北方爭端的,所以到時候很有可能是沙俄這隻大尾巴狼夾在中間搞事情,意圖削弱滿清和準格爾,來獲得更多的利益。因為沒有內地龐大的資源做支撐,清帝國想幹掉準格爾可以說是非常困難,最有可能是兩敗俱傷,不過這並不影響大清成為遼國一樣的區域帝國。

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歷史會怎樣改寫?


再就是關內局面,首先李自成和黃巢是一種類型的人,所以這個新的大順王朝根本不可能站得住腳,一旦落敗,就是張獻忠和南明反攻的機會。

如果清軍不入關,左良玉去打馬士英必然不會被終止,縱然左良玉死了,他兒子和手下將領也會繼續東進,而以左軍的實力,幹掉馬士英的部隊是不成問題。到時候大明倒是有可能慢慢復國,不過會出現唐末漢末那樣的軍閥割據,接踵而來的便是更為混亂十幾年。再加上明代的經濟制度比唐代的還差,所以大明覆滅的速度會很迅速。

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歷史會怎樣改寫?


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軍閥割據,會有一個新的王朝誕生,然後根據歷代中國王朝的規律,這個新王朝如果能長時間存在,勢必會在前四代對準格爾和大清發動戰爭(中國王朝的特點),在吸取了宋代軍制和明代財政的弊端後,想必這個新王朝是可以創下和大清帝國領土相當的擴張偉業。

不過這一切都要搶在沙俄入侵東北亞之前完成。之所以沙俄會在17和18世紀放慢對東北亞的滲透,原因就是東亞有一個強大統一的清帝國。一旦這段時間內沒有一個超強的統一帝國誕生,那麼對俄羅斯的遏制將會是非常艱難的。屆時兩敗俱傷的準格爾和清帝國,都將是沙俄嘴邊的兩隻肥羊。

另外要提一下鄭芝龍,沒有清軍入關,大明政府也管不了他,那他必然還是東亞東南亞的海洋領主,西方的殖民勢力若想獲得新的利益勢必會和鄭氏集團發生衝突,這也會刺激鄭家集團海軍的進步,倒是可能會為中華帝國的海防事業做了功績。

如果滿清當時堅持不入關,歷史會怎樣改寫?


所以說如果清軍不入關,應該在百年之內,東亞的發展歷程會變得更加多樣有趣、更加難以捉摸、更加令人堪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