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脾胃學說”的創始人——李東垣《用藥心法》

(筆者按:隨證加減之藥,既可以抓主證應用,也可以在主方後靈活變通應用。而且,這類藥有著“通用性”特點,對學習中藥的應用非常重要。)

隨證治病藥用法:

如頭痛,須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經藥。太陽川芎,陽明白芷,少陽柴胡,太陰蒼朮,少陰細辛,厥陰吳茱萸。

如巔頂痛,須用藁本,去川芎。

如肢節痛,須用羌活,去風溼亦宜用之。

如腹痛,須用芍藥,惡寒而痛加桂,惡熱而痛加黃柏。

如心下痞,須用枳實、黃連。


“脾胃學說”的創始人——李東垣《用藥心法》

如肌熱及去痰者,須用黃芩,肌熱亦用黃芪。

如腹脹,用姜制厚朴(一本有芍藥)。

如虛熱,須用黃芪,止虛汗亦用。

如脅下痛,往來潮熱,日晡潮熱,須用柴胡。

如脾胃受溼,沉困無力,怠惰好臥,去痰用白朮。

如破滯氣用枳殼,高者用之。夫枳殼者,損胸中至高之氣,二三服而已。


“脾胃學說”的創始人——李東垣《用藥心法》

如破滯血,用桃仁、蘇木。

如補血不足,須用甘草。

如去痰,須用半夏,熱痰加黃芩,風痰加南星,胸中寒痰痞塞用陳皮、白朮,多用則瀉脾胃。

如腹中窄狹,須用蒼朮。

如調氣,須用木香。


“脾胃學說”的創始人——李東垣《用藥心法》

如補氣,須用人參。

如和血,須用當歸。凡血受病者,皆宜用當歸也。

如去下焦溼腫及痛,並膀胱有火邪者,必須酒洗防己、草龍膽、黃柏、知母。

如去上焦溼及熱,須用黃芩,瀉肺火故也。

如去中焦溼與痛熱,用黃連,能瀉心火故也。

如去滯氣,用青皮,勿多服,多則瀉人真氣。

如渴者,用幹葛、茯苓,禁半夏。


“脾胃學說”的創始人——李東垣《用藥心法》

如嗽者,用五味子。

如喘者,用阿膠。

如宿食不消,須用黃連、枳實。

如胸中煩熱,須用梔子仁。

如水瀉,須用白朮、茯苓、芍藥。

如氣刺痛,用枳殼。看何部分,以引經藥導使之行則可。


“脾胃學說”的創始人——李東垣《用藥心法》

如血刺痛,用當歸,詳上下用根梢。

如瘡痛不可忍者,用寒苦藥,如黃柏、黃芩,詳上下用根梢,及引經藥則可。

如眼痛不可忍者,用黃連、當歸身,以酒浸煎。

如小便黃者,用黃柏,數者、澀者或加澤瀉。

如腹中實熱,用大黃、芒硝。

如小腹痛,用青皮。


“脾胃學說”的創始人——李東垣《用藥心法》

如莖中痛,用生甘草梢。

如驚悸恍惚,用茯神。

如飲水多致傷脾,用白朮、茯苓、豬苓。

如胃脘痛,用草豆蔻。

凡用純寒純熱藥,必用甘草以緩其力也。寒熱相雜亦用甘草,調和其性也。中滿者禁用,經雲:中滿者勿食甘。


“脾胃學說”的創始人——李東垣《用藥心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