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關羽敗走麥城,曾路過馬超封地,為何馬超卻不出手相救呢?

茗茗之中-徐瑞


看小辮兒說歷史,聽聽不一樣的故事。


三國在演繹著無數英雄的激情和背叛還有悲劇,其中估計最讓人心痛的就是關羽敗走麥城。即使是現在任何一部電視劇在關羽敗走麥城這一段劇情上也都多少帶了點悲涼的氣氛。可是,也有很多小夥伴發現出了關羽敗走麥城,曾路過馬超封地,為何馬超卻不出手相救呢?




第一,關羽高傲和自負

當年劉備冊封五虎將的時候關羽被列為第一名。關羽對於當時被封為五虎將的馬超和黃忠特別不服,認為他們兩個人一個年紀太大一個帶兵不行。特別是在歸順劉備以前,馬超曾經和曹操幹過一仗,受曹操離間計的影響導致慘敗,西涼也被曹操佔領了。

在關羽看來馬超就是個打敗仗打到無家可歸最後只能來投靠劉備的喪家之犬。所以導致馬超在軍隊裡面一直受到排擠,對關羽也一直是一種敢怒不敢言的狀態,怨恨很深。每次馬超立下戰功的時候,關羽都和其他人表示如果自己上場會表現得比馬超更好。

如果說馬超當初和張飛大戰到深夜可以說明馬超的武力,關羽則會這樣表示:張飛剛趕到就和馬超打了起來,雖然張飛一路趕過來早就累了,但馬超還是沒有打敗他,說明馬超的武藝確實不怎麼樣。看不起對方的武藝,是對一員武將最大的藐視。



第二,關羽對於劉備稱帝這件事情的反感。

當初為什麼要和劉備一起打拼,就是想著光復漢室。當關羽在荊州的時候聽到劉備稱帝的信息後,沒有任何道賀的意思反而只是嘲諷了劉備一波。問劉備為何不給自己一個荊州候爺的官位。

這是劉備被打臉最狠的一次,而且是被自己最相信的人打臉。

劉備也明白,自己的夢想是想成為皇帝,而不是做一個忠君護國的大臣,他想成為千古一帝,他覺得,關羽將成為他成為皇帝的路上最大的一塊絆腳石。

所以,當關羽戰敗的時候。馬超不出手也有劉備的意思。



第三,馬超的手下對曹操軍隊的畏懼

那個時候曹操已經看出來了。如果殺了關羽,他自己將會受到全盛時期的劉備的憤怒。這對他來說將是滅頂之災,為了不讓自己背這個鍋所以他嚴格命令手下對於關羽只追不殺,讓借東吳的手來殺關羽。

為了順利借刀殺人,曹操軍隊一路上都大張旗鼓。明明就幾千人的隊伍,硬是要搞出來幾萬人的動靜。

馬超的手下看見曹操的動靜,加上他們以前和曹操軍作戰的時候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甚至連西涼都丟了,所以他們對曹操軍隊產生了莫名的恐懼。

種種原因結合起來,馬超看見關羽逃亡的時候是決不會出手的。我們也很難體會到,當關羽騎著赤兔來到蜀國國境的時候,自己的同胞對自己見死不救的時候那個悲涼的心態和無奈的嘆息的那種感覺。


小辮兒說歷史,堅持原創,歡迎關注,本文為悟空問答首發,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刪。

小辮兒說歷史


關羽大意失荊州,後走麥城,犯下了重大的戰略錯誤。荊州之地,歷來都是兵家爭奪的戰略要地,關羽就算不被呂蒙殺死,自己只怕也難逃一死,除非劉備一定要他不死。

所以,關羽之死已經註定成局,救或者不救,都不是問題的關鍵。

關羽走麥城的時候,的確路過一個叫臨沮的地方,這個地方是馬超的封地,離關羽走麥城距離不過幾十里,但是當時的馬超遠在西川,和劉備在一起,距離臨沮千里之遙,他本人是不可能到臨沮救關羽的。所以,不是馬超不救他,而是他根本沒法救。

我們來看看關羽為何自己走成死局。

將荊州放到關羽的手裡看管,應該說劉備是深思熟慮的,守住了荊州,劉備在西川才可以放心幹事。很多人認為劉備讓關羽守荊州,根本就是一出陰謀戲,利用關羽的高傲,假以東吳之手而殺之,以保自己弱勢的後世繼承人得以安生。這個說法有點扯淡,儘管從當時的情況看,劉備的兒子的確很弱勢,而關羽張飛的後代都比較強勢,可是死了關羽還有張飛啊,還有他們的後代啊,在江山還沒有穩固的情況下就拿武將開刀,那是犯大忌的事情,所以這個說法實在很扯。

我傾向於劉備讓關羽守荊州是對他的信任,關羽雖然高傲,但是能力才幹頗具,水淹七軍就是證明。但是,也的確因為他高傲的性格害了自己,因為當時劉備給關羽的戰略意圖並非是去攻打襄陽樊城,只要把荊州守死了,大局便安定了,但是關羽自視清高,可以說完全改變了劉備的戰略意圖,將兵力調走了,荊州空虛,讓陸遜與呂蒙得逞。

作為將帥的關羽如此沒有大局觀,實在是令人愕然,就算是有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說法,但是擅自更改戰略意圖的後果,就算關羽不死,活著來到劉備面前,不知道劉備會怎麼處理他。

這是關羽之死最致命的因素:違反軍令和戰略意圖。

關羽死後,劉備打著為關羽報仇的旗號,率軍70萬眾想要奪回荊州,結果失敗而終,劉備兄弟仨從此走上死路,這充分說明了荊州的重要性,說關羽大意失荊州都是輕的,他簡直就是目無王法,自取其辱。

關羽受難之時,為何沒有任何援軍接應?

一來,劉備正在全力經營西川。本來是將關羽作為一顆釘子插在荊州以防止東吳和曹魏的。關羽的失敗打亂了劉備和諸葛亮的部署,在這樣的情況下,荊州一失,就算有策應也沒人敢動,因為“大門”一旦打開,想要關門,只會造成更大的損失。諸葛亮那麼會算,他也沒有算到關羽會失掉荊州。

二來,關羽的為人差強人意。除了對劉備忠心之外,關羽在劉備團隊的口碑並不咋的,他首先瞧不起趙雲黃忠馬超,甚至對馬超說“不願與之為伍”。要知道,在東漢“世族+豪強”的社會意識裡,在劉備的五虎上將裡,馬超具備典型的世族豪強背景,是劉備最注重的合作對象。很多人忽視了這樣的歷史背景,所以看不到真實的歷史現狀。關羽的這種不合作性格,註定被人嫌棄。

三來,東吳和曹魏的牽制。這個就不用多說了,荊州一失,劉備不得不動用大部隊反撲,但是悔之晚矣,東有孫權,北有曹操,除了戰略性防禦,根本沒有多少進攻機會,這就是荊州的重要性,沒了荊州,直接從牽制轉向被牽制的戰略被動局面。


青燈問史


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馬超會不救關羽嗎?不可能的,先不說關羽對蜀漢的重要性,就憑他和劉備“恩同兄弟”的關係來說,馬超也不會不救他。

馬超之所以不救關羽,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沒辦法救。而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就必須要從一個叫臨沮的小縣城說起。

馬超授平西將軍,督臨沮,關羽敗走麥城,在臨沮被殺

從上圖可以看出,臨沮縣在麥城以北,離麥城也不遠,關羽敗走麥城後繼續北上,就是在臨沮這地方被吳將潘璋埋伏,父子倆都為國捐軀了。

而之所以會有“馬超離關羽不過數里,而不去救援”的錯覺,就是因為我們都錯誤的認為:馬超此時還在臨沮。

不錯,馬超在投靠劉備並拿下成都之後,是被劉備封為了平西將軍、都督臨沮,和當時關羽所駐守的荊州南郡相距數百里,以為呼應。但之後爆發漢中之戰的時候,馬超就被調回了益州,與張飛、吳蘭等屯兵下辯,並策反了氐族七萬餘人,牽制曹軍主力。

劉備繼任漢中王后,馬超已在成都,又怎麼可能跑到千里之外的臨沮去救援關羽呢?

劉備奪下漢中後,封馬超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至此馬超就住在了成都,再也沒有回過臨沮了。同樣的,還有一個細節也可以說明馬超不在臨沮。

劉備做了漢中王后,本來為治中從事的名士彭羕被外放到江陽做太守,臨行前他去面見馬超,並有過一段對話:

馬超:“你是朝廷名士,才能出眾,怎麼能外放,做個小郡的太守呢?”

彭羕:“劉備這個老兵痞子,不足與謀。”

馬超:“你在外部為官,我在內部接應,天下沒有不平定的。”

這就是著名的“彭羕謀反疑案”,按照馬超的“你外我內”的說法,則更加證明了馬超在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已經在成都上班了。

從時間點可以看出,關羽北伐和“彭羕謀反疑案”都是發生在劉備繼任漢中王之後,所以關羽敗走麥城時馬超根本就不在臨沮,又何來的“見死不救”呢?


一貳一橙


三國的名將裡,關羽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可惜他雖然威風了半輩子,最後的結局卻不大好,晚年敗走麥城,最後在臨沮這個地方被殺了。可能有的朋友就會問,臨沮不是馬超的底盤嗎?他怎麼不救救關羽呢?

說起這個馬超,他的經歷也是很複雜的,他父親是涼州的軍閥,後來他的父親和兄弟都去朝廷裡當官了,就只有他駐守涼州。涼州這個地方雖然不大,但是在古代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後來曹操的手下去攻打漢中的張魯的時候,就要路過涼州。在馬超看來,曹操攻打張魯是假,想趁機滅掉自己才是真的,他這個人也是很有血性的,看到曹操對他不好,就起兵反了曹操。曹操的勢力當時很大,當然容不下馬超這樣公然反抗自己的,因此就多次攻打馬超,馬超雖然也很勇武,但是他的實力實在是太弱了,因此很快就被打敗了,連家人都被殺了。

就這樣,馬超跟曹操成了仇人,他一心想殺死曹操替家人報仇,恰好當時劉備崛起了,而且名聲不錯,於是馬超就投靠了劉備。我們都知道,劉備對手下的人才是很好的,所以他就讓馬超當了將軍,還讓他管理臨沮。看到這裡,估計你就會覺得馬超不仗義了,劉備對他那麼好,他卻對劉備的兄弟見死不救。

其實你這就誤會他了,劉備這個人雖然名聲很好,但是還是很有心機的,馬超畢竟曾經是涼州的老大,手下也有許多人,所以劉備一方面重用他,一方面也防著他。讓他管理臨沮雖然聽上去很威風,但是臨沮這塊地其實並不在蜀漢手裡,而是在曹操手裡。所以說臨沮只是名義上是他的,實際上他對這塊地並沒有處置權。既然這塊地在敵人手中,他自然也不可能在這裡了,因此他救不了關羽。

而且據說馬超和關羽倆人也有矛盾,在馬超剛投靠劉備的時候,關羽聽說了就很不高興,怕被搶了風頭,於是他就寫信去問諸葛亮,說我跟馬超到底誰更厲害啊?關羽其實也沒什麼壞心思,他只是比較爭強好勝而已,諸葛亮也是知道的,因此諸葛亮就安撫了他一頓,說當然是你厲害了,馬超怎麼比得上你呢。其實這件事本來只是一件小事,可關羽在得到了諸葛亮的信件之後,就拿出來給周圍的人看,向別人誇耀自己的勇武。關羽倒是有面子了,可馬超就很難堪了,因此後來馬超和關羽的關係就很一般。照這樣看來,就算當時馬超在臨沮,他會不會順手救關羽也是兩說。

事實上,就算馬超當時不救關羽,只要劉封肯伸出援手的話,關羽當時也是有可能獲救的。可惜關羽這個人實在是太驕傲了,他連馬超都看不起,又怎麼會看得起身為劉備養子的劉封呢?因此劉封和關羽的關係是很差的。而且他不僅僅是輕視劉封,還曾經建議劉備殺了劉封,免得劉封作亂,雖說劉備出於仁心沒有采納他的建議,但是劉封卻恨死了他,因此後來劉封就眼睜睜的看著他被馬忠殺死。因此,與其說關羽是被馬超坑了,倒不如說是被劉封給害死的,當然了,害死了關羽的劉封也沒討的好,他的見死不救也惹怒了劉備,沒過多久他就被劉備殺了。

在筆者看來,關羽之所以會死,主要還是因為他太驕傲自大了。如果他當初沒有看到陸遜年紀小,輕視對方的話,就不會有敗走麥城的事了。更不要說因為他的驕傲得罪了太多人,因此他在被追殺的時候就沒什麼人伸出援手,讓他只能絕望的死去。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歡迎關注,談笑風史,感受古人的魅力!


魏門寒士


我是大史官,我來告訴你“關羽敗走麥城,曾路過馬超封地,為何馬超卻不出手相救呢?”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關羽作為五虎上將之首,他的一生可以說是極其傳奇的,過五關,斬六將,威震華夏,一心向漢,將忠字演繹到了極致。然而,在關羽敗走麥城之時,曾經路過馬超的封地臨沮,它就在麥城的北邊,關羽父子二人也是在這裡隕落的。既然臨沮是馬超的封地,為什麼馬超卻不出手相救呢?按說,馬超和關羽都是五虎上將,是屬於同一條船上的人,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如果馬超當時在他的封地臨沮的話,我想他一定會拼盡全力去打救關羽的。然而,此時馬超並不在臨沮。馬超不在臨沮在哪裡呢?在做什麼呢?其實,關羽在攻打襄樊的時候,劉備正在漢中激戰,是主攻點。而且在攻打漢中之前,劉備已經把馬超和張飛等人調到成都助戰去了。並且襄樊之戰的戰局在短短几十天內就急轉直下,關羽父子二人被困臨沮的時候,馬超和張飛都還在千里之外的成都,根本就來不及支援關羽。所以,關羽的死不應該讓馬超來背鍋!

不過,還是有一個人是有機會救關羽的,他就是劉備的義子劉封。但是劉封和關羽的關係比較微妙,因為劉封不是劉備的親生兒子,所以關羽曾建議劉備除掉劉封,他擔心劉備百年之後,劉封很有可能會造反。不巧的是這事居然被劉封知道了,因此他有機會也一定不會去救關羽的。關羽馬超為什麼沒有出手救關羽還有一種說法,就是關羽平時比較心高氣傲,除了他們三兄弟,從來都不把其他人看在眼裡。馬超雖然也是五虎上將,但關羽根本瞧不起馬超,平常也會受到關羽的冷落和鄙視,因此馬超懷恨在心,所以在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自然也不會出手相救的。也有人認為,馬超被封“督臨沮”只是個虛職,而且封地之中兵將極少,馬超根本無力迴天,去了只能是自投羅網,於事無補。

不知大家對此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討論!


大史官


嚴格的說,關羽並沒有路過馬超的封地,他只是想往馬超的封地趕,在逃跑途中被朱然等埋伏生擒。馬超所督臨沮並不清楚關羽的動向。

公元219年,關羽趁曹操兵出漢中,無法快速支援中原的情況下,出其不意的對襄樊地區用兵。併成功包圍了襄陽、樊城。此後更是打出了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的超豪華戰績。曹操一度想以遷都的方式來避開關羽的鋒銳。

在司馬懿、蔣濟的勸阻下,曹操令徐晃領兵支援樊城。徐晃以虛張聲勢、聲東擊西、長驅直入等計謀大敗關羽,投沔水死者不計其數。不過這時候關羽並沒有完敗,雖然樊城境內的荊州軍損失慘重,但襄陽的包圍圈仍然尚存。關羽也迅速收隴敗兵,把住了沔水渡口。史籍記載如下:

羽圍塹鹿角十重,晃追羽,與俱入圍中,破之,傅方、胡修皆死,羽遂撤圍退,然舟船猶據沔水,襄陽隔絕不通。

關羽在沔水與徐晃等對峙。不久後,收到了呂蒙白衣渡江,襲取南郡的消息。於是撤出了襄陽的包圍圈,回軍南下荊州,試圖搶回荊州諸郡。

曹仁聽聞關羽南下荊州,打算領兵追趕,被司空趙儼勸阻。趙儼認為,最好的辦法是保存關羽的實力,讓他領軍去搶南郡,與孫權自相殘殺,然後曹魏坐收漁利。

關羽領兵退還,駐軍在當陽、麥城二城。期間多次派使者跟呂蒙等交涉,想暫時安撫呂蒙的情緒,並尋找時機。但是,關羽派過去的使者反而成了呂蒙的棋子,他們返回駐地後,如實將呂蒙以“存恤耆老”對待荊州百姓的方法告訴了這些荊州兵。

荊州兵們一來不願攻打荊州破壞自己的家園;二來考慮到呂蒙善待其家屬。於是都爭先恐後的投降了呂蒙。導致了關羽的“眾叛親離”。恰逢孫權親自領兵坐鎮荊州,關羽於是帶領部分殘兵退入麥城,打算逃往漳鄉,然後到馬超的駐地臨沮。

只可惜被朱然、潘璋等埋伏在了漳鄉與臨沮的邊界處。關羽於是被擒。

關羽此敗,是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因為他當時引還當陽的時候,身邊還有數萬大軍。

所有人都沒有想到呂蒙的這招“存恤耆老”包括關羽自己,以及駐守在臨沮的馬超。關羽“兵敗如山倒”敗得非常突然,甚至只在幾天的時間之內。

所以臨沮的馬超對他兵敗一事並無察覺,以至於關羽已經到了臨沮邊界,臨沮城內卻無人接應。


愛尚文史


關羽敗走麥城時候,路過馬超封地,為什麼馬超沒有相救呢?

其實這個問題只是被“督臨沮”這幾個字矇蔽了了雙眼,在建安二十年(215年),在馬超的幫助下,劉璋(益州牧)主動投降,劉備順利取得成都,算是平定了西川,劉備升馬超為平西將軍,並命他督臨沮。但是這裡“督臨沮”這是一個封號而已,馬超並沒有帶兵去臨沮上任,而且臨沮只是屬於荊州九郡之一南郡下的一個小縣而已,只是劉備隨便給馬超的一個封號而已,豈能真的讓馬超這員大將去做關羽手下的手下?

而且劉備那時候對於部下的封號都是亂七八糟的,即使有了封號,並不代表真的去哪裡上任。

1、比如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封馬超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雖說封了涼州牧,到這時候的涼州還屬於曹操的地盤, 2、還有赤壁大戰後208年,劉備取得荊南四郡(長沙、零陵、武陵、桂陽),拜關羽為元勳,受封襄陽太守、蕩寇將軍,此時襄陽實為曹操勢力範圍,由樂進駐守,這封號是不是搞笑?





同時來看下馬超封了“督臨沮”後的這幾年的去向,

1、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十月,劉備與曹操爭霸於漢中之地,劉備派馬超與剛剛在巴西大勝張郃的張飛、吳蘭、雷同等將領屯兵於下辯。

2、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正月,張飛與馬超、吳蘭、雷銅等率軍駐紮沮水,假裝攻打武都、陰平兩郡。吳蘭、雷銅被曹洪、曹休等人識破擊敗,吳蘭部將任夔戰死。三月,曹操親率大軍來爭奪漢中,劉備據守,馬超與張飛引兵退回漢中。

3、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在眾將的奮勇下奪取漢中全境。秋天時候,以馬超為首的一百二十餘名蜀漢官員聯名上疏《立漢中王上表漢帝》 ,勸劉備進位漢中王。劉備稱王后,遷升馬超為左將軍,假節。

在這裡必須普及下一些知識,荊州有多少郡?

208年,荊州在赤壁大戰之前,曹操沒有取得荊州前,有七郡: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武陵、桂陽、長沙。

208年,曹操得荊州後,既分南郡立襄陽郡,又分南郡枝江以西立臨江郡,並分南陽郡立南鄉郡。赤壁之戰後,建安十五年(210年),劉備得南郡,劉備將臨江郡改為宜都郡。



所以可知,無論是劉備所說的南郡還是東吳所說的南郡,都不是一開始的大南郡,而是扣除襄陽郡和臨江郡的小南郡(轄有:江陵、枝江、旍陽、當陽、編縣、華容、孱陵(劉備209年改為公安縣,在公安屯兵)、作唐共8個縣),

所以臨沮應該在襄陽郡和臨江郡的邊界處(臨沮在枝江西岸),


208年赤壁之戰後,荊州七郡被人為的重新排序,

1、曹操佔據南陽以及南郡北部的襄陽(南陽郡和襄陽郡)

2、孫權佔據南郡大部分與江夏,荊州重地南郡首府江陵也在孫權手中,由周瑜坐鎮。


3、劉備則佔領荊州四郡,零陵、武陵、桂陽、長沙。劉備被推舉為荊州牧,並且佔領荊州大部分地區,但是,江陵被周瑜鎮守,這就阻擋了劉備的擴張。使得劉備向北不能進,向西則不能佔益州。

4、於是劉備向孫權多次借荊州的南郡,東吳魯肅勸說孫權將南郡“借”給了劉備,《江表傳》曰:周瑜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給備,其實也就是借給南郡江陵一縣(南郡的治所,最豪華的一個縣),這時候的劉備也就管理著南郡的,江陵,公安兩個縣而已。

湘水之盟

215年劉備取得了益州,孫權多次索要借給劉備的南郡地區,劉備不給,於是在216年,魯肅,呂蒙直接出兵,迅速從關羽的眼皮底下兵不血刃的佔領了長沙等三郡,於是劉備一方面命令駐守南郡的關羽領兵三萬去重奪三郡,劉備則親率五萬大軍進至南郡屬縣公安。劉備與孫權雙方當時的關係已經是劍拔弩張,眼看一場主力會戰便要在荊州爆發。


但這時候曹操突然進攻漢中的張魯, 因為漢中對益州的戰略意義是決定性的,所以曹操此時對劉備的威脅比孫權嚴重。於是劉備主動與孫權講和,將長沙、江夏、桂陽三個郡交給孫權,南郡、零陵郡、武陵郡歸自己,雙方以湘江為界分割荊州。而孫權既擔心打不過劉備又想趁曹操主力在漢中之機進攻合肥,便同意了劉備的講和條件。 這就是著名的湘水之盟。

關羽之死

1、話在說過來,219年7月,關羽受劉備取漢中勝利鼓舞,北上取襄樊;曹操以于禁為將,督7軍救曹仁,同時命徐晃率軍進駐宛城。8月,山洪爆發,淹于禁等7軍,關羽乘機攻擊,龐德不降被殺,于禁投降;曹仁沉白馬堅守樊城。關羽以偏將攻襄陽,自己親自攻打樊城。

2、曹操聽取司馬懿、蔣濟等人意見,與孫權結盟,同時命徐晃率軍救曹仁,並命名將張遼火速援曹仁。孫權故意派陸遜代呂蒙,關羽大意,遂抽走荊州部分守軍;閏十月,孫權令呂蒙為大督,率軍襲取江陵,孫皎後繼,另派右護軍蔣欽督水軍進入沔水(漢水),防關羽順流而下。

3、呂蒙至尋陽(今湖北黃梅西南),將戰艦偽裝成商船,兵士扮為商人,晝夜兼程。 至公安,迫蜀守將傅士仁歸降,繼用傅士仁勸降了江陵守將糜芳,並厚待關羽將士眷屬,釋放關羽俘獲的魏軍將士,撫慰百姓。同時,令陸遜進至夷陵(今宜昌境),西防劉備。


徐晃到前線後,與曹仁取得聯繫,曹仁軍士氣大增;為離間孫劉,從中漁利,乃令部將將孫權來信射入關羽營中,關羽見後,猶豫不決,軍心動遙,徐晃乘機大舉進攻關羽據點,大破關羽,並乘機打通樊城路線。是時,洪水退,曹仁引軍配合徐晃攻擊關羽,文聘從水路短關羽糧道,關羽節節敗退。關羽知荊州已失,急忙退軍,

4、孫權命呂蒙為主帥偷襲荊州,並親自率軍為後援。荊州重鎮江陵守將麋芳、公安守將士仁因與關羽有嫌隙而不戰而降。此時關羽得知南郡失守後,立即向南回撤。

回師途中,關羽多次派使者與呂蒙聯繫,呂蒙每次都厚待關羽的使者,使者返回,關羽部屬私下向他詢問家中情況,盡知家中平安,所受對待超過以前,因此關羽的將士都無心再戰了,士卒漸漸潰散,退至麥城。


同年十二月,關羽孤立無援,堅守麥城。孫權派人誘降關羽,關羽偽稱投降,在城頭立幡旗,假做軍士,自己卻逃走,只有十多騎跟隨。孫權派朱然、潘璋斷了關羽各路,在臨沮,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被擒,和長子關平於臨沮被害。

這時候也看到臨沮這個地方了,關羽和關平都是在臨沮被俘虜,再次證明臨沮是個小地方,也基本沒有駐軍,也不適合駐軍(好的城防才是駐軍選址的必要條件),因為劉備在荊州的主要軍事力量在江陵縣和公安縣駐紮。


為了中國之崛起


馬孟起。自從跟了劉備後,就沒再"猛起"了。劉備的五虎大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當時關羽拿到漢中王下達的文書,關羽對馬超和黃忠很是不爽的。黃忠在斬夏侯淵功勞至偉尚且讓關羽要去同他幹一場。孔明連夜修書才解了這一過節。馬超乃名門之後,又是馬騰之子,關羽勉強額首認可。


馬超授臨沮長官。離荊襄樊城較近。是他不出兵救麼?這裡有幾個原因,第一,他在不在臨沮城?第二,他得到消息沒?第三,他沒得到成都方面的指令敢不敢自做主張離城去救?第四,他有兵力在手沒?在過去"降將",不論怎麼說上天,均背"叛主"惡名,處境相當狠狽。魏延那麼厲害,諸葛亮總是壓制,這點讀過三國的人都知道。"敗軍之將不可以圖存,亡國之大夫不可以言事"。做人做到底,跟人有始終。劉備在得了馬超後,閒置起來,找個地方過曰子,臨沮巴掌大個地方,真是虎落平陽沒辦法呀。關羽發動的荊襄樊城之戰,成都方面肯定時時得到消息,這是件大事,戰事一旦不利,成都必然要策應善後。但是,關將軍以荊州之兵支撐孫權曹操的兩方夾擊,定然吃不消,那荊州附近並非只有蛋丸之大的臨沮?關羽向成都求援不至,為什麼孔明劉備不早發兵策應支援,及至敗走麥城,捷行小道,豈不失落敵人之手。誰的責任,早有定論,這裡姑妄言之。

關羽敗走麥城,關馬孟起什麼事,寄人籬下,自身尚且難保,還敢奢望調兵。


劉一千五



♥219年,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現湖北省當陽市兩河鎮境內),同年冬,在臨沮(現湖北省南漳縣)被東吳潘璋部將馬忠擒殺。而馬超督管臨沮是在215年至217年,在關羽被殺的時候,馬超已經離開臨沮鎮守陽平關(現陝西省勉縣老城區)了。



♥214年,馬超投靠漢中張魯,得到張魯賞識。遂向張魯借兵,準備北上攻取西涼故地,久攻不下,退回漢中。受張魯部下挑唆,張魯拒絕馬超入漢中。適逢劉備入川,劉備派李恢說服馬超,馬超於215年夏投奔劉備。劉備分兵交於馬超,馬超直奔成都,劉璋投降。劉備封馬超為平西將軍,督臨沮。217年,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10月,馬超和張飛等將領率軍駐紮甘肅成縣,策反文縣羌人牽制曹操主力。218年正月,馬超與張飛南撤,駐守沮水,佯攻武都與文縣。三月,曹操親率大軍攻打漢中,馬超與張飛引兵回漢中與劉備會合,抵禦曹操。至219年劉備盡取漢中所有城池土地,曹操回許昌。219年秋,馬超牽頭,率文武100多人擁立劉備為漢中王,劉備封馬超為左將軍和有生殺大權的假節。


♥劉備處理完漢中的軍政大事後,南下成都,漢中交於馬超駐守,治所位於現在的勉縣老城區。222年12月,馬超病故並葬於勉縣,時年47歲。


靈山禪師


因為馬超沒有權,自身難保,還能去救關羽嗎?

根據史料記載,219年關羽戰敗之時,馬超駐守在臨沮,馬超雖然身居左將軍,卻無兵無權,還受監視,這樣的情況下,馬超能指望的上嗎?馬超能支援關羽嗎?這也是關羽沒有向馬超求援的原因之一。為什麼馬超處境會如此的困難,下面我簡單的說一說。

馬超經歷大家應該都知道,原是一方諸侯,和曹操、劉備地位相等,在西涼威望又高,後來坑了父親馬騰,全家被滅,隨後又被曹操擊敗,不得以而歸順劉備,劉備向來識人能力是比較強的,對於這樣一個地位又高,能力又強,威望也高的人物,敢重用嗎?

明面不能說,但暗地裡還是忌憚馬超的,雖然馬超表面上被封為左將軍,地位僅次於前將軍關羽,但實際上馬超卻沒有什麼權利的,被監視、被邊緣化。

這也怪馬超剛開始對於自己的位置並沒有擺正,還以為自己是一方小霸王呢,和韓遂那樣的關係呢,歸順劉備後,對劉備勾肩搭背,直呼其名,後來被張飛怒斥後,才有所收斂,劉備嘴上不說,但心裡很不快活。後來劉備把馬超唯一的親人馬岱一直留在身邊,與馬超分開,看似重用馬岱,實為作為人質,往後馬超一直安安分分的低調行事,劉備也沒有委以重任,也就安排他安撫安撫少數民族而已。

到了關羽219年敗走麥城,馬超駐兵臨沮,距離麥城並沒有太遠,就不說馬超是否知道關羽戰敗,就是知道,馬超沒有劉備的命令,以馬超這樣的處境,馬超敢擅自用兵嗎?本來就不受信任,顯然更不敢動兵了。

後來馬超長期在壓抑的環境中,不久就去世,臨死說道“臣宗族門下二百口人,被曹操誅殺殆盡,只剩下從弟馬岱,當以我卑微的宗族讓他繼承,深深地託付給陛下您,其他的也沒什麼話了。”,說明了馬超知道馬岱所在的處境,希望劉備能善待馬岱。也說明了馬超自己的處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