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你的媽媽最拿手的菜是什麼?

China新鮮事


當我想家的時候,總會想起媽媽煮的豬肉。豬肉是我們餐桌上最常見的肉類了,很多人都是搭配豆腐、茄子、黃瓜、木耳、紅蘿蔔等各種蔬菜一起炒來吃,但是我的媽媽卻能把普普通通的豬肉做成各種高大上的菜餚。自從上大學起,我就離開了家鄉自己在另一個城市打拼,這個城市就南寧,一個很有包容性的城市。雖然它離我的家鄉柳州並不遠,但是我卻一年只能回家幾趟,呆的時間也不長。今天我就把自己心心念唸的五道媽媽的拿手菜分享給大家,讓大家也嚐嚐來自我們柳州的家鄉菜。

一、農家小炒肉

做法步驟:

1、把生薑和大蒜洗乾淨後切成片,辣椒洗乾淨後去籽並切成絲,豬肉切成薄片。

2、熱鍋中放入適量植物油,油熱了以後放入豬肉片,中火炒至豬肉的邊緣稍微卷曲,便可出鍋。

3、還是熱鍋放油,先爆炒薑片和蒜片,接著放辣椒絲,中火煸炒。

4、辣椒炒到變軟以後,就可以加入之前炒好的肉片了,翻炒一下便可加入醬油、鹽和豆豉,如果家裡有燒烤醬,也可以用燒烤醬來代替醬油哦,味道更香甜。加完這些調料以後繼續炒3分鐘左右,便可出鍋了。

這道農家小炒肉究竟有多下飯,看看圖片就知道了!

二、紅燒肉

做法步驟:

1、把豬肉洗乾淨並切成邊長為兩釐米左右大小的小方塊。

2、在鍋中加入適量水,一勺料酒,幾片生薑和蔥頭,水開後放入切好的豬肉,約煮3分鐘左右把豬肉取出,再清洗一遍。

3、在炒鍋中加熱放油,倒入五花肉爆炒,炒到五花肉兩面顏色都微微焦黃便可。

4、取一個砂鍋,往裡邊放入蔥和醬油,開火煮熱後,倒入剛才炒好的五花肉,再加入適量清水。

5、用炒鍋翻炒一下紅糖,等紅糖全部融化為液體後,再導入砂鍋內,加入適量生抽。

6、用大火把砂鍋裡的食材煮沸後,改成小火慢慢燜煮。45分鐘後揭開鍋蓋,轉大火收汁,最後撒上蔥花即可。

這樣做出來的紅燒肉色澤誘人,口感香甜鬆軟,百吃不膩。

三、水煮肉片

做法步驟:

1、把瘦肉切成薄薄一片,用澱粉、料酒、鹽、少量水,醃製10分鐘。

2、熱鍋下油,放入辣椒、花椒和八角,爆炒出香味後,加入蔥、姜、蒜繼續炒1分鐘。

3、加入豆瓣醬和豆豉一起炒,炒出紅油後再加水煮開,然後放入菠菜,煮30秒後便可撈出菠菜。

4、往鍋裡添加一勺清水,再放入豬肉,煮熟後連湯一塊全部倒入盛有菠菜的碗裡,最後撒上一點花椒、幹辣椒和豆豉。

5、另外取一個鍋,熱鍋下油,把油燒熱後再倒入剛才裝著肉片的碗,飄香四溢的水煮肉片就大功告成了。

四、粉蒸肉

做法步驟:

1、取適量大米洗乾淨後瀝乾水備用。豬肉洗淨後切片,用調味醬醃製。

2、取適量胡椒籽、八角,加入之前洗好的大米,一起放到炒鍋中翻炒,大約十分鐘左右,倒出來用機器磨成米粉。

3、把醃製過的豬肉和攪碎的米粉均勻攪拌。

4、把土豆切塊後混入豬肉片一起放上蒸籠。用大火蒸30分鐘,然後停火撒上蔥花和紅辣椒就完成了。

五、豬肉脯

做法步驟:

1、首先用攪拌機將豬肉攪碎,然後加入黑胡椒粉、糖、料酒、老抽、生抽、鹽、魚醬,攪拌肉餡直到肉變得有粘性,放置30分鐘等肉餡醃製入味。

2、把肉餡拿到砧板上用刀背剁碎,來回拍打3分鐘以上,做好的豬肉鋪就會更有嚼勁。

3、先把烤箱調至180度預熱,然後把豬肉餡均勻平整的鋪在錫紙上,澆上芝麻,再刷上一層蜂蜜,就可以放入烤箱了。烘烤15分鐘後取出,翻到另一面,也撒上芝麻,刷蜂蜜,再烤15分鐘。

4、烤完取出後放置一段時間,冷卻後再剪成小片就可以了。

原來豬肉有這麼多種做法,你最喜歡哪個呢?


女神廚房


我非常喜歡吃媽媽做的菜,雖然它不是色香味俱全,但它有媽媽獨特的味道。現在生活的地方離家很遠,不是經常能吃到媽媽做的菜,媽媽歲數也大了,也該讓她休息休息了。

我的媽媽本不是特別會做飯,爸爸偷偷告訴我他倆剛結婚的時候我媽媽蒸的饅頭能砸死人,這話可不能讓媽媽知道,否則爸爸就危險了。

在答這道題的時候我就會想起生活的點點滴滴,其實我很小的時候就會做飯,當我學習之餘都會給爸爸媽媽做飯,不是太好吃,不過也能吃飽,那時候爸爸媽媽特別忙,為了掙錢養家。

我們一家人都特別愛吃魚,在我上小學的時候我媽媽認識了一位奶奶,這位奶奶人特別好,教媽媽怎樣做魚,媽媽也算在做魚方面很有天賦,左鄰右舍都誇媽媽做的魚好吃,每次回家媽媽都會給我做魚吃。


媽媽和爸爸沒有太多活的時候就在院子裡養許多小雞,等秋天到了,雞長大了就可以燉著吃啦,爸爸說自己家養的雞好吃,吃著也放心。爸爸說只要他身體還硬朗,每年都要養雞,這樣回家就有雞肉吃了。

爸爸媽媽是非常勤勞的人,所以他倆在家根本閒不下來。到了採蘑菇的季節,天不亮老爸就去樹林裡採蘑菇去啦,採回來吃一點,送人一些,還有一些曬成蘑菇幹,用它燉小雞特別美味,這也是我媽的拿手菜之一。下面就是自養小雞和自採蘑菇幹做的菜。


長大了,離開了父母,其實誰又真的願意離父母那麼遠呢……


80後葉子


每個人生命裡最重要的一個角色“媽媽”,一個哺育養育、無私奉獻給孩子的偉大女人。媽媽做的飯菜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最好吃的。我的媽媽也是這樣一位普通而又不普通的女人,做得一手好菜。如果要說媽媽最拿手的菜,我想就是我們孩子愛吃的《蘑菇炒肉》了,每次媽媽炒的《蘑菇炒肉》都能讓我吃上好幾大碗米飯,味道實在是太鮮美可口了。

媽媽最愛用這種蘑菇炒肉,這種蘑菇有點像平菇,可是卻比平菇小,以前我不認識它,每次都說成小平菇。後來才知道,原來它是姬菇,屬於平菇的一種。直到有一次聽到一個人說姬菇就是平菇“小時候”,姬菇長大了就是平菇了。難怪那麼的相似,聽到這個說法之後,瞬間感覺真的好像就是這麼一回事,一個大一個小。所以我覺得媽媽炒的最好吃的菜《蘑菇炒肉》應該說成是《姬菇炒肉》才正確了。

姬菇是平菇的一種,也是一種菌類食材。大家都知道菌類食材可是非常適合人體吸收的,可以幫助人體提高免疫力;補充各種微量的礦物質元素;疏通經絡,祛除寒溼的多種好處。姬菇同樣有這些好處。姬菇對清理體內的結石有一定幫助。因此,在生活裡,隔三差五的可以炒上一份姬菇來吃。就像我們家,媽媽的拿手菜之一《姬菇炒肉》,我們最喜歡的菜之一,味道好,下飯香。下面咱們一起來看看是怎麼製作的吧?

~~~~~~《姬菇炒肉》~~~~~~

主要食材:一大塊豬瘦肉、一斤左右的姬菇、4個或者5個大青椒。

調味食材:幾瓣蒜、少許料酒、生抽少許、芡粉少許、兩勺鹽、一勺味精、適量植物油。

製作方法:

  • 1、先把大一些的姬菇撕一下,讓所有的姬菇的大小都差不多大小哈,放入清水裡,加上一勺鹽攪動均勻,把姬菇泡20分鐘,中間洗一洗,換一次水,到時間之後把姬菇的水分擠幹。
  • 2、大青椒洗淨,扣掉籽,切成細絲。把蒜切成大片。
  • 3、把瘦肉洗淨,先切成大厚片,在順著紋路改刀成肉絲,放入碗裡,加上適量的生抽、小半勺鹽、少許料酒用手抓勻,加上少許的芡粉。
  • 4、開火,把鍋充分燒熱,再下適量的植物油,把植物油煎熟至高溫,也就是油在冒煙的時候,熄火,放入肉絲,炒變色,迅速出鍋,留下底油
  • 5、開大火,放入蒜片、姬菇迅速滑炒幾下,把青椒絲下鍋翻炒均勻,加上一小點生抽炒勻。
  • 6、最後,放入一小勺鹽、一勺味精炒勻,倒入肉絲快速炒勻出鍋上桌。

~~~《姬菇炒肉》之技巧補充~~~

  • 技巧一:泡水洗姬菇,醃製肉絲。
  • 技巧二:炒出滑嫩的肉絲要訣:熱鍋底熱油溫,熄火,用剩餘的油溫來炒肉絲,這樣的肉絲更加嫩滑。
  • 技巧三:姬菇、青椒絲放了鹽味之後,出鍋前才放肉絲哈,這樣肉絲就不會因為重新下鍋偏老了。

~~~~~~《姬菇炒肉》之疑問解答~~~~~~

一問:為什麼要把姬菇用水泡一泡呢?

答: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現在的菌菇全是人工養的,上面打了很多的藥劑。同時姬菇裡面容易帶上一些蟲卵細衝這些,所以咱們要用鹽水泡一泡,細一些,把姬菇清理的更乾淨一些。

二問:為什麼油溫高了之後要熄火才放肉絲呢?

答:先把鍋底、油的溫度都燒的非常燙,這樣把火關掉之後,餘下的油溫足夠炒肉絲,更加容易控制一些。別以為熄火之後肉絲就不容易老啦,如果油溫太高了,操作速度不夠快同意也會老,不過比沒關火容易控制一些。也不用擔心餘溫炒不熟肉絲,肉絲下鍋變色就熟,這個時候最嫩滑,肉絲也是熟的。

三問:為什麼肉絲要放到最後,放到鹽味之後呢?

答:肉絲已經炒熟了,如果過早進入鍋裡,容易炒的偏老,同時,因為肉絲已經提前醃製入味了,放到鹽味之前的話就會沾到更多的鹽味,肉絲吃起來會偏鹹,雖然後下鍋也會沾到一部分,卻不會讓肉絲片鹹。

雖然這道《姬菇炒肉》咱們放了青椒在裡面,但是這樣的菜在四川卻是屬於川菜裡面的百味系列,見辣椒而不辣的百味菜系。媽媽炒的這道《姬菇炒肉》非常的鮮嫩爽滑,味道鮮美,堪稱“米飯殺手”。你喜歡媽媽給你做的哪些美食呢?

本文由“美食來臨”的創作,創作不容易,請勿抄襲,搬運。喜歡的美食朋友記得關注哈。每天與您分享更多更好的美食,大家一起相互學習進步,一起交流更多美食的知識。

美食來臨


其實印象中,媽媽做的飯沒有什麼覺得特別好吃的,都是一些普通的家常菜。

我小的時候,媽媽需要乾的農活太多,家裡有我們三姐弟,上面還有爺爺奶奶,月子沒坐幾天就要出去做工,導致落下了一身病,不是這裡疼就是那裡疼。經常說手腕疼,不能太用力。

如果說一定要想一下特別的,好像也只有媽媽做的蔥油餅了。那時候白麵比較少,只有過節的時候才能用白麵包頓餃子吃,如果平時用白麵做個蔥油餅,那味道真的是非常美味的了。

我會搬個小板凳坐在桌子邊上,看媽媽先活好面,然後醒一會,用擀麵杖擀成圓形麵皮,裡面撒上鹽,用手抹均勻,再倒上花生油,撒上蔥花,然後捲起來,再用擀麵杖擀成麵餅,把鍋裡放點油,熱了之後把麵餅放在鍋裡,小火烙,慢慢的香味就出來了,引得我一直問媽媽好了沒。

等蔥油餅熟了媽媽用手掰一塊給我,雖然還是有點燙的,但是香味擋不住,幾口就進肚了。

家裡人多,每次做好的每人只能吃幾塊,但是那個味道一直忘不了。

長大之後,外面小吃街上有好多賣蔥油餅的,味道也是很好,油比我們那時候用的多,蔥花也撒的多,但總是能記起媽媽做的味道。這應該也是一種情懷吧!

現在我也是做媽媽的人了,想著自己的孩子不能跟我小時候一樣沒的吃,就換著法的做,從魯菜,粵菜,到壽司,學會的都要做給孩子吃,每次看著孩子吃著我做的菜,跟我說“媽媽做的飯好好吃”感覺心裡暖暖的!


梅子的情感小屋


我最難忘的一道菜就是小雞燉蘑菇。60年代初期,我們家在林業局的示範林場。那個年代日子比較艱苦,雞都是散養在,林子裡的白天基本都不用喂,都是在林子裡找蟲啊,草啊吃啊。蘑菇都是野生的到了採摘季節,我們拿個籃子不用走太遠,一會兒採摘一大籃子。回到家中把磨菇擇乾淨,用線穿起來掛到外面兒曬乾。蘑菇有很多種,有燒湯喝的榆黃蘑,長在榛子樹下的棒磨,和秋天採摘的冬磨。小雞燉蘑菇最好是冬磨和棒磨!

那時的小雞燉蘑菇一般吃不著。除非是家裡來了客人和過年過節才能有幸吃一頓。如果家裡來了客人,我們幾個小孩兒,高興得像過節似的,跑前跑後,劈柴挑水掃院子。忙的不亦樂乎!

那時燉雞特別簡單,把冬磨或棒磨提前泡洗好,把我們認為又胖又肥的小公雞殺了洗好。把豆油燒開,放上蔥薑蒜倒入蘑菇和小雞兒。 半小時過後,鍋裡就飄出小雞兒燉蘑菇獨特的香味。那一天也是我們最高興快活和期待的一天。雖然這麼多年過去了,但母親的小雞燉蘑菇是我永遠不能忘懷。

現在再吃小雞燉蘑菇,永遠找不會兒時的味道。我想大概有那三個原因:(一)懷舊情結,對母親對童年的思念是任何代替不了的。

(二)過去的雞都是散養的,營養價值也非常高。

(三)磨菇也是在山裡自生自長的野生蘑菇,不受現代工業的汙染。

所以我認為小雞兒燉蘑菇是我母親最拿手的一道菜,那是我兒時的記憶,是任何菜不能替代的。











追夢人海浪


我媽媽最拿手的菜:1蒸煮類:煮餃子(芹菜肉餡最好吃)饅頭,花捲,烙餅,豆沙包,韭菜盒子,苞米麵餅(小時候媽媽經常煮給我們吃的)。

2土豆茄子燉粉條,蒜薹炒肉(我最愛)紅燒茄子,洋蔥炒蛋,蒸土豆和蒸茄子(配調好的醬汁)。

3涼拌西紅柿,幹豆腐皮切絲黃瓜豬頭肉一起涼拌,(黃瓜,尖辣椒,野菜,豆腐,蔥,大蒜)沾醬。

4刀削麵,河撈麵,燴麵,我們都是面和菜(熟稱滷)都是另外煮,面煮好了最後把菜(滷)淋在面上的吃(非常好吃)。

5蒸滷麵配料長豆角,滷麵(外面買的加工好的),瘦肉,蒜,做法:把豆角炒肉先炒好調好味道墊在鍋底,把滷麵均勻的鋪在菜上蓋子蓋好,蒸15到20分鐘出鍋(我媽的拿手菜的非常好吃)。

6煮麵片(帶湯的裡面有西紅柿雞蛋洋蔥,也非常好吃)

7蒸二米飯(小米和大米)配上媽媽炒的菜非常好吃。

最後配上老媽的照片,希望您身體健康,長命百歲,您辛苦了兒子永遠愛你。





城市阿巍


我媽媽有好多拿手菜,比如說餃子、紅燒小黃魚、溫州炒粉乾等等,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時侯媽媽親手包的餃子。

媽媽包的餃子,個大皮薄,咬一口,口齒留香,非常好吃。小時侯我們姐弟三個總是吃不夠,每次包餃子的日子對我們來說就是重大的節日,但這樣的節日對我們姐弟來說卻非常的少,因為只有連接下兩天以上的雨才有得吃,寫到這裡,大家一定奇怪,包餃子和下雨天有什麼關係呢?這其實和媽媽的職業有關,媽媽是擺地攤賣小商品的,小時候家裡窮,媽媽就擺地攤貼補家用,除了下大雨,媽媽都不休息,天天堅持出攤,而下一天大雨,媽媽就會忙裡忙外大掃除,洗衣服什麼的,我家是雨天洗衣服,這樣一天忙下來媽媽已經忙得腰都直不起來,如果第二天晴天,媽媽就又出攤了。所以也只有下兩天以上的雨,媽媽才會為我們包餃子,那時一家人好開心啊,爸爸擀皮,媽媽包,我們姐弟幾過來幫忙,心裡充滿了企盼,好不容易等餃子出鍋了,爸爸就會調上醬汁,我們三個,就開吃了,那味道真好啊,我們三個一口一個,吃得肚兒溜圓,滿臉油光。而爸爸媽媽總是等我們吃飽了,他們才吃。

如今生活條件好了,到處都可以買到餃子,最難忘的卻是小時候媽媽包的餃子。小時候不懂事,偶爾還抱怨媽媽既然我們這麼愛吃,為什麼不多包幾次,現在才知道那時媽媽有多麼辛苦,從來不休假,難得碰上下雨天,(這裡要加一句,我們小時候媽媽隨爸爸支邊在西北,那邊乾旱少雨),還要忙裡忙外做家務,還要為我們姐弟包餃子。

在此借貴頭條感謝媽媽,我們三個都很愛很愛您!謝謝媽媽,您辛苦了!您包的餃子是世上最美味的東西!


茉莉時尚


以前年幼時,總覺得媽媽的年夜飯和家常菜最好吃最豐富,後來上高中叛逆期,開始各種挑剔媽媽的飯,甚至厭倦了家,想著大學走的遠遠的看看外面的世界,大學沒能如願,依舊在離家很近的鄰市西安市,大學室友很驚訝我作為陝西人居然不愛吃麵,我淡淡的說:吃我媽做的面吃夠了。現在工作了,卻格外愛吃媽媽做的各種麵食,想念那一口筋道的手擀麵,還好現在回來工作了,離媽媽很近,每天中午都過去蹭飯,隨著年齡的增長,卻越來越依戀媽媽的味道。





杜大胖的夫人


韭菜蝦仁餃子和煎魚。

因為我從小不吃各種調味料,所以我媽媽做的韭菜蝦仁餃子是隻放鹽,吃慣了媽媽的味道,出去飯店的各種帶調料的餃子都吃不慣了。


煎魚也是,媽媽煎的首先就是隻放鹽,麵糊裡也不再放調料,再就是我口味輕,放很少的鹽,煎的時候大火🔥煎,外焦裡嫩,是我喜歡的。飯店的有時候會煎的很酥,裡面魚肉都酥了,沒有我喜歡的那種鮮了。

也許有的人會說沒有調料的菜不好吃,但是在我看來,媽媽的味道永遠是最好的。


也許很久以後


老家是陝西的,我媽媽最拿手的菜便是陝西孜卷,又名菜卷卷。

這可是我從小吃到大的美食,帶有童年的味道、媽媽的味道,還有家的味道。在外漂泊多年,每當我想家的時候,就自己動手做起這道美食,皮薄餡大,粉條彈牙,孜卷外皮軟糯,一筷子將我帶回家鄉,哪種味道是什麼山珍海味也無法超越的。

具體做法,可以關注我,在主頁查看。朋友們如果有機會去西安,一定要嚐嚐地道的陝西孜卷。感謝大家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