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怎樣寫格律詩?需要注意什麼?

李冕


關注這個問題的人還不少,既然問到了,就好好講講。但是估計篇幅不夠,儘可能言簡意賅,舉例說明。

格律詩,顧名思義,格是指格式,律是指韻律。

格式包括字數、句數這些明顯可見的規則,也包括句式、文法這些內在的內容。韻律則包括押韻的規律,以及每個字的平仄音調。

這兩方面結合起來,形成一套規矩,就是我們說的格律體。

而嚴格遵守格律體規矩的詩就是格律詩,包括絕句、律詩、排律三種。

那麼怎麼寫格律詩?搞清楚平仄、押韻、對仗就可以了,保證不出律就是格律詩,但是不一定是好詩,不過至少保證了是,然後再追求好不好。

因為題主就是問格律詩,所以請認為平仄格律不重要,只要意境好的同學繞道,那不屬於這個話題。因為在這個提問中,格律的重要性是高於意境的。

體式

字數上分為五言、七言。句數上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排律十句以上。句式不整飭的一概不屬於格律詩。所以要寫格律詩,首先要把自己洶湧澎湃的感情收攏一下,用長短一致的句子來規整自己的思路。

押韻

格律詩的押韻都是押平聲韻,不能轉韻,篇幅再長的排律(過百句)也必須一韻到底。不能鄰韻通押,不能平仄同押,要求極其嚴格。至於在寫格律詩的時候是使用古人的平水韻還是今人的新韻,這個各有所愛,沒必要強求。

用平水韻的古意些,在古人總結的平仄規則上來說更加合理,但是有些發音妨礙今人閱讀流傳,用新韻則容易讓人讀懂,因為普通話人人都懂,只是要儘量不使用平仄系統上古今發音入韻不同的字,避免混淆。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寫完後標註這首格律詩使用的是什麼韻,讓讀者心裡有底。

平仄

平仄上來說格律詩有四種基本格式(這裡假設大家對平仄有概念,知道如何區分平仄)。這四種基本格式都是以格律詩的首句來判定的。最主要看首句第二字的平仄和首句句尾是否押韻。比如“白日依山盡”,平仄是“仄仄平平仄”,所以這首五絕的平仄格式為仄起不押韻格式。

平仄格式有固定推導方式,即“對”、“黏”。出句和對句的平仄是要相對的,而下一聯的出句則要求與上一聯的對句相粘。“白日依山盡”,“仄仄平平仄”按照“對”的規則,推出對句為“平平仄仄平”,所以“黃河入海流”是合平仄關係的。

第三句則要平仄與這句相“黏”,也就是相似,但是因為第三句是要以仄聲斷句的,所以要做出調整,“欲窮千里目”,平仄為“仄平平仄仄”,實際上是首字不論平仄的“平平平仄仄”,在重要的“二、四”位置的平仄是相“黏”的,所以沒有出律。結句作為第三句的對句,自然平仄要和“平平平仄仄”相對,所以“更上一層樓”,“仄仄仄平平”完美收官。

白日依山盡,仄仄平平仄黃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欲窮千里目,中平平仄仄更上一層樓。仄仄仄平平

這只是一首完美五絕的分析,其他七絕,五律,七律,排律的平仄關係都是一樣的,大家可以自行對應瞭解。除了仄起不押韻格式之外,還有仄起押韻、平起不押韻、平起押韻,總共四種基本格式,並不算複雜,就不一一例舉了。

對仗

四句的絕句是不要求對仗的,像上面的《登鸛雀樓》五絕全詩對仗,那是王之渙的文采好,但對仗並不是絕句的必須要求。

不過律詩的頜聯、頸聯是要對仗的,至少頸聯要對仗,否則就是出律。而排律除了首尾兩聯,其中不論多少聯都要求對仗,難度相當高。

達不到怎麼辦?出律,就是古風,不是格律詩了。

我們看一首白居易的七律。

錢唐湖春行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平仄就不說了,這是平起押韻格式,大家根據前面講的“對”、“黏”自己分析。頜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頜聯“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就是對仗的。

句式

句式這個類似於“詩家語”。在格律詩中有很多不同於正常講話的表達方式,如“倒裝”、“限定”,這個需要大量閱讀,在潛移默化中掌握詩家語的精髓,達到古詩詞的境界。

當然,就用現有句法寫詩問題也不大,而且更加容易讓人讀懂、理解。這個只是一個層次問題,像白居易的香山體,就以人人能讀懂為要義,只要意境營造得好,句式花哨未必能別出心裁。

文法

格律詩的普遍文法就是“起承轉合”。不排除有詩人在熟練掌握各種方法之後在精巧構思下打亂這個結構,讓人眼前一亮,但是由於詩詞體式短小,並沒有多大的空間給我們去乾坤大挪移。

能夠按照“起承轉合”寫好一首詩,基本上就能達到格律詩的中上水平,意境上要是營造得好的話,就是上上品了。

還是用白居易這首律詩舉例。“起”,首聯“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起筆,交代寫詩的事由,地點,環境,景色。“承”,頜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承接首聯,進行景色細化,豐滿意象。“轉”,頸聯“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轉開寫人在春色中行走,這首轉得不算明顯。“合”,尾聯“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合回首聯的景色位置。

這就是格律詩的基本文法。

總結

說了這許多,其實總的講起來,不過是林黛玉教香菱講作詩說的:

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

你看,如果不瞭解點格律知識,大概連林黛玉的話都聽不懂。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梧桐樹邊羽


我常說,學習詩歌創作,最好方法是從學寫格律詩開始。而學寫格律詩的第一步就是了解平仄韻律。

而對於學習格律並不難,翻閱下我文章裡面的詩詞寫作練習(一至五),這些概念性的東西就基本學會了。



學寫格律詩,難的不是格律,而是如何寫得既達意,又合律。這個只能多練和多讀了,而練又比讀重要。

以自學的形式學寫格律詩,還是有一定困難的,特別是初學者,掌握的詞彙量不多,很容易為了使句子合律而拼揍。我在上篇問答說過,網上的詩詞,有一半的句子是不合格的。而最大的問題是,寫作者並不知道不合格的原因。

串句、對句練習,是學寫格律詩所必須的基礎訓練。我學的時候是每週兩次,幸運的是每次都有名師批改和講解。但這過程也是比較枯燥乏味的。如不是對詩詞帶有執著和熱愛的,或者如我是被家父迫著學的,看到這裡建議跳出文章,趁早收手。



我之所以說這句話,是也曾經辦個一期公益性的詩詞創作輔導班,那時興致勃勃地從圖書館借來場地,請來了頗具名氣的老師作免費教學,但兩週過後,能堅持下來的學員已不足一半。

網絡的情況則更甚,在頭條我也一直想致力詩詞基礎的公益教學,但效果很不好,在文章裡發出首篇《十分鐘學會平仄》的文字時,尚擁有過萬閱讀,而在發第二篇文字時,閱讀開始減小,其實人數多少對我並不重要,最不如意的是,能完成文裡所佈置作業的人數極小,儘管我對每個作業都會認真回覆和批改。

不參與練習,這類文章,你看一萬次都沒有用。而事實上,現在的網壇,真正帶著執著和熱愛想去學習詩詞的人並不多,大多網友都是隻將其當作一種娛樂或消遣,有個聯友跟我說,他的出句只要附註了平仄的要求。參與的人數立即減小2/3。



迴歸題目,怎樣寫格律詩?首先你要明確自己對詩詞創作,是帶有執著和熱愛,並且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去練習的。這可以在回覆欄留句言,我看看有多少?也看看我能幫你們多少?如果只是想借此娛樂消遣的,則什麼都不用學。

我是筱靜,致力詩詞鑑賞和基礎知識普及,謝謝你的關注。


詩詞書院


格律詩創作與審美是相輔相成的。

前者是寫,後者是讀。讀是積累,寫是創新。先讀後寫,邊讀邊寫,以寫促讀,相互促進。

先了解什麼是格律詩平仄,格律詩基本特點是什麼,再瞭解格律詩的規則要求,才會知道該怎麼寫。

什麼是格律詩平仄呢?

現代漢語拼音方案四聲系統中的第一聲(陰平)、第二聲(陽平)是“平(聲)”,第三聲(上聲)、四聲(去聲)以及古“入聲字”都是“仄(聲)”。

什麼是格律詩呢?

“粘對”是格律詩區別於古體詩的基本特點。失“粘”失“對”的詩是古體詩,不是格律詩。

詩句中的漢字平仄必須按“兩兩交替”的原理來組合。詩句中出現“孤平”、“孤仄”、“三平尾”、“三仄尾”,就叫“失替”,是詩家公認的詩病。因為它會破壞詩句中文字突出的節奏感和抑揚頓挫的聲韻美。“失替”的詩,也不是格律詩,而是古體詩。

“兩兩交替”,即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孤平”,即仄平仄。“孤仄”,即平仄平。“三平尾”,即平平平。“三仄尾”,即仄仄仄。

格律詩體裁較常見的是律絕和律詩。律絕四句,律詩八句。按詩句字數分類,律絕常見的是五絕和七絕;律詩常見的是五律和七律。

按首句第二字平仄及押韻與否,分類為平起首句入韻和不入韻,仄起首句入韻和不入韻四種平仄格律。

七絕是在五絕詩句開頭按“兩兩交替”的原理增加兩個漢字組合而成的。示例如下供參考:

1、五絕平起首句不入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押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押韻)

2、七絕仄起首句不入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押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押韻)

3、五絕平起首句入韻

平平仄仄平(押韻)

仄仄仄平平(押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押韻)

4、七絕仄起首句入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押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押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押韻)

從上述平仄格律示例中可看出:

絕句中,第二句和第三句平仄相同,詩家稱之為“粘”;第一句和第二句,第三句和第四句平仄相反,詩家稱之為“對”。重要的再說一遍:“粘對”是格律詩獨有特點(詩句五字的標稱為五絕,七字的標稱為七絕)。非“粘”非“對”的詩不是格律詩,是古體詩(詩句是五字的,就標示為“五古”,七字的就標稱為“七古”)。標稱格律詩體裁形式,是為了便於按體裁要求來審美。

從上述平仄格律示例還可看出:首句第二字平聲,就叫“平起”;首句第二字是仄聲,叫做“仄起”。

“平起”的五言絕句中,按“兩兩交替”原理在每句開頭加上與句首平仄相反的兩字,就演變出“仄起”的七言絕句。

“仄起”的五言絕句中,每句開頭增加與句首平仄相反的兩字,就演變出“平起”的七言絕句 ,見前面所述平仄示例。

將上述平仄格律重複一遍,就演變成律詩平仄格律了。例如,平起首句不入韻的五絕格律重複一遍就演變出五律平仄格律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押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押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押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押韻)

依此類推,七絕格律平仄重複一遍

就演變出七律格律平仄了,這裡不再贅述。注意了,律詩中的中間兩聯必須是對仗!

對仗與對偶不同。上下句平仄相反,詞性與句式結構相同,雙數句押韻,是對仗區別於對偶的基本規則 。前者是格律詩平仄押韻格律,後者是各種體裁都使用的修辭方法。前者有嚴格的平仄要求,後者沒有平仄要求,只要求詞性與句式結構相同即可。前者切忌“合掌”(上下句相同位置的字詞和句意相近或相同),後者不忌“合掌”。前者避免上下句意思重複,“惜墨如金”;後者重複強調,突出某種思想感情,“潑墨助勢”!

嚴格遵守平仄格律,是格律詩體裁形式賴以存在的根本原則。任何以“因律害意”為藉口來否定平仄,其實已脫離了格律詩的討論範疇。

平仄規則與思想內容的完美結合,是格律詩創作審美的最高追求。

格律詩創作審美,在平仄押韻標準上有兩把“尺子” 。平水韻是古代格律詩創作審美“尺子”,中華新韻是現代格律詩創作審美的“尺子”。前者是古代皇帝“欽定”的,適用於與古人對話。後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頒佈的現代漢語拼音方案為平仄押韻依據,順應當今國家大力推廣普及使用普通話的歷史發展需要,適於今人對話!當二者平仄押韻出現衝突時,作為今人理應與時俱進,在現代格律詩創作審美實踐中,首選中華新韻作統一“尺子”,力避在兩種不同“尺子”上的意見分歧,把精力和時間集中到提高現代格律詩質量上來,使格律詩逐步走向大眾化,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詩貴“意境”,詩貴真情。格律詩與其他文學體裁形式的作品一樣,講究酌詞煉句。古人推敲提煉詩句的典範不少。“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古代名句都給我們留下了千古佳話,值得我們在現代格律詩創作審美實踐中積累借鑑!

說格律

七律·十一庚(中華新韻)

無孤巧借措辭通,

對仗猶須上下從。

切忌三平齊尾聚,

當心仨仄靠邊容。

粘連叶韻求佳境,

用典尋源效杜工。

替換多音成美律,

免除復字入詩叢 。

“無孤”,即無“孤平”。“巧借措辭通”,即巧借漢字眾多同義詞、近義詞來替換通融。

“上下從”,即上下句平仄相反,詞性與句式結構相同。

“切忌三平齊尾聚”,即規避三個平聲字在句尾一齊出現。

“當心仨仄靠邊容”,即注意不要用三個仄聲字挨著容納在句尾。

“杜工”,即杜工部(杜甫)。

“替換多音”,即用同義字或近義字替換詩句中出現的多音字,避免多音字帶來的多音多義模糊不清,力求準確鮮明。

“免除復字”,即用同義字或近義字替換除對仗疊字之外的非對仗重複用字。

更多詩聯創作審美常識,可關注並點擊我頭條號頭像進入主頁,分別點擊“文章”、“問答”、“微頭條”等欄目,有圖文原創詳解。

歡迎光臨指導,探討交流!



格律酌詞煉句


問題:

創作近體詩應該遵循哪些基本規則?

...........

前言

老街味道盡量用最少的字讓您在半小時內瞭解創作律詩的方法,如果覺得內容較多,可以先看完絕句部分消化一下,然後再看五律:

一、平仄

學詩先要學平仄,古四聲有平上去入,今天有1234聲,古四聲與今天的四聲有區別,也有類似之處。

1、普通話有1234聲,1、2聲為平,3、4為仄。

媽麻平聲,馬罵仄聲

2、古韻有平上去入四聲,平即平聲,上去入為仄聲

同上:媽麻平聲,馬罵仄聲。區別是個別字古今不同。初學者可從今韻學起,過渡到古韻。

3、關於入聲,請看 《老街詩詞閒話44-學格律詩怎麼辨認入聲字》

二、律詩的四種基本句式:

1.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平

2.平起仄收式 :【平】平平仄仄

3.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

4.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

其實就是:平完了仄,仄完了平。平平仄仄 後面+平,前面+平。仄仄平平 後面+仄,前面+仄

加【 】的字表示可以平可以仄。

三、律詩的句子組合方式

1.第一句

四種句式分別作為第一句,因此律詩也有四種組合。

2.第二句

兩種方式:

(1)第一句是平收的話,第二句是另一句式的平收。

如: 第一句是平平仄仄平,第二句是仄仄仄平平。反之亦然。因為:律詩雙數句必須平聲結尾,連續兩句不能用同一句式。

兩句為一聯,絕句二聯四句,五、七律四聯八句。分別叫做:首聯、頷聯、頸聯、尾聯。

單數聯稱為上聯,雙數聯為下聯。下聯必須押平聲韻。

(2)第一句是仄收的話,第二句則用對仗原則。

如: 【仄】仄平平仄,下一句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下一句【仄】仄仄平平。

對仗原則:上下聯平仄相反。【 】裡平仄不限。

3.第三、五、七句 粘連

根據第二、四、六的句式,利用粘連的原則。

例1: 第二句是平平,第三句是平平另一句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身是飄蓬子,心如劫後灰。惟憐樓上月,猶是故鄉來。

‘’粘連‘’:因為第一字會有可平可仄的情況,所以粘連的標準是第二個字必須相同,第二句的如和第三句的憐,必須是平聲。

例子2:第二句是仄仄,第三句是仄仄另一句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秋溪紅葉落,風雨入哀弦。一枕相思淚,新年疊舊年。

雨和枕 都是仄聲。

4.第四、六、八句 對仗原則

律詩的四種形式,除了第一句有兩種平收的句式以外 ,第三、五、七都是仄收,所以對句只有對仗一種方式。

四、律詩的四種格式

看完上面應該明白,律詩的四種格式,就是4種句式,根據對仗和粘連的原則,形成的四種組合:

1.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平 第一句

白公堤上游,風物雨中秋。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巷轉斜藏竹,橋多半隱舟。【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彈詞溯青史,燈火起紅樓。【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一棹煙波遠,姑蘇訪二丘。【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2.平起仄收式 :【平】平平仄仄 第一句

春茶生海市,採以奉仙家。【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甘露泉邊土,嶗峰雲上芽。【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安期不食棗,太白誤餐霞。【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一品清香遠,壺中天地奢。【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這是平起仄收式五律。上下聯平仄句式相對,2、3句粘連:以和露,4、5句粘連:峰和期,6、7句粘連:白和品,白是入聲字,仄。

3.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第一句

七十古來稀,八旬今未奇。【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東嶗欣結社,白首漫談詩。【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綠酒龜堪換,長安居自宜。【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王戎年最少,諸老盡吾師。【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十和結,入聲,仄。

4.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第一句

太白餐霞去,雲槎東復東。【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亭臺遺海霧,竹石慕清風。【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扣棧溪聲遠,望峰鳥徑通。【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何如老塘子?白首作山翁。【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注:仄收的律詩,前四句和後四句格式完全一樣。

下面兩個問題可以看我的下一篇文章《老街詩詞閒話11-格律詩怎麼救拗?》。

何如老塘子的‘’老‘’,應平實仄,這叫‘’半拗‘’,關於拗體可看我的文章《老街詩詞閒話11-格律詩怎麼救拗?》。

安期不食棗的‘’不‘’應平實仄,平平仄仄仄,是平平平仄仄的常用變體,叫做‘’三仄尾‘’。

第1首的彈詞溯青史,平平仄平仄,也是平平平仄仄的另一種常用變體,和三仄尾一樣,屬於唐詩正格。

五、七律四種格式

七言律句就是五言律句前面加兩個平仄相反的字。因此七律也有四種格式,這裡只舉一例。

如:

平起平收式五言律句:平平【仄】仄平,前面加兩個【仄】仄。

變成仄起平收式七言律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律•詠白燕

滿目山川人跡稀 ,故園應有月爭輝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渭城雨共梅花落 ,金谷蕪平隻影歸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貼地芹泥迷絮霧 ,繞枝寒水照霜衣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倦來選夢梨香暗 ,王謝風流作雪飛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知識點:有時候平仄會用這種符號表示:〇表示平;表示平可做仄;表示仄;⊙表示仄可做平。

六.律詩的粘連與對仗

1.粘連

前面第四條第2項舉例說的很清楚了。

2.對仗

對仗不僅指的平仄,詞性與句子結構也必須相對。

首聯、頷聯、頸聯、尾聯稱為律詩四聯。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首聯和尾聯可對可不對。有其它格式可以看我的《什麼是偷春格 ?》


七、律詩的押韻

1.韻書

古韻中詩韻用的是《平水韻》,詞韻用的是《詞林正韻》,元曲用的是《中原音韻》。今天普通話韻是《中華新韻》。

韻書不僅解決押韻的問題,平仄也是依據韻書。

因為今古音調的變異,因此即使是古人,作詩也要經常查古韻。

如《平水韻》中:寒、刪、先、元不是一個韻部,東、冬不是一個韻部,亂用就出律了,在唐朝科舉考試叫‘落韻‘’,直接就落榜了。

初學者如果有難度,按照普通話來作詩即可,但熟練後儘快轉到古韻上來。

2.押韻規則

七律除了平收格式第一句可以用鄰韻外,其他四韻必須在同一韻部。如:

太清遙在翠微間,疲馬緇塵似火煎。萬里雲浮曝白日,滿樓蟬唱噪晴川。稻糧謀在奈何爾,名利心高聊復焉。他日會須登玉閣,與君結此海山緣。

第一句‘’間‘’在〔十五刪〕韻部,‘’煎、川、焉、緣‘’在〔一先〕韻部,‘’間‘’如果和‘’煎、川、焉、緣‘’任何一字交換位置都是‘’落韻‘’。

如有不清楚之處,請留言我再修改。

律詩的規則基本講完了,才疏學淺,非常歡迎各位指正錯誤,先行謝過!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嗬,這個題目看起來很高大上啊!在上世紀,魯迅先生和主席老人家都曾說過,年輕人不宜去寫格律詩。為何?年輕人正值青春年華,思想活躍,感情奔放,但也正是知識積累時期,寫格律詩等於跑,沒有一定的知識積累是玩不轉的。

寫格律詩就是戴著鐐銬跳舞,只有在各種舞姿都熟練自如的情況下,才能收放自如。寫詩也一樣,先要在不受任何規則束縛的原則下,讓情感自由奔放,以情取勝!待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至少要有一定的古典文化知識積累,詩詞歌賦散文戲曲都要有所涉獵,這時才去考慮如何提高寫作技巧。就象學游泳一樣,不管你在岸上學了多少理論知識,剛下水必然是稱砣一個,還得先從狗刨水學起,再學正規泳姿,不然怎麼學都學不象!

學格律詩並不難,正常智力情況下,兩週就足夠了,如果先前沒有詩歌基礎,學會了又能怎樣?肚裡沒貨拿什麼進去填?

這裡我只想告訴年輕朋友如何走步驟,具體知識不如去找講義,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明白的。那就是第一步:

讀誦古詩詞,要讀出聲來,把握詩詞韻味和節奏,感受古典文化魅力,激發自己對古典文化的熱愛,如果讀來讀去不能夠感動自己,覺得沒意思的話,也就沒必要再走下去了!因為興趣是獲取知識最好的動力,沒有興趣的話,學什麼都不可能有結果。

第二步,提高鑑賞能力。有了一定詩詞保留量,就要能鑑賞。什麼是鑑賞?就是既要知道好,又要知道如何好,好在哪裡?心領神會不算,要能說出來!當然只是初步的,不要你能達到鑑賞家水平,但至少要有這方面的能力。

第三步,寫。不要管什麼規則,想到什麼寫什麼,一任情感渲瀉,寫出來不要怕出醜,儘管拿出來給人看,不要有玻璃心,放下自尊。要這樣想,今天你把我說得一錢不值,總有一天我要你好看!要有點阿Q精神,這樣才能聽到各方意見,找到自己準確的定位。

第四步,學規則。這方面有的是講義和書籍,不用我多說。

第五步,學對句。就是對對子,對對聯。為什麼?學對子,能讓你學會如何遣詞造句,把握語句結構,進一步加深遵守規則,運用規則能力,更重要的就是知道了什麼是對仗,不會對仗的話,寫的詩詞是沒有感染力的。因為對仗是中華文化特有的一種比興修辭手法,從原始人那時就有了的,傳承何止五千年!

在你的對子人看人誇時,這時你寫出來的格律詩除了嫉妒者外,不好也是好了!

但願能對年輕朋友們有所幫助!


雲卷飛山


格律詩講究平仄相應,詞性相對。下筆要先立意,描寫,借代,比喻,誇張,對比,對仗,暗喻等手法儘量使用,寫完再對照字典校對聲調。以前老夫是寫打油詩的,後為形勢所迫,走上了格律詩的不歸路。請看老夫所寫:

排律:美女翁佳娜。

有詩為證:

粉臂香衣撐赤傘,

烏雲寶髻舉金簪。

桃春玉面臨凡地,

鳳氅銀身降寶船。

幾罐“喜多”金童領,

一湖浪漪鳳魚鑽。

花枝顫動千鳥唱,

粉袖輕拂萬柳閒。

笑語盈盈波浪起,

香姿楚楚彩雲延。

芳湖玉液紅霞處,

豔影蘭舟碧水間!

又,翁佳娜人美心美,為支援武漢抗擊肺炎 輕解繡囊捐資一萬元。現與李白為楊玉環所題詩“清平調”韻和:

七絕:芳心可鑑。

有詩為證:

美豔一身皓月容,

紅霞萬朵漫天濃。

捐資一萬川江見,

濟世千心楚漢逢!






老張335536


其實這個問題大約一句話就能概括了:按格律,說人話。那麼如果要細說下來。好的詩詞,也就是一篇好的文章,格律詩也不例外。一篇好的律詩,大體上需在乎【形式】和【內容】。

律詩之形

  • 格律

律詩有特定的規矩,一共四韻八句,其中平仄皆有定數,同時叶韻也需要按平水韻來。如果不按這個形式,那麼便不能叫做律詩。簡而言之,律詩最基本的形式便是符合格律。其餘有答主談過這個問題,我就不仔細說了--------如果真想學律詩,最容易的大約就是格律,認真點半個月便能掌握個梗概,這裡僅列幾個格式:


平起不入韻: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韻)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韻)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韻)。

平起入韻:

⊙平⊙仄仄平平(韻) ,⊙仄平平⊙仄平(韻)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韻)。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韻)。


仄起不入韻: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韻)。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韻)。


仄起入韻:

⊙仄平平⊙仄平(韻), ⊙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韻)。

⊙仄⊙平⊙仄仄, ⊙平⊙仄⊙平平(韻)。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韻)。


  • 技巧

如果說格律是讓你寫的東西看起來像律詩,那麼形式便是如果讓你的律詩【長的好看】。文章講究措辭典雅,章法嚴明,律詩自然也是。

丨字句的精煉

這方面尤要注意,如今很多人寫律詩似乎有一套新的古文形式----今人不這麼寫我就這麼寫,也不管古人是不是這麼寫的。充斥著各種生造出來的字眼,看起來逼格奇高,但是寫的是什麼自己大約也是不懂的。

那麼如何正常的、生動的表達出自己的情感或者想描寫的景物,便是精煉字句的意義所在。而這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多寫、多讀。多讀是擴充自己的詞彙,不至於要寫的時候啞口無言。多寫則是讓理論變成實踐。當然,凡事過猶不及,字句精煉當符合情感、立意即可,如果一昧苟營雕琢,自然流於纖仄。


譬如王維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直”“圓”兩字,便是精煉到極致的自然,並不是某些人自以為的“天然”。

丨章法佈局

所謂章法也就是起承轉合而已。這個東西,初中老師教作文的時候肯定說了很多遍。我就不細說了。陶短房先生曾經說,填詞的,掌握了一個詞牌這個詞牌就不會寫的太難看,但是寫一輩子律的人,不見得就敢說自己的律寫的好了--------雖然說起來就是起承轉合,但每一句就七個字,看起來平平無異,但是你寫的主題、情感都是千變萬化,如果通過起承轉合來表述,卻不是那麼容易的。

這裡有個辦法便是讀古人集,需要注意古人是如何寫,如何佈局----但是又不能為了套套路而去看古人的詩。---------做菜是為了吃,而不是為了做的好看才做。


  • 內容

內容是律詩乃至任何作品的關鍵,之前所談的技巧,無法也就是讓你能更好的表達你的‘私貨’而已。那麼什麼是內容?你的思想,你的情感,乃至你的閱歷,都是內容。內容則貴在真實。所謂【詩言志】,是學詩最正的路子了。

之前和一位前輩談到陳散原,說陳與父親變法結果前途斷絕;其父暴死又來不及送終---這份經歷在,所以寫的“歌哭”。但是沒這個經歷學他那樣寫,那就是扯淡了。但是陳“歌哭”也是需要技巧去支撐的。比如:

“東南災已數千裡,寂寞吟堪三兩人”---為了突出寫這‘三兩人’,放了一個大背景“災已數千裡”然後鏡頭拉近到眼前,便更顯得真切。這種一實一虛,層次便出來了。

但是提一點,這並非是陳刻意去這麼寫-----而是他有這種語感在裡頭。我們需要的也就是培養這種語感、美感。而不是刻意去這麼學。這當然也是建立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才能獲得的,並不是天生的。


總而言之,律詩的精髓便是需要有自己的東西,這“東西”是你迫切想要表達的。而其他的字句精煉,章法佈局,純是為了你的內容而作用的。所以二者缺一不可。


無聊到巔峰


第一個問題,怎樣寫格律詩?

很簡單,懂格律,會造句就行了。

格律一般來說,笨人大概一星期搞明白,如果一個星期還搞不通“粘”和“對”是什麼。那就寫古風或自由詩,不要學格律詩了。

造句呢,就是五言七言兩種,或許也有六言律詩,不算主流,還是以五七言為主。

造句就看天份了,與讀了多少詩詞關係不大,當然一首詩詞沒看過肯定不會寫詩,初學作詩都是模仿。但有些人就是把《全唐詩》,《全宋詞》都背下來,詩寫的也狗屁不通。關鍵不是要寫出多華麗的字句,而是有沒有一顆善於感悟的心。做詩不是堆砌詞藻,而是把心中所感化成凝鍊的字句。

第二句問題,需要注意什麼?

初學寫格律詩不要糾結拗救,儘量用正格,寫詩不能為做而做,有感覺就寫一首,沒感覺就別寫,否則寫出詩不是虛的,就是俗的。

詩寫到一定程度時候,容易高看自已,這時的人願意對別人的詩評頭論足,特愛指出別人作品格律或章法上的錯誤,而且極易迷信某些位大師,並喜歡與他人爭論一些觀點。如果有這種情況,恭喜你,你不是小白了,而是半瓶子醋的水平了。

如果有一天,你覺著自已心中有創作衝動,而筆下卻一句也寫不出來了,這時不是你不會寫詩了,而是對詩詞這種文學形式產生了敬畏,那就入門了。

總之寫律詩,要看自已想達到什麼程度。是像下象棋一樣只要懂馬走日,象走田的水平,還是要達到棋未動,心己明的境界。


揚沙蔽日


需要注意的是,用筆用紙用心寫。寫婉約詩的時候筆尖和人心都要細,紙要柔要綿要滲透性好,墨要惜墨如金,心要自戀,情緒要柔要緩,要空虛寂寞有點冷,要愛筆愛紙愛自殺。寫豪放詩的時候筆尖要粗,紙板要硬,要潑墨如水,要躁狂,要吶喊(最起碼在心裡吶喊),要搖滾,要生不如死,要有點暴力傾向,最好直接在黑板在牆面在水泥地面寫,把筆和黑板牆面都寫壞,把水泥地面捅個洞,行為自帶瘋狂的硬節奏,比節律強多了!


bTdbTd


初學寫詩,先認文字的平仄,就是這個字是平聲還是仄生?分不清文字的平仄就談不上寫詩,即格律詩。你要找一份平水韻表,買一本古詩格律的書,先了解格律,分平仄有2個方法,第一讀唐詩,找有拼音的唐詩,用普通話讀詩,讀出音調,分析詩句的平仄,1,2聲是平,3,4聲是仄,1,2聲裡還有古入聲,這些字要按仄聲對待,找一份古入聲今平聲的字表,平時可以參考。第二,讀對聯,作對聯,對聯的平仄都是向對的,學寫對聯既分清了平仄又學了對聯。寫詩用韻,可以按平水韻,也可以按新韻,平聲字拼音韻母相同的字都可以壓韻。新韻平聲字裡的古入聲字不能壓韻。分清了平仄,懂得了用韻,你就可以按格律定式,模仿唐詩寫出古詩。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學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