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列仙傳》中的神仙故事——赤松子

《列仙傳》中的神仙故事——赤松子

《列仙傳》中的神仙故事

赤松子
[原文]
赤松子者,神農時雨師也。服水玉以教神農,能入火自燒。往往至崑崙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隨風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時,復為雨師。今之雨師本是焉。眇眇赤松,飄飄少女。接手翻飛,泠然雙舉。縱身長風,俄翼玄圃。妙達巽坎,作範司雨。

[譯文]
赤松子是神農時主管雨的官。他服食水晶,把服食的方法教給神農,能夠在烈火中任火燒烤。赤松子常常去崑崙山上,在西王母的石室裡歇息,隨風雨自由上下。炎帝(神農)的小女兒追隨他學道,也成了神仙,和赤松子一起飛去。到高辛帝的時候,赤松子又重新成為掌管雨的官。如今的雨師之職,就是據此設置的。精妙赤松子,飄飄炎帝女。攜手遊霄漢,輕盈雙飛舉。縱身駕長風,展翅崑崙圃。神通又廣大,為民掌管雨。

寧封子
[原文]
寧封子者,黃帝時人也,世傳為黃帝陶正。有人過之,為其掌火,能出五色煙,久則以教封子。封子積火自燒,而隨煙氣上下,視其灰燼,猶有其骨。時人共葬於寧北山中。故謂之寧封子焉。奇矣封子,妙稟自然。鑠質洪爐,暢氣五煙。遺骨灰燼,寄墳寧山。人睹其跡,惡識其玄。

[譯文]
寧封子是黃帝時人,是黃帝時世代相襲掌製陶之事的官。有人來拜訪他,替他燒陶窯的火,能夠冒出帶五種色彩的煙。後來那人把這個方法教給了封子,封子把柴火聚集在一起來燒自己,身體能隨煙升降。人們觀看燒剩的灰燼,還可見到封子的骸骨。當時人們便一起把封子的骸骨葬在寧北山中,因此後人稱他為寧封子。神奇寧封子,玄妙出自然。身熔大火爐,氣暢五彩煙。灰中存殘骨,墳寄寧北山。人只見遺蹟,哪知其事玄。

馬師皇
[原文]
馬師皇者,黃帝時馬醫也。知馬形生死之診,治之輒愈。後有龍下,向之垂耳張口,皇曰:“此龍有病,知我能治。”乃其下口中,以甘草湯飲之而愈。後數數有龍出其波,告而求治之。一旦,龍負皇而去。師皇典馬,廄無殘駟。精感群龍,術兼殊類。靈虯報德,彌鱗銜轡。振躍天漢,粲有遺蔚。

《列仙傳》中的神仙故事——赤松子

[譯文]
馬師皇是黃帝時的馬醫。他熟悉馬的形體結構,能使馬起死回生,經他治過的馬,沒有不痊癒的。後來,有龍從天而降,向馬師皇垂著耳朵,張著大口。馬師皇說:“這條龍有病,知道我能治好它。”於是,馬師皇對龍的下唇內側進行針灸,又用甘草熬湯讓龍喝下,很快就治好了龍的病。後來,屢屢有龍下來,請求馬師皇治病。一天早上,有條病癒的龍載著師皇遊向天宇。馬師皇主管醫馬,廄內無病殘馬匹。精湛醫術驚群龍,救死扶傷兼異類。靈龍有心報恩德,收斂鱗甲供駕馭。奮力騰躍入雲霄,美名長存留芳菲。

赤將子輿
[原文]
赤將子輿者,黃帝時人。不食五穀,而百草花。至堯帝時,為木工。能隨風雨上下,時時於市中賣繳,亦謂之繳浮雲。蒸民粒食,熟享遐祚。子輿拔俗,餐葩飲露。身風雨,遙然矯步。雲中可遊,性命可度。
[譯文]
赤將子輿是黃帝時候的人。他不吃五穀,而專吃百草的鮮花。到堯帝時,擔任木工之職。他能隨風雨上下自如,常常在集市上賣生絲繩,因此,人們又稱他為“繳父”。百姓吃五穀,熟食祈長福。子輿獨脫俗,食花飲清露。縱身風雨中,遠行又高步。雲天可任遊,壽豈可計度?

鏈接
《列仙傳》是中國最早且較有系統的敘述古代神仙事蹟的著作,記載了從赤松子(神農時雨師)至玄俗(西漢成帝時仙人)七十一位仙家的姓名、身世和事蹟,時代跨度較大。傳記體例仿《列女傳》,首為眾仙傳記,記後各有四言讚語,篇末總贊。《列仙傳》一開始出現並非道書,有人認為是志怪小說,也有人看作雜史雜傳,但它後來被收入《道藏》(138冊),成為道書。道教追求得道成仙,通過熱烈迷狂的想象構築了一個較完整的神仙譜系,而《列仙傳》中出現的眾神仙成了這個神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書作者不詳,一說為西漢劉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