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腸易激綜合徵如何治療?

鹽山亮哥


腸易激綜合徵(IBS)是一組持續或間歇發作,以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或)大便性狀改變為臨床表現,而缺乏胃腸道結構和生化異常的腸道功能紊亂性疾病。典型症狀為與排便異常相關的腹痛、腹脹,根據主要症狀分為:腹瀉主導型;便秘主導型;腹瀉便秘交替型。精神、飲食、寒冷等因素可誘使症狀復發或加重。

上高中的表妹以前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每當上課老師說點同學回答問題時,她就精神緊繃,內心極度緊張,肚子也開始脹痛,同學都是舉手回答問題,而她舉手則是因為肚子疼要去衛生間;每次考試的時候,經常會提前出考場,別的同學提前是因為答完題信心滿滿,而她卻是因為緊張肚子疼要跑廁所。

因為身體的不適,導致表妹的學習受到了影響,上課注意力老是不集中,成績跟不上。於是去了醫院,經過診斷是腸易激綜合徵。醫生說近些年來門診接待的80%都是這種情況,一般的病因是機體應激反應與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不同的個體都可能涉及遺傳、環境、心理、社會和胃腸感染等因素,導致胃腸動力改變、腦—腸軸相互作用的紊亂、自主神經和激素的變化等,伴有精神障礙(如恐慌、焦慮、創傷後應激紊亂等)、睡眠障礙和心理應對障礙的患者,應激性生活事件常可導致症狀的加重,但對心理因素與腸易激綜合徵之間的確切聯繫還不十分清楚。

主要針對症狀顯著的患者,由於IBS患者症狀複雜多變且與中樞和腸神經系統間複雜的關係,藥物都存在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限制,只能一定程度起作用。得舒特為代表胃腸選擇性鈣離子拮抗劑在各類平滑肌解痙劑中最歡迎,在數十個國家使用;替加色羅(隨羅馬Ⅲ標準一同推出)曾風光無限,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限制了它的使用;現有的低劑量三環類和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治療抗抑鬱藥有一定的調節內臟敏感性,其長期治療仍被強調,尤其有較頑固症狀者。

2.心理療法

症狀嚴重而頑固,經一般治療和藥物治療無效者應考慮予心理行為治療。包括心理治療、認知治療、催眠療法、生物反饋等。

3.益生菌療法

近幾年對益生菌治療很重視,具有調節內臟敏感性的藥物(作用於各級神經調節的內臟敏感性)為研製的重點,通過益生菌調整腸道有益菌群,減輕腹部不適症狀,活菌一號益生菌中的青春雙歧桿菌活菌在腸黏膜表面形成雙歧桿菌保護膜,屏蔽有害菌、毒素、未消化食物對腸黏膜的刺激,及時補充青春雙歧桿菌活菌,可使胃腸道產生多種有機酸和消化酶,迅速增值體內益生菌,並抑制有害菌的生長,調節腸道菌群均衡,達到腸道健康。

腸易激綜合徵患者在飲食上應注意:

1、少吃多餐。一餐吃太多會容易導致胃氣脹和腹瀉。

2、吃飯速度要放慢,狼吞虎嚥會吞入更多空氣,導致腸氣和胃氣脹。

3、咀嚼要充分,讓唾液中的酶擁有更多時間消化食物並刺激胃液分泌。

4、飲食要規律,規律的飲食能夠幫助我們消化系統建立良好的秩序。

5、大量補充水。水與腸內纖維結合,能夠增加大便體積,使其更易排出;腹瀉時又可起到補充體液的作用。

6、不要吃高脂肪食物,粗茶淡飯對均衡飲食有很大幫助,含脂肪和糖較低比口味重的食物可能更加益腸道健康。


愛養生愛生活zz


腸易激綜合徵表現為腹痛,腹瀉或便秘,屬中醫學“洩瀉”“腹痛”範疇,從病徵可分為以下類型:

1) 肝胃不和

由情緒不佳,肝氣不舒,橫逆反胃導致。常見的症狀表現有脘腹滿悶脹痛,經常噯氣、泛酸、嘔吐,精神抑鬱,胸悶喜嘆氣,食慾不振等,需要採用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的治療方法。可用柴胡疏肝散治療。

2) 肝胃鬱熱

因肝氣不舒致胃氣不和,氣機鬱結日久化熱導致。常見的症狀表現有胃脘灼痛明顯,心中煩躁,容易發怒,胃中嘈雜,容易飢餓,泛酸,口乾口苦,大便不暢,舌苔黃或舌紅少苔等,需要採用清肝瀉火,和胃止痛的治療方法。可用左金丸治療。

3) 肝鬱脾虛

肝木氣機不舒更克脾土,日久脾氣愈虛,肝氣愈結。常見的症狀表現為性情抑鬱,脅肋脹痛,頭痛目眩,神疲食少,倦怠懶言,大便不成形,舌淡邊有齒痕等,需要採取疏肝解鬱,健脾合營的治療方法。可用香砂理中湯治療。


海上名醫


首先腸易激綜合徵是沒有器質性病變的一種腸道綜合徵,所以一些輔助檢查根本查不出異常,腸易激綜合徵最主要的就是以腹痛伴有排便習慣改變為特徵的功能性腸病,而且還很難治療,會反覆發。



腸易激綜合徵主要是由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且主要是由於各種因素導致的胃腸道動力異常,而且對於腸道反應性增高,對於進食刺激、腸腔擴張、炎症刺激等反應性比較強,容易導致腸道平滑肌收縮,腸道充盈擴張,容易導致出現腹脹症狀,還有就是長期的精神壓力刺激容易導致一些腸道激素分泌失調,腸道感染及腸道菌群的失調等多種因素均可導致。

腸易激綜合徵臨床症狀有時明顯有時隱匿,所以病程一般很長,但是隨著一些飲食刺激及精神刺激各種症狀容易加重,而且會出現腹痛、排便習慣及糞便性狀的改變,出現每天3~5次的排便,大便多呈浠水樣及模糊狀,有時也會出現粘液狀,有時會出現便秘、腹脹、排便不盡感等症狀。


對於腸易激綜合徵的治療,首先需要改善飲食習慣及飲食結構,避免進食一些容易刺激腸道的食物,保持心情愉悅,注意鍛鍊。而藥物治療主要就是對症治療,對於腹痛症狀明顯的可給於解禁止痛藥物(阿托品、654–2),對於腹瀉症狀重的給於止瀉藥物治療(洛哌丁胺、地芬諾酯、蒙脫石散),便秘及腹脹者給於促進腸道蠕動的藥物(嗎丁啉、西沙比利、馬來酸曲美布丁),還可以服用一些乳酸菌素片及雙歧桿菌調節腸道菌群。

因此對於這些腸易激綜合徵的治療,首先要控制誘發因素,其次就是對症治療,而且對於一些腸道疾病導致的還需要具體治療。

關注小克,為大家普及更多健康知識,謝謝!


小克大夫


腸易激綜合徵是一種以腹部不適伴有排便習慣改變為特徵但通過腸鏡檢查無器質性病變的功能性腸病。生活中,有部分人吃過飯便出現腹痛,排便後馬上緩解,一天大便3~5次甚至更多,可帶有粘液,但無膿血,去醫院檢查並沒有什麼問題,這種情況很有可能就是患上腸易激綜合徵。



腸易激綜合徵的治療策略主要是積極尋找並去除促發因素,強調綜合治療和個體化治療。

1.飲食調整:飲食上避免容易誘發症狀的食物,比如辛辣油膩食品。對於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徵患者,可多攝入高纖維食物,有助於改善便秘。

2.藥物治療:對於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徵且腹瀉症狀較重者可酌情服用止瀉藥如洛哌丁胺等。但不宜長期使用,平時可服用腸道雙向調節劑曲美布汀和益生菌。對於便秘型患者可酌情使用作用溫和的瀉藥,如乳果糖或山梨醇。對於腹痛症狀很重,藥物治療無效且精神症狀明顯者可試用抗抑鬱藥。



腸易激綜合徵患者症狀可反覆發作,一般難以根治,影響生活質量,但一般不會影響全身情況。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帶來幫助!喜歡就點個贊吧!


汪醫生小課堂


腸易激綜合症是一種腸道功能失調引起的以腹痛、腹脹、腹瀉、便秘為主要表現,而胃腸功能無器質性病變的疾病,多見於中青年。引起腸易激綜合症的病因主要有胃腸道動力紊亂、內臟感覺異常、精神因素等。



根據臨床症狀,腸易激綜合症可分為腹瀉型、便秘型、腹瀉便秘交替型。

腹瀉型:每天大便3-5次,小腹痛後排出黃色水樣便或糊狀大便,排便後腹痛緩解。這類患者常用腹痛、腹部不適感,多見於左下腹部,疼痛性質多樣,可表現為脹痛、痙攣痛、鈍痛。

便秘型:排便次數減少,每週排便1-2次,大便呈塊狀或硬狀,排便困難,常需要使用瀉藥。

腹瀉便秘交替型:腹瀉期間,也常出現正常大便或便秘,有時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

由於腸易激綜合症與許多腸道疾病有很多類似的症狀,如腹痛、腹瀉、便秘等,因此在做出腸易激綜合症之前必須排除其他器質性病變。

腸易激綜合症至今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也沒辦法徹底根治,只能針對症狀對症治療。

腹痛是腸易激綜合症最常見的變現,目前使用比較普遍的為選擇性腸平滑肌鈣通道拮抗劑,如匹維溴銨、奧替溴銨等或者離子通道調節劑馬來酸曲美布汀,這些藥物安全性都比較高。此外暗示療法、局部熱敷、理療、按摩等對緩解腹痛效果也很好。

以腹瀉為主的腸易激綜合症治療方法:止瀉藥物,如複方苯乙哌啶,現在臨床常用蒙脫石散,能吸附毒素,促進黏膜修復,效果較好。解痙止疼,如654-2或美貝維林可是腸道蠕動減慢,緩解疼痛。調節腸道微生態,配合微生態調節劑糾正腸道菌群失調,恢復和維持腸內微生物生態穩定,常用的益生菌製劑有: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製劑、整腸生等。

以便秘為主的腸道易激綜合症的治療方法:調整飲食,進食有軟化和擴大糞便容積的食物,如粗纖維多的蔬菜水果,適量多喝水,定時排便。可口服通便的藥物:首選乳果糖,可增加便次,使糞便軟化,如不能緩解可服用西沙比利,增加胃腸蠕動,促進排便。

下表總結了腸道易激綜合症的治療方法,大家可以參考下:


藥學小蟲


腸易激綜合徵是一組持續或間歇發作,以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或)大便性狀改變為臨床表現,而缺乏胃腸道結構和生化異常的腸道功能紊亂性疾病。患者以中青年人為主,發病年齡多見於20~50歲,女性較男性多見,有家族聚集傾向,常與其他胃腸道功能紊亂性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並存伴發。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腸易激綜合徵有哪些症狀?如何治療腸易激綜合徵?接著讀下去,讓小康在這篇文章裡面告訴你答案吧!

腸易激綜合徵有哪些症狀?

1、便秘

糞便量少,排便困難,每週1-2次,偶有十餘天一次者,因而常使用瀉藥。有時因肛門括約肌收縮,大便呈鉛筆樣細條狀。

2、腹瀉

每日1次或多次。有的只在早飯後暴發多次排便,其餘時間可無腹瀉,偶有1日腹瀉二十餘次者。在腹瀉病程中,常可出現一個時期的排便正常或便秘,出現腹瀉與正常便或便秘相互交替的現象。

3、腹痛

腹痛為本病最常見的症狀,多數伴有大便習慣的改變。疼痛部位多見左下腹或右上腹部。疼痛性質主訴不一:絞痛、脹痛、劇痛、刺痛。

4、其他表現

常伴隨消化系統其他症狀,如食後上腹部脹滿、厭食、噫氣、噁心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一些症狀,如心悸、乏力、嗜睡、多汗、潮熱、頭痛等;以及一些精神症狀,如失眠、焦慮、憂鬱等。

1、減少酒精和咖啡因

酒精和咖啡因會刺激你的消化系統。它們可能引起腹痛、腹瀉或便秘。儘量減少或消除你的飲食中的咖啡因和酒精,看看你的症狀是否改善。

2、壓力管理

學習管理壓力是一個必要的 腸易激綜合症 家庭補救辦法的理由。減輕壓力不僅會緩解症狀, 而且可能會消除腸道和胃腸道問題的所有潛在原因。

方法: 運動, 正如我們提到的, 是控制壓力的有效手段。 放鬆技術也有額外的好處. 祈禱和冥想可以幫助減少壓力水平。 在某些情況下, 更劇烈的環境或生活方式的變化 (工作變化, 日程變化, 居住面積等) 可能是有序的。

3、適量的水

你的腸道需要適量的水才能正常運轉。遠離含有大量咖啡因和酒精具有最具破壞性的效果的飲料, 適量的水有助於保持腸道的潤滑, 也有助於排出廢物。

腸易激綜合症身體虛弱的不適讓你的整個人生觀變得沉重,並讓你處於觀望狀態。通過使用上面列出的腸易激綜合症的3種家庭療法中的一種或幾種,獲得解脫並恢復。

康愛多每天為您推送各種專業健康的知識,讓你瞭解更多的健康資訊,走出用藥誤區!


康愛多中醫養生


昨天發了一篇“潰瘍性結腸炎”的帖子,大家關注較多,其中幾位朋友提到了“腸易激綜合徵”的治療問題,今天我來說一下我對腸易激綜合徵的認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腸易激綜合徵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腸道功能性疾病,特點是腸壁沒有器質性病變(器質性病變就是實實在在能看到病變,比如腸鏡下發現潰瘍,糜爛,息肉等),但是腸道對生理性刺激會產生過度反應或者反常現象。主要表現為不明原因的腹痛、腹瀉、便秘或者便秘與腹瀉交替發生,有時候糞便中帶有黏液。目前,西醫對腸易激綜合徵的病因以及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普遍認為是神經系統、免疫系統和內分泌系統以及社會心理因素刺激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因為我的專業是中醫,臨床應用中治療本病也多以中藥、中成藥為主,治療效果不錯。因此,我主要從中醫方面來分析一下腸易激綜合徵的病因及防治。中醫認為,腸易激綜合徵屬於“腸鬱”範疇,顧名思義,主要因情志失調,肝鬱氣滯,肝脾不和導致腸道氣機不利,傳導失司。其病機主要在於肝脾氣機不調,運化失常。

那麼,得了腸易激綜合徵,需要藥物治療嗎?答案是肯定的。臨床上,多根據患者的病史及症狀,結合患者舌苔脈象辯證用藥。

  1. 如果患者因情緒緊張或者抑鬱、生氣時腹痛、腹瀉加重,大便稀,而且拉完之後感覺不爽利,仍有墜脹感,平常煩躁易怒,經常生氣。那多從疏肝健脾方面著手,可服中藥痛瀉要方加減,或者木香順氣丸口服,效果也不錯。
  2. 如果大便乾燥,多天不便,腹脹,經常口渴,那多用麻仁丸緩解。
  3. 如果患者平常體倦乏力,胃口不好沒有食慾,大便時干時稀,腹痛的時候覺得按揉一下才舒服,那多從補脾益氣方面來治,可以口服參苓白朮丸治療。
  4. 如果患者覺得肚子發涼,腹痛的時候需要暖水袋熱敷才舒服,那多屬脾腎陽虛,可以口服附子理中丸治療。

本病的治療三分藥物,七分調護,日常的調護和預防非常重要。有很多患者用藥後反應效果不好,仔細詢問後才知道,藥物沒有按時吃,平時飲食,心情等也不注意,我想說的是藥物不是治療本病的關鍵,藥物只是能控制你的症狀,幫助你調理身體,關鍵還是你怎麼愛惜自己的身體,平時注意不注意。

  1. 腸易激綜合徵多在思想負擔較重,情緒緊張,焦慮,憤怒,恐懼等負面情緒時發作,因此,有意識的保持樂觀,避免這些負面情緒是預防本病的關鍵。
  2. 平常吃東西一定要注意,對可疑不耐受的食物,如海鮮,牛奶,花生等,一旦發現,要避免再次食用。同時忌菸忌酒,不要吃辛辣刺激、生冷、油膩的食物,避免濫用瀉藥。飲食規律,少吃多餐,不過飢過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3. 適當參加體育鍛煉,也可參加一些文藝活動,轉移自己注意力的同時還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

作為醫生,我想提醒大家,平時多保健自己的身體,並不是說去吃什麼保健品,而是嚴格控制自己的生活和飲食,不放縱自己,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只有這樣,疾病才會遠離我們!我們才會遠離醫院!



想知道腸易激綜合症如何治療,首先得了解引起腸易激綜合的病因有哪些,下面介紹一下。

一、胃腸動力異常

由於各種刺激,例如進食、腸擴張、腸內容物和一些胃腸激素,動態響應過度,導致腹痛或排便習慣的改變。

二、內臟敏感性較高

由於患者的胃腸道過於敏感,當患者胃腸內容物過多、腸道肌肉收縮時,內臟敏感性增高,從而導致腹脹和腹痛等症狀。

三、腦-腸調節紊亂

許多研究發現,腸易激綜合徵患者往往有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紊亂。所以腸道功能的改變有可能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相反,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改變也可能會影響腸道功能。

四、飲食因素

研究發現,當進食生冷、油膩以及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或飲酒過多等常常也可引發腸易激綜合徵。

五、遺傳因素

研究發現,腸易激綜合徵常常有家族聚集性,說明該病也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

六、感染因素

通常是由於各種病原(主要包括有細菌,病毒,寄生蟲等)感染引起的胃腸炎患者中有些人會發生腸功能紊亂進一步可能發展為腸易激綜合徵。

七、心理因素

心理壓力過大,如學習、考試、工作、生活等壓力過大時,患者會產生焦慮、抑鬱、生氣、激動等不良情緒,從而使人體神經功能紊亂,進而影響胃腸道,引發腹痛、腹脹、腹瀉、便秘等。

八、菌群失調

研究發現,長期濫用抗生素、止瀉藥等情況下往往可造成腸道菌群失調,進一步則可影響該病的發生。


腸易激綜合徵是一種間歇性發作的腸道功能紊亂疾病,主要症狀是腹瀉、便秘或腹瀉和便秘交替發生。不同患者的腸易激綜合徵的病因不同,不同的身體狀況,該病的誘因都會有區別。病人首先要了解身體的情況,針對出現的症狀和飲食習慣需要制定個性化的飲食計劃,要注意減少食用敏感食物,即容易引起腸易激綜合徵的食物、產期食物如奶製品、豆製品、高脂肪食物等。可以多食用高纖維食物,幫助刺激結腸運動,能夠改善便秘。除了從飲食方面注意,還需要改良腸道菌群,補充高活性高含量的青春雙歧桿菌活菌一號,對於腸胃病有很好的調理作用。


  


翱翔7589


大部分人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一到考試緊張肚子痛,一到開會彙報工作就往廁所跑,在外面一吃點東西就拉肚子,其實這是一種功能性的胃腸疾病——腸易激綜合徵。那麼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該怎麼處理呢?要想知道腸易激綜合徵怎麼治療,首先就要了解它到底是什麼病。

IBS即腸易激綜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腸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適為主要症狀,排便後可改善,常伴有排便習慣改變,缺乏解釋症狀的形態學和生化學異常。世界各地流行病學研究報道顯示IBS是一種世界範圍內的多發病。西方國家人群患病率達10%一20%,我國的一項按羅馬Ⅱ標準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社區人群IBS患病率為5.7%,其中22%曾因IBS症狀而就診。

腸易激綜合徵雖然對人體健康沒有太大影響,但是它的病程比較長,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帶來不小的困擾。那麼腸易激綜合徵該如何治療呢?

主要針對症狀顯著的患者,由於IBS患者症狀複雜多變且與中樞和腸神經系統間複雜的關係,藥物都存在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限制,只能一定程度起作用。得舒特為代表胃腸選擇性鈣離子拮抗劑在各類平滑肌解痙劑中最歡迎,在數十個國家使用;替加色羅(隨羅馬Ⅲ標準一同推出)曾風光無限,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限制了它的使用;現有的低劑量三環類和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治療抗抑鬱藥有一定的調節內臟敏感性,其長期治療仍被強調,尤其有較頑固症狀者。

症狀嚴重而頑固,經一般治療和藥物治療無效者應考慮予心理行為治療。包括心理治療、認知治療、催眠療法、生物反饋等。腸易激綜合徵患者常有焦慮、緊張、抑鬱等心理異常,因此要進行心理調理。

3.飲食調整

1、少吃多餐。一餐吃太多會容易導致胃氣脹和腹瀉。

2、吃飯速度要放慢,狼吞虎嚥會吞入更多空氣,導致腸氣和胃氣脹。

3、咀嚼要充分,讓唾液中的酶擁有更多時間消化食物並刺激胃液分泌。

4、飲食要規律,規律的飲食能夠幫助我們消化系統建立良好的秩序。

5、大量補充水。水與腸內纖維結合,能夠增加大便體積,使其更易排出;腹瀉時又可起到補充體液的作用。

6、不要吃高脂肪食物,粗茶淡飯對均衡飲食有很大幫助,含脂肪和糖較低比口味重的食物可能更加益腸道健康。

4.益生菌調理

近幾年對益生菌治療很重視,具有調節內臟敏感性的藥物(作用於各級神經調節的內臟敏感性)為研製的重點,通過益生菌調整腸道有益菌群,減輕腹部不適症狀,活 菌 一 號 益生菌中的青春雙歧桿菌活菌在腸黏膜表面形成雙歧桿菌保護膜,屏蔽有害菌、毒素、未消化食物對腸黏膜的刺激,及時補充青春雙歧桿菌活菌,可使胃腸道產生多種有機酸和消化酶,迅速增值體內益生菌,並抑制有害菌的生長,調節腸道菌群均衡,達到腸道健康。


Z那些你很冒險的夢


腸易激綜合症(IBS)是一組持續或間歇發作的常見消化系統疾病,以腹痛、排便習慣或大便性狀改變為表現。其中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徵(IBS-D)最為多見,主要表現為遇冷、涼、辣等刺激就會立即腹痛、腹瀉。

IBS-D主要的發病機制是腸道菌群失調引起的腸道粘膜屏障受損,腦-腸-菌軸功能異常,內臟敏感性升高,免疫功能異常等。

IBS到底要怎麼治?

中華醫學會消化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副院長李延青教授指出:IBS患者存在腸道菌群失調、菌群紊亂的情況。

2009年,英國牛津大學的Nourieh Hoveyda教授對以往研究結果分析得出了益生菌可以有效緩解各項IBS症狀的結論。

2014美國胃腸病協會關於腸易激綜合徵的藥物療法指南中推薦使用益生菌製劑治療腸易激綜合徵。

目前臨床研究證實酪酸梭菌治療IBS-D效果顯著,總有效率100%,21天痊癒率達83.33%,並隨治療時間的延長,治癒率進一步提高,且未見任何不良反應。


我是腸道微生態與健康的常博士,歡迎大家多多關注。

想了解更多健康資訊,歡迎訂閱微信訂閱號“腸道微生態與健康”(cdjk36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