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註冊會計師都考什麼科目,你認為注會考試難不難?

JcJccccc


cpa考專業階段六科,分別是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經濟法、稅法。綜合階段一科,職業能力綜合測試試卷一、試卷二。

注會考試難麼?答案是肯定的,主要體現在以下的三點:

一、戰線長,內容多。注會考試從報名到考試的時間是相當長的,這也就需要我們對整個備考階段有個合理的規劃,既要保證一定速度推進內容,還要定期複習鞏固。同時,內容多也就意味著突擊複習是行不通的,尤其是沒有基礎的同學,想靠突擊複習通過考試,基本是行不通的。這兩點也就要求我們必須耐下性子,制定合理的複習計劃,然後努力執行。


二、覆蓋廣,變化多,這些年,無論是稅法還是會計準則都在不斷修改當中,這些修改在註冊會計師考試中也有比較明顯的體現,這也要求一些之前備考但沒有通過的同學,在第二年的複習時,同樣要認真過一遍書,間接也提高了考試的難度。所以說,還是要堅持教材為王。

三、做題難,真不會。不得不說中注協的出題水平還是很高的,很多考生在看完之後都有題不難,我看過,就是沒記清這樣的感覺。註冊會計師的工作層次相較於會計是有差別的,考試的側重點也更多側重於對各類事項實質的把握。可能我們在看書時,覺得這個知識點沒什麼,那個知識點也會了,但是在實際答題中,往往就犯迷糊了。所以說,必須克服自身惰性,保持一定量的練習,一是提高做題速度的要求,二是在實際答題中鍛鍊自身判斷能力。


傲椒CPA


CPA考試科目:會計、審計、財務管理、稅法、經濟法、戰略。

注會考試難不難,我想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下面僅陳述我自己的看法。注會考試我始終認為說難它很難,說簡單它也很簡單。我本人參加了2018年的考試,報考了4門也順利通過了4門,分別是會計、審計、稅法、經濟法,但是我也沒法瀟灑的跟別人說注會好簡單啊,太簡單了吧,因為我知道自己一路走來付出了什麼努力。

首先談一下會計吧,我本科學的是會計,但是我學注會的會計依舊學到崩潰,是真的有誇張到看一章視頻課件都很很難受的那種,用注會考生愛調侃的一句話,注會會計真不是人學的😂。那時的我是真的很焦灼,都8月了還在朋友圈吐槽呢,如下圖:後來也是我以前的同學看到我的吐槽分享她覺得一個很棒的老師,說是教的很細又很幽默。那個當下我是真的死馬當活馬醫,去聽那個老師的課件,後面發現很對我胃口,就在8月後面瘋狂的補會計,最終讓我60分飄過,簡直要感動哭了。在我心中,我一直覺得注會考試會計難,很難。

再說說審計,不少考生愛說審計是一門每個字都看的懂,但是連在一塊就不知道是什麼的天書。但在我這卻恰恰相反,我覺得審計學起來好簡單,也不太吃力。為何這樣說呢,大概是一開始就找準了一個適合自己的老師和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吧。審計我覺得要能串起來,跟著老師的思路來,理解他背後的意義。有一些知識點是重中之重,老師會強調背下來,這個真的要背下來,不能含糊,否則在考場上碰到編不出來的。

稅法,我覺得稅法難度適中,第二章增值稅內容特別多,這一章建議反覆反覆再反覆,我自己學這一章看了3遍課件+自己捋了2遍,才學通。很多人覺得稅法難,是因為在剛開始學就遇到這座大山了,當然後面的小丘小陵還多著呢,要有耐心,找準方法不難的。

經濟法,這門大家普遍都覺得簡單,我也覺得挺簡單的。經濟法沒有什麼理解難度,主要是在理解的基礎上要記憶。經濟法縱觀整本書,就第六章公司法律制度和第七章證券法律制度讓人頭疼一些,其他章節沒有什麼特別大的難度。經濟法記憶必須精準,這樣做單選多選不會模稜兩可。

由於我只考了這四門,因此只對這四門進行評價,其他兩門暫不予置評,今年也要加油考剩下兩門啦!


大俠和小蝦


註冊會計師可以稱為中國最難考的證書之一,在任何考證排名裡,他都可以躋身前五名。其學習量大、難度大、通過過率低,證書含金量十足。隨著我國財稅制度的規範化,相關人才需求量倍增。

2019年各地區都出臺了一系列福利政策,足見其含金量。

天津:注會持證人直接落戶。

根據《深圳市羅湖區“菁英人才”認定辦法》,同時滿足其他附加條件的CPA持證者屬於B類“菁英人才”,可獲得一次性安家補貼30萬元人民幣,還可享受一定的住房優惠政策、子女入學優惠、 健康管理、養老服務等福利。

根據《江蘇省註冊會計師行業獎補暫行辦法》,對大學生畢業後直接進入事務所工作,在三年內取得CPA資格並註冊的給予1萬元獎勵。

注會自然難考,但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本人大學是數學類專業,對財經知識比較有興趣,自學了部分財會知識。2017年開始從事財稅相關工作,2018年開始備考注會,有幸一次性過了五科。2019年準備考下審計及註冊稅務師。

下面,我結合自身經歷來聊一聊註冊會計師!!!

註冊會計師考什麼?

註冊會計師,簡稱為CPA,考試分為專業階段與綜合階段。

考試內容:其中專業階段考試包括《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經濟法》、《稅法》六個科目。

綜合階段考試即職業能力綜合測試(試卷一、試卷二)。

考試方式:考試採用閉卷、計算機化考試(簡稱機考)方式。

考試題型:基本各科均為單選、多選、簡答計算、綜合案例分析。

每科的簡單計算題目都有一個加分項目,即其中一道小題可以用英文解答,如使用英文解答,須全部使用英文,答題正確的,增加5分。

每科100分,60分為及格。

專業階段五年內成績有效,五年內六科全部通過,即可獲得全科合格證,然後可報名綜合階段,通過後可獲得註冊會計師證。

註冊會計師難考嗎?

從中注協統計的通過率數據來看,專業階段各科通過率基本在20%左右,而綜合階段的通過率一般接近80%。

根據相關統計與個人經驗,我以為注會各科難度的排名為:

財管>會計>審計>稅法>經濟法>戰略。(這個因人而異,可據此選擇備考科目)

根據本人的經歷,2018年注會考試難度有所降低,至少沒有提升。更加註重細節知識,而以往的難點並不多。今年出了很多一次過六科的。

預計2019年難度與2018年基本一致。


如何備考註冊會計師?

注會雖然難度比較大,但是畢竟只是筆試,考試只需要60分及格即可,因此無論是從知識學習還是考試技巧來講,都是。

我們應該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不畏懼,不冒進,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一套靠譜的備考計劃。

一、選擇備考科目。一般無基礎建議一年選擇兩科,可以一簡一難搭配,建議從自己有一些基礎的科目開始入手。據說,很多人卡在財管多年,本人由於數學基礎較為紮實,反而會計下了很多功夫。財管、會計、審計主要以理解為主;稅法、經濟法、戰略主要以記憶為主。

二、選擇備考資料。本人使用的是東奧的教材、輕鬆過關一、歷年真題。對於不易理解的會計看了部分網課。對於比較難理解的科目可以報一些輔導班,或看一下網課。其實各輔導資料基本都大同小異,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即可。

三、制定備考計劃。這是關鍵一步。

總體來講,分為以下階段:通讀教材(不懂也要讀下來);分章節學習(看不懂的重點標註);難點攻克;習題練習(歷年真題非常非常非常重要,多做幾遍)。

時間分配:每科的有效學習時間在200小時左右。以上班族為例,每天堅持學習3個小時,週末6個小時,一週就是27小時,一般7-8週一科。半年的時間可以備考三科。

再好的計劃,執行才是關鍵!!!

四、堅持、堅持、再堅持。這是決定性的。很多人半途而廢,很多人看幾天看不懂就放棄了,每年的棄考率都很高。只有堅持到底的人才可能成功。

第一遍看不懂很正常,但是要看到心裡去。

基本上教材看兩到三遍,輕一看三到四遍。其實,書是越看越薄的,第一遍需要看兩週,第二遍一週就可以,第三遍兩天就可以。最後一個月一天就可以看一遍一個科目。


關注、轉發!


北辰說財稅


註冊會計師考試有難度,專業階段六門科,五年通過,一般人計劃2-3年通過。與中級會計師相比,難度至少翻兩倍以上。一次性通過中級會計師的人多,但注會六門一次性通過者很少,除非全職備考且心無雜念。

我2016年報了三門,當時低估了這個考試,以為像中級會計師一樣突擊一個月就可以,現實時殘酷的,那年就通過一門,2017年報了四門,那年因為工作忙,8月25日正式啟動瘋狂複習,考了三門,通過了兩門,有一門審計55.5分,實在令人沮喪。2018年報了三門,會計 、審計、財管,吸取前兩年的教訓,五月開始,經過了三輪複習,按說應該信心滿滿,但是考完對了答案,財管計算量太大,以至於主觀題正確率很低,客觀題非常不錯,這門非常擔心,可能在不過的邊緣。會計應該問題不大,審計估計通過可以,分數不高。這三門公認最難,沒有辦法擠到一起了,加之也報了高級會計師考試,四門壓力倍增。好在高級會計師高分通過了。

考完專業階段,才能參加綜合階段考試,這些拉長了考試時間,長時間的煎熬,智力的問題可以說對於考試來說已經不重要了。

沒有經歷這些考試的人很難理解你的焦慮心情,也無法理解這個難度,特別在職備考,時間和精力確實有限。這個考試不僅僅是智力的拼搏,更是自制力和意志力的比拼。

手機打字,不當之處希望大家理解,同時祝願大家都有個好結果。我也在焦急等待成績出來。


網事風雲


目前註冊會計師考試被公認為最難通過的考試之一,註冊會計師資格因而也含金量比較高。那麼注會考試到底難不難?我做為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給大家解析一下。


註冊會計師考試分專業階段和綜合階段: 專業階段考試包括6門課程,分別是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稅法、經濟法、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通過專業階段考試之後可以報考綜合階段考試。

首先分析專業階段考試的難易程度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這三門是相對比較難的,需要足夠充分時間的學習備考;稅法、經濟法和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相對難度小一些。

不過這個考試也因人而異,對於邏輯分析理解力強的人來說,會計、審計和財務管理反倒容易考試通過;對於記憶力好的人來說,稅法、經濟法、公司戰略科目更容易通過。



其次,再分析綜合階段的難易程度

綜合階段考試的難度要小很多,題型全部為主觀題,由之前六門科目結合起來出題,對於剛考過專業階段的人來說,考過綜合階段難度不大。


綜合來說,通常大家覺得注會考試的難度主要在於以下原因: 專業階段科目較多,已通過的成績有五年時間限制,並且參加考試的人大部分都是在職人員,備考時間有限。

如果能抽出一定時間精力的話,還是很有希望考下來的。


浮生若夢CPA


說難吧好多零基礎小白一年內能通過好幾門。有了時間和精力的投入,遲早能通過考試!

1.專業階段一共考六門,包括會計、財管、審計、稅法、經濟法、戰略,是按難易程度排序的。

2.前三門相對最難,建議零基礎小白每門複習500個小時。後三門中稅法較繁雜,尤其這幾年,年年政策都有變,建議300個小時複習時間。經濟法和稅法可以200-300個小時。

3.必須保證至少三輪的複習。第一輪:重理解,要求全面複習;第二輪:複習重點,要求對重要知識點滾瓜爛熟;第三輪:重視習題和模擬,要求模擬考試環境。

4.一定重視熟練度。一道題會做是不夠的,要求在短時間內做出來。考試題目不一定很難,但是題量大,做題節奏得快,否則題目都做不完,豈不遺憾!

5.筆者頭條首頁有發佈了幾門科目的考試重點,歡迎查閱,會對第二輪的複習有幫助。

謝謝閱讀!





刻意自我教育


注會專業階段6科:審計、財務成本管理、經濟法、會計、公司戰略和風險管理、稅法;綜合階段:綜合卷一和二,但是算一科合計100分滿分。注會是財會類最難的考試!我不是財會類專業,大學畢業後先後通過證券從業資格證、期貨從業資格證、會計證、資產評估師職業資格證、稅務師職業資格證、中級經濟師職稱,注會專業階段合格證。個人覺得從業資格證好考,中級經濟師有點難度,資產評估師和稅務師難度比中級更大,注會比資產評估師和稅務師還難很多!注會需要你有信心、耐心、恆心,努力+堅持,方可通過(當然了,天分高的另當別論)!三心二意、吊兒郎當、小聰明、自以為是還有心存僥倖的都不要妄想了!


機器貓176990429


注會考試難不難?難,考過的都知道。注會考試現在分專業階段和綜合階段。專業階段六門,會計、審計、經濟法、稅法、財務成本管理、公司風險與戰略管理,成績有效期五年。綜合考兩次,三科一起。我是跨專業考的,本科電子商務,大學期間自學財務知識。畢業之後邊工作邊考試,一四年拿的證。關於考試如何準備,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看書有自己的節奏,所以沒報班,下班自己看書做題。不過這種方法太難了,耗費太多精力。說到底,考注會要毅力,堅持才會勝利。


註冊會計師擔雞救豬


非請自來。

素有“天下第一考”之稱,難度可想而知!

註冊會計師考試分為專業階段和綜合階段,俗稱“非常6+1”,什麼意思?專業階段考6科,分別是審計、財務成本管理、經濟法、會計、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稅法,在5年內通過這6科即可領取專業階段考試合格證,拿下這個合格證可以稍微喘口氣。

真的挺過了專業階段,離拿下CPA證書只是一步之遙,據聞綜合階段通過率老高、老高、老高!問題是專業階段很是折騰人。

CPA考試難度如何,不能簡單地用難易來形容(學霸請忽略)。CPA考試備考是很費時間的,大部分考生通常沒有那麼多時間來學習,知識掌握不精準,考試做題動不動就丟分,自然不容易通過考試(通過率在10%左右)。

更重要的是,專業階段必須在5年內通過6科,不然就會陷入“死循環”!何解?比如2014年考過了會計,往後3年內也陸續通過了4門,2018年還剩財管,2018年財管沒通過,2014年的會計成績作廢,以後還得重考會計跟財管!這不是難不難的問題了,是信心的問題,能有多少人不崩潰!


龍門賬


冊會計師考試要求在五年內通過六個科目,考試科目分別是:《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經濟法》、《稅法》。


注會考試的難度,一是它的含金量很高,二是考的科目越來越偏向實務操作能力,對很多沒有經驗的考生帶來很大的困難。同時戰線長,堅持比較難。比如工作越來越忙的上班族,比如榮升為媽媽族,能夠堅持下來學習本身就是一件考驗意志力的事情。

對於零基礎考生,一定要先考會計,因為會計是注會六門的基礎,審計、財管和稅法均涉及很多會計知識。一般,會計與審計或稅法搭配,財管與戰略搭配,經濟法則相對獨立。


推薦一次報考2~3門,這樣可以在3年之內通過專業階段。

報考兩門的最佳組合是會計和審計或會計和稅法,報考三門的最佳組合是會計、審計和稅法或審計、財管和戰略(要有一定的會計基礎)。


當然,一次報五門或六門的人也很多,但要求時間要足夠充裕。只要掌握學習方法,再加上努力與堅持,也一定會拿到全科合格證的,畢竟它再難也只是考試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